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期末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专项
2005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
初三(上)世界历史期末复
九年级世界历史期末基础
初三世界历史期末创新模
八年级世界历史期末跟踪
八年级世界历史期末跟踪
九年级上学期末世界历史
九年级《世界历史》上达
最新热门    
 
世界史材料解析题专项学习检测

时间:2009-10-18 17:50:15  来源:佚名
 

 

 

1、(2003年全国高考历史新课程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西洋文明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材料二: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防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大陆政策"确立的标志。

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何种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何种政策。(4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日本"大陆政策"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二中的"利益线"论对"大陆政策"的推行起到什么作用。(5分)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出现"脱亚入欧论"和提出"大陆政策"的社会经济原因。(5分)

 

 

2.阅读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材料:

 

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因此,从那时起,一种馋嘴而且是贪狠的国蠹,会破坏世界,用一条篱栅把好几千亩地圈起。佃农从地上被逐出,……他们颠沛流离,和他们居住的乡团分手,前程茫茫,不知何处安身。

 请回答:(1)文中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实?

  (2)文中“你们的绵羊……甚至要把人吃掉”一句的实质是什么?

(3)文中的“国蠹”是指什么?

 

3.阅读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中的一段材料:

 

l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是社会中某一阶级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宣告了欧洲新社会的政治制度。

请回答:(1)如何正确理解“l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句话。

 

(2)这两次革命的直接导火线是什么?

 

(3)文中提到的“旧政治制度”是指的什么?“新社会的政治制度”又是指的是什么?后者在英、法两国最终分别表现为什么形式?

 

4.阅读下列材料:

 

“(1848年)3月13日清晨……工人和许多大学生集合在一起,……便将那些因畏惧人民的愤怒而叫嚷什么秩序和法制的贵族赶到国王那里去,……此后,城中心区的骚动愈来愈扩大,大学生布尔曼站在自己同学肩上,对在不久前还望而生畏的首相(梅特涅)窗前高声痛斥;军队开始从四面八方迫近了。这些事变消息立即传遍了各工厂,维也纳郊区工人都纷纷放下车床,拿起长矛和铁器,列成纵队走向市区。”

  请回答:(1)这是发生在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哪一件事件?

  

(2)这次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这次革命的性质是什么?主力是谁?

 

(4)这次革命有什么重要意义?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规定:“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材料二:法令又规定:“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三:沙皇政府第三厅1862年报告中说:“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在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请回答:

(1)依据材料所述“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的权利有何区别?

  

(2)材料2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3)依据材料3指出农奴与地主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

 

(4)俄国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6.

 

材料一: “在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业的发展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印第安人,但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黑人的输入而得到了解决”。

引自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利物浦)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对几内亚的买卖兴趣厚,……1737年活跃号货船首次处女航,装载了1307英磅的货物,它返回利物浦时,运来了殖民地的产品和总客观为2080英磅的汇兑支票,其中还未把随后提交的棉花和蔗糖计算在内。”          ---引自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奴隶贸易的废止正如它的发生一样 ,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非洲通史简编》

材料四: 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 引自《马恩选集》第二卷第70页

回答:①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奴隶贸易的起因。(2分)

 

②据材料三指出欧洲国家停止奴隶贸易的原因。(2分)为什么说奴隶贸易的废止和发生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3分)

 

③材料四马克思的论断是否适用于非洲? 说明你的观点。(4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一个极大的错误,尽管并不要求有权在它存在的地方触动它,但希望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各准州把它当作一个错误对待。我们认为,由于对我们自己尊重,对后代和创造我们的上帝负责,需要我们在我们的选票所能及的地方纠正这个错误。我们认为那种性质的劳动会损害自由白人 ----总之,我们认为奴隶制是道德上、社会上和政治上的一个祸害,之所以还要忍耐,仅仅因为它的实际存在使我们必须对它忍耐,越出这个范围就必须把它当作错误对待。

                       ---引自林肯1860年3月在康涅狄格洲的演说

材料二: 对于奴隶制的扩展决不能主张妥协。你一妥协,他们就又爬到我们头上来了,我们的一切努力就会付诸流水,早晚还得重头做起。……我认为宪法关于逃亡奴隶的条款必须实行-----用最温和的方式实行,决不可以加以抵制。               ---引自林肯1860年12月给威廉?凯洛的复信

材料三: 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既不是保全奴隶制,也不是推毁奴隶制。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任何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我也愿意这样做

---引自林肯1862年8月给霍勒斯?格里利的信

回答:①据材料一指出林肯对待奴隶制的基本态度和主张。 (3分)

 

②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林肯在哪些具体问题上态度有差别?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分)

 

③材料三说明林肯在内战中基本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与解放奴隶是什么关系? (3分)

 

④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林肯的立场和观点,你有何评价? (4分)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马克思在1870年9月公开说:“由此可见,法国工人阶级正处于极困难的境地。在目前的危机中,当敌人几乎已经在敲巴黎城门的时候,一切推翻新政府的企图都将是绝望的蠢举。法国工人应该执行自己的公民职责,但同时他们不应当为1792年的民族回忆所迷惑,就象法国农民曾经为第一帝国的民族回忆所欺骗那样。他们不是应该重复过去,而是应该建设将来。唯愿他们镇静而且坚决地利用共和国的自由所提供的机会,去加强他们自己阶级的组织。”

材料二: 马克思在1871年4月12日称赞巴黎工人说:“这些巴黎人,具有何等的灵活性,何等的历史主动性,何等的自我牺牲精神!在忍受了六个月与其说是外部敌人不如说是内部叛变所造成的饥饿和破坏之后,他们在普军的刺刀下起义了,好象法国和德国之间不曾发生战争似的,好象敌人并没有站在巴黎的大门前似的!历史上还没有过这种英勇奋斗的范例!”

材料三: 马克思还说过: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

                         ----以上材料均引自《马恩列斯论巴黎公社》

回答:①材料一马克思的基本态度是什么?(4分)

 

 

②材料二马克思对巴黎工人的评价与材料一是否矛盾?说明你的观点。(4分)

 

 

 

③材料三与材料二是否矛盾? 说明你的观点。(5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重商主义的商业政策是由城市商业政策中产生的。英国政府执行限制或禁止原料和半成品的输出与限制或禁止半成品输入的政策,这就是保护关税政策。……都铎王朝政府还推行逐步取消国内关税的办法,以促进国内商业的发展。……关卡就这样逐渐消失了,因为执行重商主义政策的王权在关卡设置满期后即不再批准。旧有的地方割据领域的界限,逐步推进到国境线上,使国境内各地渐渐统一起来,再没有关税限制将他们截成支离破碎的各个部分。英国税制统一的实现,使其国内贸易和商品转动最终通畅繁荣起来。    -- --摘自陈曦文<<英国16世纪经济变革与政策研究>>

材料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最尖锐的内部矛盾表现在对外关系上,即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上。最好只进口原料,对奢侈品课以高税、尽可能不进口成品。……在对外贸易中始终要求多出口和以高价多出口,少进口和以低价少进口,从这样一些要求中产生的障碍所起的作用就更坏。在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中,只有当人们有可能实施强制时,也就是说具有经济或政治和军事优势时,这才是可能的。

   --摘自汉斯.豪斯赫尔<<近代经济史:从14世纪末至19世纪下半叶

材料三:没有葡萄园的国家,须从外国取得葡萄酒;同时,没有矿山的国家也无疑必须从外国到得金银。然而,政府似乎不必更多注意一物品而更少注意另一物品。一个有资力购买葡萄酒的国家,总会获得它所需要的葡萄酒;一个有资力购买金银的国家,决不会缺少这些金属。……我们完全有把握相信,自由贸易无须政府注意,……自由贸易总会按照我们所能购入或所能使用的程度,给我们提供以流通商品或用于其他用途的全部金银。

                                     --摘自亚当.斯密<<国富论>>

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分析重商主义政策对欧洲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有  

利影响及其内在的问题。(6分)

  

  

 

(2)材料三与材料一、二相比,所主张的经济政策有什么变化?(2分)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1年10月16日,日本派出使团,任务是:一、借政体更新,为笃友亲善而修聘门礼;二、借修改条约,向各国政府阐明并恰商我国政府之目的与期望;三、实地考察欧亚各国最开化、昌盛之体制,……以求行之我国国民之方略……。              ----引自《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二:1867年11月 27日,恭亲王奕訢的一道奏折称,通商各国将届任约之期,所有一切事务必须筹备,……遣使一节,本系必举行之事,……惟近来中国之虚实。外地人无不洞悉,外国之真伪,中国一概茫然,各处工商……蒲安臣……权主使臣。              ——引自《走向世界》

  材料三:一日本使员记载:此次出使欧美,就其实地,察其形势,……深深悟出,欲在宇内建立独立不羁之国,必富国强兵自不待言,而欲富国强兵,务从殖产兴业入手,切实谋求进步发展。——引自《外国历史大事集》

材料四:一中国使员记载:彼之实学,皆杂技之小者,其用可制一器,而量有所限制者也。……圣人之教仁义而已,而其大用则维持大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五伦……非然者,一意讲求杂技,使趋利之舟车,杀人之武器,争多费巧,以为富强遽为有用之实学哉……外洋以富为富,中国以不贪为富,外洋以强为强,中国以不好胜为强矣。 ——引自《走向世界》

要求:阅读材料,说明在中国的洋务运动、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双方在遣使出洋的目的、对待西学的态度上的不同。并结合史实谈谈你对两国几乎同时期所进行的改革结果不同的认识。

 

 

 

 

11.

 

材料一 1862年,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的一次宴会后,俾斯麦对英国保守党领袖迪斯累利说:"很快我就要担负普鲁士政府的工作了。我的首要任务是重组军队,不管这项工作是否有议会的支持。在这件事上,田王并无不对,但依靠他现在的顾问们是无法完成这项工作的。一支令人敬畏的军队一旦组成,我将抓住最好的借口对奥宣战,解放德意志议会,压服小邦,实现普鲁士领导下的德意志民族统一。

材料二 俾斯麦在战胜奥地利后谈对奥政策:"我感到我们和奥地利今后的关系最重要的是尽可能防止让奥地利产生一种侮辱性的回忆,你们可以做到这点而无损于我们德意志政策。普鲁士军队以战胜者姿态进入敌国首都,这对我们自己的将士当然是非常愉快的回忆,但是对我们的政策并没有必要:因为这样一来,就会像把任何一块旧有的领土割给我们一样,使奥地利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我们完全没有如此迫切的必要,这只会使我们以后的相互关系中增加多余的困难。……"                  ----《俾斯麦回忆与思考》

阅后回答:

(1)有"铁血宰相"这称的俾斯麦,曾在1864年联合奥地利对丹麦进行了第一次统一德意志的王朝战争,这次战争以什么借口为由对丹麦开战?

 

 

(2)俾斯麦在何时挑起了第二次王朝战争----普奥之争?"抓住最好的借口对奥宣战","借口"是什么?决定胜负的战役是什么?

 

 

(3)当普鲁士军队取胜之后,国王、参谋总长要把战争进行下去,进军维也纳,但俾斯麦却力主议和,这为什么?

 

 

(4)从材料一、二分析一下俾斯麦的性格特征。

 

12.

 

材料一:1793年6月3日通过的关于将流亡者产业分成块出售的法令,自霜月二日(1793年11月21日)起被推广应用于所有国有产业,已被收归国有的慈善机构和教育事业的财产以及已被处决的犯人和被流放的神甫的财产均按同样办法处理。把地块分小,诚然能使相当数量的农民从此拥有土地或使更多的农民能扩大其农庄。...1793年6月10日法令允许按人口平分市镇公地,使每个居民都能分得一份土地。...6月3日法律虽然同意穷人可购买二十至五十公亩土地,地价分多年付清,但到了9月13日,国民公会又从财政考虑出发,收回这个让步,改作发给他们一张分二十年偿还的票面为五百里弗的无息借据,权充购买有产业之用。    

                   ----G.勒菲弗尔《法国革命史》        

材料二:这一时期〔指19世纪未期〕,法国农业发展比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缓慢,不农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法国虽然土壤肥沃,气候良好,但单位面积产量并不很高。当时,法国几种主要作物的产量只居世界第11-17位。19世纪未,法国共有农户560多万,农业人口占60%以上。耕种5公顷以下的400万农户(占70%以上),只有650万公顷土地。...小农业抵押借款的数额增加到250亿法郎,大批破产农民开始沦为无产阶级或半无产阶级。农民贫困和农业经营的分散性阻碍了农业机器和农艺科学的广泛应用,并间接影响了工业的发展。  

                  ----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       

材料三:自亨利七世〔1485年-1509年在位〕以来,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是由资本主义生产这样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从这点看,英国要算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马克思《剩余价值学说史》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及有关知识比较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土地政策有何不同?        

 

②材料三中,马克思所说的“毫无怜惜地处理各种传统的农业关系”指什么?马克思为什么又因此而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革命的国家”?        

 

 

③根据材料二及有关知识,比较英、法革命后农业经营的不同特点及影响。参考答案:

 

 

1. 答案:(14分)(1)对亚洲邻国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2)以侵略中国为中心,把侵略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第一步,为侵略提供了借口。(3)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由于国内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更加需要国外市场;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依靠军事手段。

2.(1)英国圈地运动。(2)封建贵族为养羊而圈地,农民流离失所,无法生活,被迫到手工工场当雇佣工人,接受资本家剥削。(3)新贵族。

3.(1)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具有重大世界意义,而不应局限于英、法两国范围内。(2)英国革命的导火线是苏格兰人民起义;法国革命的导火线是三级会议的召开。(3)旧政治制度指的是封建制度,新社会的政治制度指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法国是总统制。

4.(1)维也纳起义。(2)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迫切要改变现状,争取更多的权利,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3)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工人和学生。(4)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彻底瓦解了维也纳体系,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5.(l)“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完全自由的农民”因通过赎买而拥有这些私产。(2)不符合实际。改革后取得“自由”的农民还要受地方贵族地主的控制,农民对地主的经济依附关系依然存在。(3)农奴“希望获得绝对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4)沙皇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实行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使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6. ①起因:英、西葡等美洲殖民地缺乏劳动力。奴隶贸易所带来的巨额利润的刺激。(2分)②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把非洲做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分)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奴隶贸易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因此奴隶贸易发展起来。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需要廉价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非洲发展了殖民地经济,奴隶贸易随之废止。(3分)③适合。非洲的原始状态被破坏了。非洲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非洲也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4分)

  7. ①反对并谴责奴隶制。主张通过法律程序限制其发展并逐步取消 (3 分

②在限制奴隶制的发展上态度坚决,在取消奴隶制上希望以民主的方式、温和的方式进行。他遵循以法律为武器的原则。(4分)

③维护联邦的统一。解放奴隶服从于维护联邦统一。(3分)

④林肯做为美国总统必然要以维护统一为首要目标,这是可以理解的。内战使美国面临分裂的危险,这是主要矛盾。解放奴隶的范围和时间应根据政治形势决定,这也是正确的。(4分)

  8. ①反对巴黎工人起义,劝告巴黎工人不要冲动,应该履行公民职现。主张工人阶级应利用共和国的自由,加强自己的组织。(4分)②不矛盾。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但是,当巴黎工人迫于形势,自发地发动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时,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工人阶级的首创精神。(4分)③不矛盾。巴黎公社的领导人大多是蒲鲁东主义者和布朗基主义者,他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社会主义。公社领导人只是出于工人阶级的本能在行使政权。肯定公社的尝试精神与客观地指出公社产生的条件不足及其缺陷并不矛盾。(5分)

  9、(1)政治:加强中央王权,削弱封建割据势力,促进统一。(2分)经济:统一税制,削除关卡,促进商业的发展。(2分)问题:由于各国都实现禁止金银外流、禁止原料出口和促进成品出口的保护关税政策,造成各国的经济利益上的冲突,进而抑制经济发展和形成国家间的矛盾。(2分)

 (2)材料三认为国家无须干预金银货币和各种商品的进出口;主张自由贸易,反对重商主义政策。(2分)变化的原因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希望加强和巩固自身的政治经济地位,要求解除封建束缚,提出了自由主义的理论。(2分)

10.目的:日本在于寻求富国强兵之道。中国在于了解世界,为中国的封建统治服务。

态度:日本:学习西方,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谋求富国强兵。中国:“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儒家道德胜于西洋,西学讲究杂技,不足取。

认识:日本是在武装倒幕后由建立的新政府进行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中国则是在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前提下的自救。所以目的、态度有本质区别,结果自然不同。说明社会制度是富国强兵的前提

11.(1)借口丹麦夺取了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这两地居民大都为德意志人(2)1866年6月,"最好的借口"是对丹麦作战后,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分属普奥,引起两国间磨擦。萨多瓦战役。

(3)A.不要太伤奥地利自尊心,留有争取朋友的可能性;B.怕奥地利与法国联盟(4)俾斯麦既是一个果断的"铁血宰相",又是一个有谋略的政治家(或刚柔兼济的历史人物)。

12..①法国革命中的土地政策是把逃亡贵族的土地分成小块用分期付款的办法卖给农民;英国革命中则是将王室土地公开拍卖,使土地大多落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手中。②指英国的圈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中不顾农民土地要求的做法。因为英国不但改变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而且还消灭了自耕农为主 体的小农经济,从而建立起了比较典型的资本主义的土地制度。③英国革命后大规模地开展圈地运动,从而消灭了自耕农,不但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也为资本主义农业自身发展创造了条件;法国革命中的土地政策造成了法国自耕农的大量存在,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不但造成了农业经营和农业技术的落后也阻碍了法国工业的发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