|
|
|
秦汉直道研究与直道遗迹的历史价值 |
|
时间:2009-7-24 13:55:42 来源:不详
|
|
|
《匈奴列传·集解》引《汉书音义》,页2909。 [61]《史记》卷一二《孝武本纪》,页467~468,又页482。 [62]《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卷三八《礼部》上“郊丘”条(页682)引卫宏《汉旧仪》佚文。 [63]《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页2408。 [64]《史记》卷八六《刺客列传》,页2528。 [65]《史记》卷二九《河渠书》并《索隐》,页1408。 [66]《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56。 [67]《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56。 [68]《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页259。 [69]《汉书》卷三一《项籍传》颜师古注,页1806。《史记》卷四三《赵世家》并《正义》,页1811。 [70]《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页1616。 [71]《汉书》卷一九上《百官公卿表》上,页742。又卫宏《汉官旧仪》(北京,中华书局,1990,《汉官六种》本)卷下(页50)谓“内郡为县,三边为道”。秦时即设有此等以“道”为名的政区,则可见之于湖北云梦龙岗秦简和睡虎地秦简中大量县、道并称的法律条文。参见中国文物研究所等编《龙岗秦简》(北京,中华书局,2001)页73~74,页81等;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78)之《语书》,页15。 [72]《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页1616。 [73]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西汉并州、朔方刺史部图》,页17~18。 [74]《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页1616。 [75]《水经·沮水注》,据王先谦《合校水经注》(上海,中华书局,民国排印《四部备要》本)卷一六,页24b~27a。 [76]刘庆柱、李毓芳《西汉十一陵》(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第十二章第一节《汉太上皇陵》,页127。 [77]史念海《直道和甘泉宫遗迹质疑》,据作者文集《河山集》四集,页477~478。 [78]《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正义》,页2886~2887。 [79]《元和郡县志》卷三,宁州襄乐县,页66。 [80]史念海《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据作者文集《河山集》四集,页441~449。 [81]案,此书罕见,通行书目,未见著录,我见到的是民国萧之葆抄本,今藏陕西旬邑县文化馆。数年前,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的王京阳先生,携此书复印本来京,出示令协助判断其是否为久已失传的先秦古乐经,因涉及直道走向,当时特摘录文氏自序数语。 [82]见张在明主编《中国文物地图集》之《陕西分册》上册《陕西省古道路、桥梁遗存图》,页74~75。 [83]程龙《论秦始皇灵柩何以经九原归咸阳》,待刊。 [84]《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页2548~2552;又卷八八《蒙恬列传》,页2567~2570。 [85]王北辰《古桥门与秦直道考》,据作者文集《王北辰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页106~110。 [86]参据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第二册《秦关中诸郡图》,页5~6。 [87]《汉书》卷六《武帝纪》,页189。 [88]《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页1617。 [89]王北辰《古桥门与秦直道考》,据作者文集《王北辰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页106~110。另外,郭沫若主编《中国史稿地图集》(上册,北京,地图出版社,1979)之《秦统一图》(页23~24)所标绘直道走向,与王北辰等基本相同,依据的应是同样史料。 [90]《汉书》卷六《武帝纪》,页189。《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页1396~1399)、卷一二《孝武本纪》(页472~476)所记略同。 [91]《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页3293~3295。 [92]《史记》卷二八《封禅书》,页1404;又卷三二《齐太公世家》,页1513。参据王国维《观堂集林》(北京,中华书局,1959)卷一一《太史公行年考》,页490~492。 [93]参见史念海《与王北辰论古桥门与秦直道书》(据作者文集《河山集》四集,页511~514)一文对此所做考述。 [94]《史记》卷四三《赵世家》,页1812~1813。 [95]事见《战国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卷二九《燕策》一“苏秦将为纵北说燕文侯”条,页1039~1040;又同卷“张仪为秦破纵连横谓燕王”条,页1052。 [96]王北辰《古桥门与秦直道考》,据作者文集《王北辰西北历史地理论文集》,页106~110。 [97]《水经·河水注》,据王先谦《合校水经注》卷三,页18b。
<< 上一页 [11] [12] [13] 下一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