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关羽崇拜的塑成与民间文
50年来的中国近代文化史
文化专横与历史污秽——
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
喜玛拉雅文化简论
文化人类学用于史前研究
中国转动世界——探寻世
中国文化史研究五十年著
钱穆的民族文化生命史观
钱穆的历史本体“心性论
最新热门    
 
地域文化的界定——以燕赵文化为例

时间:2009-7-24 13:57:15  来源:不详
自己特殊的价值标准,国君不认同他们,因为他们干乱国家法令,私设刑罚。普通人也不认同他们,因为他们活着不求财利,死时不情生命,全然不可效仿。只有他们自己少数几个人之间相互认同,但也都是默认于心,从不明说。这样的一种人生确乎称得上是白虹贯日、感天地而泣鬼神!
  据《史记·刺客列传》记载,荆轲好读书,为人博闻强记。他很富有理智,从不与人斗胜。在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目视之,荆轲默然离去。在邯郸与鲁句践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默然逃去。这是因为他不拘小节,欲立大功。能建非常之大功的人,也必有非常之言行。荆轲称自己是“常侍君子之侧,闻烈士之节,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者,但问用之所在耳”。田光称赞他是“体烈骨壮,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像这样的一位大侠,他的言行举止当然会有超越常人之处。在卫国,荆轲曾经出手解救十余位贤士大夫脱离危急。在燕市,他与屠狗为生的高渐离为友,终日饮酒于市,酒酣,高渐离击筑,荆辆和歌,相视大笑,已而又相泣,旁若无人。大笑是因为自信,哭泣是由于感怀生命,旁若无人是因为他们早已抱定一死以报答世人。只有处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寻常人,知道他是“士有超世之行者,不必合于乡曲”。他的情趣志向远远不是普通人用一般的价值标准可以框范的。
  侠士必须是刻苦砥砺,孤介独行。只有田光能请出荆轲,而田光自刎身死。只有樊於期的人头能使秦动容,而樊於期果然甘心授首。夏扶只因不能同行,就在车前刎颈以壮行色。黄金投龟,烩千里马肝,断美人之手,荆轲面不改色。然而荆轲来到燕国肯定不是因为希图燕太子丹的黄金、馆舍、车骑、美女,别人可能是,他决不可能。他知道提一匕首以入强秦的后果,早已预存必死之心。何况田光、樊於期、夏扶已先他而死,荆轲更是义无反顾。但他入秦又不是为了太子丹一人一国的私利,他是为他自己平生的志向。荆轲说:“心向意,投身不顾;情有异,一毛不拔。”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狂狷”了。
  易水送行,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众人无不动容,而荆轲升车而去,终不回顾,看似无情。荆轲已死,鲁句践悲痛自悔,说:“从前我还怒叱他,他会以为我是什么人!”这几位侠士志向之高之烈以及他们之间心意的默然契合,都已达到无以伦比的境界。
  太子丹和荆何之间也有一种契合。在谋刺秦王的过程中,这二人的地位、作用不可替代,又缺一不可,正如宋代人袁褧在《枫窗小牍》中评价的:“有燕丹而后有荆轲也。”荆轲自己也说:“昔吕望当屠钓之时,天下之贱丈夫也,其遇文王,则为周师。骥骥之在盐车,驾之下也,及遇伯乐,则有千里之功。”古人常说的知己的含义,不在于了解他的为人,而在于知道他的份量;不在于关怀他,而在于尊重他。燕太子丹肯用金瓦给荆轲投龟,是认为荆轲值得这么做,其意在于告诉人们他看待荆轲比黄金还要重,于是他就成为荆轲的知己。荆轲以太子丹为知己,太子丹以荆轲为天下士,认为得荆轲则永无秦忧,二人之间的遇合也算是千古不逢的了。
  太子丹的精诚与荆轲的奇志契合在一起,就完成了燕地文化由苦寒和局促而产生出的激变,就形成和成熟了燕地文化“慷慨悲歌”的独特风格。慷慨悲歌或燕赵悲歌自战国秦汉以来已经成为固定的成语,人人皆知,但是对它作深一步解释的人并不多。唯有袁褧《枫窗小牍》中说道:“秦威太赫,燕怨太激,威怨相轧,所为白虹贯日,和歌变徵”。这个解释准确而深刻地道出了燕地文化慷慨悲歌的真意。
  秦威太赫是不正常的,燕怨太激也是不正常的,是过激、过头的。燕地以慷慨悲歌为特征的文化的形成,不是社会正常发展和社会繁荣的结果。社会正常发展与社会繁荣所形成的是志高而扬的大国之风,燕文化则是一剑以当百万之师的偏锋奇锋。燕地苦寒卑弱,因此它的文化也就自伤自怨,刚烈悲壮。“慷慨悲歌”中的慷慨,又写作忼慨,忼又写作亢,本指咽喉。在声乐上,慷慨是情绪激昂、声音高亢的歌唱方式,音域由以宫、商为基调上升到以徽、羽为基调。悲歌也是专有所指的一种歌唱风格,在《燕丹子》中有“为壮声”、“为哀声”的描写,其悲壮之情可以由荆轲《易水歌》中“易水寒”、“不复还”数语具体印证。在心理上,慷慨悲歌是一个情结,是由经济文化的落后和政治地位的低下而导致的一个情结。这个情结经过一种壮烈的撞击,发生逆转,出现升华,于是就化育成为慷慨悲歌的性格。
  燕昭玉的报复伐齐和燕太子丹、荆轲的谋刺秦王,标志了燕地文化的形成和成熟。因为从此以后他们的事迹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慷慨悲歌的风格,便成了燕文化最主要的特征。这一特征不仅在当时存在,在后世也存在,从此以后燕文化就永久性地定格于此了。历代文人学者在说到燕地时,都反复不断地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