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胡良建:历史教学回归生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最新热门    
 
温州历史教育博客:郑小侠老师案例

时间:2009-10-19 10:46:16  来源:郑小侠
 

    前语:2006年夏天浙江省加入教育部新课程实验区,从此开启了一条不寻常路,一条课程改革崎岖之路、课程实践胜利之路。温州市做为浙江省的一大分支,必定是主阵地之一,无疑是前沿阵地之一,我们充分感受到责任的重大与道路的漫长。但我们别无选择,改革只能迎不能拒,更何况课程改革是造福万代、功在千秋的雨露大业。一年来,温州市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之路在省教育厅历史教研室的具体指导下,在温州市教育局、温州教育教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市教研员方仙来老师的苦心经营下,风雨兼程,荜路篮缕。从蹒跚学步到放开大步,一路走来,苦甜齐品,冷暖自知。一年来,我们广请专家、传经送宝、一路引领。请恕我不一一列举,但感激、感动之心不打折扣。同时我们还闭关打坐、修炼内功。如:成立学科指导小组、市新课程集体备课、FTP资源库建设、温州历史老师沙龙QQ群等建设。我们自己也创造资源,不做“等、靠、要”。我们也发现、培植、树立典型,这样使一大批本地优秀的课改新秀在学习中快速成长,凝聚在方仙来教研员的周围,为历史新课程添砖加瓦,共同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也许我们做的,兄弟地区也在做,而且是做的比我们还要好。但我们温州历史老师“抵制金钱诱惑、静心研究学术”,为新课程的付出也是“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一年来,我们无悔、无愧,我们自信有所建树。

 

    今天值纪念“8.1南昌起义”之际,陆续推出我市的一些教学案例与心得,也是希望能打响温州历史的新课程实践的第一枪。(不是反抗课改的一枪,而是扎实实践课改的一枪)同时借历史课程网为平台,与大家交流学习,与大师对话商榷,抛砖引玉,敬请指导,以期有更大的进步。我们相信温州市高中历史新课程终能“长江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温州历史教育博客http://blog.cersp.com/userlog/678/index.shtml

 

(瑞安五中虞文林凌晨匆就。)

 

 

感受血与火的悖论

——历史课堂中渗透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主题与背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知识不是单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 在其他人的帮助下,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 呼唤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的建构,还有助于形成各种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 促进终身发展。

 

中学历史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而且学生在校时间长,学习任务重,在此背景下,要求学生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收集和使用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必须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找回研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应有的位置,改变传统课堂教学过分倚重接受性学习的倾向。                     

 

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充分把握时机,片段式地组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必须关注的。 

 

我校是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学习主动性也挺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高一下学期的一次学校教研活动中,笔者开出了一堂公开课,开课班级平时课堂气氛活跃,成绩优异。教室位置是四组纵向排列。课题为必修二专题五第二节《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教研组内十余位老师参与了听课和评课。我校一堂课时间为40分钟。

 

课堂至第24分钟时,笔者设计了一个课堂讨论和法庭辩论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及整合、运用史料全面分析问题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能力。

 

【案例描述与分析】

 

师:经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英国殖民史。有一天,世界法庭接到一纸诉状,被告是西方列强包括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国、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等,认为他们近代的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要求惩罚侵略者并获得适当的赔偿。而对英国的审判在公元2007年的某一天开庭。全班分成两大方阵,第一、二组为第一方阵,代表亚非拉及律师,第三、四组为第二方阵,代表英国及律师,每个方阵讨论时仍按照原四人小组为单位,并填好《课堂小组讨论登记表》。

讨论完之后,我们组织一场辩论,只设自由辩论环节,一方发言完毕另一方发言,一方同学发言结束五秒另一方仍没有发言的情况下,同一方同学可以继续发言。

 

生:跃跃欲试。有看书的,有找地图册的,有翻看刚才的课堂笔记的,也有静静思考的。

两分钟之后,课堂逐渐沸腾,各小组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师:走进学生,观察学生,并与两组同学进行了简单的交谈,这两个组都比较活跃,组内分工明确,都有小组长、记录员,主要发言人也已定好。有一组还决定辩论中见机行事,发言人不固定,谁有灵感就由谁来发言。其中一个小组的登记表展示如下:

 

 

 

课堂小组讨论登记表

小组名称:快乐四重唱

小组长:  姜珊珊  

记录员:  李瑶瑶  

总结发言人: 卢迟  

议题:  严惩英国殖民者的理由    

 

组员姓名

发言记录

小组观点总结

姜珊珊

A.(A代表第一次发言) 种族灭绝、野蛮掠夺、控制贸易

B.(B代表第二次发言) 课本第76页“资料卡片”栏中引用的《欧洲近代经济史》

①书上和地图册上的材料可以用于作证;

②当对方说殖民侵略的客观积极影响时,要反问他们主观目的;

③充分利用中国史上熟悉的史实;

陈怡

A. 第77页“材料阅读与思考”栏中引用的《英国通史》

B.可以用中国史作证

卢迟

A.两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

李瑶瑶

A.贩卖黑奴;

B.火烧圆明园;

C.(C代表第三次发言) 地图册第三页《印第安人被迫在银矿劳动》的图片

讨论期间,第一方阵的一位同学举手。询问笔者能否改变立场,转向代表英国。我表示同意。他换了位置。

第32分钟时,讨论声音基本平息。

师:现在开始法庭辩论。

(下面奇数学生为亚非拉代表,偶数为英国代表)

生1:请大家看地图册第三页《印第安人被迫在银矿劳动》的图片和文字解说。我们小组认为应该惩罚殖民者的后裔,并要求英国政府给予巨额赔偿。因为英国及西方列强采取了种族灭绝、野蛮掠夺、控制贸易等非人道的殖民方式,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第一个发言的学生就运用了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方法,笔者微笑,但没有进行口头表扬)

生2:我们主张无罪释放!因为虽然英国及西方列强的殖民方式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一些灾难。但也客观上使亚非拉地区吸取了西方先进的文明,促进了发展.

生3:什么叫“一些”灾难!灭绝一个种族能轻描淡写地说“一些”灾难吗?

生4:哪个种族被我们灭绝了?请拿出证据来!

生5:(向笔者求助)老师,拉美好像有一个伟大的文明是被他们毁灭的。

师:微笑,但没有作答。

 

第二方阵同学起哄。

生6:你可不能诬告啊!那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干的。(众笑)

生7:那至少也“灭绝未遂”!(掌声)贩卖黑奴也是一大恶行,请看课本第76页“资料卡片”栏中引用的《欧洲近代经济史》和第77页“材料阅读与思考”栏中引用的《英国通史》的内容。贩卖黑奴让人发指啊!

生8:我们贩卖黑奴不仅促进了非洲接受新文明,还给卖到美洲的黑奴带来了全新的生活。

生9:难道这是你们的初衷吗?!你们还在中国贩卖鸦片,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生10:难道你没有注意到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进步吗?我们打开了你们的门户,也使你们开始认识世界。难道你忘记了洋务运动,忘记了维新变法吗?

生11:那难道你忘记了火烧圆明园,忘记了八国联军侵华吗?(掌声)

生12:我们的扩张还有许多作用,比如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为人类的共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且,我们从殖民地得到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使欧洲发展和兴旺起来,成为近代以来这个星球的热土,带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生13:证据呢?

生14:你去问老师。(众笑)

师:微笑,仍然没有作答。

生15:我们组的任辉泽同学建议判英国出钱出人支持亚非拉的建设,对英国进行劳动改造。(掌声)因为,殖民者给亚非拉人民带来的灾难是无法掩饰的。但是,殖民扩张确实为世界的交流与发展带来了客观的推动力。而且,暴力殖民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我们要追求双赢。(掌声)

最后,笔者进行了总结。

拖堂两分钟。

下课时,响起了比较热烈的掌声。

这一环节,学生思考、讨论、发言的时间总共大约15分钟。

 

【问题讨论】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看书、找地图册、翻看课堂笔记、静静的思考、热烈的讨论、记录员记录和自由辩论等过程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遗憾的教训。通过对这个案例的反思,笔者认为在没有大量课前准备的常态教学模式下渗透和提升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要关注以下几点策略。

 

 

 

一、       兴趣是前提,点燃学生研究的“燃点”。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创设生活化的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活跃学生思维,是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活动的前提。

本堂课的设计能够较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法庭辩论是学生感觉熟悉又富有神秘感的事,感受律师与法官的工作,无疑让学生很兴奋。所以听到课堂上要模拟审判英国殖民者并展开辩论,同学们便蠢蠢欲动,精神振奋,思维活跃。这是点燃了学生研究的“燃点”。这是这堂获得学生的掌声的最主要原因。

 

二、问题是中心,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根据现代认知理论,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在课堂上要形成“问题中心”,把社会生活中的鲜活的问题搬进课堂内进行研究,使课堂成为问题展示平台、讨论与辨析的场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从知识接受的层面讲,学生如果带着探索问题的强烈欲望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那么,他们的大脑就会处于积极活动之中,他们所得到的知识也就比较深刻、扎实。

本堂课的问题设计难度适中,英国殖民者的殖民手段及其带来的部分影响,已经在前面的教学中完成,学生只要对其进行整理即可,同时辩论也是学生熟悉的活动形式,这是接近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最近发展区”。但两者又没有现成的答案,学生还必须思考、分析与讨论,这有利于学生解决课堂问题,又发展了能力,获得了对“最近发展区”的突破。

 

三、教师是主导,但要把握好教师参与的度

 教师的任务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让知识走向学生,一种是让学生走向知识。前者表现为在细致地“加工”知识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再现知识, 传递知识;后者表现为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去探求知识,使学生最终成为知识的真正占有者。新课程背景下,后一种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容易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既然是研究性学习,教师介入越少,学生主体性就越强,就越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导致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不予关注,对学生认知、思维、情感领域出现的问题漠然视之。其实,在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仍然应该起主导作用,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不可能有高质量、有效的互动,学生的研究只会变成信马由缰式的活动。而且在课堂中的研究性学习由于时间有限,学生能够利用的研究手段研究资源有限,更需要教师在关键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提高课堂效率。

 

本堂课中,笔者对讨论的组织、辩论的按排与课堂总结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笔者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不该参与的环节参与过度。自作主张把全班分成两大方阵,每个方阵的基本立场被固定,导致同学们只能为各自的结论寻找证据,思维的创造性大受束缚。而讨论中出现一位同学主动要求转移立场,辩论过程中出现一位同学产生中立观点,是值得表扬的,不过主要是因为学生突破教师的束缚发挥创造性而获得的。如果没有立场的束缚,学生应该会有更多的精彩表现。

 

二是需要参与的环节参与不够。笔者虽然参与了两个小组的讨论,但参与面不够广,为学生提供的素材也不够丰富,学生引用的史料都来自课本与地图册,中国史的引用主要得益于学生比较不错的基础知识。更为重大的失误是没有在适当的时候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比如学生引用教材上《欧洲近代经济史》和《英国通史》的材料,运用地理册上的图片为自己的观点论证,是运用了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笔者应该及时进行表扬和推广。由于笔者的参与度不够,缺乏方法指导,造成辩论仍不够激烈深刻,史实不足,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过长,导致拖堂,课堂效率太低。

 

因而,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等于完全由学生独立学习,否定教师的主导地位。相反,开放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出现更多的问题,更需要教师认真应对。

 

四、       学生是主体,但必须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

既然是研究性学习,更应该严格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研究是学生的研究,教师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已有的信息与资料,通过观察、分析、联想、想象等手段,产生新的看法和思维,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但是,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研究学习能力是有限的,必须对学生的活动有比较合理的有效的组织。本课的讨论环节组织相当不错,笔者在平时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讨论与自主探究等活动有比较规范的指导,学生已经养成习惯。所以,学生一拿到研究的问题后,便按照惯例首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固定的小组内参与讨论,并按照分工负责各自的工作,填好《课堂小组讨论登记表》。辩论环节前,笔者对轮流发言规则的公布也是有益的。这些合理有效的组织让整个课堂秩序井然又不失热烈,人人有事做,人人有发展。

 

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把研究性学习引进常态的历史课堂,意义重大。但在实践操作中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历史教师去实验去总结去反思。

 

 

【参考文献】

[1] 邱建军.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应体现“学生主体观” [A]. 教学月刊·中学版[J]. 2007(2)

[2] 陈颖. 课堂是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A]. 历史教学 [J].2005(2)

[3] 郑友训.课堂: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A].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J].2006(6)

[4] 廖伟杰.在高中历史课中践行研究性学习[A]. 广东教育[J].2007(2)

[5] 陆小红. 历史新课程与学生自主自立习惯的培养[A]. 科学大众[J].2006(8)

[6] 韩飞,范世广. 适应新课程的历史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策略[A].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J]. 2007(1)

[7] 卢 敏. 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A]. 现代语文[J]. 2007(1)

[8] 聂幼犁  於以传  中学历史课程研究性学习理论与目标纲要[A].历史教学[J]. 2003(4、5、6)

 

注:本文尚末发表,除历史课程网独家拥有外,任何网站、机构不得转载或刊登,否则我们将追究法律责任,作者联系方式:ohzxzxx@163.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