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海南省实验中学历史中考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历史期
湖北黄冈中学初三中考模
元培中学历史与社会寒假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樊汉彬: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桂芳:中学历史房山视
最新热门    
 
启东中学中国古代史选择题

时间:2009-10-18 17:31:24  来源:启东中学
 

启东中学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一

1.《史记》中“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人……武王驰之,纣兵皆叛纣”的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A.商灭夏     B.周灭商    C.国人暴动   D.西周灭亡
2.西周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
    A.扩大了奴隶制的规模             B.促进了奴隶制经济的发展
    C.巩固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         D.避免了诸侯国势力的增长
3.晋国成为中原霸主是在
   A、葵丘会盟后   B、城濮之战后  C、桂陵之战后  D、长平之战后
4.历史典故“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诸侯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难以动摇  D、西周的冶铁水平高
5.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民族融合,战国时期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是
A.东胡      B.靺鞨      C.犬戎   D.回鹘
6.我国铁器的使用,最早是在
    A.商朝     B.西周晚期  C.春秋前期 D.春秋后期
7.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的是
 
            A.            B.                  C.                D.
8.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今天的:
A. 河南郑州附近    B.四川成都附近   C.陕西咸阳附近   D.河北邯郸附近
9.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①冶铸业发明铸铁柔化处理技术 ②青铜铸造出现金银错技术 ③漆工艺采用夹贮技术  ④酿酒业发明用曲造酒
    A.①④ B. 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0.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的直接作用是
A.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的世袭特权         B.导致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
C.促进了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D.加速了新兴封建制度确立进程
11.商鞅变法后,一个由奴隶转化来的农民,想使自己能与卿大夫平起平坐,那么他最合法的途径是
A.世袭      B.取得军功      C.经营工商     D.多生产粮食布帛
12.战国时期,各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这些变法运动是
A.周王室为了巩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地位 B.奴隶主贵族巩固统治的尝试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必然结果         D.违背历史发展趋势的
13.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是有利于
    A.扩大教育对象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弘扬优秀民族文化    D.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14.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反映出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的长期动荡    B.百家争鸣的趋向认同现象
C.奴隶制开始崩溃    D.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
15.孔子编订、整理的典籍不包括
    A.《论语》      B.《诗经》       C.《尚书》  D.《春秋》
16.韩非子主张“以法为本”,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古代传统被遗弃      B.贵族特权相当严重
C.统治者的集权意识    D.以德治民已不适宜
17.“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反映了墨子的思想是
A.博爱        B.非攻         C.兼爱             D.尚贤
18.下列关于战国名医扁鹊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采用四诊法诊断疾病      B.被后世医学奉为“脉学之宗”
    C.使用麻醉方法进行手术    D.在中医传统诊病方面建树重大
19.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主要是因为他
   A.缔造了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B、勤于政务,开拓进取
   C、实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20.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
    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
21.秦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最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隐患的措施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推行郡县制       D.推行察举制
22.右图是北京奥运会的会徽,会徽中的“京”字字体在全国统一使用始于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南北朝
23.秦朝的以下制度中,不具有进步意义的是
A.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车轨   D.严禁私学
24.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秦始皇的暴政统治           B.建立了第一个农民阶级政权
   C.迫使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D.为历代农民反抗斗争树立了榜样
25.“汉承秦制”主要表现在
A.继承了封国制  B.发展了察举制 C.沿用了郡县制 D.完善了编户制
26.两汉编户纳税服役多少主要依据
    A.人口多少 B.身份高低    C.资产多少   D.土地多少
27.昭君出塞的主要作用是
    A.排除了匈奴的威胁    B.促进了汉人与匈奴杂居
    C.和睦了汉匈关系      D.瓦解了北匈奴政权
28.公元前60年设置的西域都护
    A.是汉政府管理西域的最高机构   B.职责是沟通汉与西域的联系
    C.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D.使汉与西域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29.有“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功效,哺育西蜀大地,创造“天、地、人、水”和谐共荣的典范水利灌溉工程是   A.芍陂        B.郑国渠       C.都江堰          D.大运河
30.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和汉武帝有关的是
        
①昭君出塞    ②张骞通西域        ③滇王金印          ④“汉委奴国王”金印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31.两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长安和安息  B.敦煌和安息  C.长安和大秦 D.敦煌和大秦
32.汉朝海上丝绸之路最远可达
    A.马六甲海峡        B.孟加拉湾    C.印度半岛南端     D.马来半岛
33.东晋时江南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局面,其形成的最重要原因是
A.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C.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水利工程的兴修,大批良田的开垦
34.记载大秦王安敦遣使来汉的史书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后汉书》
35.汉朝时中外交往频繁,主要表现在
①张骞通西域②甘英出使大秦③倭奴国王遣使来汉④安敦遣使来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36.下列对中国古代儒学发展演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孔子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  
 B.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C.朱熹以“天理”“人欲”之说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D.顾炎武继承“仁、义”观念,提倡“经世致用”
37.对《内经》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战国问世、西汉编成            ②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早期成就
③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④是我国现存较早的医学文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38.韩国电视剧《大长今》的播出使中医再度蜚声海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B.《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的重要经典
C.《四部医典》是少数民族的医学名著      D.华佗被誉为脉学之宗、神医
39.以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张衡制造地动仪C.丝绸之路的开通      D.华佗发明麻沸散
40、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为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A.天人感应学说    B.君权神授思想  C.独尊儒术建议   D.祟尚法制主张
41.下列关于《史记》和《汉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史记》的作者是东汉的司马迁,《汉书》的作者是西汉的班固
B.《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C.《史记》叙述了黄帝至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汉书》叙述了西汉一朝的历史
D.《史记》和《汉书》都记载了张骞通西域的有关情况
42.秦汉时期,特别是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大规模地吸取了外来文化,主要是
A.欧洲、罗马文化   B.埃及、西亚文化   C.朝鲜、日本文化  D.中亚、印度文化
43.下列对秦汉文化突出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气势恢弘                       B.多样性占据主流
    C.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D.水平居于世界先进行列
44.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C.产生新的生产方式         D.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4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       B.江南农业的开发从江东扩展到整个长江流域
    C.南方与北方的商品经济一样落后 D.南方的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46.下列关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表述,错误的是
    A.东汉初年传入我国内地         B.东汉明帝曾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
    C.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盛行   D.云冈、龙门石窟是北朝佛教盛行的产物
47.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严重危害是
①人民甘心忍受剥削压迫,安于现状    ②广修寺塔,浪费社会财富
 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农民负担加重    ④寺院广占田宅,侵夺百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48.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形成于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时期        D.东晋末年
49.开始把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
    A.祖冲之          B.钟繇    C.王羲之D.王献之
50.下列作品中以清新自然、朴实恬淡为特色的是
    A.《两都赋》  B.《归园田居》    C.《蒿里行》    D.《七哀诗》
51.南北朝时期,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是
    A.《采桑度》       B.《悲愤诗》      C.《敕勒歌》    D.《木兰辞》

 


52.隋朝统一全国的原因有 ①各族人民共同生活,互相融合 ②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③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④隋文帝杨坚的决策正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3.隋朝立国之初就大兴土木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享乐的需要              B.巩固统一局面的需要
    C.抵御周边民族进攻的需要        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5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以洛阳为中心,南达余杭,北通涿郡      B.连接淮水和长江的那一段称为邗沟
C.隋文帝开始建设,隋炀帝在位时全线开通  D.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55.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有
①炀帝的暴政   ②开通大运河    ③农民大起义    ④部将的反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6.“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唐太宗善于纳谏用人 B.轻徭薄赋劝课农桑C.革新政治完善制度 D.皇权专制有所削弱
57.下列内容仅与武则天有关的是
    A.广开耳目,求访贤哲    B.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C.设集贤院,广聚学者    D.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58.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统治前期)政绩共同之处有
①轻摇薄赋②重用人才③发展生产④完善科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9.汉唐时期出现封建盛世的共同原因有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③政策具有连续性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
60.隋朝对其后中国封建王朝影响最深远的是
    A.结束了长期分裂的状况        B.创建和改革了一系列重要制度
    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D.开启了中国封建文化的盛世局面
61.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 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一→门下一→尚书
    C.尚书一→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62.隋唐以来的历代统治者都沿用科举制,其根本原因在于科举制
    A.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加强了中央集权
63.隋唐时期租庸调制中“庸”的规定所起的直接作用是
    A.减轻了农民路役负担            B.农民生产时间较有保证
    C.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土地          D.府兵制得到了巩固
64.两税法与租庸调制相比,实质性的变化体现在
    A.征税依据      B.征税数量       C.征税时间     D.征税次数
65.下列关于隋唐时期农业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圩田开始出现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江南修建的水利工程超过前代        D.政府开始征收茶叶税
66.唐代发明的便于水田耕作的农具是
   A.铁口犁              B.简车          C.牛犁耕    D.曲辕犁
67.江南开发过程中破坏生态平衡的做法是
 ①围湖造田  ②向山要田   ③开渠灌溉   ④种植果树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8.下面有关唐代茶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成为生活必需品              B.著名茶园规模大、产量多
    C.唐朝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D.茶种被引入日本
69.下列有关隋唐时期手工业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丝织品北方以宋州、亳州著名
    B.能制造世界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C.生产工具革新,使用新式“纱绸机”
    D.冶铸业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70.我国古代开始改变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是在
    A.租庸调制实施后    B.两税法实施后 C.一条鞭法实施后  D.摊丁入亩实施后
71.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史称“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 是指
    A.长安       B.洛阳        C.扬州         D.益州
72.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行,它的出现是
A.官府抑商政策的表现       B.商品经济繁荣的需要
C.社会财富增加的象征   D.社会贫富分化的结果
73.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74.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肤独爱之如一。”他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重大举措是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 ②在东突厥建都督府,由突厥人自己管理 ③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把手工业技术传到南诏  ④几次同回纥可汗和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75.对下列两幅图片相关史实的说明,正确的是                              

 

昭君出塞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A.分别发生在汉武帝时期和贞观年间
B.前者迫于冒顿单于的威胁,后者是中原王朝主动示好
C.分别促进北部和西部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D.都促成中原王朝设置行政机构管辖该地区
76、隋唐时期,中外交往频繁的主要基础是
    A.经济文化先进   B.对外交通发达   C.对外政策开放   D.统治者的推动
77.“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中国古代发明是
A.印刷术和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地动仪
78.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增设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       B.明确分工,提高了行政效率
C.削弱相权,加强了皇权           D.综合汉魏以来官制,防止割据
79.在汉唐两朝对外贸易中都占有重要地位的是
    A.瓷器         B.茶叶          C.纸张          D.丝绸
80.唐朝时对中日交往有突出贡献的人物
    A.崔致远和鉴真  B.吉备真备和义净C.义净和崔致远  D.鉴真和吉备真备


启东中学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题二

81.隋唐时中国和印度交往的纽带是
    A.贸易B.技术C.佛教  D.遣使
82.唐朝时,外商在中国除经商外,还可以
    ①长期居住      ②与中国人通婚       ③担任官职      ④铸造钱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83.中国和非洲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古代中非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隋唐时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以通往欧非许多国家
    B.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甘英是中国最早访问过非洲的使者 
D.造纸术经阿拉伯人逐步传到非洲
84.唐朝时,将医术、杂技传入中国的国家是
    A.大食         B.波斯              C.东罗马     D.天竺
85.隋唐时期,中华文化辉煌灿烂、光照四邻的根本原因
    A.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       B.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
    C.继承发扬了历代传统文化   D.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
86.主持修建大兴城的著名建筑师是
    A李春  B.宇文恺   C.孙思邈   D.僧一行
87.下列现象中在唐朝时不可能发生的是
    A.《金刚经》采用雕版印刷              B.僧一行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C.唐政府编修了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用火药武器平定了安史之乱
88.下列连线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诗圣   B.李白——诗仙   C.欧阳询——书圣 D.张旭——草圣
8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 
B.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秦代艺术的珍品
C.我国佛像画的始祖是三国时的曹不兴
D.隋唐时期以山水、花鸟为绘画主题
90.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雕塑成就辉煌,秦始皇兵马俑是突出的代表作
B.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是南北朝时期修造的
C.河南的龙门石窟是因佛教的传播而修建的
D.今天新疆敦煌的莫高窟的佛像与壁画大都是隋唐时期的作品
91.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主要是
    A.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B.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经济条件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使中央有足够的“岁币”搞议和
9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从而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形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由此得出的教训是
    A.扩大国家机器是改革的有力保障   B.改革必须提高办事效率,实行精兵简政
    C.募兵和养兵的举措可以缓和农民反抗  D.加强中央集权势必增加官职和官员数量
93.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有效抵抗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
    C.缓和阶级矛盾                D.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
94.北宋科举制比唐进一步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严格考试程序  B.增加考试科目  C.殿试成为定制 D.录取名额大增
95.王安石变法中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的措施是
    A.市易法    B.方田均税法    C.青苗法  D.募役法
96.“残存的中原王朝,不得不面对这些在中国国土上的征服王朝,即使不承认其为凌驾自己之上的王朝,亦将它们视为平等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与它们建立了长期的外交关系,并向它们提供岁币和贡物。”下列能够证明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唐朝册封怀仁可汗  B.宋金绍兴和议  C.宋辽澶渊之盟   D.宋夏1044年和议
97.有关辽朝中央南面官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根据“蕃汉分治”原则设置         B.由汉人和契丹人担任
    C.统治汉人和渤海人                 D.权力与北面官平等
98.下列有关猛安谋克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女真首领耶律阿保机在位时推行    B.是基本的社会组织
    C.是兵农合一的制度                  D.对金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99.耶律阿保机、元昊、完颜阿骨打对本民族历史发展最重要的贡献是
    A.统一了本民族各部          B.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C.加快本民族封建化过程      D.称皇帝,建立了国家

 


100.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熟的甘薯,在露天听人讲《聊斋志异》故事,这位农民生活的朝代最有可能是在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01.宋辽和议、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的相同点是
A.确立了和议双方的君臣关系       B.和议基础是双方力量均衡
C.和议未能形成和平局面           D.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态势
102.元朝时民族融合不同于以往的新特点是
A.中原汉族人民迁居到边疆地区 B.边疆各族人民迁入中原和江南
C.在融合中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D.统治者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103.元朝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汉族大量迁居边疆,开发边疆            B.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C.大量波斯人和东欧人定居中国形成回族    D.对云南和琉球实行了有效管辖
104.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杂居的过程   B.社会封建化的过程 C.民俗汉化的过程 D.南下开发的过程
105.元朝管理西藏和台湾的机构分别是
    A.宣政院、台湾府     B.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C.理藩院、澎湖巡检司 D.理藩院、台湾府
106.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东北到达今
    A.黑龙江流域  B.库页岛   C.外兴安岭  D.西伯利亚
107.元朝行省制度产生的深远影响不包括
    A.发展了我国封建社会的地方政治制度    B.保证了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
    C.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确立了分权分治的地方行政方式
108.与隋唐文化相比,宋元文化的最主要特点是
    A.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传统科技开始衰落
    C.使中国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D.中国科技走向世界,促进世界文明的进步
109.我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时间最晚的是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110.被誉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的是
    A.《天工开物》  B.《授时历》   C.《梦溪笔谈》D.《四部医典》
111.生活在宋朝时期的人们,可能做到①借助指南针进行航海活动②使用简仪和高表进行天文测量③阅读《梦溪笔谈》获得新知④欣赏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风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112.宋代理学思想主要来源于   ①儒家思想②佛教思想  ③道教思想④法家思想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
113.宋词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市民队伍的壮大
    C.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D.优秀词人的不懈努力
114.两宋时期,苏轼和辛弃疾同属豪放派词人,但作品反映的内容却大不相同,最主要是两人:
 A.阶级立场不同   B.政治倾向不同   C.个人性格不同   D.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
115.元朝的中书省实质上是继续发展了唐朝的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116.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
    A.是元代戏剧的艺术顶峰    B.揭露了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
    C.反映了民间疾苦          D. 激发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精神
117.明朝后期,出现了以白银作为交纳赋税的主要形式,这一做法的深远影响是
A.解除了农民对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促使白银成为主要流通的货币         D.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增长
118.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60件,共有3291件事,皇帝一天要处理问题411件事。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皇帝勤于政事  B.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C.明初政事繁多 D.无人协助皇帝处理奏章
119.关于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C.有利于协调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       D.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120.下列关于《大明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含有经济立法  B.主张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C.体现君主专制  D.条理分明,内容繁杂、分散
121.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的直接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充实和加强司法部门
    C.监视官吏,防范人民       D.防范外戚宦官干预朝政
122.明朝科举试卷的命题范围是
    A.程朱理学    B.四书五经    C.诸子百家       D.儒经法学
123.“靖难之役”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燕王企图篡位   B.削藩威胁藩王利益C.锦衣卫干预朝政 D.燕王与建文帝不和
124.明朝正式迁都北京是在
A.1368年明太祖时期           B.1399年建文帝时期
C.1402年燕王朱棣时期         D.1421年明成祖时期
125.以下关于八旗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努尔哈赤创建于清朝建立之初     B.是一种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
C.实行“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D.阻碍了建州女真的社会发展
126.迁都北京,入主中原的清帝是
    A.努尔哈赤B.清太宗    C.多尔衮  D.顺治帝
127.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加强皇权而设        B.军机大臣由满洲官员充任
    C.议政王大臣会议由此名存实亡    D.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28.据史料记载,从汉到明清,宰相大臣上朝的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由盛到衰的趋势 B、中国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C.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趋势 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129.秦朝“焚书坑儒”,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根本目的是
A、压迫知识分子B、巩固君主专制C、加强思想控制D、防止人民反抗
130.下列制度的实行对当时历史起积极作用的有
    ①秦的中央集权制②魏晋的士族制度 ③隋唐的科举制④清设军机处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 ②④
131.下列入关后几位清帝年号,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顺治、雍正、康熙、乾隆      B.顺治、康熙、乾隆、雍正
    C,康熙、雍正、顺治、乾隆       D.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132.“一条鞭法”的作用不包括
    A.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有利于农业商品化
    C.有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导致隐蔽人口的现象逐渐减少
133.明朝后期开始,中国的赋税基本上是征收货币。对于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①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②有利于农产品的商品化
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4.下列各项,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①商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两汉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③张居正改革推行“一条鞭法”
④玉米和甘薯在清代广泛种植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135.明代《苏州府风俗考》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上述现象最能反映出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失去土地  B.重农抑商观念发生动摇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D.手工业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136.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主要标志是
    A.工商业市镇蓬勃兴起    B.机户、机工的出现
    C、工商业城市大量涌现    D.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出现
137.如果你在清朝前期巡游江苏,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A.苏北农村种植了棉花   B、苏州有较大规模的丝织工场
C.苏南有工商业市镇     D、市场上流通着大量的外国商品
138.清朝前期闭关政策的推行不包括
A.抵制了西方工业品倾销      B.妨碍中外文化交流
C.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活动      D.限制商业资本发展
139.清朝时,统管整个新疆地区的是
    A.乌里雅苏台将军  B.盛京将军  C.科布多参赞大臣  D.伊犁将军
140.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标志是
    A.设置驻藏大臣   B.册封达赖和班禅
    C.军队进驻西藏   D.设置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
141.“三藩之乱”主要反映了
    A.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间的矛盾    B.汉族与满族之间的矛盾
    C.先王之臣与后继之君间的矛盾    D.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矛盾
142.清朝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的作用有
    ①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    ②改变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
    ③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43.元朝和清朝都是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全国的两个王朝,其中蒙古族和满族完成统一的相同条件有
①本民族的统一及民族政权的建立            ②军事力量强大
③国内其它政权的纷争或衰落                ④生产方式与文化的先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144.1684年,清政府增设的地方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理藩院  C.台湾府     D.驻藏大臣
145.明清两代都使用过的措施是
    A.僧官制度  B.册封班禅制度  C.改土归流    D.设立卫所
146.下列有关清朝疆域的叙述,哪一项不确切
    A.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B.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
    C.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D.南到南海诸岛
147.郑和下西洋不能持续的根源是
    A.不计经济效益  B.明朝国力衰退   C.亚非国家抵制  D.倭寇侵扰沿海
148.《尼布楚条约》签订前,尼布楚实际属于
    A.沙俄   B.外蒙古   C.中国   D.中俄共管
14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中国与欧洲的直接交往始于东汉
B.波斯是唐朝丝绸、瓷器等销往西方的中转站
C.唐朝时中国船只开始驶达非洲
D.清朝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150.反映城市商业繁荣的是  
①柜坊      ②岁币       ③邸店      ④机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
151.下列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方面的专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农政全书》    ②《齐民要术》    ③《考工记》     ④《天工开物》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④①
15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商业与城市叙述正确的是
 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水平较高
③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 ④明清时期,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3.明清时期,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但封建经济还在继续发展,主要原因是
A.唐宋经济繁荣奠定的基础                  B.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C.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                      D.封建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
154.明末清初,带有民主色彩思想产生的条件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②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③少数民族治理国家严厉
④农民反封建的水平更高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55.明清文化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这主要是指
A.古典小说蓬勃发展                        B.传统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科学、文学等都占有重要地位              D.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产生
156.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是
    A.《永乐大典》B.《古今图书集成》C.《四库全书》D.《天下郡国利病书》
157.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声学和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A.《墨子•墨经》    B.《水经注》    C.《梦溪笔谈》   D.《天工开物》
158.以下各项体现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对文化或思想意识影响的是
A.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     B.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期
C.“工商皆本”思想的提出     D.话本和戏剧的出现
159.下列有关利玛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宣传西方科学知识    B.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
    C.受康熙帝重用        D.把儒学与道家学说介绍到西方
160.下列对“西学东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引进西方科学技术
B.“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是“西学东渐”产生的必然结果
C.西方传教士把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
D.“西学东渐”促成了中国古典科技巨著的涌现

 

 

 

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题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A

A

B

B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A

A

C

C

C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D

A

C

C

C

C

C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C

C

A

D

C

D

A

D

A

C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A

D

B

B

C

A

D

B

B

B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C

B

C

B

D

B

B

B

B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B

D

B

A

A

D

A

D

C

B

题号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答案

B

B

B

A

C

A

A

B

D

D

题号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答案

C

A

C

C

B

B

D

C

B

D

题号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答案

B

B

D

B

D

C

D

A

C

D

题号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答案

B

C

C

B

B

D

D

D

D

C

题号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答案

B

B

A

D

B

B

D

B

C

D

题号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答案

C

B

B

D

B

D

B

D

C

C

题号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答案

D

D

D

C

C

B

D

A

D

A

题号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答案

D

C

B

C

C

D

A

C

C

D

题号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答案

B

C

D

A

D

B

A

C

C

C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