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试论李鸿章的对日外交思
秦称“虎狼”考:兼论秦
清代妖术恐慌及政府的对
中国的国际化:民国时代
中国的对美政策与中美关
契丹族的历史记忆——以
论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对外
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及其
文与史的对立与交融
康熙的对外政策的演变-
最新热门    
 
记忆的对话和中日关系的未来——关于“东史郎现象” 的考察

时间:2009-7-24 13:57:46  来源:不详
年10月至1939年9月的日记。这一部分日记的主要内容记述了东史郎参加武汉会战、襄东会战等战役中侵华日军的暴行。东史郎日记在中国的相继出版,表明中国对东史郎的支持。这种支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利用东史郎反对日本,从实质上讲,应该是中国对日本右翼挑衅行为的反击。“他写日记,也不是为了发表,故意写进不真实的虚假情况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他的日记同样是一种书证,一种重要的书面证据;从政治上讲,他公布出版日记,是想把战争的真相告诉公众,教育后代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再不要发生那种悲惨的战争,同时促使人们反省:为什么丝毫不受良心谴责坦然干出杀人强奸放火抢劫等不人道行径?为什么在家乡时是善良的人会变得如此野蛮?是什么促使他们干出这样不人道的勾当的?对此必须作出深刻的反省和严格的检讨。作为他自己,公布日记是为了忏悔过去,抛弃过去成为一个新的东史郎,为中日友好世界和平奋斗的东史郎。他这样做,弥补了他过去的罪行,受到了人们的的欢迎。”[x]东史郎从一个加害者转变为谢罪者,日本右翼对他的打压使他得到中国的广泛支持。在日本,他是右翼的攻击对象,成了不公正审判的牺牲者。在中国,他作为与他的祖国为敌的英雄成了热爱和平、反省战争并向中国人民谢罪的日本人的代表。这里形成了一个简单的逻辑:对他的迫害就是对中国战争受害者的侮辱,因为他揭露了战争罪行。尽管我们楚地知道右翼势力不能代表整个日本,但右翼势力操纵的审判结果在这一刻改变了人们的想法。人们对东史郎命运的关注已经远远超过了对《东史郎日记》这一文本内容的关注和研究。东史郎日记又一次引发了对过去那场中日两国人民都深受其害的战争态度的讨论。与中国的热烈反应不同,日本的媒体对东史郎日记和东史郎诉讼案没有多大的反应,只有几家媒体对东史郎诉讼案的结果作了简单的报道。在社会价值观多化的日本,媒体的冷淡姿态,使人们认为是对右翼势力反和平、美化战争、破坏中日友好关系行径的姑息养奸。
    2000年1月21日,日本最高法院最终判东史郎败诉,宣告东史郎诉讼案最终结束。这一伤害中国民族感情又损害日本形象的判决遭到了日本正义人士的反对[xi]。继此之后,日本熊本出版文化会馆出版发行的日文版《东史郎日记》[xii] (全5卷)共510页,50多万字。该书收录了当年日本侵华陆军士兵东史郎从1937年9月开始,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所写下的“在中国从军”的全部日记、笔记及其所保存下来的有关日军侵华罪行的资料。因此,本书的内容比此前刊登的《东史郎日记》多出约一倍。熊本出版文化会馆广岛正专务董事在向记者介绍出版日文版《东史郎日记》(全5卷)的现实意义时说,“日本政府不顾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审定右翼团体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编写的歪曲历史事实的教科书合格,并且拒绝韩国、中国对修改教科书中错误的要求。与此同时,小泉纯一郎首相一再声称要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这些充分暴露了日本的一些所谓政治家正在利用一切机会,煽动危险的国家主义情绪。”“梦想淡化南京事件的那伙人妄图利用审判来篡改历史。但必须指出的是对申明历史真实的人们枉加制裁的这次审判是大错而特错的。这个问题并非仅仅靠审判就能完结,而是事关日本对历史的认识和对遭受战争迫害的亚洲人民的态度问题。审判虽然败诉了,但《东史郎日记》作为宝贵的历史资料是无可改变的,相信本书的读者们也会抱定这一信念。”[xiii]东史郎日记在日本的全文出版,表明东史郎在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日本并不孤独,尊重历史事实、热爱和平的势力在日本坚持着与右翼的斗争。这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力图篡改历史事实的行径的有力回击。它代表了日本热爱和平势力的努力。
 

 
    从上述东史郎日记四次出版经过的先后情况,我们可以看出“东史郎现象”本身的复杂性。日记的每一次出版,都是作者和出版者出于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罪行的揭露。每一次出版都意味着对历史事实的又一次确认。东史郎说,“反省过去的侵略加害行为并谢罪是中日友好的基础。本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