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全球性的震荡──规模
用全球的目光打量整个世
经济全球化下欧洲联合专
经济全球化下亚太发展专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发展专
世界经济全球化专题的单
吕准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
人民版世界经济全球化发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二
车华玲:全球史观与中学
最新热门    
 
《全球性的震荡──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说课稿

时间:2010-5-19 10:49:06  来源:人教网(www.pep.com.cn)

一、理论依据

 

本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通过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同时通过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感悟,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教学背景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讲述的是在人类历史上对人类文明进程具有重大影响的两次世界性大战,地位突出,影响深远。

 

2.学习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珍爱和平、热爱生活的人生观,从而实现历史学科以史为鉴、服务人类社会的教育价值。

 

(二)教学目标

 

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结合《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和重新整合。

 

1.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表格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理解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性质与影响;了解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知道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巨大破坏。

 

2.过程与方法:

 

材料导读,以史导论;角色扮演,深入体验;问题探究,思维提升;教师讲解,合理引导。

 

3.情感与态度:

 

感受战争的残酷,树立珍爱和平的观念;认同科技进步应用来造福人类的价值观。

 

(三)重难点分析与教法学法选择

 

1.重难点分析: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与影响

 

难点:比较认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性质的差异;理解科技对人类的双重影响

 

2.教法学法选择:侧重于如何突破重难点?

 

学法:研读材料、自主探究、角色体验、倾听讲解

 

教法:情景教学、材料导读、问题探究、教师讲授

 

(四)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掌握因果推理、比较分析等基本的分析方法,加上初中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性强,因此适合用探究式教学。

 

(五)课前准备

 

教师:

 

1.课前确定教学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完成教学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2.给学习小组布置探究课题,指导学生查阅课外资料。

 

学生:

 

1.以教材为依托,以其他资料为补充,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的理解;

 

2.小组成员在相互交流和研讨的基础上对课堂核心问题提出初步的解决方案。

 

三、教学过程

 

本课依照了解──理解──见解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设计,共分为三部分:第一篇:整体感知世界大战;第二篇:深入探究世界大战;第三篇:感悟铭记世界大战。

 

第一篇:整体感知世界大战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以《孙子兵法》中一名句“知己知彼,百____不殆”进行填字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战争话题,为下一步的学习探究奠定基础。

 

2.以问导学、自主阅读

 

通过“找一找”环节,引导学生在快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战争表格,并通过对表格信息的整理归纳,加强对“世界大战”与“全球性震荡”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以达到整体感知世界大战的目的。此举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表格的方式对教材知识进行梳理,并通过对表格同类项的比较分析加强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第二篇:深入探究世界大战

 

该部分是本节课的核心,比较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与性质差异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为突破重难点我进行如下设计:

 

1.通过“想一想”环节,引导学生根据图文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并归纳其性质差异,然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此举在于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比较分析和语言组织表述能力;另外,通过合作交流的形式可以培养学生与人交际并乐于分享成果的意识和品质。

 

2.通过“议一议”环节,对“普林西普与一战的关系”和“图说法西斯罪行”二问进行探讨,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依据史实对观点进行论证,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意识以及不唯书敢于质疑的探索精神。而“图说法西斯罪行”一问除了引导学生对法西斯的邪恶本质和滔天罪行进行揭露外,还凸显培养学生自主收集、整理和甄别资料的能力,侧重史学研究方法的渗透。

 

第三篇:感悟铭记世界大战

 

1.通过“辩一辩”环节,引导学生对“科技对人类的双重影响”一问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树立科技进步应造福人类的价值观。

 

2.一堂好课应有余音绕梁、启迪智慧之效。通过“动起来”环节引导学生就“新时期该如何避免战争”一问进行探讨,目的在于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并勇于创造性地提出见解,从而实现史为今用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学科教育价值,并较好地达成情感态度目标。

 

四、设计反思(疑惑之处)

 

1.如何更有效地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如何解决探究要求高而学生知识储备少、分析能力弱的问题?

 

3.如何处理学生活动与老师讲授之间的时间分配问题?

 

4.如何实现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目标?

 

此说课稿获2010年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全国初中历史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