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耶律楚材在蒙元时期
中国再婚制度的历史沿革
中国改革:历史与伦理的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轨迹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1) ─
世界霸权与印度洋(2) ─
欧洲历史格局变迁和欧盟
科举学:考试历史的现实
对欧洲扩张历史的再思考
最新热门    
 
历史比较:探寻真正世界性的历史普遍规律

时间:2009-7-24 13:56:25  来源:不详
、城市、市场、王权等等都没有概括性的、综合性的结论意见,更不要说结合经济形态、法权形式、习俗规范以及其他因素作出的深入研究了。比如说,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里,什么样的农民是典型的农民?是均田制下的自耕小农呢?还是宋代的客户?明清时代的佃农?抑或其他依附农民,如魏晋时代的佃客、部曲等等?而西方在这些方面是作了十分深入的研究和概括的。这样,我们在社会史方面就几乎无法对二者进行比较。 
  马先生曾经反复思考:难道事情真像一些人说的,东方是国家比社会强,国家把社会压倒、压垮了? 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感觉到其实情况并非如此。他指出:西方的社会概念也是后来的。主要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以第三等级的名义,以社会的名义,反对暴政,反对国家,这样才把社会的思考、社会的概念引发出来,以后逐渐形成社会学、社会史等学科。我们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由于缺乏这样的发展阶段,所以也就没有这方面的概括和研究。前辈学人如陶希圣、瞿同祖、何炳棣、张仲礼等学习西方的理论与方法,用来研究中国的社会史,作出许多可贵的成绩,但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性的结论,即使有也处于比较初始阶段。经过这样思考,马先生的中西封建社会的比较研究又继续下去。特别是80年代他遇到研究中国史的专家姜伯勤教授,受到很大启发和帮助。由于姜伯勤先生在中国社会经济史方面作了许多综合性的工作,作出了许多概括,使得马先生感到姜伯勤的意见启发了他,使他有勇气把中外历史比较研究继续进行下去。我们从上述马先生《论地主经济》的论文中,就可以看出他是如何利用姜伯勤先生的研究成果的。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马克垚先生就是这样从全球的整体的角度来考察世界历史问题的。他对比较方法的运用就是从全球史观的理念出发来思考历史问题的手段。他在研究世界中世纪史的时候,往往是把中国的封建社会作为一个参照系,来认识西欧的封建社会;在谈到中国有没有封建社会的时候,又建议中国学者以西欧的历史来作为参照来反观中国当时的社会应该是什么社会。2004年,法国年鉴派大师布洛赫的《封建社会》译成中文出版,这对于了解西欧的封建社会是个大好事,但马先生在为该书的出版所写的文章中,却大谈中国有没有封建社会的问题,希望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读一读这本书。马克垚认为:“西方历史学家虽然视封建为一种政治、法律体系,可是也得承认还有广义的封建主义,而这是和土地制度、农民生产、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布洛赫虽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可是也使用封建社会一词。无论你对历史发展阶段采取什么分法:三分法,五分法,还是传统—现代两分法,都得承认在工业社会以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上溯多远,涉及是否有奴隶社会的问题,暂不讨论),在亚欧大陆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其社会结构基本上是相同的。”针对国内有些史学家主张放弃“封建社会”的概念,他明确指出:“近代以来,我们从西方史学、马克思主义史学接受了封建社会的概念,现在可以说已是约定俗成,社会上也时常拿封建来形容落后的过时的东西,为什么要放弃它呢。”[3]他强调,使用封建社会的概念,主要还是它显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承认历史发展是一种有规律的序列。当然,承认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并不意味着否认历史的独特性;而历史研究正是要研究这种独特性。 
  以上这些思想,体现了马克垚先生的全球视野下的历史比较观,值得我们认真研究、认真思考。本文只是进行了一个粗线条的回顾,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总之,我们在研究当前中外学术界都十分重视的历史比较研究的时候,既要重视国外学者在这方面的成就,以便对我们有所借鉴;同时更应该重视和总结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学者所作的深入思考和所进行的宝贵探索,这对于推进21世纪的中国史学研究是很有益处的。 

参考文献: 
[1] 马克垚.罗马和汉代奴隶制比较研究[J],历史研究,1981,(3). 
[2] 马克垚. 我和封建社会史研究[M],学林春秋三编,北京:学苑出版社,1996. 
[3] 马克垚.中国有没有封建社会[J],史学理论研究,2004,(4). 



①马克垚: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1932年生,山西文水县人。1952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1956年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主要著作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