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海南省实验中学历史中考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历史期
湖北黄冈中学初三中考模
元培中学历史与社会寒假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樊汉彬: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桂芳:中学历史房山视
最新热门    
 
临夏中学高三历史期中检测题

时间:2009-10-18 17:31:57  来源:佚名
 

 

临夏中学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高三年级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答案填入答题栏内,否则不得分)

1.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官制演变的基本趋势是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君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其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①废井田   ②奖励耕织  ③废分封,行县制  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在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译自法译本,法译本译自拉丁译本。书的前言中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对以上的信息解读不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欧洲宣扬中华文化     B.孔子的思想在欧洲得到推崇

C.该译本出现在“西学东渐”时期           D.《论语》曾在欧洲以多种语言流传

4.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5.中央电视台热播大型历史题材剧《贞观长歌》,其剧情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唐太宗的历史功绩,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下列剧情符合历史的是                                                                   

     A.创新人才选拔制度,重用狄仁杰          B.民族政策开明,册封怀仁可汗

     C.革新政治制度,明确三省职权              D.增强军事力量,实行募兵制

6.“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

7.唐宋以后我国的政治中心城市出现了东移倾向,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政治中心的东移主要是经济中心东移的结果②政治中心的东移给西部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③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是政治中心东移的因素之一④靠近沿海,对外交往便利也是政治中心东移的重要原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康熙帝统治时期,清朝中央构出现三足鼎立状态,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议政处                议政处              军机处               议政处

 

 

南书房    内阁       内阁      宰相   议政处      内阁    军机处    南书房

      A.                    B.                C.                  D.

9.我国古代各朝都采取不同措施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管辖

       B.唐太宗支持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并任命其为都督

       C.元朝时在西南地区设立了云南、贵州等行省

       D.明朝时在西南大部分地区实行了改土归流

10.契丹任用汉族文人制定各项典章制度,西夏仿宋朝制度建立官制等措施,其最大的历史作用是                        

       A.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     B.有利于巩固少数民族政权

       C.使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                D.有利于缓和紧张的民族关系

 

11.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的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                                                                                   

       A.古代经济重心向南移                      B.海上交通比陆上交通经济

      C.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         D.科学技术的的进步

12.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13.中国古代使人力得到极大解放的生产工具是                                                     

 

        A.牛耕       B.铁农具       C.翻车              D.筒车

14.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的是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唐初均田制、租庸调制及其以后的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封建经济基础                          B.调整生产关系

       C.变革生产方式                              D.调整上层建筑

16.明朝后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耒”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这些现象,可以直接说明的结论是                   

       A.地区性社会分工扩大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17.下图中清代人均占有耕地呈现的趋势出现的原因是①“摊丁入亩”的政策②土地开垦速度相对人口增长速度缓慢③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④官僚地主大量兼并土地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18.下面描述的是古代生活在关中地区的一个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这四项可能真实的是①他在公元前350年发生的一次战争中立功,得到国君赏赐的50亩土地②第二年,他辛勤耕种,喜获丰收,政府免除了他的徭役③第三年,他又买了几十亩土地,成了大地主④几年后,他卖掉土地去经商,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论语》“马厩失火,问人,不问马”反映了孔子                                              

     A.“苛政猛于虎”的思想               B.“仁者爱人”的思想

     C.“政在得民”的思想                D.“为仁由已”的思想

2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

 

21.先秦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

       烂的艺术文明。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出土地点

       是右图中的                        (    )

       A.①                      B.②      

       C.③                      D.④

 

22.为了稳定边疆,完成国家统一,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是

A.收复台湾        B.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C.平定三藩之乱    D.颁布《钦定西藏章程》

23.以下的古代科技成就中,未能说明“中国早期的官僚政治组织对科学发展有巨大推动力”的是                        

     A.《唐本草》的编写                     B.僧一行实测子午线长度

     C.郭守敬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D.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24.西方某历史学家曾说:“在整个第七、八、九世纪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定最文明的国家……”这个时期中国创造的文明主要是①《太衍历》②《千金方》③测量子午线长度④《太初历》⑤对月食作出最早的科学解释          

       A.①②③             B.①③⑤            C. ②③④         D.②③④⑤

25.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0分,第30题10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陛下(宋神宗)即位五年,更张改造者数千百事,……其议论最多者,五事也:一曰和戎,二曰青苗,三曰免役 (也称募役),四曰保甲,五曰市易……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市易之法成,则货贿通流,而国用饶矣。

            —— 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三   (王安石 )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苏辙《栾城三集》

材料四  (司马光 )请更张新法,日:“……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北宋“积贫”原 因 ,除材料一中涉及的以外,还有重要一项是什么?(1分 )

 

 

 

 

(2)王安石变法针对“积贫”采取的措施 ,除材料二中提及的以外,还有哪两“事”?依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取得的成效 。(4分 )

 

 

 

 

 

 

 

(3)依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王安石“新法”遭到废除的原因。(2分)

 

 

 

 

 

 

(4)如果通过历史隧道与王安石对话,请你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二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例(诸皇室籍属宗正者,及诸亲五品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悉免课役。        摘自《唐六典·尚书户部》

  材料二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垦田之数为准而均征之。  摘自《旧唐书》卷118

材料三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徵银,折办於官,故谓之一条鞭。立法颇为简便。                             摘自《明史·食货志》

材料四 雍正初,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统谓之地丁。先是康熙季年,四川广东诸省已有行之者。至是准直隶巡抚李维钧请,将丁银随地起征,每地赋一两摊入丁银二钱二厘。……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 摘自《清史稿·食货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 (2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税制在哪些方面比材料一所反映的税制进步? (3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所反映的税制内容有什么异同? (3分)其异同说明什么?

(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认为,三代(夏、商、西周)的制度是相承的、一贯的,周王朝的统治将百世不替地延续下去,天子的权威必须恢复。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手段是“正名”,使君臣父子各安其位,遵守各自的名分,不越位,不僭礼。

材料二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回答梁惠王关于强国之道是指出:“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公孙鞅(商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

材料四 西汉时期的董仲舒在回答汉武帝有关治理国家的方针大计时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2,4,6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孔子“正名”思想的实质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孔子的“正名”思想?(2分)

  

 

 

 

(2)归纳材料二中孟子的思想主张?这些主张有何进步意义?(2分)

  

 

 

 

 

 

 

(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的观点?商鞅的观点有何积极作用?(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分析儒家为什么能在西汉取得独尊的地位?(4分)

 

 

 

 

29.唐太宗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成就)无几。“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据此回答:
  (1)就汉武帝对匈奴的用兵而言,唐太宗的评价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请具体说明。(3分)



 

 


  (2)简述唐太宗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的主要表现,并指出唐太宗与汉武帝在处理民             族关系方式上的主要不同之处。(4分)

 

 

 

 

 

 

 

 

 

 

 

 

 

 

(3)概括唐太宗推行这一民族政策所产生的历史影响。(3分)


 

 

 

 

 

 

30.15世纪后半期到17世纪中叶,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是“变”。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3分)

  

 

 

 

 

 

 

 

(2)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有何影响?(2分)

  

 

 

 

 

 

 

 

 

 

(3)这一阶段,我国对外关系出现了哪些新特点?这些特点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什么?(5分)

 

 

 

 

 

 

 

 

 

 

 

 

 

 

 

 

 

 

 

 

 

 

 

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2,4,6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A

B

C

C

A

A

A

C

A

C

D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得分

A

B

A

D

A

B

A

C

B

D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0分,第28题10分,第29题10分,第30题10分,共计50分。

26. (1)冗官。(1分)

(2)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农民得以安心生产(保证生产时间);政府财政收人大为增加。(4分)

(3)主要原因: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其他原因: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变祖宗之法,遭到保守派阻挠。(2分)

(4)平衡各阶级的利益,减小变法的阻力。加大宣传力度,统一统治阶级内部认识,解决内部纷争。(答出一方面即可得满分,3分)

27.(1)唐前期的租庸调制和后期的两税法;明一条鞭法和清地丁银。(2分)

   (2)按土地和财产多少征税,比按丁征税合理,放松了对农民的控制;

贵族、官僚行商均要征税,扩大了纳税面,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3分)

   (3)相同点:均征收银两(或者用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简化税收项目和手续。

不同点:一条鞭法既量地又计丁,没有废除人头税。地丁银把丁银摊丁人亩,废除了人头税。(3分)

说明:相同点说明明后期以来,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简化税收制度。不同点则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农民的封建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2分)

28.(1)实质:主张贵贱有序,维护没落的奴隶制度;看待:思想具有落后保守性。(2分)

   (2)主张:仁政;宽刑薄税。

    意义: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抑制统治者暴政,为后世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2分)

   (3)观点:历史向前发展,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不必益寿遵循古代的传统。

    作用:推动了诸国的改革、变法;有利于打破奴隶主贵族的特权。(2分)

   (4)原因:法家思想主张严刑,不利于社会秩序安定,而儒家“仁政”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董仲舒的新儒学待主张,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和封建秩序稳定的需要,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4分)

29.答案要点:①否(不符合)。汉武帝北击匈奴,解除了边患,有利于北方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中原与北方边疆地区的交往和联系。(3分)

②表现:打败东突厥后,不改变原有的部落组织、风俗,设都督府管辖。(或采取“全其部落,因俗而治”的政策);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唐蕃联姻。(2分)
     汉武帝以战争政府为主;唐太宗以安抚(收服民心)为主。(2分)
    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3分)

30.(1)变化: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增长,农业经营方式改变,社会分工扩大,农业经济结构变迁,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②城市:工商业城镇兴起,劳动力市场出现

     ③手工业:发展,出现新型手工工场,资本主义萌芽出现。④商品经济:极大增长,货币使用向贵金属白银转变。⑤赋役:从实物、力役向货币税转变。(3分)

   (2)影响:对社会关系:从人身依附关系向经济关系(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转变;

对价值观念:从重农抑商向工商皆本转变(2分)

   (3)新特点及影响(5分):

科技文化领域西学东渐      影响:为中国传统科技发展带来新生机;

逐渐闭关锁国              影响:阻碍了中国经济的转型。

殖民者不断骚扰中国边疆    影响:边疆危机由内转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