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19世纪中期清朝军队
金朝赐姓考述
《金瓶梅》研究百年回顾
《*》研究百年回顾
最新热门    
 
《金朝军制》平议——兼评王曾瑜先生的辽金史研究

时间:2009-7-24 13:55:43  来源:不详
如果说本书在材料的运用上还有什么不够周备之处的话,我想可以指出以下两点:首先是作者对元代文献利用还不充分。要想对金末兵制的复杂性有更多的了解,元朝史料实在是很有帮助的,我们从元史研究者的某些论著中已经充分见识过这一点。[3]其次是作者对于金代考古材料似乎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本书引用的石刻材料基本都出自人的金石学著作,严格说来,仍应归入文献史料的范畴。一般来说,宋史研究者对考古材料都不大经意,那是因为宋代考古材料的重要性与文献史料相比简直是微不足道的,研究宋史可以不怎么理会考古材料,但研究辽金史却不行。不过这样提出问题,对于作者来说恐怕近乎苛求了。
  在《金史》诸志中,《兵志》是写得比较差的一种,有关金朝军事制度的许多问题都没有交待清楚。研究金朝兵制,难在一头一尾。金初兵制兼用女真旧制和汉制,尤其是女真制度的成份,由于留下来的记载太少,研究起来倍感困难。其中如早期猛安谋克制度就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问题,至于勃极烈制度,更是金史研究中的一大难点。而晚金的军事制度,难就难在复杂多变,头绪不清。金朝后期,由于猛安谋克制度的崩溃,以猛安谋克军为主的军事力量已完全无力抵御蒙古的军事进攻,因此在整个蒙金战争时期,金朝兵制中出现了很多权宜性和非制度性的内容。比如为了战事的需要,自卫绍王以后经常增设各种临时性的军事机构,在考古工作者历年发现的金朝后期官印中,即包括大量的都统印、副统印、提控印、副提控印、万户印、行元帅府印等等。[4]金代后期官印一般带有千字文编号,而从某些都统印、提控印的字号来看,编号已达五六百之多,可见将帅之冗滥。1996年初,从西安市的一处建筑工地内一次就出土了279方金代后期官印,其中绝大部分是属于各种非常设的军事机构的官印,有些铸好之后还未曾启用。由此我们不难想象金末兵制的复杂性。
  《金朝军制》一书首次对金代兵制的演变始末作了系统的梳理,总的来看,线索是比较清楚的。从中央军事机构和军区设置沿革,到武装力量体制、军队编制、签军募兵制度、军事装备、后勤和军费、军法和军政等等,结构相当条理,显示出作者对头绪纷繁的金朝兵制有一个很好的总体把握。从书末附录的《金朝都元帅府和枢密院长贰年表》中,还可以很方便地检索金朝各个时期中央军事机构的组成情况,比起万斯同的《金将相大臣年表》和黄大华的《金宰辅年表》来,这个年表的内容要详细得多,不仅包括历任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和枢密使、枢密副使,还统计了历任元帅左右监军、元帅左右都监和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的任职情况,并且均有详细的资料出处。
  说到此书的不足之处,一个问题是,尽管叙述显得很有条理,但某些章节多少有点堆砌史料、平铺直叙的感觉。另外,此书给人的总体印象似乎比较平淡,这主要还是受到史料的限制。老实说,在不可能发现更多新史料的情况下,金朝兵制的研究很难取得什么重大的突破性成果。本书作者已经尽力而为了。
  除此之外,对本书某些具体问题的结论我还存有不同看法,想在这里提出来与作者商榷。当然,这些问题很难断言此是彼非,只是表达我个人的观点,聊供作者、读者参考而已。
  本书第五章《金军编制》指出金朝猛安谋克军共有六级编制,这一章的内容还曾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发表过,[5]作者在本书自序中也特别提到这个问题,认为这是一个创见。但我觉得这个问题还值得考虑。所谓六级编制,其史料依据是《三朝北盟会编》卷三的下述记载:“其官名则以九曜二十八宿为号,曰谙版勃极烈(大官人)、勃极烈(官人)。其职曰忒母(万户)、萌眼(千户)、毛毛可(百人长)、蒲里偃(牌子头)。勃极烈者,统官也,犹中国言总管云。自五户勃极烈推而上之,至万户勃极烈,皆自统兵。缓则射猎,急则出战。”又曰“队伍之法:伍、什、百皆有长,伍长击柝,什长执旗,百长挟鼓,千长则旗帜、金鼓悉备。伍长战死,四人皆斩;什长战死,伍长皆斩;百长战死,什长皆斩”云云。[6]但是从金朝方面的大量记载来看,猛安谋克军只有万户、千户(猛安)、百户(谋克)、五十户(蒲里衍)四级编制。作者以《金史·越王永功传》里提到的“伍长”一词作为五人长的佐证,按《越王永功传》云:“老妪与男妇憩道旁,妇与所私相从亡去,或告妪曰:‘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妪告伍长踪迹之。”这里讲述的是越王永功在担任大兴府尹时断案周密的故事,文中所说的“伍长”显然是指民户保伍制下的保长,与军队编制毫无关系。作者又以《金史》中屡见的“护卫十人长”来证明金军编制中确实存在十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