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成长沙龙:关注历史教学
深圳中学:经济成长历程
蒲涛历史沙龙:必修专项
杜苇:新课程下我的专业
王叶军:高中历史教师迅
吴萌等我们和新课程一起
周明学:导师制:青年教
陈德康:长沙历史教学年
本网:祝贺“成长沙龙”
本网:历史教学名师成长
最新热门    
 
成长沙龙:11月沙龙讨论记要

时间:2009-10-18 17:11:38  来源:成长沙龙
 

本沙龙是一个由青年教师为主要成员构成、追求教学业务精进的团队,属于一般性质的民间社团。它始建于2005年,发起人为首都师范大学杨朝晖老师。沙龙是这些历史教师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舞台。我们的终极目标是“成长”。活动方式是座谈研讨、聚会交流、集体听课备课等形式。2007年11月,本沙龙在历史课程网建立博客群,以广交各路同道,督促成员奋进。

 

记录人:袁岂凡
 

一、李海静简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的教学设计。

二、播放杜苇(夏辉辉)老师这课的课件。

三、袁岂凡展示2005年宣武区“双优”评比中的公开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四、朱世光老师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杨朝晖】多种教育的可能性。关于这课,我们目前大致发现的立意有:

1. “我们仍然要改变世界……”来关注全人类的立意,这样的立意。

2. 杜苇“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3. 李海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4. 历史课程网朱世光老师:改变世界的探索。“为什么改变世界、怎样改变世界、改变了世界吗?”

前两个是“人本位”——基于“人”个体的发展。后两个是“社会本位”的立意——基于“社会”的发展。两种本位都是我们历史教育所需要实现的目标。但不可回避政治性。“立意”择宜的依据:

 

1. 作为一个教师本身——一个教育者的立场,这是无法回避的。不论以何种形式、怎样组合,都给孩子一种影响。

 

2. 学习者需要什么?(个人最紧密、最长远)

 

3. 学生的认知起点。学情分析。确定“难点”的时候必须要清楚的状态。学生在我们的教学中的位置应该是最重要的。

 

4. 整体把握课程。这一课在单元中、在一本书中——在横向和纵向中的位置,要“定位”。

 

5. 几套教材、几种版本教材的优点的吸收。课标现在很难起到特别高屋建瓴的作用。课标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发展。

 

【李  鹏】 刚才杨老师说的主要是“势”,我想从“术”来说说。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具体的方法。可不可以就将马克思这个人,通过他自己的个人经历,来引出时代背景,进而讲述马克思主义。通过讲马克思这个“人”,把其他的事情都串起来。从“人”入手。

 

【杨朝晖】 从“人”入手的优点在于,很好地给学生一个历史主义的精神,回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分析。不足在于需要你补充大量的东西,还需要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对于马克思人生、生平的驾驭,如果你对史实的把握很足,你可以采用这种方式。“本人”和“历史事件”内在、有机地联系,对我们是一种有价值的考验。

 

还有一种就是“嫁接”——找一个恰当的定位,把几个课件的优点嫁接出来。

 

还可以分析分析:哪些东西是必须涉及的。《共产党宣言》背景、本身、影响。金融危机下《资本论》的热销,说明了什么?从马克思本人这样一个伟大的人物的出发,给学生一个精神上的引领。

 

【李  鹏】 如果要讲马克思的话,要讲一个活的马克思;如果要讲马克思主义的话,要讲“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杨朝晖】 “活的马克思”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前者是现在必须涉及,后者后面可以继续讲。“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放到后面去讲。

 

【张  轩】 “追求理想社会”的立意比较好,因为整本书都在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马克思主义是特别伟大的理想。

 

【黄  晨】 我更倾向从“人”的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凸显“人”的片段。

 

【袁岂凡】 “人的本位”实现了,“社会的本位”就实现了。

 

【杨朝晖】 “人的本位”守住了,“社会的本位”就不会出现偏差。回到“人”本身,教育就是要守住人本身。

 

(本次活动参加会议的成员为:杨朝晖、李鹏、李海静、黄晨、王小俊、杨红丽、张轩、袁岂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