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历史必修①第一单元选择题测试

时间:2009-10-18 17:35:28  来源:本站
 


历史必修①第一单元选择题测试

 

1.西周诸侯对土地享有

A.转让权         B.买卖权        C.继承权        D.征收租赋权

2.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的作用是

A.直接影响       B.间接影响      C.完全继承       D.毫无关系

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下列不属于受封诸侯王义务的是

A.镇守疆土,以蕃屏周                 B.征派赋役,管理人民

C.朝觐述职,效忠朝廷                 D.互相征战,开拓疆土

5.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

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

6.春秋时期楚王问鼎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了解周朝九鼎的轻重大小          B.关心周朝镇国之宝的安危

C.希望周朝把九鼎赏赐给楚          D.对分封制提出了公开挑战

7.西周分封制最核心的内容是

A.分封爵位         B.分封土地           C.分封人口          D.规定贡赋

8.西周实行分封制,商鞅变法推行县制,秦朝统一后实行郡县制的直接目的是

A.发展封建经济                   B.加强对地方的有效管制

C.强化中央集权                   D.巩固封建统治

9.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井田制瓦解          B.分封制崩溃         C.周王室衰落        D.奴隶制腐朽

10.西周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财产大量流失              B.巩固父系家长的宗族地位

C.保证王权平稳过渡              D.避免政治上出现分裂局面

11.周武王灭商、周公东征后,进行了相当规模的封邦建国的活动。武王之弟受封于今河南淇县一带,镇抚殷遗民;周公之子受封于今山东曲阜一带,作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镇……上述材料说明这些诸侯国 ①是周王朝派人建立的新政权 ②最初具有移民驻防的作用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        D.②正确

12.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A.周王—卿大夫一诸侯一士                 B.周王—大夫一士一诸侯

C.周王—卿—诸侯士                       D.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13.下列有关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     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15.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16.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17.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则树兵也,求其息宁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应追溯到

A.郡县制      B.西周分封制      C.井田制       D.中央集权制

18.秦朝推行郡县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进一步加强君权  

C.防止地方官吏搜刮百姓   D.完善地方机构

19.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

C.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20.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B.秦朝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和封国制

C.修筑抵御匈奴的长城并进行大规模移民    D.开通了联系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灵渠

 

 

21.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由于

A.郡国并行制的实行  B.刺史监察权的加强C.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D.尚书台权力的扩大

2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

23.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隋、唐分散丞相权力,明朝废丞相。这些措施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平衡和制约

C.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24.秦王赢政独创“皇帝”称号,表明他  

A.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B.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C.要为后代开创万世基业           D.企图用神力来强化权威

25.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                 B.皇权至高无上

C.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的建立               D.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26.秦朝的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官员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27.下列关于秦朝历史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秦朝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C.秦朝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D.秦朝开始使用的圆形方孔钱成为历代铜钱仿照的样式

28.汉文帝时,大臣贾谊认为:“天下形势方病大疸(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汉书》)这一形势实指 

A.诸侯势力扩张,威胁中央政府               B.匈奴势力强大,不断兴兵南下

C.社会经济凋敝,人民贫苦不堪               D.权臣、宦官、外戚交替专权

29.两汉皇权对相权的成功削弱主要表现在 ①汉武帝起用布衣为相 ②汉武帝建立由尚书令等组成的“中朝”决策机构 ③汉光武帝使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④汉光武帝取消了三公九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31.唐代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

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

32.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首创于隋唐时期         B.唐朝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朝三省的长官称计相   D.元朝实行一相制

33.北宋时期,并称“二府”的是

A.三省长官和枢密院    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   

C.三司使和枢密使      D.平章政事和枢密使

34.下列不属于宋初中央集权加强特点的是 

A.集中相权       B.百官权力分散       C.重文轻武       D.军事上内重外轻

35.唐朝与宋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36.元朝统一后综合蒙汉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这主要是因为

A.蒙古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B.蒙古境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汉族与蒙古官僚矛盾突出            D.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更加先进

37.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         B.扩大了元朝的政治版图

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               D.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和民族融合

38.元朝的中书省实质上是继承发展了唐朝的职能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吏部

39.汉武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A.中朝    B.外朝   C.三公九卿   D.尚书

40.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建立中朝 ②设置剌史 ③推恩子弟 ④强化三公九卿制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1.秦朝实行郡县制,不封诸侯王,汉朝逐步削夺诸侯王封地和权力,其目的都是

A.加强各地的经济交往           B.加强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C.发展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       D.加强对劳动人民的统治

42.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监督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              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43.外戚和宦官能够掌握中央政权的根源是

A.皇帝年幼       B.官僚腐败          C.皇权专制     D.地方割据

44.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兵权是为了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防止军事割据    D.完成全国统一

45.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直接原因是 

A.陈桥兵变的教训     B.藩镇割据的教训    C.辽国的军事威胁   D.统一天下的需要

46.元朝实行一省制。“一省”是指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内史省

47.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分散地主官吏权力,防止割据 ③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 ④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密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48.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49.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

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50.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主要是指这一制度 ①推广了秦汉的郡县制度 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辖 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成为今天中国省制的开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51.关于两汉刺史制度的介绍,正确的是

A.由汉景帝开始设刺史                    B.刺史开始没有固定的治所,但级别很高

C.刺史代表中央,可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D.两汉末年刺史有了固定治所,监察权加强

52.汉武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比秦朝获得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

A.中央政权彻底解除了诸侯国的威胁       B.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中、外朝制度

C.中央政权掌握地方行政和财政大权       D.中央在边疆地区建立起有效统治

53.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

A.丞相权力增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

54.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作用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B.调整了地方与中央关系

C.提高行政效能,完善中央机构       D.进一步加强皇帝的权力

55.元朝在中央设置的中书省职能相当于唐朝的

A.尚书省       B.吏部         C.门下省           D.中书省

56.元朝时管理西藏的机构是  

A.宣政院      B.巡检司          C.理藩院            D.自治区

57.“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A.兵不在多而在勇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

58.宋太祖与汉武帝的集权措施的相同作用是

A.巩固和扩大了大一统的局面          B.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C.导致外戚和宦官“代行天威”        D.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59.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二府       C.军机处           D.内阁

60.在下列机构中,其长官行使的职能与秦朝丞相相近的是

A.(唐)门下省        B.(宋)枢密院       C.(元)中书省       D.(清)理藩院

61.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与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与元朝       D.唐与元朝

62.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    D.设理藩院

63.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A.削夺朝中大将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皇权            D.防止分裂割据

64.北宋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奉目的是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清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65.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是 ①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66.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③压制了民主思想的发展 ④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7.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八股取士的实施    C.厂卫机构的设立      D.严酷的文字狱

68.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9.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西汉初年分封王国,郡国并行

C.元朝废除州县制,实行行省制         D.明朝废除行省,地方设三司

70.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能接触国家的军政机要

C.始终是清朝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D.它的设立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71.下列旨在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分裂割据的是 ①秦始皇实施郡县制 ②北宋设置通判 ③明朝初年罢丞相 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④

72.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日:“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日:“……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文中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元勋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示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73.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

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                  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

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74.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

75.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评价,正确的是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      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

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新防御力量      D.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

76.明初废除了丞相,清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说明了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越来越加剧了         B.相权战胜皇权,丞相的职权得到了恢复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调和     D.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77.关于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压制人民思想,阻碍社会变革

C.使人民毫无政治地位和民主自由    D.始终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78.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79.下列关于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③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④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80.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阶级的要求       B.法家思想的启示   

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D.规定皇权的至高无上

 

                   

参考答案

 

1—5:CADDC       6—10:DBBCC               11—15:ADBDA             16—20:BBADB

 

21—25:BBDDB     26—30:DDAAB             31—35:DBBAB              36—40:BABAB

 

41—45:BACCB     46—50:ACACA              51—55:CBBBA             56—60:ABBAC

 

61—65:CACBB     66—70:DAACC              71—75:BDCAA             76—80:DDDDC

 

 

 

《历史·必修Ⅰ》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者是:

A、黄帝        B、禹        C、启        D、汤

2、西周王朝确立的王位继承制度是:

A、禅让制      B、兄终弟及制      C、幼子继承制      D、嫡长子继承制

3、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4、对于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正确的认识是:①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②春秋时期,周王的权威地位日益衰微  ③春秋时期,分封制受到冲击,难以维系 ④春秋时期,社会统治秩序发生动荡变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①

5、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6、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

A、完全割裂的      B、互为表里      C、前者决定后者      D、后者决定前者

7、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来源于战国时期的: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设立三公等官职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9、“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宋太祖

10、据《史记》卷6《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11、秦朝能达到“一法制,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的前提条件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国家统一     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D、实行了法治

12、“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

A、力主推行分封制     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推行世袭制

1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是在:

A、西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北宋       D、元朝

14、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行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

15、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16、为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督,西汉与北宋设置的官职分别是: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知州④通判⑤参知政事

A、①③        B、②④        C、②⑤        D、③⑤

17、“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  B、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18、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中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

A、唐朝          B、北宋          C、明朝         D、清朝

19、关于清朝军机处,不正确的表述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处工作效率高          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20、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的最主要的积极影响是:

A、维护国家统一      B、发展社会经济    C、防御侵略    D、加强民族团结

 

二、简释题:

21、下面有三处是错误的,请指出并给予更正: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是围绕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而进行的。汉初,实行分封制,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发展威胁了中央集权,从汉景帝到汉武帝逐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由文臣做地方官,地方军政、财政、司法、市场等权被分散。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对地方尤其是边疆的有效管辖,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①                                                                       

②                                                                       

③                                                                       

 

三、问答题:

22、皇权至上,是我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据此,请回答:

(1)       隋唐两朝为维护皇权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应如何评价?

 

 

 

(2)       明清两朝为维护皇权,在中央政治制度方面进一步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应如何评价?

 

 

 

23、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试结合史实简要地评述这一观点。

 

 

 

 

四、材料解析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苏洵在《六国论》中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西汉的贾谊在《过秦论》中论述秦亡时说:“秦以区区之地,致千乘之势,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功守之势异也。”

请回答:

(1)“六国”指的是什么?苏洵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2)秦的都城在什么地方?贾谊的观点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一夫作难”指的是什么事件?简述该事件的历史作用。

 

 

25、下面是某节历史课堂上学生表演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秦始皇:“三公”坐着在议事,各自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唐太宗:皇帝作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然后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于是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略作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请回答:

(1)剧本所反映的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是什么?

 

 

 

(2)这种中央官制的发展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一单元答案

 

21、①“汉初,实行分封制,”改为“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西汉后期,以道作为监察区”改为“以州为监察区”

③“元朝通过宣政院加强”改为“元朝通行省制度加强”

22、(1)具体史实略。评价:三省相互合作,互相牵制和监督,从而保证了君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的创行,为稳定社会、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繁荣,起了积极作用。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并为后世王朝所沿袭。

(2)具体史实略。评价:皇权专制发展到顶峰,这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23、柳宗元的观点是正确的。周朝的灭亡是分封制的必然产物。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势力逐渐强大,各国国君纷纷改革,废除了分封制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同时诸侯争霸战争使分封制分崩离析。

    秦朝的灭亡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造成的,也不是郡县制造成的,而在于秦朝的暴政。秦的暴政表现为徭役繁重、刑法严酷、赋税沉重、土地兼并严重,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从而导致秦末农民起义发生,秦朝的统治被推翻。

24、(1)“六国”指的是韩、赵、魏、楚、燕、齐。苏洵的观点是错误的。秦朝的统一是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商鞅变法使秦国力量强大,它改变了诸侯国力量的对比,成为统一运动的核心力量。

(2)秦的都城在咸阳。贾谊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认为秦朝的暴政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符合历史事实的。

(3)“一夫作难”是指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它及以后的农民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迫使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5、(1)秦朝三公制;唐朝三省六部制;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唐朝以前,专制主义的弊病尚未暴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以积极为主。

 

 

 

一、选择题:

1、B    2、D  3、D    4、A  5、A   6、B   7、D   8、D   9、A   10、A

11、B  12、B  13、B  14、B  15、A  16、B  17、D  18、C  19、D  20、A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