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2
深圳布吉高中07历史专业
深圳布吉高中07历史专业
07年珠海二中高三历史模
07年高三文科古代史前四
07年高三文科古代史第四
兆麟中学06—07年高三历
西樵分校07届高三月考历
山东2007年课改高考文综
南京市07 届高三历史质
最新热门    
 
07年西城区高三中国古代史测验

时间:2009-10-18 17:39:36  来源:佚名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测验   2006.10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计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74分)
    本卷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分封制的瓦解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王权的加强
2.战国时战争不断,而经济却得到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农民比奴隶具有人身自由         B.各国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各诸侯国为争霸需要而注重生产   D.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因桀亡”,符合战国时期哪家学派的观点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
4.导致战国七雄争霸格局形成的事件是
  A.城濮之战      B.葵丘会盟      C.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D.长平之战


5.以下关于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果                 B.体现了封建制度的残暴性
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
6.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修筑长城
7.下列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世纪和公元1世纪间的是
①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②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③张骞出使西域  ④班超被任命为西域都护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④
8.<<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战争没有阻断各民族间的经济交流
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
C.经济交流符合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的心愿
D.匈奴对汉朝的物产有较大的需求
9.汉朝时中外交往频繁,主要表现在
①张骞通西域  ②甘英出使大秦  ③倭奴国遣使来汉 ④大秦安敦王朝遣使来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0.下列举措中,属于汉武帝统治时期的是
①实行刺史制度  ②实行察举制度  ③设置西域都护  ④颁布“推恩令”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⑥赐给外国“汉委奴国王”印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⑥

 


11.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上所取得的成就不包括
  A.翻车的改进             B.灌钢法和铸铁柔化技术的采用 
  C.精确计算圆周率         D.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12.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指的是
   A.江南迅速开发成为我国经济重心   B.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D.中原农耕规模缩小,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13.书法成为一种艺术是在
   A.东汉末期      B.三国时期      C.东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14.体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特色最突出的科技著作是
   A.《缀术》    B《齐民要术》    C.《禹贡地域图》    D.《水经注》
15.隋唐时代,一座位于长江和大运河交汇点上的著名商业城市是
A.洛阳        B.长安        C.江都        D.益州


16.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是唐朝皇帝的主要策略,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唐玄宗所为
A.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B.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
C.封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D.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17.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是唐朝前期三位杰出的皇帝,以下哪一项不是他们采取措施中所共有的
A.重视人才      B.发展经济    C.推进科举制度     D.实行募兵制
18.两税法是一次重要的税制改革,其重大的影响有
①征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②相对减轻了农民负担  ③唐中期以来的税制得到了统一  ④抑制了土地兼并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
19.三国两晋南北朝与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发展较快,其中属于隋唐的现象有
①三吴地区最发达  ②圩田更加普遍  ③政府开始征税茶税  ④“天下之盛,扬为首”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唐朝建国后需要巩固统治   B.士族衰落庶族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C.诗歌发展繁荣             D.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
21.唐太宗求访贤哲举贤才,戒奢从简,符合诸子百家哪家思想
A.韩非子       B.孔子      C.墨子      D.老子

 


22.北宋建立后,首先集中军权,这主要是着眼于
A.加强军事力量        B.抵抗辽的进攻 
C.保障皇权稳固        D.镇压人民反抗
23.北宋统治者实行更戍法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A.加强禁军      B.强干弱枝     C.防止地方专权   D.防止武将专权
24.王安石变法中哪一措施与唐代的“庸”相似
A.青苗法        B.募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
25.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党项族元昊和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
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中国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生活
26.契丹建国后,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其主要原因是
A.契丹与汉族民族矛盾尖锐             B.境内政治经济生活发展不平衡
C.皇帝与汉族官僚谋求妥协             D.中原先进政治制度的吸引


27.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的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的主要影响在于
A.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               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
C.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              D.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
28.绍兴和议之后,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女真贵族的掠夺要求已得到满足,       B.双方政治军事力量处于均衡状态
   C.金的统治者把重心转向加强对北方的统治D.北方义军抗金斗争的牵制
29.元朝行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其最突出的特点是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为我国明清以来的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
  C.各族人民统一在中央政权管辖下成为不可分的整体
  D.拓展了疆土,使疆域变得空前广大
30. 明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明
A.内阁和军机处职权渐重  B.内阁和六部职权加强
C.皇帝与丞相矛盾最终解决        D.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31.清朝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修《四库全书》禁毁很多书籍 B.授权锦衣卫负责监视、侦查工作
C.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 D.大兴文字狱,造成社会恐怖
32. 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意味着
A.人口的增加不再与赋税相联系 B.人口增加后地丁银随之增长
C.人头税与田赋将分开征收 D.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少来分担税收
33.右图所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管辖区域的扩大 
B.清朝实行“更名田”的结果
C.地丁银制度的推行 
D.清初长期没有战争

 

34.清朝时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加强,主要表现在
①设立宣政院  ②设立乌思藏都司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册封达赖和班禅
A. 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5.十七世纪末期台湾纳入了清朝版图,当时管辖台湾的省级行政机构是
A.澎湖巡检司 B.台湾省 C.福建省 D.台湾府
36.康熙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伊犁将军 ④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②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7.下列关于《天工开物》的表述,正确的是
A.记述了我国西南的石灰岩溶蚀地形     B.被称为“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C.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D.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76分)
    本卷共4小题,共76分。
38.中国西南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等地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自秦汉以来中央政府就对这一地区实施着有效的管辖。
“南夷君长以十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十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十数,邛最大。”                   —《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雍正四年六月二十日,云南巡抚管云贵总督事鄂尔泰奏:“乌蒙土官,凶恶习惯,可以威制,似难以恩化,不改土归流,终非远计。”           —《朱批谕旨》
回答:(本题共16分)
(1)概述汉、唐中央政府管辖西南地区的措施。(3分)


(2)两宋时期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什么?(1分)元朝管辖西南地区的措施是什么?(2分)


(3)结合史实分析明清时期对西南地区“改土归流”的目的、条件,说明其历史意义。(10分)

 

 

39.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者,以不失其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
材料三 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无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
材料四 追至嘉靖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
                            一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材料五 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者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者,又十之二三矣。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回答:(本题共18分)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本质性问题?(1分)“务本”对秦国的发展有什么意义。(1分)


(2)材料二唐太宗的话体现了什么思想观点?(2分)他能得出上述认识的历史原因是什么?(1分)


(3)材料三的主张是什么?(1分)主要针对的是什么社会问题?(2分)为解决北宋社会这一现实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针对性措施?(3分)最终结果如何?(2分)


(4)材料四和材料五反映的是什么社会经济现象?(1分)材料中的“末富”“本富”各指的是什么?(2分)作者这样用词反映了什么思想?(2分)

 

 

40. 我国古代对外交往频繁,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密切。
回答:(本题共22分)
(1)我国古代对外交通发达,是中外交往频繁的重要条件。丝绸之路开通的时间和社会条件是什么?(5分)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分别是什么?(2分)


(2)日本是我国的近邻,自古与中国交往频繁。请列举日本与汉朝和唐朝友好往来的主要史实。(6分)


(3)明朝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4分)为什么它不能长久继续下去?(2分)


(4)明清时期,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的矛盾日益尖锐,出现了大规模的反侵略斗争。列举明清时期反侵略斗争的几个重大事件。(3分)

 

 

41.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长期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并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回答:(本题共20分)
 
(1)图中的文化成就是什么?据此分析秦汉文化有何特点及其形成原因。(3分)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诗中反映了南朝突出的文化现象是什么?(1分)简要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影响。(5分)


(3)“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东坡题跋》 )材料反映了隋唐文化有何突出特点?(1分)试分析其形成的社会基础。(4分)


(4)北宋时已广泛使用火药武器,如蒺藜火球,类似今天的手雷,后期还造出了爆炸性的霹雳炮。12世纪发明了管状火器,现存元至顺三年(1332年)的铜火铳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火炮。(《中国手工业简史》)简述火药及火药武器外传的经过。(2分)宋元时期,火药和火药武器为何得到广泛使用?(1分)


(5)黄宗羲指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唐甄指出:“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材料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倾向?(1分)明清时期为何会产生这种思想?(2分)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
            西城区高三年级中国古代史测验参考答案      2006.10
一、选择题(共37小题。每小题2分,共74分。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C B B D B C C B B A B C B D D C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得   分
C C D B C B D B B D B D C C C D 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38题16分,第39题18分,第40题22 分,第41题20分,共76分)
38.(共16分)
(1)汉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地区设郡;唐玄宗支持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并封他为云南王。(3分)
(2)大理;(1分)元朝设云南行省,并在西南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土知府等各级政府机关,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担任土司长官进行管理(实行土司制度)。(2分)
(3)改土归流的目的: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1分)条件:平定叛乱。明:永乐年间西南地区两个宣慰司叛乱,明政府派兵平定;清: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乱(三藩之乱),清政府平息。(4分)意义: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封闭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4分)

39.(共18分)
(1)商鞅变法废除秦国奴隶制(或井田制),封建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2分)
(2)以农为本,与民休息。(2分)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1分)
(3)平均土地。(1分)主要针对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2分)
措施:实行方田均税法,政府重新清丈田亩,按照每户实际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3分)
结果:增加了政府的田赋收入。对土地兼并有一定抑制。(2分)
(4)工商业经济的发展。(1分)“末富”指靠手工业和商业发家的人。“本富”指靠农业发家的人。(2分)反映了作者的重农抑商思想。(2分)

40.(22分)
(1)西汉时期;(1分)
社会条件:国家统一强盛,经济文化发达;张骞通西域的影响;政府对外政策
积极开放;西域都护的保障;(4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关系,从水路沟通了东西外交圈之间的联系。(2分)
(2)汉朝时:政治上:汉武帝时日本30余国遣使来华;汉光武帝:赐“汉委奴国王”金印;(以上两点答出任意一点可得1分)经济上:铁器、铜器、丝帛传往日本(1分)
唐朝时:政治:派出十多次“遣唐使”;仿效唐朝政治经济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文化:都城建筑仿照长安;各级学校教授儒学;文字、风俗受唐朝影响;贸易往来:日本出土“开元通宝”;中国出土日本银币;突出人物:吉备真备、鉴真(上述每方面答出一点即可得分,满分4分)
    (3)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
求;加强与亚非诸国的友好关系。(2分)
意义: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规模大、历时久、航程远,是世界航海史
上的空前壮举,比欧洲航海家洲际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世界航海事业的先驱。(2分)
    不能长久持续的原因:
不以发展海外贸易为目的,缺少持久的经济动力;不计经济效益的做法,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不能持久。(2分)
(4)明朝时,民族英雄戚继光等人在东南沿海进行倭寇斗争,取得胜利;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朝初年,郑成功经过激战打败荷兰殖民军,收复台湾;清朝康熙帝时,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抗击沙皇俄国的侵略。(3分)

41.(20分)
(1)成就:秦始皇兵马俑(1分)
特点:气势恢弘(1分)
成因:秦汉具有大一统王朝的气势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1分)
(2)现象:佛教盛行(1分)
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佛教为苦难中挣扎的百姓找到精神解脱的出路,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2分)
影响:统治者利用佛教使人民安于现状;浪费人民钱财;寺院经济发展,加重人民负担。 反佛思想发展,如范缜的《神灭论》。与佛教有关的艺术形式发达,如绘画、石窟(答出任意三点可得3分)
(3)特点:全面繁荣,如文学、诗歌、艺术(1分)
社会基础: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民族、中外交往频繁;统治者文化政策开明;继承发展前代文化(4分)
(4)外传经过:13世纪中期传入阿拉伯,后传入欧洲(2分)
原因:宋元时期,民族政权长期并立,战争频繁。(1分)
(5)倾向:抨击君主专制,具有民主色彩(1分)
原因: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黑暗腐朽现象丛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