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1992年以来“红卫兵”研
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
1905:终结的一年
“双百”方针1957年被中
九·一八事变后南京国民
建国初期的政府与私营工
钱穆与科学史学之离合关
试论19世纪中期清朝军队
1962:中国对外政策“左
1949年以来中国乡村政权
最新热门    
 
1986—199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述

时间:2009-7-24 13:55:53  来源:不详
一 宏观研究

1.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80年代以来,史学界对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展开了争论,主要观点有:以阶级斗争为线索的“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戊戌变和义和团、辛亥革命)说、反映资本主义趋向的“四个阶梯”(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说和“民族运动”说。近几年继续讨论,有人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线索;有人以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线索(徐泰来:《关于中国近代史体系问题》,《湘潭大学学报》1988年1期。);有人认为中国近代史的红线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而“不发展又是事物的主流”(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历史研究》1988年5期。);有人以“一条主线”和“两个过程”相结合为基本线索(夏东:《110年中国近代史应以戊戌变法为分段线》,《历史研究》1988年4期。);有人认为毛泽东的论断“两个过程”是对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最确当的概括(张海鹏:《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求是》1990年3期。);有的主张以反帝民族革命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基本线索(姜铎:《关于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之管见》,《社会科学》(上海)1988年2期。);有些论者认为,多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可以多种线索并存(俞政:《多角度考察与中国近代史的线索体系问题》,《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4期。)。

  2.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过去,近代中国社会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似已成定论。近几年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提出了不同理解和认识。有的认为,半殖民地指国家地位丧失独立,半封建才是指社会形态,其另一半即指半资本主义;前者系向下沉沦,后者为向上发展(《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再认识》(林有能);李时岳:《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答记者问》,《学术研究》1988年6期。)。另一种观点认为,半殖民地与半封建不能分割,半殖民地不仅指国家政治地位,还有特定的经济内涵(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是向下沉沦的过程(汪敬虞:《中国近代社会、近代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历史研究》1986年6期。)。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起止时间也有不同看法:有人主张以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界标(《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再认识》(林有能),《学术研究》1988年6期。);有人主张辛丑和约为中国半殖民地地位确立的标志;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为中国由封建社会进入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李时岳:《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几点思考》,《历史研究》1988年1期。);有人主张半封建从洋务运动起至辛亥革命止,民国时期中国社会性质为资本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则从鸦片战争起至抗日战争胜利中国完全独立为止(俞政:《多角度考察与中国近代史的线索体系问题》,《苏州大学学报》1989年4期。)。还有的人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之一种类型(陈胜粦:《关于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重新认识问题》,《学术研究》1989年2期;《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再认识》(林有能),《学术研究》1988年6期。)。有的则主张撇开五种社会形态的模式,而从人类社会文史的角度看,说近代中国社会是从中古封闭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开放的工业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再认识》(林有能),《学术研究》1988年6期。)。

  3.关于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

  近几年对中国近代史的阶段划分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对从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有的主张以1898年戊戌变法为分段线。前58年为资本主义经济酝酿发生和发展的时期;后52年为在政治上实行变封建式的专制独裁为民主的政治改革,以期适应资本主义更好的进一步发展(夏东元:《110年中国近代史应以戊戌变法为分段线》,《历史研究》1988年4期。);有的主张以政权更迭为分期界标,将近代史分为晚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