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李铜玉:历史教学运用对
李铜玉等:名画的德育功
李铜玉:文科历史必修题
李铜玉:必修三选择题3
李铜玉:必修三选择题4
李铜玉:文科基础—历史
李铜玉:非选择题训练一
李铜玉:非选择题训练二
李铜玉:高三历史联考试
李铜玉:历史非选择题六
最新热门    
 
李铜玉:非选择题训练四

时间:2009-10-18 17:31:31  来源:李铜玉
 


非选择题训练四

 

1.阅读材料后回答问题

1945年7月初,毛泽东在延安与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有一次著名谈话。当毛泽东询问黄炎培对延安政权有何感想时,黄炎培尖锐地提出了 “历史周期率”问题:即一个政权“其兴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总不能长久。毛泽东当即作出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综述自《毛泽东年谱》中卷

回答:

(1)毛泽东认为跳出所谓“兴勃亡忽”历史周期率的办法是什么?为此,在延安的共产党人进行了怎样的实践?

 

(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发展民主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

 

1.(1)实行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建立三三制政权,加强各阶层的团结。

(2)举措: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32. (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国经济发展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滞后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得出哪些教训。

 

(2)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有利条件有哪些?为此,中共作了哪些努力?结局如何?

 

2.原因:①国内缺乏安定的政治局面:建国前战争的严重破坏;建国后文革十年动乱。②国际缺乏宽松的外部环境:建国前帝国主义的掠夺,建国后帝国主义的封锁;五十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③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长期采用苏联经济体制模式;忽视客观经济发展规律,发动“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偏差:修改八大正确认识;“左”的错误不断发展。教训:①政治局面的稳定,是振兴科技,发展经济的必要前提。②认清国情,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发展科技的保证。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科教兴国的方针。④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必须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适时调整。

(2)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全国人民渴望实行民主政治;有抗日统一战线的基础;国际力量的推动。努力:中共七大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签署了“双十协定”;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促使会议达成了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的决议。结局:由于国民党坚持独裁和内战政策,民主政治未能实现。

 

3.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一战期间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出现的几股进步潮流及其相互关系和作用方面的突出特点。(注意:不要罗列史实,要概括并用史实说明。表达注意语意准确,条理清楚。)
  

   3.潮流:①民主共和。如护国运动、反对张勋复辟、护法运动。②实业救国。如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③思想启蒙。如新文化运动,矛头指向封建道德。④社会主义。如李大钊等宣传马克思主义。
    特点:①互相促进。表现在:民主共和、实业救国推动民族工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建立民主政治;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新文化运动产生;思想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主义的传播。  ②影响深远。表现在为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变提供了条件。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图略)

材料二   清朝奉行的“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进一步凝固、强化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客商狼藉,号哭水次”,最终“多致卖船弃业”。同时以“天朝上邦”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为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禁海政策……对西洋器物当做“贡品”“玩好”收藏,如英使马嘎尔尼赠送给乾隆帝的地球仪、望远镜、铜炮、火枪、西洋船模型等礼物。                                         ——摘自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三   禁海政策给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鸦片战争前,行驶于东南亚和日本的中国帆船仅有295艘,地位一落千丈……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堵塞了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终于在近代的前夜迟滞了。                                      ——摘自岳麓版教材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对外交往的总趋势?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对外交往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你对清政府实行的对外交往政策有何看法?

 

4.(1)由开放逐步走向闭关。

(2)主要原因:农耕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缓慢;清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海禁”政策;专制制度空前加强;统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脱离世界潮流,鄙薄近代科技。

(3)看法:闭关政策给航海业和对外贸易带来沉重打击;妨碍了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失去了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

 

5.经过50多年的努力,新中国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试述这些制度建立和完善的过程。

 

 

 

5.政治:①1949年召开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确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建国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①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立即没收国民政府财产和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953年—1956年,进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②1978年后,对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20世纪90年代起,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法律:建国初,《共同纲领》成为临时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至今,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法律体系。

 

6.阅读以下材料

上海机器造纸厂(伦章造纸厂)名义资本为15万两,分为1500股。每股100两,但只有1100股认购并缴足了。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1人,中国职工约100人。此厂每月能产纸60吨,实际上1891年全年产纸共600吨。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过股息。因为这个原故,同时又由于原材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此厂的产品在纳税方面并未享受什么优待的章程。                         ——摘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

回答:

根据材料,把伦章造纸厂的基本情况概括为若干要点列出来;并指出这个厂的命运说明了一个什么重要的道理。

 

6.基本情况:是一家股份制的私人企业;经济效益差;受到日本纸的竞争;得不到政府的支持;经营困难,濒于停业。

道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受外国资本主义的竞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非常困难。伦章造纸厂的遭遇就是一个缩影。

 

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整个来说,没有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的中国,不可能发展工业。……没有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不可能建设真正规模的工业。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一百零五年的历史,特别是国民党当政以来的十八年的历史,清楚地把这个要点告诉了中国人民。一个不是贫弱的而是富强的中国,是和一个不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而是独立的,不是半封建的而是自由的、民主的,不分裂的而是统一的中国相联接的。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二  “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西柏坡是我们党进入北京、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949年3月5日到13日,我们党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这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胡锦涛同志2002年12月6日在西柏坡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揭示了中国近代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概括起来是哪两个方面?请以史实说明为什么“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

 

(2)材料二中,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是为了完成材料一中的什么目标?完成得怎样?西柏坡之前,我们党的“农村指挥所”还有哪里?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中,为什么说“七届二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

 

7.(1)中国近代要解决的问题即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近代化,争取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史实: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等,最终都失败了。

(2)目标: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和统一。 完成:通过决战,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为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农村指挥所:陕北延安。延安所在的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重要会议:中国革命即将夺取全国胜利,党面临的主要任务,将由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转向掌握全国政权、领导人民建设国家。会议决定:①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向城市;②党的基本政策和由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③确定夺取全国胜利的方针,全党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8.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不同时期提出关于政权建设的主张有哪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政权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建立的政权相比(从代表阶级、革命任务、土地政策等方面)发生了哪些重要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

 

8. 主张:①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工农民主专政;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③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④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主张。

重要变化:①由代表工农阶级利益到代表抗日的各阶级和各阶层;②革命任务由推翻国民党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③土地政策由土地革命到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

变化原因:①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成为全国人民的迫切要求,而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中国人民利益的政党;③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从民族大义出发,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 1949年6月,毛泽东提出的“一边倒”国策,实质上就是要在外交上与苏联结盟和在建国模式上效仿斯大林模式的行动宣言。这使各种“中国本位”、“西化”、“全盘西化”和“现代化”等抽象思潮最终都淡出历史舞台,“苏化”在实际行为和理论宣传上都取得了绝对优势。

材料二   尽管新中国政治体制已经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一些弊端,但中共与苏共在建党模式上的相似性,却使新中国政治制度悄悄地走上了斯大林模式的轨道。在组织原则上,民主集中制表现为权力向党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的集中,这与苏共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表现是一致的,在政党制度上,新中国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尽管与苏联的一党制有所差别,但党内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和最高领袖的手中的事实,却是一致的。在政权结构上,中共拥有高于全国人大(包括解放初期的人民政协)和政法机关的权力。就如同苏共(联共)拥有高于最高苏维埃的权力一般,党掌握着国家的主要权力。在干部制度上,中国实行的任命制和实际存在的终身制更是典型的准斯大林模式。虽然新中国政治制度与苏联还有种种差别,但上述几点,乃是决定政治制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

材料三   改革开放为中国所带来的,超出了1978年几乎每一位政治家的预想。邓小平……成功地将改革开放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基石之一,并不可逆转的将中国带入世界经济中,与世界经济紧密结合在一起。从1978年至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由一个尚有4亿余人生活在温饱线下,与世隔绝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经济繁荣,有著活跃市场的强大经济体,并减少了当时世界近1/5的贫困人口。中国也在迈向工业化的道路上飞速前进,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在“苏化”前,近代中国进行了哪些现代化的探索,各举一例。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论据何在?

 

(3)三则材料反映了近现代中国什么社会趋势?结果怎样?

 

9.(1)中国本位,洋务运动;西化,戊戌变法或辛亥革命;全盘西化,新文化运动。

(2)新中国在政治体制上仍模仿的斯大林体制。在组织原则上,与苏共在理论和实践上是一致的;政党制度上,党内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的领袖手中;在政权结构上,党掌握着国家的主要权力;在干部制度上,实行任命制和终身制。

(3)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中国富强之路;最终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10.北洋军阀统治前期(1912—1919年)是近代政治统治黑暗时期之一,但黑暗中也孕育着无限的生机,请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说明之,并以史实说明从1921年到大革命失败前中国革命面目焕然一新的表现。

10.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为革命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政治上,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为革命发展准备了新的领导力量;思想上,新文化运动,进一步促使了人们思想解放,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的中国的改造旧社会的思想武器。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革命力量实现了团结;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成为新的指导思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