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苏南农村抗美援朝运动
汉代农村集市及相关问题
从束鹿县张氏家族契约文
清代的劳动力状况和各从
制度创新与明清以来的农
清代前期江南的劳动力市
中国的农村研究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农村社
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共地方
经验与启示:民国时期农
最新热门    
 
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时间:2009-7-24 13:58:10  来源:不详
1999年转移到工业、建筑业和商饮服务业的农村劳动力比重高达79.4%,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还不高。而教育文化水平越高的劳动力,越易于适应新的工作和环境,越易掌握新的工种、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使用效果也越好,所以,教育文化素质、技术水平与就业状况呈正相关。美国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美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高峰期的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流入城市的白人和黑人在就业方面出现很大差距,除民族和关系网原因外,文化程度差异也是重要原因。

  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对转移后职业的稳定性有显著作用,水平的高低是影响职业稳定性的决定因素之一。1987年已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回流中,文盲高达21%,初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为17.16%,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占9.46%,中专及大专以上回流的则很少[7](第29页)。究其原因,其一便是由于教育文化素质差,思想保守,难于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其二是参加技术革新的人员所提合理化建议与技术革新创造的价值等,与受教育文化水平成正比关系,且随着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事故发生率明显减少。教育文化水平高的劳动力创新性越强,职业稳定性越强,也易于完成职业或技术的转换。教育文化水平越高,越有可能率先离开农业,长时间脱离农业,实现有效转移。

  (三)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与转移后的收入

  劳动力的收入首先取决于个人的以教育文化水平为主的人力资本投资,为此有学者得出反贫困的措施是提高移民的素质的结论。在所调查的山东聊城五个乡镇企业的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56元,大多职工工资在200-400元之间,而工资在400元以上的有58%为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该企业中仅有的三个大专生的收入都在360元以上。其它相关调查也表明,越来越多的教育水平较高的劳动力参与了转移,而且每增加一年的教育水平每年可增加汇寄款149元[8](第3页)。原因是,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程度与劳动生产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3[9](第58页),教育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拥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对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较高的生产率则带来较高的收入,且转移后的职业稳定性也高。

  (四)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与劳动力转移区间

  农村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是决定其转移方向、距离的重要因素,转向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高于转向落后地区的劳动力。1999年在转向东部的劳动力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为11.5%,转向中部的比重为10.9%,转向西部的比重为9.1%[5](第22页)。没有技术特长,没有高的素质,期望收入也就较低,而且较低的文化水平又决定了他们相对保守的思想意识,往往对自己转移到城市缺乏信心,难以对城市产生认同感,他们更多地留恋故乡。

  (五)劳动力教育文化素质与劳动力转移后的社会问题

  国内外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表明,社会问题的引发与劳动力素质有关。中国近代农民离村进城,是被迫的,既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也不具备谋生能力,更没有知识的积累,他们进入城市后,难以找到合适的职业,多数人不得不靠出卖苦力谋生,引发了城市的无序及城市治安等问题。在欧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由于太大的盲目性,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诸如住房拥挤、生态环境恶化、失业和贫困严重、犯罪率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德国为此实行了国家强制干预,增加对教育的投入,进行了各种类型的职业培训,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工业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有效地缓解了城市问题[10](第233页)。所以为避免引发劳动力转移后的社会问题,应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前的素质准备,将教育和培训贯穿于劳动力转移的整个过程中。

  四、农村劳动力转移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文化素质,是实现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前提条件之一。日本、韩国能顺利完成产业结构转换和充分就业的根本条件之一,就是教育合理地超前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全国就业人口的平均文化技术素质,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能够适应非农经济新技术新领域的需要,较为顺利地完成了劳动力转移。美国在1930年到1974年间,从农业转移出去的人口总数达到了3280万人,这是现代最大的人口转移,而恰恰在这一时期是高等教育,特别是社区学院的大发展时期(注:美国社区学院由1930年的436所增加到1974年的1203所,增加767所。参见毛澹然。美国社区学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中国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当务之急就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教育文化素质不高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重要特征。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8.4%,高中程度的为9.6%,中专程度的为1.6%,大专及以上程度的比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