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上世纪初叶日本疑古史学
最新热门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时间:2009-7-24 13:57:59  来源:不详
 灾难与福祉并存的20世纪堪称人性的弱点与优点得以充分暴露的最佳舞台,也是历史学家进一步认识人类自身的千载难逢之良机。当新世纪的曙光即将普照寰宇时,许多德高望重的前辈史家纷纷提起笔来,饱含深情地缅怀父兄们的业绩与才思,从专题与整体等不同角度,勾画出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辉煌历程,可知其中每一份学术成果都是那么来之不易,因而都显得特别珍贵。这是因为,就前半个世纪而言,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几乎一直在铺天盖地的硝烟炮火中熬过,治史环境与条件之艰难是可想而知的;后半个世纪虽已云开雾散,柳暗花,只因人为的政治运动经常此起彼伏,稍后又是拜金主义取而代之,史坛与史家所当拥有的一方平静亦不常见。
    
    早在11年前,田余庆先生在比较他的前辈杨向奎先生之后回忆说:“我们上大学的时间,或者是处在颠沛流离的状况,或者是后来学生运动兴起以后,不同程度地参加了,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这个方面去了。在这样一个政治条件下上的学,所以论学问是差了一大截。我这个不是客气话,是说明历史学界的实际状况。……对历史学科的现状,我的估价是不高的。这不是说对每一个。对于许多人的成就,我很尊重。我是用自己这样的经历,看周围情况类似的人而言,这一代人也许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但很难反映出比上一代更高的水平。希望寄于下一代。对于下一代,我是非常有信心的,下一代肯定会出现一些人材,这些人中也许有少数可以称之为‘大师’。” (1)
    
    一代史家田先生显然是过于自谦了,他大概希望借助于自己那宽如山谷的虚怀提醒我们,不必过高地估计我国近百年尤其是近50年来的历史学乃至整个人文学科的学术成就。至于田先生所说的“下一代”,也就是笔者所厕身的今日“不惑”者流,能否形成前辈学长所期待的那种气候,似乎还是未知数。尽管我毫不怀疑同龄者中已经有人脱颖而出,而且近乎气势不凡,但毕竟罕如凤毛麟角,“一花独放不是春”。况且,他们的“大师”模样究竟何如,也只能留待未来的岁月去验证。至于包括笔者在内的绝大多数后学,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左奔右突,都不过是小打小闹,充其量扮演过渡性的角色而已。这是因为,我们那嗷嗷待哺贵于黄金的中小学时代偏偏撞上空前绝后的大革文化命,我们在劫难逃,不堪回首。吾辈虽不曾吃上那住牛棚、戴高帽的皮肉之苦,但面对茫茫神州,我们无书可读,虚掷光阴。此时此刻,连词都成了谈虎色变的“黄色书籍”,遑论马班陈范!朝“红太阳”背“红宝书”当“红小兵”或“红卫兵”所染出的“红”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胎记,殖学无根是我们这一代所共有的特征。据说,那枚名曰“全国山河一片红”的邮票近年一直行情看涨,标价已高达数万,在我看来,此票无论怎么涨价都不算过分,因为它毕竟是以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岁月为本金和代价的。说来惭愧,笔者在国家高考制度恢复时,还只知道太史公是文学家,却不知道他同时又是吟就“史家之绝唱”的历史学家,而且还把他误作东汉人物,张口便错。我不敢妄断像我这样稀里糊涂走进高校历史系之课堂者能有多少,但至少可以断定,吾辈与前辈们孩提时代所练就的那份“功课”无缘,缺乏他们所拥有的那种国学基础与西学基础。像我系八旬学长徐规先生那样既工于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