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内外”之际与“秩序”
从台谏制度的运作看宋代
内外”之际与“秩序”格
宋代社会结构
宋代史学的两个发展趋势
唐代皇权高层基础演变
乡村自治:皇权、族权和
关于宋代的历史定位及总
宋代粉壁考述——以官府
走向活的制度史——以宋
最新热门    
 
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研究综述

时间:2009-7-24 13:56:41  来源:不详
权的集中是历史的必然。[20]
  2000年,诸葛忆兵的《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出版,这是目前学术界有关宋代皇权与相权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作者认为参知政事是宰相的助手,一般情况下受控于宰相;在二府关系中,宰相处于主导地位,并逐渐吞并枢密的职权;三司始终属于宰相领导,丰改制后成为宰相的下属机构;台谏在宋初尚能制约相权,但神宗以后逐渐为宰相所用,成为宰相的鹰犬;宰相还经常代替皇帝行使决策权,集议权、施政、决策三权于一身。由于宋代皇帝与宰相基本做到了“上下一体”,相权是皇权的最好体现,因而随着相权的强化,皇权也得到加强。同时,作者又认为,在宰相集体领导制中,宰相个人的权力在不断膨胀,到南宋就大致进入权相时期,这时相权对皇权的离心力也越来越强。[21]

  以上就是对几十年来有关皇权与相权关系之研究的回顾,从中可以看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明显地分为三个派别,一派主张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一派主张皇权削弱、相权加强;还有一派就综合二者,主张皇权与相权都得到加强。对此,我觉得在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注意。首先,宋代皇权与相权孰强孰弱,不能简单地认为此强彼弱或此弱彼强,否则有极端之嫌,而两者均强或均弱又似有调和之味。其实这三种观点可以说都是正确的,因为确实是宋代发生的;也可以说它们都是不全面的,因为注重的均是某个时间段。在两宋长达三百余年的历史中,皇权和相权不可能一成不变,如宋前期皇权较强,到后期却出现了权相,中期有的皇帝能力较强,皇权以随之得以强化,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因此,研究时就要注意不能以局部代整体,而应该分成不同的时期加以研究,这样才更符合历史真相。然后再从整体上进行观照。这也应该是今后研究此问题的趋势。其次,要注意制度的规定与制度的实施不一定是同步的。就如现在,制度是一回事,而实际生活中又是一回事。因而研究此问题不能只注意制度层面,而要多挖掘史料进行解析。最后,皇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不只是宋代的问题,而是贯穿于中国古代历史的。如此一来就不能单就宋代谈论它,与前后时期进行比较是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定位宋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这也可算是以后的一个趋势吧!

参考文献:
[1]钱穆.论宋代相权[J].中国文化研究汇刊.第2卷.1942,(9). 
[2]季子涯.赵匡胤和赵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J].历史教学.1954,(12).
[3]邓广铭.论赵匡胤[J].新建设. 1957,(5).
[4]张家驹.赵匡胤论[J].历史研究. 1958,(6). 
[5]关履权.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J].两宋史论[C].中州书画社,1983.
[6]郭沫若.中国史稿[M] 人民出版社,1983.
[7]周宝珠、陈振.简明宋史[M].人民出版社,1985.
[8]刘子健.包容政治的特点[J].两宋史研究汇编[C]. 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
[9]王瑞来.论宋代相权[J].历史研究.1985,(2).
[10]王瑞来.论宋代皇权[J].历史研究.1989,(1). 
[11]张其凡.宋初中书事权初探[J].华南师范大学报.1986,(2). 
[12]张其凡.三司·台谏·中书事权[J].暨南学报.1987,(3). 
[13]傅礼白.北宋三司使的性质与相权问题[J].山东大学学报.1991,(1).
[14]柯昌基.宋代中枢的秘书制度[J].中国史研究.1986,(4) 
[15]季盛清.宋代台谏合一考述[J].杭州大学学报.1992,(6). 
[16]张邦炜.论宋代的皇权与相权[J].四川师范大学报.1994,(2). 
[17]张邦炜.两宋无内朝论[J].河北学刊.1994,(1). 
[18]贾玉英.宋代中央行政体制演变初探[J].中州学刊.1995,(4).
[19]曾小华、季盛清.论中国古代的皇权与相权[J].浙江学刊.1997,(4).
[20]朱瑞熙.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宋代卷[M].人民出版社,1996.
[21]诸葛忆兵.宋代宰辅制度研究[M].中国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