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温州历史教育博客:郑小
胡良建:历史教学回归生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复习图表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材料分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最新热门    
 
历史材料解析题四步解法

时间:2007-2-28 13:40:12  来源:不详
 

第一步 阅读

  阅读是审题过程的开端。在阅读时应先读设问然后再读材料。

  在做材料解析题时先读设问,这样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克服阅读的盲目性,减少了阅读时所占用的时间。

  材料是材料解析题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可分为史料、文物、诗文和图表四类。材料的内容大体包括题头、正文、注释、出处等。在阅读材料时必须从头到尾一字不差,不可忽略题头、注释和出处等自以为“不重要”的材料。

  阅读材料一般应三遍,即先粗读,后细读,再精读。

  粗读就是对材料浮光掠影地通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材料的意思,熟悉它在材料中的投影范围,初步建立起与所学知识和设问的联系;

  细读就是对材料尤其是信息量大的材料要借助标点符号(尤其是分号和句号)理出头绪,划出层次,理解各层次的含义和各层次之间的联系,归纳出每部分材料所反映的核心问题,从整体上把握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信息连结;

  精读就是结合设问和细读过程中提取的核心问题及关键语句重点阅读、理解。

  第二步 提炼

  提炼就是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从材料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

  所谓有效信息是从测试的角度来说的,它是回答设问的素材。根据设问的要求,通过对材料的鉴别、筛选和整理,剔除那些无效的、虚假的信息,提取出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一般包括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事件,即事件发生的时间(公元、世纪、年月、朝代等);发生的空间(某洲、国家、地区、流域、城市等);这个事件所包含的层次、观点;揭示的规律等;涉及到的人物,即人物的生平、事迹、对人类作出的贡献等,以及材料中暗含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第三步 挂钩

  挂钩就是把材料与所学过的历史教材挂钩,寻找所学知识的结合处。

  依照材料与教材的关系,可以把材料分为两类。一类为材料源于教材,依托于教材,二者具有一致性和相辅相成性,如1996年高考的“杨秀清、洪仁对外态度”题,就属这种类型。要处理好这类材料题,就必须把材料同教材的章节挂钩,把材料的观点和教材的观点结合起来。

  另一类为材料虽然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打破了教材的束缚,提供了新的材料,使学生在全新的情境下进行历史思维活动,这类材料是对课本的一种新的补充和拓展,如1995年高考的“三大发明”题,要求理解马克思、鲁迅对三大发明作用的评价,其所给材料对三大发明的论述同教材对三大发明的论述角度不同,材料就是对教材的一种补充。要处理好这类材料题,就必须依照材料的观点。

  第四步 成文

  成文就是以文字表达的形式来回答设问。从成文的内容来源看,大体有三种情况:

  一是答案取自材料与教材的结合,即把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与教材知识相结合,得出一个全面、准确的答案,即材料+教材=答案。如1999年高考第40题“评述邓小平领导的全面整顿”,成文的内容主要取自于材料与教材,这类题目的特点是与教材的观点一致。

  二是答案取自于材料,充分利用材料的有效信息进行概括、提炼。即“从材料中来,回材料中去”,真正体现了“材料解析”的意义。如1995年高考题中的“三大发明”题和“继昌隆缫丝厂”题,两题成文的主要内容就取自于材料,这类题的特点是材料不受教材的束缚,是对教材的补充和拓展。

  三是通过对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教材中的知识加以分析得出规律性的认识和结论,这就要求考生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创造性思维。

  从成文的形式来看,要求答案要论从史出,即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但又不能照抄材料、堆砌史实或抛开材料去随意发挥。

  从成文内容的多少来看,要按照每个设问所赋分值的多少来确定,分值少的要精炼概括。分值多的要史论结合,尤其是论述部分要做到既全面又深刻,但切不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从成文的语言看,要规范化,做到概括精确,说明简洁,论述合理,层次分明。

  材料解析题的四步解法,便于学生在解题中操作。但在解题的过程中不应把这四步分开进行,尤其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