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海南05年初中毕业考试试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
绍兴市05年初中升学考试
初中三年级历史科期中达
初中二年级历史科学段达
初中一年级历史科学段达
初中毕业历史考点总复习
初中毕业历史考点总复习
初中毕业历史考点总复习
最新热门    
 
东莞初中历史优质课决赛观后感

时间:2009-10-18 17:10:55  来源:长安街上
 

 

09初中优质课决赛观后有感


长安街上

 


主题:语言的魅力——教师讲授技能在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决赛课题:八年级下册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北师大版)

决赛时间:2009年4月10日。

决赛地点:东莞中学初中部。

参赛选手由预赛8个组选出,共14位老师。最后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0名。


09初中历史优质课决赛已结束十多天了,一直想写点什么,却有点不知从何写起。A组有七个老师上课,同一篇课文,我亲见了七种不同的处理方案,这样高密度的听课,真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无论言辞还是文章,我怕都有些外强中干。只能信笔写去,力求准确、客观地表达我自己的观感,却不敢说真能写出什么有价值的见地来。

 

设定主题,是本市历史优质课活动历年来的第一次。很明显,市历史教研室是希望通过设定不同的主题,来向本市历史教师群体作出示范,强调教师在教学生涯的自我成长过程中,应该着重哪些专业功底,包括理论和教学技能两方面去提高自己,从而提高全市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培养不同教学风格和专长的教师队伍。


但就结果来说,真正通过语言来给听课的同行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毕竟是少数。有些参赛老师没有在语言方面特别下功夫,可能也跟平时教学不够重视语言的锤炼,急切间纠正不过来有关。也有些参赛老师语言圆熟是圆熟了,也不乏特色,课堂效果却不如想象中成功。


所以,这篇观感,也就无法针对语言的整体表现来谈,因为本次活动最出彩的地方,并不在于教师的语言,而是在别的地方。

 

这次优质课评比,严格说起来,不能算是完全公平的比赛。一边厢,是科组长亲临观察,耳提面命地加以指点;另一边厢,却是一些镇区老师的孤军奋战。然而这样的冰火两重天,却无法怨天尤人。不同学校的整体管理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对历史这一科的重视程度也大不相同。来几个数据,情形更是一目了然:


预赛参加学校:城区12所(含莞城、东城、南城、松山湖、万江),镇区31所。其中,民办学校8所。


预赛出线学校:城区3所(莞中初中部、松山湖学校、东华初级中学),镇区11所。其中,民办学校2所(东华初级、嘉玛)。


最后的一等奖花落四家:莞中初中部、松山湖学校、东华初级中学、常平振兴中学,其实也是意料中事。

 

猜想这次决赛,参赛老师的整体表现水准,会比初赛有所退步。原因有四:


一,一些镇区学校领导的期望值不高,只要能在片区预赛出线即可。于是预赛如临大敌,发动全科组集体备课,群策群力;而决赛时却难免虎头蛇尾,灯火阑珊。


二,准备时间比预赛少了,参赛课文反比预赛更难以驾驭,需要对理论深入浅出的把握,还要能密切联系当前世界发展趋势,不但要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还要他们有所共鸣,实现多少有些拔高之嫌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当真并非易事。


三,心理压力。总想着群雄并起,我如何能讲出亮点,独树一帜,又怕被人看出破绽,不免追求面面俱到。殊不知课改几年,方式再怎么变,也缺乏了新意,难的是平凡中见出真功夫。何况所采用的师生互动方式如果是授课老师平时并不常用的,更避免不了冷场的风险。而面面俱到,就导致平均用力,恰与讲出亮点的主旨相违。这种冲突要是在备课时无法协调圆满,授课教师先已失了底气。


四,这次决赛选手中,工作4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占了半数以上,要是没有同科组的老教师参与集体备课,那么激情和灵感有余,专业功底不足,也在情理之中。这一点,在如何向学生解读“文明”这一点上,表现得很是明显。

 

就纯属个人喜好,极可能失之偏颇的看法来说,有三堂课是我收获比较大的,授课者:陆虎老师、屈莉莉老师、聂丽琼老师。


屈莉莉老师让我看到了教学目标真正地存在于她的课堂之中。我们都有不算陌生的体验:平时上课,未必会将教学设计详尽地写下来,并在课堂中贯彻和落实。所以一到公开课,优质课,就只好抄教参里的三维目标充数,然后,像演员赶场那样,一个教学环节赶完,再到下一个环节,捏着时间,唯恐下课铃响起,发到评委手里的教学设计,却还有数点没有落实到位。过程与方法,也徒具形式,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真正所得有多少,可以打个问号。屈老师的这堂课就不是这样。她是真的一丝不苟力图贯彻她的教学目标。你可以说,有效的课堂不但要注重预设,还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临场反馈来即时生成新的教学目标,但如果不找借口的话,真正能够很好地实现预设目标的课堂,其实也不是太多的。屈老师这堂课,很可惜的是,似乎用力有点过,努力去贴近学生,却有点失之交臂。这在开头就看得出来,FLASH趣解马拉松的由来,学生的反应少了点良性的热烈。


聂丽琼老师的课也让我得益匪浅。我时常感到困惑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质对课堂效果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像聂老师这堂课,要是换一个班风沉默一点的班级,是否能够取得这样成功的课堂气氛?由聂老师上课时的从容态度来看,这种方式在她平时上课时,怕是不止一次地实行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讲故事、角色扮演、辩论,也时有令人意外的出色表现。这跟聂老师对课堂活动细则的详尽规范和准确解释是分不开的,学生清楚知道老师要他们做些什么。聂老师的课有两点可以商榷,其一,是对“文明”所作的名词解释过于抽象,学生看过就算,起不到铺垫下文的作用,也不能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其二,课堂上有个突发事件,有学生在对亚历山大大帝进行角色扮演时,激情四溢地声明自己要征服埃及,奴役埃及人民,而台下学生一齐欢呼鼓掌。面对学生的思想误区,聂老师的应对有些乏力。她没有因势利导,干预学生错误的认知过程。如果就势带入下一个环节:“这位同学似乎是赞同用暴力冲突的方式来实现文明之间的交流呵。我们还是不要那么快下结论,再认真思考一下:暴力冲突与和平交流,哪种方式对文明的发展更为有利?”这样,就不会发生明显的断裂感和冷场,也能水到渠成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了。


陆虎老师的这一节课,怕是让所有听众印象最为深刻的了。台下不但学生,连评委也数度失笑。什么叫快乐学习,这堂课是最生动的注解。语言的魅力几乎可以令人忽视本课所有的不足。所谓论从史来,在陆老师的课堂上,知识的融会贯通,罗列这些知识(史实),设问层层推进,得出论点的过程做得顺其自然,都是由语言出色的说服力来达成的。他的语言,吸取了相声和小品中的逗笑元素,还有网络笑话的痕迹,让人想起《武林外传》的语言特点,营造了真正属于80后90后的语境。而且毫不牵扯,不需要过多的铺陈,不经意的细节之中,妙趣横生。要说真有什么遗憾之处,事隔数日,记忆不能算很准确了,大概是在整体的教学设计上,有平均用力之感,所预设的教学目标比较多,而“和平交往是当今世界文明交融的主流”这个主题并未彰显。

 

谈观感,也许不指名道姓是比较明智的做法,何况我并非专家,怎能自大妄言?但转念一想,我不是专家,本来就是个明显的事实,认为我的浅陋看法能够引起别人的彰否,反而是真正的自大了。因此上,这就发文去。若有不当之处,向本文提到的三位老师鞠躬致歉。

 

2009、4、2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