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论文 >> 正文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
20世纪中国古代财政史研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
十一世纪初的天书封禅运
20世纪30年代关于奴隶社
20世纪20年代胡适对于国
21世纪中国史学遐思
20世纪美国对中国史学史
没有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
二十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
最新热门    
 
二十世纪中国古代农村社会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时间:2009-7-24 13:50:38  来源:不详
究大多集中在民众信仰和若干农民领袖人物的思想活动上。侯旭东的《五、六世纪北方民众教信仰》一书,是近年来研究农民信仰问题功力深厚的一部著作。该书利用向来被人们忽视的造像铭文作为研究资料,论述了五至六世纪北方民众佛教信仰的内涵及活动特点,考察了普通民众的信仰及其与佛教教义、中土佛教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折射出当时民众的基本心态。贾二强的《神界鬼域——唐代民间信仰透视》,是第一部全面论述唐代民间信仰的专著,该书对唐代民间信仰进行了分类研究,着重探讨了佛教与民间信仰彼此的双向作用。马西沙、韩秉芳的《中国民间宗教史》、李尚英的《中国历史上的民间宗教》,对民间宗教的起源、发展、演变和衰亡过程、组织状况、经卷、思想及群众基础都作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喻松青《明清白莲教研究》、秦宝琦《清前期天地会研究》,则对白莲教、天地会等民间宗教的产生、发展、功能、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在社会生活方面,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曾出版了一套中国古代生活丛书,其中有雷家宏的《中国古代的乡里生活》、赵荣光《中国古代庶民饮食生活》、高春明的《中国古代的平民服装》、张仁善的《中国古代民间娱乐》等著作,篇幅虽然不长,但理论水平高,信息含量大,融研究性和普及性为一体。此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陆续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丛书、冯尔康和常建华合著的《清人社会生活》、黄正健《唐代衣食住行研究》、钱杭和承载合著的《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等等,也有不少篇幅涉及古代农民的生活内容。至于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探讨农民生活的论文,则更是不胜枚举。限于篇幅,此处不一一罗列。

在中外农村社会史比较研究方面,南开大学历史系编撰的《中外封建社会劳动者状况比较研究论文集》、刘朝明的《中外农村产业结构比较研究》、徐浩的《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农民卷》等,从生产条件、经济结构、生活状况、社会冲突等方面对中外农民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到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四 思考与展望

从上面介绍中可以看出,二十世纪中国农村社会史研究虽然起步较晚,又经历很多曲折和困惑,但还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无论是在研究范围的拓展上,还是在研究主题的深化上,都不难看出农村社会史研究的良好势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二十世纪农村社会史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缺憾。只有正视这些不足和缺憾,才能在今后的研究中取得更大的进展和突破。

第一,理论研究明显不足。理论是一门学科的灵魂,理论体系的建立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状况,直接决定一个学科的发展水平及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可以说,是否具备一定的理论体系,是衡量该学科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农村社会史研究也是如此。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对农村社会史理论问题的探讨几乎近于空白。如农村社会史研究的对象和属性问题、农村社会史研究的模式和方法问题,如何借鉴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经济学、人口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构建一套系统的、合理的理论体系问题,等等,至今还是无人涉足的荒漠区。毫无疑问,历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是农村社会史研究的必经之途,但是,简单地停留在对资料的排比、解释上,不能称之为科学的研究,还需要从设定概念入手,构建出一套内在联系极其密切的理论和模式。这样做,就必须借助于其它学科的理论。以社会学为例,社会学在解释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方面有一整套独特的理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结构功能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社会关系理论(如分层理论)、社会控制理论(如安全阀理论)、社会变迁理论(如现代化理论)、社区理论、社会角色理论、失范和越轨行为理论、集体行为和社会运动理论等等,如何借鉴这些理论,建立一套反映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理论模式,无疑是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当然,理论创新不是简单地借用其它学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