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梁启超:“激进-保守”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考古学
梁启超的历史教学思想与
梁启超:史学比较方法的
从梁启超到白寿彝--中国
梁启超对史学认识论的探
论梁启超的民族观
梁启超在构建近代史学理
梁启超与中国近代宪政运
梁启超荀子研究论析
最新热门    
 
梁启超、鲁滨逊“新史学”思想比较研究

时间:2009-7-24 13:57:30  来源:不详
他反对用帝王纪年法,而大力提倡用孔子的生日纪年。总括起来看,《新史学》的主要史学思想如下:第一,批判旧史和旧政治;第二,赋予史学强大的政治功能;第三,规定史学对象为民族发展史,而且主张新史学为国民而作,今后的新史书要写国民的事迹;第四,主张历史学应广泛吸取多学科的先进方法,进行综合研究。     鲁滨逊是美国“新史学派”代表人物。1912年,鲁滨逊将其历年发表的演说和论文结集出版,题为《新史学》,这部书奠定了他在欧美史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鲁滨逊的《新史学》一书由8篇文章构成,各篇虽然自成体系,但“史学革命”的精神贯穿著作始终。第一篇是说明“新史学”的宗旨和意义。他认为,我们研究历史,并不是因为过去可以给我们种种教训,实在是因为我们可以根据历史的知识来说明现在的问题。因为惟有历史,可以说明现在各种制度。第二篇是说明史学观念的变迁。鲁滨逊历数欧洲史学界从上古时代以来历史观的流变,指出了“新史学”的方向应建立在一种真正意义的“科学”的历史。第三篇是史学的新同盟军。主要说明“新史学”中的历史学与各种新学科的关系。他认为历史的进步,必须借助其他新兴学科的帮助。这些具有同盟性质的学科主要是人类学、宗教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第四篇是思想史的回顾。本篇主要通过对欧洲自希腊、罗马时代以来思想发展的过程,指出了撰写“思想史”的重要性:“要改良社会,必先改变思想,必先明白思想的变迁。”第五篇是普通人应该具有的历史知识。这里的普通人是指在社会上居大多数的从事工业的工人,当然,这里的历史不再是那种关注“政治”的历史,而是与工人生活休戚相关的“产业史”。第六篇是罗马的灭亡。第七篇是1789年的原则。这里的“1789”指的是“法国革命”。按照鲁滨逊的解释,作为法国革命的“原理”的宪法思想和人权宣言并不是虚构的学说和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而是有其历史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人们应该赞美其昂扬的进步精神而不是依恋革命的旧制。第八篇是用历史眼光来看保守精神。他认为,以前的历史研究更多地被守旧的人所利用遮掩了历史发展的光明图景。现在应该破除从过去为指向的历史研究,让历史呈现进步的、以未来为取向的光明前景。总括起来说,《新史学》集中反映了鲁滨逊的新史学观:第一,打破了狭隘的政治史研究和考据的传统,把历史的范围扩大到包括人类既往的全部活动;第二,用进步的观点来考察历史的变化,把人类历史看作一个连续不断的成长过程;第三,用综合和多因素的观点来解释和分析历史事实;第四,注重历史的社会功用,强调历史为现实服务。

    梁启超和鲁滨逊的史学思想相当丰富,其中最重要的而且能作相对应比较的,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两者都主张批判旧史学,拓宽历史研究的内容;都力图以进化论的观点来重新研究历史;都重视历史学的社会功用等等。     梁启超、鲁滨逊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史界革命”的主张,对以往的旧史学展开了批判。     梁启超指出,中国之旧史有“四弊二病”,他把旧史学与新史学相比,“前者史家不过记载事实,近世史家必说明其事实之关系,与其原因结果;前者史家,不过记述人间一二人有权力者兴亡隆替之事,虽名为史,实不过一人一家之谱牒。近世史家,必探察人间全体之运动进步,即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关系”,他认为中国的旧史陈陈相因,不去思考历史事件造成何种影响,不探究事物间的因果联系。尤其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主从关系颠倒过来。不明白人物只能作时代的代表,却反过来把时代作为人物的附庸。结果,旧时代的正史便成为人物传的汇集,“虽尽读全史,而曾无有足以激励其爱国之心,团结起合群之力,以应今日之时势而立于万国者”。只重政治史,简直是帝王的家谱。“呜呼,史学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唯此为大。”①只有对旧史学进行革命,才能使之成为“国民运动之资鉴”。梁氏对旧史的批评确实攻势凌厉,具有廓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