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海南省实验中学历史中考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历史期
湖北黄冈中学初三中考模
元培中学历史与社会寒假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樊汉彬: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桂芳:中学历史房山视
最新热门    
 
金陵中学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2009-10-18 17:31:42  来源:佚名
 

                  金陵中学高三文科班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 , 每小题 3分 , 共 60 分 )

1、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室)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
 C、大哥(25)
 
妾二
 D、二哥(22)
 

2、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3、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4、 “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这里的“礼物”指的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5、莫里循是澳大利亚人,曾任《泰晤士报》驻华首席记者,中华民国总统政治顾问。他居住北京20余年(1887—1920年),亲历了近代中国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他的大量报道、通讯与日记成为研究这一段中国历史的重要素材。下面这些资料里,你认为那些不可能是他亲身经历留下的 

①火烧圆明园的现场报道  ②八国联军侵华的照片 

③大总统誓词的照片      ④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报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按照这一研究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史,对1840—1911年间的重要事件评价较高的应是

①太平天国运动      ②国民大革命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7、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这是因为

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 B、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D、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8、根据1954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建立了5个省级自治区。它们不包括下列的    

 A、新疆           B、西藏         C、内蒙古        D、海南岛

9、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句话最能说明                                    

       A、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B、大多数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美国排斥中国的破产

       D、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10、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维系帝国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外来移民的需要

11、19世纪晚期,下列哪一选项中的国家元首可根据宪法规定,有权解散或部分解散议会(国会)?                          

       A、美国、法国、德国                             B、美国、英国

       C、德国、美国                                        D、法国、德国

12、右图所示历史文献的发表标志着  

A、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被揭示                                        

B、剩余价值学说的问世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13、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14、以下对我国古代土地制度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税亩       ②井田制        ③均田制           ④屯田制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15、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语汇本质上反映了

 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

 B、“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

 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

 D、“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

16、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相同点是

    A、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深化了改革开放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C、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D、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7、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      B、统购统销

 C、“一五”计划     D、土地改革

18、以下一张照片主要描绘了“清华学校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的史实 , 这一史实最有可能在中国近代史的哪一时期出现


A、19 世纪末   B、一战期间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9、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④为欧洲手工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严冬季节,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的母子有这样一段对话:

子:“家里为什么不生火?” 母:“因为我们买不起煤。”

子:“为什么买不起?”     母:“因为你爸爸失业了。”

子:“爸爸为什么失业?”   母:“因为煤生产的太多了。”

这段对话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它最可能出现于

A、1825年的英国   B、1861年的俄国   C、1868年的日本    D、1871年的德国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 , 第 21 题 10 分 , 第 22 题 10分 , 第 23 题 11 分,第 24题 17分,第 25题 12 分,共 60 分 )

21、(10分)仔细阅读下列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诸神的伟大母亲——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无辜被售,有的因故卖身,有的为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家乡的亚狄加语言,远方漂泊,也有的惨遭奴隶的卑贱境遇,即使就在家乡,也在主人的怒气之下发抖,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

                                                        —一梭伦

    材料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的诗歌·之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知梭伦改革的一项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这一法律条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2分)假如你是生活在梭伦改革时代雅典欠债为奴的平民,你会支持改革吗?请阐述你的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梭伦改革的特点。并简要评价梭伦改革。(4分)

 

 

22、(10分)随着《大国崛起》在中央电视台的热播,大国崛起问题一时成为社会议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1)导致葡萄牙、西班牙崛起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

    材料二: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19世纪的世界领导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或欧洲的55%—60%。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

   (2)从政治经济两方面概括英国成为世界领导大国的原因。(2分)

    材料三:美国在19世纪已经具有世界经济大国的实力……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从现在起直到2030年或2050年,美国将是惟一的世界领导国,这是毫无疑问的。

                   ——以上材料均摘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二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要说明美国大国地位的三个发展阶段。(3分)

    材料四: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文革”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过去20年,是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际环境最好的时期,也是中国国内最稳定、经济最为发展的时期,可谓一百多年来未曾有过的新局面,尽管曾发生过苏东巨变的动荡,……但中国人始终抓住了发展经济、进步社会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从一个地区性大国成长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

——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4)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0多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新的机遇,“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世界性大国的。”(3分)

 

 

 

23、阅读材料回答:(11分)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的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  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的演说

材料二 :……宣言如下:

       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二、……

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 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 对外宣言》

材料三: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以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四:(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个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1分)所谓“至完美的国家”又是什么意思?(1分)

 

(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到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5分)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2分)

 

(4)从材料四反映出的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2分)其原因是什么?(2分)

 

 

24、(17分)世界不同地区,在走向民主政治过程中体现出复杂的特点并不断演变。这其中受到这个国家的历史特点、阶级力量对比、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和德国先后确立起近代资本主义政体,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①两国分别确立了哪一种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

 

 

②两国政体相比最主要不同之处是什么?导致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是中国将民主政治从理想、理论逐步变成现实过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各派别探索民主政治的过程及结果。(6分)

 

 

②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制度? (3分)

 

 

25、(12分)观察下列两幅反映中日关系的图片,结合图片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2分)

 

(2)图2场景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3分)

 

(3)造成图1、图2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5分)

 

 

(4)从图1到图2的历史,能看出近代日本的发展与战争的关系如何?(1分)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1分)

 

 

 

金陵中学高三文科班历史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0 小题 , 每小题 3分 , 共 60 分 )

12345678910
 
11121314151617181920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小题 , 第 21 题 10 分 , 第 22 题 10分 , 第 23 题 11 分,第 24题 17分,第 25题 12 分,共 60 分 )

21、(10分)(1)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1分)背景: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激化;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2分)观点:支持。理由:在改革中,债务被废除,土地又回到自己手中;同时人身自由也得到了法律保障。(3分)

(2)特点:体现了“中庸”色彩;革命性。(2分)评价: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开辟了道路。改革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或民主化改革不彻底)(2分)

22、(10分)答案:

(1)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掠夺。(2分)

(2)政治上,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最早完成工业革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2分)

(3)19世纪末,美国在经济上跨入大国行列;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3分)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分)

23、11(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1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分)

(2)不对。(1分)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要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2分)他主张的民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只能是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2分)

(3)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1分)

(4)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2分)原因是孙中山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共和苏联的帮助。(2分)

24、(共22分)

(1)①法国:资本主义共和政体,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2分)德国:君主立宪制,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正式颁布。(2分)

②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2分)法国民主化程度高,德国专制主义色彩浓厚。(2分)

原因:法国通过不断的革命,打击封建势力确立新的政体,改造比较彻底。(2分)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2分)

(2)①康有为等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维新变法,结果失败;(3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主张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或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并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4分)

②新中国初期的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

25、(12分)

(1)图l: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1分)图2: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1分)

(2)抗日战争中国的胜利,是中国人民100多来年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1分)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1分)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分)

(3)主要原因:(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以加1-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5分。)

图l: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不敢依靠人民群众;(1分)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对华战争蓄谋已久(1分)。

图2:中国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持全民族抗战。(1分)日本发动的是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1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互相支持(1分)。

(4)以“战”兴,以“战”衰。(1分)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维护世界和平局势。(1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