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秦汉社会性质的再思考
澶渊之盟的历史真象——
二里头文化的铜器
对唐宋社会经济制度变迁
从清代的“乡规”、“乡
对“中国战场决定性地位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历
二里头墓葬龙形器饰物的
国际博物馆日对博物馆门
最新热门    
 
再思二里头文化的来源

时间:2009-7-24 13:55:54  来源:不详
相同,显然这不是继承当地的龙山或“新砦期”。
 
    (二)、墓葬习俗和礼制方面。二里头遗址与陶寺比较,共同点都是土坑竖穴墓,分大、中、小三型墓,大墓都使用木棺,棺内铺垫朱砂。随葬品大都有彩绘(漆)器、精美的玉器、铜铃、石磬等。不同点是二里头的大墓中随葬铜器,以酒器最多,主要是爵、斝、盉等青铜礼器,而陶寺没有,表明二里头文化的进步,此时我国已经处于青铜文明阶段。
 
    在礼制方面二里头文化受到山西龙山陶寺类型的影响。二里头文化中的主要礼器如玉器、乐器、漆器以及崇拜以蛇为原形的龙都和陶寺遗址一样。陶寺大型墓的彩绘蟠龙陶盘,有学者认为应是一种礼器。二里头遗址出土有龙纹或雕塑。陶塑龙出土于二里头遗址灰沟(94ⅨG2)。灰坑(92ⅡH1)出土的陶器肩腹部均雕塑有小龙,体形如蛇,双目似人眼。二里头和陶寺都有大型的玉器如玉璧、玉戈等。晋南的大型石刀发现于芮城凉寺M73内,刀长37厘米;二者都以鼓、石磬、铜铃为乐器。
 
    (三)、遗物方面。陶寺、游邀等龙山遗址的一些日常的陶器风格为二里头文化在豫西的不少同类器的产生打下了基础。山西龙山的陶器一般以泥质灰陶和夹砂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篮纹次之。器类中与二里头文化相同的器类有、高实足、鸭形器、盉、圆腹罐、折腹式器盖等(图一)。但山西龙山文化对豫西二里头文化影响最大的当是陶器口沿上的压印纹饰、器物肩部饰鸡冠扳金和口沿外附加泥条的和鬲足内壁有饰麻点纹作风,这些特点在二里头文化的早中晚各期一直沿用。
 
    考古资料表明,晋南龙山文化的晚期开始对洛阳产生较大的影响。洛阳王湾三期的灰坑H166出土的宽折沿袋足鬲、大袋足带流盉、宽折沿折腹盆等,均为山西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此外H459出土的瓦足大盆可在陶寺遗址中找到同类器。故发掘者说:“王湾第三期文化的晚期还发现有向二里头文化过渡的某些因素,如王湾遗址新时期时代第Ⅵ段中的扁三角形小鼎足、研磨器、高柄蘑菇状器盖、大敞口平底盘和三足盆等。纹饰方面有划纹、人字纹、陶器内壁麻点和器耳上的铆钉等。这些都是二里头文化早期比较突出的特征。”在孟津的矬李遗址龙山晚期的灰坑(H22)开始出现花边圆腹罐,可见王湾第三期洛阳盆地开始显露二里头文化某些器类的特征,与山西龙山文化到来有关。

  二、豫西二里头文化与晋南东下冯类型一期文化的关系
 
    东下冯类型以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东下冯遗址被发掘者分为四期,发掘者认为其1-4期约相当于二里头遗址的1-4期。但多数研究者认为东下冯的各期都晚于二里头一个阶段,一般认为东下冯文化来源于豫西二里头文化,或主要受二里头文化的影响形成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应当辩证的来认识。东下冯文化的陶器群,一期以褐陶为主,纹饰自始至终以绳纹为主,还有弦纹、附加堆纹,但篮纹和方格纹较少见。东下冯一期的陶器可分为两群。A群典型器有鬲、、斝、圆腹罐、单耳罐形鼎、平底圆孔甑、敛口瓮、蛋形瓮、深腹盆、绳纹碗形豆等。B群有盆形鼎、单耳罐形鼎、小口尊、大口尊、折肩瓮、卷沿深腹盆、覆缶本式器盖等。在二里头文化大的时间范围内,晋南东下冯的一期年代最早。我们以此作山西的代表,与豫西龙山、“新砦期”和二里头文化比较。
 
  1、纹饰,东下冯绳纹占总数的59%,附加堆纹占16%,弦纹占19%、篮纹和方格纹不占1%。而二里头遗址一期,绳纹占17%,篮纹占17.4%,方格纹占2.1%,附加堆纹占5.1%。而新砦遗址的龙山和“新砦期”遗存都以篮纹和方格纹为主要纹饰,绳纹较少。如汝州煤山遗址H30(原报告为二里头一期)篮纹占总数的73.1%,方格纹占22.9%,绳纹只占2.2%。可见,二里头的纹饰特点与本地“新砦期”差距较大。
 
    2、东下冯遗址一期A群的典型器有鬲、、花边圆腹罐、敛口瓮、蛋形瓮、深腹盆、绳纹碗形豆等。该群器物都可在当地龙山文化中找到源头。该群陶器中花边圆腹罐、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