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海南省实验中学历史中考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历史期
湖北黄冈中学初三中考模
元培中学历史与社会寒假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樊汉彬: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桂芳:中学历史房山视
最新热门    
 
黄冈中学高三第二轮历史训练二

时间:2009-10-18 17:50:59  来源:湖北省黄…
 

湖北省黄冈中学2005届第一轮高三历史单元训练题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1—2章

命题:汪庆伟    审稿:李文雄    校对:汪庆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哪些情况是由中国自然经济的存在导致的                                     ①清政府“闭关锁国”政策          ②英国商人的鸦片走私

   ③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④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一度滞销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多次发动侵略战争,据此回答2—7题: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能表明这场战争性质的最根本依据是              A.因鸦片的走私而引发             B.因中国禁烟而引发

   C.因英国商人的损失而引发         D.因英国自身的发展而引发

3.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社会,其依据有  

   ①刺激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          ②使中国陷入世界市场

   ③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④使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A.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4.下列各项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英法协助镇压太平天国,向清廷索酬不遂

   B.英法提出“修约”要求,清廷不允

   C.“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为英法侵略提供了借口

   D.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5.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其中“革命化”是指                        

   A.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将发生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

   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

   D.列强将加紧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促成甲午中日战争后三国干涉还辽的主要因素是     

   A.日俄对东北地区的争夺         B.法国支持俄国抵制日本

   C.日德争夺山东半岛的反映       D.三国反对英日同盟

7.下列关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似之处,正确的一项是   

    A.促使中外反动势力勾结镇压中国革命  B.战争期间清朝皇帝逃往西安

    C.美俄充当帮凶。坐收渔人之利      D.清政府妥协,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

在近代,列强往往通过不平等条约巩固和扩大侵略成果。据此回答8—11题:

8.“将来(中国)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一规定                 A.出自《南京条约》                  B.使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

    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            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

9.《南京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有                                                       ①中国逐渐沦为列强掠夺的市场         ②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③中国领土主权遭受破坏               ④中国内河被迫开放,国防形同虚设

    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在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规定在华设教堂或传教的有

    ①《天津条约》②中美《望厦条约》③中俄《瑷珲条约》④中法《黄浦条约》

    A.①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1.下列历史现象,属于《马关条约》签订后出现的是                                    ①帝国主义在华大规模投资设厂    ②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转变为政治运动

    ③同盟会领导和发动反清起义    ④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鸦片战争结束若干年后,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思伯爵致函英驻华公使包令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导致其“失望”的原因不包括                                             

    A.鸦片贸易的冲击                          B.农民深受剥削,购买力低下

    C.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自然经济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抵制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开始起步。据此回答13—15题:

13.19世纪60年代中国产生的新经济因素是                                             ①洋务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近代民用工业 

③中国资本主义工业        ④外资在华设立的企业

    A.①③      B.①②③      C.③       D.③④

14.洋务派兴办近代民用企业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当时国内出现了日益扩大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

    B.外资企业的诱导

    C.出现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D.部分地主官僚绅商对投资新式工业有兴趣

15.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大都集中于东南沿海一带,其原因不包括 

    A.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发达        B.地理条件优越,便于海外贸易

    C.最早开埠通商,自然经济瓦解迅速    D.清朝政府重视,贸易政策优惠

 

 

19世纪末面对中国不断沉沦,中国的各阶层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据此回答16—25题。

16.林则徐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能够说明这一点的依据不包括

    A.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B.组织编译的《各国律例》、《四洲志》,直接为抗英斗争服务

    C.在鸦片战争期间,积极仿制西方战舰,还提出建设一支新式海军的主张

    D.领导虎门销烟,打击英国侵略者

17.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的主要含义是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政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18.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天王临朝时,只有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几个王可以进见,其他官员都排列在大门内,按照仪式跪拜,呼喊“万岁”,这些表明

    A.太平天国政权具有封建化趋势        B.太平天国政权已转为封建政权

    C.清朝用封建思想腐蚀太平天国        D.洪秀全已经成为封建地主阶级代理人

19.《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政治上主张实行议会政治               B.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

    C.文化上提倡兴办新式学校               D.外交上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

20.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解释较为全面的是  

A.以传统的封建制度为立国之本      B.以“师夷长技”为富国强兵之路

    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对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21.下列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有

    A.是地方实力派控制中央政权的标志       B.使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丧失统治地位

    C.借鉴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       D.直接导致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2.戊戌变法开始前夕,中国的社会状况是                                               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秩序已经完全确立 ②帝国主义以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③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④义和团运动发展成为公开的大规模的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23.“公车上书”提出了以下四项主张,康有为认为其中只有一项是“立国自强之策”,那就是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24.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                             A.义和团只是人民群众自发的斗争         B.西方列强对清政府加以胁迫

    C.清政府的背信弃义                D.义和团本身对中外反动势力认识模糊

25.下列言论最能反映义和团运动具有笼统排外色彩的是                                   A.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B.升黄表,焚香烟,请来各等众神仙

    C.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D.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材料解析题122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856年10月,两广总督叶名琛奏报“两仗获胜。夷匪伤亡四百名。“成丰帝批示:“不胜固属可忧,亦伤国体;胜则该夷必来报复……当此中原未靖,岂可再起风波。”

    材料二  1858年4月。咸丰帝上谕:“如先解散俄朱(美)两酋,不至助逆.则英法之势已孤,再观其要求何事,从长计议。……现在中原未靖,又行海运.一经骚动,诸多掣肘,不得不思柔远之方,为羁縻之计”

    材料三1861年弈新等人上奏说:“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害也。俄国攘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主,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引自《咸丰朝筹办夷事始末》

    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中原未靖”是指什么事件?(1分)材料一中的成丰帝的态度如何?(2分)

(2)            材料二中咸丰帝提出了什么策略?(2分)此策略事实上造成了什么样的结果?(2分)

(3)            材料一、二、四反映了清政府哪种一致的策略?(2分)

(4)            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3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引自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引自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

——引自《谭嗣同全集》

    回答:

(1)            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1分)材料一的主张是什么?(1分)

(2)            材料二反对哪些观点?(1分)实质何在?(1分)

(3)            材料三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1分)他的论证依据是什么?(2分)

(4)            材料三中何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1分)表明了什么实质?(2分)

(5)            材料三和材料四是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1分)论证的实质是什么?(1分)

 

三、问答题(28分)

28.《洪仁玕自述》说:“自古取江山,屡先西北而后东南,盖自上而下,其势顺而易……,况江之北,河之南,古称中州鱼米之地……,今弃之不顾,徒以苏杭繁华之地,一经挫折,也不必久远。”又说:“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据上引史料,指出洪仁玕针对太平天国的失败提出了哪些观点?结合史实评论他的观点,并指出史实说明了哪些问题?(12分)

29.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分别开展了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但结果一成一败。对比它们各自的主要内容,指出它们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的明显差异,并分析造成结果不同的原因。(16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3—4章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_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进行了前仆后继的斗争,据此回答1-4题:

1.中国同盟会具备了下列各项中的哪些内容,说明它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组织               ①制订章程   ②选出总理   ③有机关刊物    ④有政治纲领   ⑤有活动中心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孙中山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的不同之处是                                 A.主张给人民一些基本的民主权利

   B.主张给资产阶级以参与政权的权利

   C.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

   D.反对保留君主,主张建立共和政体

3.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相同点是                            A.都反对封建土地制度                  B.都要实行土地国有   

   C.都要把土地无偿分给农民              D.都要平均分配土地

4.武昌起义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的反清起义主要方式是                                 A.联络会党进行暴动                    B.发动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C.依靠军阀反对另一派军阀              D.依靠新军发动武装斗争

    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这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据此回答5-11题:

5.武昌起义中湖北新军成为革命主力,主要是因为    

   A.新军不满清朝统治                    B.新军中青年知识分子倾向革命

   C.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暴露的影响    D.湖北革命党人长期的宣传、组织工作

6.下列关于1911年武昌起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由同盟会直接领导的                B.原来的计划被偶然因素打乱

   C.其成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              D.胜利中潜伏着失败的危机

7.辛亥革命时帝国主义列强企图干涉、破坏中国革命,但伪装“严守中立”,其原因不包括

   A.列强介于革命和反动两种势力之间很难作出选择

   B.清朝统治名存实亡的情况下,已经没有继续利用的价值

   C.列强担心公开干涉后会引起规模更大的反帝斗争

   D.当时处于“一战”前夕,两大军事集团很难在中国采取一致的军事行动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所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是因为   

   A.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的自由

   C.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国民有选举和被选举的权利

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主要体现了哪位西方思想家的政治理论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狄德罗

10.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方面不彻底,主要表现为  

A.只强调推翻清政府,没有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B.只发动武装起义,没有阻止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只提出平均地权,没有真正实施

   D.只建立临时政府,没有警惕帝国主义的侵略

11.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具有反帝性质,主要是因为  

   A.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南京临时政府提出部分废除不平等条约

   C.近代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趋于合流   D.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12.清末立宪派在中国历史上起的作用是

   ①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溃      ②促成了革命派的妥协

③促使辛亥革命最终失败    ④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1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中华民国元年的有

   ①武昌起义爆发 ②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④“二次革命”爆发  ⑤宋教仁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A.①②③④⑤      B.①⑦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1912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从此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据此回答14-17题:

14.1911年11月,袁世凯就任清政府的内阁总理大臣,这件事不能说明下列哪一问题: 

   A.袁世凯掌握了清朝的全部统治大权

   B.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洲贵族的统治地位

   C.清政府实际上徒具虚名

   D.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的工作宣告完成

15.下列关于北洋军阀的说法,不够准确的一项是  

   A.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

   B.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共同的工具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迁到北京,标志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

   D.东北易帜标志着北洋军阀统治的终结

16.下列内容不属于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二十一条”的是

   A.要求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

   B.要求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特殊权利

   C.要求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17.袁世凯在颁布《中华民国约法》之前的复辟准备活动有

   ①下令解散国民党  ②改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下令解散国会  ④修改《大总统选举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北洋军阀统治确立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针对袁世凯和各派军阀的倒行逆施,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据此回答18-20题

18.二次革命迅速失败的原因有                                                     

①北洋军阀力量强大 ②袁世凯“借师助剿”③国民党力量涣散④国民党依靠军阀打军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9.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斗争中,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都曾宣布“独立”。其“独立”的含义是  

A.建立民主共和的独立国家         B.坚持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

C.强调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利         D.反对专制黑暗的中央政府

20.下列各项与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活动无关的是

A.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B.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

C.蔡锷等人在云南起义             D.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一战”期问,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次发展机会,出现了短暂春天,回答21-24题:

21.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的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一现象反映了孙中山  

A.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切希望       B.放弃了对民主事业的追求

C.由工业资本家演变成金融资本家   D.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2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近代经历了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三大热潮”,它们的共同点不包括  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  ②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③一直受到中国反动政府的严厉限制    ④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的束缚,往往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依赖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

23.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实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

    D.辛亥革命促使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24.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思潮在实践中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封建残余势力强大

    C.人民群众尚未享有真正的民主权利     D.民族资产阶级软弱

25.20世纪初,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根本因素是  

    A.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B.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材料解析题(2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坦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国同盟会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民生主义即富人虽富,不使以其富害人。我国资本家尚无。想不可不予为富人劝告,予为贫人防备。此即民生主义也。

                    ——孙中山在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的国家?(1分)

(2)            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3分)

(3)            材料三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4分)

(4)            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建立起“至完美的国家”吗?为什么?(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材料二  不包括现代矿业但包括兵工厂和公用事业的两张相似的表,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时期华资现代工业的可以看出的增长。第一张指出在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330824000元,工人270717名;第二张表则指出在1920年有1759家工厂,拥有创业资本500620000元,工人557622名。

     材料三  袁世凯接掌政权并不是简单的旧政权的复辟。他在担任愚统时期表现出一种新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决心。完成了商业的立法。稳定了财政与货币制度,鼓励私有企业。

                               ——均摘自(美)费正清主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回答:

(1)综合三段材料,分析材料一中“资产阶级黄金时代”指哪一时期?(1分)如何理解“转瞬即逝的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4分)

(2)材料二中的具体数字表明了什么历史事实?(1分)这种史实的发生又有何影响?(4分)

(3)材料三说明了袁世凯政权在统治措施上有何特点?(2分)

 

 

 

三、问答题(26分)

28.史学界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那么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简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机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谈谈你由此得到的认识。(14分)

29.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为什么没有在19世纪末而是在20世纪初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流?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较之维新思想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12分)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5—6章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据此回答1-4题:

1.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口号的进步意义体现在   

   ①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②反对愚昧,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中国的富强                 ④促进中国对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新文化运动前期,文学家钱玄同主张废除汉字,走文字拼音化的道路。这一主张  

   A.是西方科学思想的直接反映      B.表现了绝对主义的认识倾向

   C.代表了中国文字发展的方向      D.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继续

3.新文化运动对中国革命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是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C.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

   D.后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成为知识分子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4.导致新文化运动中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事件是

   A.俄国十月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五四”运动   D.尊孔复古逆流出现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据此回答5-9题:

5.五四运动与以往的民主革命相比,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A.斗争目标      B.革命范畴        C.斗争结果       D.群众成份

6.《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说:“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应归于                                                                        

   A.学生罢课      B.商人罢市       C.工人罢工      D.工商学的联合斗争

7.五四运动中,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完全没有实现的是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废除二十一条    ④收回山东权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8.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有 

   ①它有新的革命性质即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②它有新的领导阶级即无产阶级③它有反帝反封建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④它有新的革命方法即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民众的大联合⑤它有了新的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⑦③④

9.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根本原因在于                               A.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思想解放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

   C.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                D.马克思主义在俄国已经由理想变成现实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据此回答10-12题:

10.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五四运动提供了干部和组织条件

B.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提供了组织和思想基础

C.不断注重与工人阶级相结合提供了阶级基础

D.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群众基础

11.1922年6月,中共发表声明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还是联络资产阶级民主派对付封建军阀的革命,以达到军阀覆灭能够建设民主政治为止”。这表明当时中共

A.把发动工人运动放到次要地位         B.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C.受到右倾思想的影响                 D.初步明确了民主革命的原则和策略

12.陈独秀在1923年4月发表的《怎样打倒军阀》一文中指出,要打倒军阀“没有组织力很强的广大的国民运动是不行的”,并且认为“有了武装的平民才可以打倒武装的军阀”,陈独秀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京汉铁路大罢工的败因   B.忽视了工人阶级的力量

C.充分暴露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想 D.没有认真分析中国革命当时的特点和国情

    国共合作,共同推动是大革命兴起的关键,据此回答13-16题:

1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首要前提是

    A.中国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二七惨案”给中国共产党的教训

    C.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14.中共“三大”决定共产党员在加入国民党时必须保持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这是中共政治上成熟的表现

    B.这是共产国际指导下的一种错误策略

    C.体现了中共革命原则性和斗争灵活性的统一

    D.预见到国共合作破裂的结局

15.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      D.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

 

 

16.促使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主要动因是

    A.共产国际的建议                        B.国共合作的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D.以往失败的教训

    1924-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据此回答17-19题

17.1924年为支持孙中山北上,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开展广泛的人民运动,要求

    ①召集国民会议  ②成立广州革命政府  ③废除不平等条约  ④推翻直系军阀政府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8.五卅运动中,民族资产阶级先是参加斗争后又退出,这主要体现了

    A.帝国主义势力过于强大

    B.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本性

    C.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矛盾缓和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由缓和到日益尖税

19.“以革命的姿态倡之于始,而以皖系政客和奉系军阀的卷土重来而告之以终”,这指   

    A.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B.广东革命政府的第一次东征

    C.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              D.五卅运动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据此回答20-23题

20.北伐战争胜利进军期间,毛泽东发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热情歌颂农民运动“好得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促进了大革命运动的高涨            B.打击了几千年专制统治的基础

C.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    D.体现了农民觉悟的提高

21.下列各项按因果关系排列为

 ①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往武汉;②吴佩孚主力被消灭;③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④广东革命根据地巩固;⑤全歼陈炯明叛军

    A.①②③④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②①③⑤④

22.大革命时期,上海工人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其直接目的是                       

    A.扩大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B.打击英、美帝国主义势力

    C.迎接北伐军进入上海                  D.声援省港大罢工

23.下列各项,属于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   

    ①军阀混战,令社会残破,大失民心

    ②国共合作亲密无间

    ③先取吴佩孚,战略得宜

    ④国民革命军是一支不同于军阀武装的新式军队

    ⑤中共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终失败,据此回答24-25题

24.“四一二”政变前夕,国民革命已经进入紧急阶段,但其中不包括 

    A.帝国主义加紧干涉中国革命            B.国民党右派的野心更加暴露

    C.直奉两派军阀结成反革命联合战线      D.中共内部右倾错误进一步发展

25.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主要是由于他 

    A.过于信任汪精                        B.对中国革命性质的错误分析

C.低估无产阶级的力量和作用            D.害怕统一战线被破坏

 

第Ⅱ卷(非选择题,50分)

二、材料解析题(2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0分)

1919年间孙中山和载季陶一次谈话的摘要:

    戴季晦:“……这劳动问题,中国人差不多向来没有注意到这个地方。……中国注意这个问题的人真是少极了。不过就上海地方论,工人的人数有三四十万,而且罢工的事件也常常发生。当几天罢市风潮的时候,同时就引来大罢工的事实。幸而北京政府免曹、陆、章的命令下来了。如果再迟一天,恐怕会变了全市总同盟罢工的景象。当时上海有知识的人,差不多没有一个不焦心,大家想法力劝告工界的人不要罢工。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许多无组织、无教育、无训练又没有准备的罢工,不但是一个极大的危险,而且于工人本身也是不利的。但就这次的现象看来,工人直接参加政治社会运动的事,已经开了幕。如果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不来研究这个问题,就思想上知识上来领导他们。将来渐渐趋向到不合理不合时的一方去,实在是很危险的,所以我受了罢工风潮的感动,觉得用温和的社会思想来指导社会上的多数人。是一桩很要紧的事……”。

    孙中山先生道:“你这个意思很好。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回答:

(1)                 在孙、戴二个人上述谈话中,哪些观点是正确的?(2分)

(2)                 材料中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主张?(2分)有何局限性?(2分)

(3)                 根据孙、戴二人的谈话,谈谈你对这一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认识。(4分)

 

 27.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真正的统一民族主义国家和国内的和平,非打倒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是永远建设不成功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民族主义,即以革命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其一,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其二,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不是夺富人田为己有”。而是由国家统一核定地价。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国民党之主义:(1)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黎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间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l一日平均地权;二日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

    回答:

(1)               材料一和三中的两个宣言各是在什么时候发表的?(2分)

(2)               材料一发表有什么意义?(2分)

(3)               材料三与材料二比较,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变化?(3分)有何局限性?(2分)

(4)               材料一、三的相同点是什么?(2分)它反映了什么史实?(2分)

 

 

 

三、问答题(26分)

28.毛泽东同志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前    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12分)

 

29.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到国民革命失败这段历史时期中国革命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14分)

 

答案:

第1—2章:

1.D  2.D  3.D  4.A  5.D  6.A  7.A  8.C  9.B  10.D  11.D  12.C  13.A  14.A  15.D  16.D  17.D  18.A  19.A  20.C  21.C  22.C  23.D  24.D  25.C

26.(1)太平天国起义。对内镇压太平天国,对外妥协退让。(3分)

    (2)设法解除英法和俄美四国外交上的联合,全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一定程度上满足俄美要求。事实上既没有使英法侵略者所得的特权和利益有所减少,又没能防止俄美借“调停人”的身份进行勒索。(4分)

    (3)把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放在首位,而对外国侵略者一再退让。(2分)

    (4)清政府害怕人民革命甚于害怕外国侵略者,对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本质认识不清(3分)

27.(1)洋务派。只主张改变某些规章制度和生产技术,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2分)

    (2)反对兴民权。反对君主立宪,反对维新变法。(2分)

    (3)顽固派。把变法和救亡联系起来,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事实驳斥封建顽固派的迂腐守旧。(3分)(4)“稍变祖宗之法”。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向封建势力妥协。(3分) (5)资产阶级维新派。从理论上阐明了要求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

28.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一是没有夺取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战略要地——中原地区,而是选择了不易防御的苏杭之地;二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造成了太平天国的失败。(4分)

    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证明洪仁歼的观点是不全面的。(1分)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但洪秀全等人利用宗教迷信组织发动起义,占领天京后,进取心减退,越来越脱离人民群众,日益腐化,后来发生了“天京变乱”,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力量,使其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太平天国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但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无法实现。(3分)诚然,太平天国没有选择正确战略要地和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但并不是决定因素,革命能否成功取决于当时的主客观条件。(2分)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自身无法克服的落后性和分散性等弱点,这些弱点,注定它必然失败。(2分)说明单纯的农民运动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1分)

29.主要内容:①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举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并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②明治维新: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推行征兵制。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6分)

差异:①中国的洋务运动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只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未引进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②日本不但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且还学习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6分)

原因:①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②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并获得成功。而洋务派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统治的腐朽而失败。(4分)

 

第3—4章:

1.C  2.D  3.A  4.A  5.D  6.A  7.A  8.C  9.C  lO.C  11.C  12.C  13.C  14.D  15.B  16.C  17.C 18.B  19.D  20.A  21.A  22.C  23.D  24.A 25.C

26.(1)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分)(2)民族主义是推翻满洲贵族的君主专制,缺少明确的反帝内容;民生主义只提出“不要少数富人专制”,缺少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3分)(3)孙中山的论述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民族民权已达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民国之名而无民国之实。“我国资本家尚无”,实际上19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4分)(4)不能。因为当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要维护其统治,不允许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本身又软弱、妥协,不敢彻底地反帝反封,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4分)

27.(1)指民国初年和“一战”期间。(1分)“经济奇迹”出现的原因是:辛亥革命后,在“实业救国”思潮鼓舞下,资产阶级乐于投资新式工业,而且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厮杀,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转瞬即逝”的原因是“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又加紧了对中国的奴役和剥削。(4分)(2)表明了当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1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弓l发了后来的新文化运动,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4分)(3)袁世凯在政治上虽然专制独裁,但在经济也不得不顺应潮流,采取了一些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2分)

 

 

28.原因:①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2分)“先天不足”是因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过程被外来侵略所打倒,民族工业是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而产生,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所以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分)②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以各种方式进行资本输出,中国矿藏遭受掠夺,重工业无从发展,只能以轻工业为主,造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畸形。后来由于官僚资本的垄断,加上帝国主义的加紧侵略,民族工业受到严重的破坏。(2分)

    影响: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上层发动和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其中下层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4分)

    认识:只有推翻三座大山,中国的民族工业才能独立发展,由于中国民族工业得不到充分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无产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必然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的变革和进步。(4分)

29.(1)19世纪末没有成为主流:①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瓜分狂潮,民族矛盾空前尖锐,使资产阶级尚不有认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②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的上层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它们对封建势力更有依赖性,对清政府抱有幻想。③资产阶级中下层发展不充分,故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4分)

    20世纪初成为主流:①20世纪初,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国内矛盾更显突出。②清政府镇压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其反动本质更被人民看清。③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使资产阶级中下层力量加强。④随着近代教育的发展,大批知识分子接受了革命思想。(6分)

    (2)进步性:①斗争方式上主张以暴力手段推翻清朝专制统治。②斗争目标上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第5—6章:

1.A  2.B  3.D  4.A  5.B  6.C  7.B  8.C  9.B  lO.D  11.D  12.A  13.A  14.C  15.D  16.D  17.A  18.B  19.C  20.B  21.B  22.C  23.C  24.C  25.C

26.(1)认为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登上政治舞台(即“工人直接参加政治社会运动的事已经开了幕”);认识到工人阶级的威力(即“工人的人数有三四十万”和“大罢工的事实”。)(2分)

    (2)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最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否定革命斗争的历史作用,抹煞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4分)

    (3)资产阶级革命派这时表现出政治上的消极,他们虽没有放弃民主革命的努力,但革命精神减退;他们看到工人阶级的团结和力量,但害怕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更不了解工人阶级的历史作用,这一切说明在新的时代潮流面前,资产阶级革命派需要适应时代变革,更新思想,加强自身建设,调整政策,走新的革命道路。(4分)

27.(1)中共二大宣言发表于1922年,国民党一大宣言发表于1924年。(2分)(2)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2分)(3)材料三是对材料二的重新解释:民族主义由反满发展为反帝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民生主义则和扶助农工政策结合起来。(3分)其局限性是,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和纲领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2分)(4)相同点是都主张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2分)这表明孙中山已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使其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分)

28.(1)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未改变中国社会性质,此后,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斗争均以失败告终,这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以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4分)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两次帝制复辟失败。针对北洋军阀的复古逆流,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科学;五四运动进一步促成中国人民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成为新思潮的主流,这使中共的建立有了思想基础。而五四运动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这为中共诞生准备了组织和干部条件。(5分)

    (3)辛亥革命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随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的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并同马克思主义初步结合起来,这使中共的建立有了阶级基础。(2分)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1分)

29.(1)特点:①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人民坚持抗争的探索。②资产阶级无力领导革命取得胜利;③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④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蓬勃兴起;⑤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5分)

    (2)史实说明:①辛亥革命以后先后出现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一系列斗争;袁世凯复辟帝制破产;②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二次革命、护法运动失败,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屡屡失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③中国社会出现了新的因素,即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无产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新民主主义开始。④在中共推动下,国共合作,掀起了国民革命的运动,这次运动是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给帝国主义沉重打击,为中国革命继续向前推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⑤中共还处于幼年时期,对国民党右派缺乏警惕,理论不够成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5分)

    (3)必然性:①由中国国情决定,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超过了革命力量;②由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决定;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中国共产党诞生,加上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革命必然要寻找新的出路。(4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