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时间:2009-7-24 13:50:38  来源:不详
    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发端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总体上看,它经历了二三十年代的艰难起步、五六十年代的曲折行进、80年代以后的蓬勃发展这样三个阶段。本文在查阅大量相关论著的基础上,勾勒出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史研究的基本轨迹,为深入开展农村社会史研究提供一些学术背景资料,并对当前如何开展农村社会史研究提出自己的想

一、农村社会史研究的艰难起步

二十世纪初,中国史学研究出现了一个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变化。在梁启超等人的倡导下,史学研究开始摒弃传统史学专注于“精英政治史”研究的模式,将历史研究的视野投向“普通民众史”这块荒漠中。与此同时,这一时期西方社会科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引进,也使得历史研究者们找到了一个新颖的研究理念和研究模式。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注重多方位、多层面分析研究历史,在当时虽然还没有形成蔚然风气,但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研究态势。另一方面,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问题的凸现,既为历史研究者们提供了鲜活的研究素材,也为他们从事农村社会史研究增添了强劲的动力。也就是说,“救治农村”不但是当时政府要员和经济学家反复讨论的重要议题,也是历史研究者探讨农村社会发展历史的理念和旨归。在这种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下,农村社会史作为一棵蕴含无限生机的幼苗,开始萌芽于学术殿堂之中。

然而,与大多数新学科的诞生状况相同,农村社会史因其前沿性、交叉性、综合性的特点,其萌芽过程是艰难、缓慢的。无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研究的深度都极其有限,研究成果也相对较少。其中比较重要的成果有这样几种:闻均天的《中国保甲制度》、江士杰的《里甲制度考略》、黄强的《中国保甲实验新编》,这三本著作对农村社会控制体制的产生、发展、类型和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黄绶的《代地方行政史》,探讨了唐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建置、结构及其功能;蒙思的《朝社会阶级制度》,对元代农村社会中地主、农民等阶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解树民的《中国的农民运动》,对历史上民众反叛问题进行了论述。王仲鸣的《中国农民问题与农民运动》,对农村贫困化和农民离村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此外,周谷城的《中国社会之结构》、《中国社会之变化》、陶希圣的《婚姻与家族》、瞿同祖的《中国封建社会》、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王龙章的《中国历代灾况与赈济政策》、于佑虞的《中国仓储制度考》、万国鼎的《中国田赋史》、郎擎霄的《中国民食史》等等,虽然不是以研究农村社会史为旨归,但亦大量涉及农村社会史的内容。不仅如此,熊得山、王毓铨、嵇文甫、万国鼎、黄毓甲、王亚南等学界前辈还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对属于农村社会史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二、农村社会史研究的曲折行进

新中国建立后,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史学界曾掀起了对中国社会形态、社会性质等问题讨论的热潮,在深入探讨中国古史分期、亚细亚生产方式、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原因、农民战争史等问题的同时,农村社会关系、农村土地占有形式、农民的生活状况等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但是,由于不是研究的主流,涉及到农村社会史的内容极其有限,成果也就显得极其单薄。据笔者所知,除了梁方仲《明代粮长制度》、唐长孺的《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韦庆远的《明代黄册制度》、傅衣凌的《明农村社会经济》外,关于古代农村社会史的重要著作还不多见,只是零散地发表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如刘毓璜《试论农村公社的过渡性质与中国农村公社的发展》、韩连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