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2008年10期

时间:2009-10-18 17:12:04  来源:历史团队
 

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2008年第10期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同时发布]

[“中国历史课程网”同时发布]

http://hist.cersp.com

 

◆ 主  编:朱汉国 赵亚夫

◆ 执行主编:聂幼犁 任鹏杰 

◆ 编  委:朱汉国 赵亚夫 聂幼犁 任鹏杰 李惠军

黄牧航 张汉林 何成刚 张斌平 王 磊

夏辉辉 王宗琦 沈为慧 张振鸿 李 杰

吕准能 张才能 王 涛

◆ 本期责编:任鹏杰 黄牧航 何成刚

 

目   录

 

编者寄语

“我认为秦始皇很仁慈”/张汉林

 

作业点评

历史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相长”关系

周海燕作业/张汉林点评

对待选修课的态度

张艳华作业/张斌平点评

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思考

何李俊作业/王宗琦点评

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思考

姚唯亮作业/张斌平点评

 

简报选萃

克拉玛依历史班简报:

任重而道远/许新梅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三班简报:

班主任寄语/唐丽达

 

案例研修

案例推荐一君丽

案例推荐二/徐 艳

案例推荐三/郑江华

 

互动问答

课改中的诸不要

王 磊 LS01(学员) 王福贵

佚 名 Boonstudio 2100182063 

三人行必有我师 黄瑜捷 

 

研修感言

为有源头活水来——新课程培训感悟/孙华美

选修课程大家谈

选修课特点和理解/符 姝

为选修而做的准备/邓小强

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邵雪慧

 

团队公告

半夜“机”叫/ 晴空万里

 

团队公告

新开公共电子信箱敬告学员/历史课程专家团队

 

特别链接

2007年《全国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

 

 

● 编者寄语 ☆☆☆

 

 “我认为秦始皇很仁慈”

——讲述一个虚构的教育故事

· 张汉林 ·

 

 

 

     课堂上,你在讲秦始皇暴政,“赭衣塞路,囹圄满市”。讲得正热烈的时候,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我认为秦始皇很仁慈。”你一愣,问道:“为什么?”学生答:“因为以前用活人陪葬,现在秦始皇用兵马俑陪葬。”

热情地表扬学生,这很容易,因为他的观点的确与众不同;而且,有史有论,史论结合,这不正是你追求的目标吗?

但你好像又不太甘心,因为这与你脑海中的秦始皇形象大相径庭。你隐约地感觉到有些不太对劲,可一时间却又想不太明白。

时间紧迫,几十双困惑的眼睛紧紧地盯着你,希望能从你的嘴中掏出点什么东西。

你感到着急,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可新课程理念告诉你,要尊重学生,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

突然间,你灵光乍现:“你这个问题提得好!其他同学对此有什么看法?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教室气氛重又活跃起来。

喧嚣声中,你表面镇定自若,脑子却急剧运转:如何给学生纠偏?如何给学生纠偏?对了,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全面地看问题!

你为自己的聪明而暗自高兴,兴冲冲地说:“讨论到此结束!现在哪位同学来谈谈自己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正如你所料,你的学生思维能力有限;虽然有几个发言,但都没有谈到点子上。

该你上场了。你充满自信地告诉学生:“看问题要全面,秦始皇虽然用兵马俑陪葬,可他严刑峻法,滥用民力,在修建长城和骊山陵的过程中死人无数,总的来说,他还是一个君。”

不料,学生不依不饶地继续追问:“我同意要全面地看问题。但是您以前说了,评判一个历史事物是否进步,要和过去比。在陪葬问题上,秦始皇就是很仁慈啊!”

学生用你的话来反驳你,你感到有些恼怒,可你毕竟受过新课程的熏陶,你在努力地克制自己。你感到仅凭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还不足以包打天下,你深切地体会到史学素养的重要性。可现在,你没有书可翻,只能搜索枯肠。

你镇定下来,终于想起孔子说过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由此可见,作俑这种现象早在孔子时代就已存在,并不是秦始皇的发明,当然也就不是秦始皇仁慈之心的体现。相反,为制作规模如此宏大的兵马俑,老百姓受到的摧残可想而知。

你的回答终于得到了学生的肯定。你为自己的克制而高兴,为自己的机智而自豪。可是,善于反思的你又在忐忑不安:如果学生问题过多,是否还能招架自如?预设为生成留多大空间才合适?标新立异与独立思考有何区别?有史有论就是史论结合吗?

你怅然若失,特将故事记录下来,以供日后慢慢地解读……

 

 

● 作业点评 ☆☆☆

 

历史教学方式与学习

方式的“相长”关系

· 江西省安义县安义/周海燕 ·

    众所周知,教与学是不能分离的,“教学相长”这个词明确道出了教与学之间的密切关系,相应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之间存在着一层“你浓我浓”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种怎样的授课方式,从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学生采取何种学习方式。在专家的视频讲解中,他们就已经列举了一系列经典案例,为我们直观地展示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重要作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养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教师的历史教学达到其有效性的目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在初中刚刚上历史课时,我的历史老师是一个女的,从她的讲课方式来讲,我是比较讨厌上历史课,她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简单地把历史课本念一下,很少注意开发历史课程的趣味性,更谈不上调动我们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毫不夸张地来说,她在一定程度上是挫伤了我们学习历史的热情的,以致我们班同学在上历史课的时候十之五六是在开小差的。到了大学,教授给我们上课,他们总是能把历史课上得生动,有趣,让我们也能真正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去,总记得教世界史的李老师在讲授《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一课时,她的教学手法就让我们很感兴趣,她首先在前一节课的尾音时刻简单讲了下斯大林的生平,随后就布置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斯大林,以“斯大林的功与过”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之后,我们便广泛搜罗资料。在上这堂课时,同学们畅所欲言,“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我们了解到了关于斯大林的很多东西,很多还是课本上没有的。同学们通过斯大林的传记以及别人对斯大林的评价,从斯大林的性格层面来分析他的施政方针。总之,在我个人看来,采取这样一种形式来上这堂课,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尤其印象深刻。讲这样两个真实的事例说到底还是想说明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之间密切的联系,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方式,学生则会相应地采取何种学习方式。

    近些年来,专家们也不下一次地谈到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综合来讲,强调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法,启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动的解决问题,让我们的教真正是为了学生的学这一目的服务。通俗点来讲,就是教师要花大心思去上课,在深入剖析教材的前提下,仔细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让学生从导入的那一刻开始就真正地进入到角色当中去。并通过一系列历史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感受历史事件,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以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历史问题。

    在此,我们来分析一下视频材料中所提到的“步步为营”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计,多角度地呈现了问题线索,让学生们先是畅所欲言,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既可以聚焦学生的注意力,历史课上不致于分心,这其中,还涉及到一个上课节奏的问题。在这种形式的授课情况下,答案并不是老师直接给出来的,而是通过老师的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的。从我自身实际来讲,因为我刚刚毕业,教授历史的经验不多,真正意义的教学还是实习的时候,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每一堂课,我都会反复研磨教材,想尽各种方法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点评专家/张汉林:

老师,虽然你刚刚毕业,没有太多的教学经验,但是你态度认真、情感质朴。尤为难能可贵的是,你能够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推己及人,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可是,我又在为你担忧,在你已习惯于站在讲坛之上,你还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吗?在你被现实的风风雨雨所困扰时,你还能拥有这份坦然吗?我希望自己是在杞人忧天,因为我不想看到你浪费成为优秀教师的潜质!

 

对待选修课的态度

· 河南永城历史一班/张艳华 ·

历史选修课程在我们永城也同样的存在下列的问题:一,师资问题。当地的师资力量不是十分充足,不是教师的人数不够。而是培训的力度不强,有关人员应加大物力的支持。而教师仍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适宜当今的需求,简而言之,教师只要是活水,学生才能源源不断的吮吸。二,要对选修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应该认识到选修对于培养学习能力的作用,及其历史素养的重要性等等。不要以为她仅仅是可有可无的附庸。教学时应采用不同与必修课程的不同形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三。学生也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教师和学校的管理人员要充分的利用多面体教学资源,不断的调整,完善。

◆◆◆点评专家/张斌平:

老师说的问题应该是有普遍性。按照新课程的设计,必修是基础保底,选修才看水平,看特色。重视选修,上好选修,历史教育才有更广阔的天地。

 

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思考

· 江西上饶三班/何李俊 ·

问题一:我理解的有效教学应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①对学生能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健全的人格有一定的帮助作用。②能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及整个教学进度。 ③能较好地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④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⑤能很好地实现与高考知识与能力要求的有效对接。⑥能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引发学生的思考,共鸣以及对更多问题的探索与联想。

    我个人认为有效教学的研究应该更注重在两个方面的拓展:一是如何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和健全人格的教育。二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更好地与高考接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实现教学评价的最优化。力争取得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的多方满意。

问题二:不完全同意。因为专家与嘉宾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往往他们代表的是一种唯美主义的美好愿望而已。比如不能让作业只侧重于甄别与选拔,不能让作业变成学生沉重的题海等等。但真正的事实是他们还不是很了解中学教学的实际与现状,比如说现在高一新生的初中历史学习是何其薄弱,很多同学还真是如陶渊明笔下的那种不知秦汉后有魏晋的历史知识水平(真的很担心他们能不能顺利地接受与融入到现在新课标的专题式教学中去),还有对专家们提出的有效作业观,现在的学生是不是有这样的能力、条件和如此多的时间去完成它呢?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现在各个地方,各级学校仍然在疯狂地追求高考的升学率,我们一线老师其实也不想重压,更不想题海,但问题是我们不重压哪里有好成绩?学生不题海哪来个高分数?而专家嘉宾们的有效作业观能帮我们做到这些吗???(现在我们的一些高考成绩比较好的学校都是如此这般做才有如此漂亮成绩的------比如没日没夜的上课补课,一星期就休息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然后是3天一小测,7天一中试,30天一大考等等。哎,不胜枚举了……)所以说一切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我们现行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以及高考命题方式进而整个高考选拔制度的除旧布新。

(呵呵,不知道我的作业观点是否有点过于偏激了,希望老师见谅。)

◆◆◆点评专家/王宗琦:

非常感谢你自己经过思考所给出的精彩回答。在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你已经接受了新课程历史教育是“人格教育”“公民教育 ”的理念。对中学历史的有效性教学进行了自己的反思。

第二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是相关的。什么是有效的历史作业?不是课程设计者具有唯美主义的倾向,而是我们全体历史教师都有对理想的追求。现在我们的课程改革,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大家对未来高考的担心。这种担心反映了广大历史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也反映了这次课程改革存在的巨大挑战。下面就这个问题谈点自己的意见,供大家参考:

1.我们是否真正认为这次课程改革具有现实性,必要性,紧迫性。这次课程改革是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的问题。经济发展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用理性、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握方向。这就需要在经济发展中需要大量具有理性意识的现代公民或者公民团体。可是以往我们的教育往往忽略了“人”的发现与“人”的成长。可以说这次课程改革是对我们教育观学生观教学观重新进行的一次反思。

2.我们高考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教给学生最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最重要的历史思维能力。考场上学生的发挥是长期以来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挥。应试思维训练可能短期的提高学生成绩,可是高考成绩的提高是教师长期教学的产物。我们在加强应试思维能力的训练时需要反省的是这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大量的习题训练,是否真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落实了基本的历史知识。

3.教育评价体系是一种互动的过程。最终的课程评价肯定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才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相信教育评价最终会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包括: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和领导评价多个维度。现在领导和学校也不会就拿高考说事,让高考成为唯一标准。伴随着高考的改革,我们会看到新课程的社会价值。

4.有效性作业需要设计,因为它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理想状态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在课堂上与老师就具体的历史问题展开智慧和灵魂的对话,当课程结束的时候学生的问题可能解决了,也可能部分解决了,也可能出现了另外一些新的问题。学生用教师课堂上教给的思维方法和提供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去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课堂传播知识的时候多,真正思考的课堂少,所以作业以知识的落实为主。这样的作业有效性就成问题。我们改变自己的课堂,超越自己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就会积极的完成有效性的作业。有的作业并不是老师留的而是学生自己找的。老师对名著的尊崇会引导学生读名著。老师对某个人物的推崇会让学生读某个人物传记等就是“以人育人”的过程。

 

关于历史有效教学的思考

·河南焦作武陟历史1班/姚唯亮·

你理解的有效是个什么样子?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的研究应该在哪些方面拓展?

根据今天视频学习的内容我比较认同其中一位专家的观点。即有效的教学要:

  A.给学习者以思考,独立思考的能力、反思的能力、思辨的能力;

B.给人以眼界,包括深邃的目光、多维的视角、敏锐有穿透性的观察力;

C.给人以胸怀,包括博大的胸怀、宽厚的人格、坚定的自信力;

D.给人以情感,要使人向真、向善、要有审美力;

E.给人以文化,包括文化品格、素养境界、以及情感品质的升华能力。

    但是以上的观点是不是太空泛了呢?我们要如何判断某一节课上下来之后有没有给予学生这些内容呢?(即使我们寄予了,学生难道就得到了吗?)所以我还是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而达成教学目标与否必须靠一定具体的手段来检验,必须在获得相应知识的基础上来体现。所以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就变得十分急迫和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督促学生及时的复习和巩固相应的知识。

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向哪些方面拓展?我认为主要向三各方面拓展。

一、向课堂拓展,尽可能在课堂之内达成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向作业扩展,不仅把作业当成学生练习的手段,还可以把它拓展成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

三、向测验拓展,这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只有把我们的教学目标很好的在各种各样的考试测验中体现出来,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这对我们的考试、测验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点评专家/张斌平:

老师认为及时的教学信息反馈就变得十分急迫和重要。我认为这个建议非常重要。把有效教学研究的重心放在课堂上是对的,但如果我们把新课程的育人目标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把有效教学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来看,重视课堂之外的信息反馈就是我们以前关注不够的薄弱环节,值得同仁重视。

 

 

● 简报选萃 ☆☆☆

 

△△△ 克拉玛依历史班简报

任重而道远

· 许新梅(班主任) ·

    几天来,大家逐渐习惯了新课改远程培训这一新的学习方式,于是少了开始的些许新奇,些许焦虑,多了现在的几分沉稳,几分收获。

    然而,新课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远程培训这一新事物,它只不过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发轫。更大的挑战正等待着我们。

    这次参加培训的大部分都是我们克拉玛依高中历史教育一线的中坚力量,对于旧教材下的教学工作,不可谓不熟,信手拈来,轻车熟路一点也不为过。现在突然间要改变我们已经习惯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要说没有困难和想法是假的。

    但是,不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没有退缩,而是迎头赶上。夏天热,我们却在电脑旁一坐大半天;放假了,别人休息,我们却要继续学习;家里上有老,下有小需要照顾,我们还要惦记着别错过了今天的作业;第一天不太熟悉流程,结果在凌晨四点终于把作业上交上去了……

    这样的场景数不胜数。而大家都揣着一个信念——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为了克拉玛依的明天,克服困难,使我们的新课改顺利进行。

    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最后,借用肖川老师的一段话: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着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于现实:我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和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找寻精神家园的冲动,且行且思。

 

△△△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三班简报

班主任寄语

· 唐丽达(班主任) ·

 

尊敬的老师们:辛苦了!

人的一生中,有许多关于生存的权利,有些权利可以放,对于课改的权利不能放, 首先是学习权,它攸关我们生存质量。我们的远程培训已过六天了,六天来大家学习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收获也一定不小。展示了教师的敬业、乐业的情怀,服从国家的意志的境界,热爱生活、享有生活的乐观精神。希望大家一如既往,使得我们的培训工作圆满结束。

在此特别感谢辅导教师陈一凤老师,您辛苦了。因一些原因未能与您交流,同时向全体同学表示抱歉。

这里的世界真丰富,这里的学习真精彩,这里的学员真用功!难得啊!这样的感觉没有过!

校长的困惑是设备的落后,它要制约我们的课改。校长的期盼是教师,看到教育部门的认真组织,各校教师的积极态度,课改还是充满希望的。

首先要有信心,坚持到底;

其次要不段在实践中解决,完善;

最后还得靠我们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本片结束送老师们几句话:

1.让暑期学习快乐一点;

2.让自我个性张扬一点;

3.让工作氛围和谐一点

4.让彼此交流活泼一点;

5.让培训成果更大一点。

 

 

● 案例研修 ☆☆☆

 

【案例推荐一】

河南三门峡卢氏历史班/君丽:

教学的有效性正如专家所讲:“有效教学始于期望达成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又指:“通过教授和学习历史,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能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涵的文化陶冶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理性、智慧、情感和人格等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如果以该评价为标准,那么有效教学始终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体现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学生的人为关怀。因此教师要想使教学的有效性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就要在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中体现出来。比如说课堂作业,课堂活动及课堂提问。那作业的有效指什么呢?

我先举个反例来让大家认识一下,曾经在一所初中学校实习,当时带的是七年纪历史。辅导我的历史老师在每次课后,都会给学生留一份“特别”的作业,“特别”之处在于作业不是经过老师精心设计的,而是让学生把课堂中划过的内容抄写一遍,每天都是这样。我当时很怀疑这种做法的效果,于是暗中实验了一下。在讲“隋唐文化的繁荣”这课时,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请简述隋唐文化的内容”,因为我已经在课堂中多次强调了隋唐文化包括科学技术、诗歌、艺术等内容,所以就没再给出提示。结果收起来的作业让我吃惊,一个班七十多为学生的作业竟没有一本符合要求,东拉西扯,根本不知道要答什么。后来在点评作业时,通过了解学生才知道,他们不理解题干“简述”是什么意思,有的则说留的作业不符合他们老师布置作业的习惯。看来一但养成机械的思维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是多么有害,这就更不用说提高学生能力了。

在这一案例中,课堂作业显然就是无效了。那么作业的有效性指什么?我认为教师布置作业应当以巩固每课知识,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 ,更高层面的是能给学生以启迪和激励。因此,要使作业有效,就应赋予作业以生命活力,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层次的作业,即剃度性和多元化,以利于有学习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案例推荐二】

河南商丘市回民中学/徐艳:

按照“课标”,经济史模块设有8个专题,其中,古代经济史仅占一个专题,其余七个均为近代现代经济史专题。而七个近代现代经济专题中,近代经济史仅占2.5个,现代经济史占4.5个之多。按专题数计算,古代经济、近代经济、现代经济之比为1:2.5:4.5。“课标”将经济史模块的重心放在哪一历史阶段,十分清楚。以往的经济史教学,事实上要求在历史与现实、过去的经济与现在的经济之间保持一段距离,“课标”拒绝这种“距离”,从历史(II)所设专题和所列要点可以看出,无论是中国经济史还是世界经济史,在时间上都没有一个确定的“下限”,“课标”的内容已伸入现实的经济生活之中,伸向未来的经济发展之中。“课标”列出的要点,诸如“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等,均不是“过去式”,而是“现在进行式”,甚至是“未来发展式”。“课标”的经济史内容充满时代气息,是面向未来、面向21世纪的经济史。

 

【案例推荐三】

河南三门峡卢氏/郑江华:

新课改下作业有效性的探讨

今天看了专题七的视频,我认同作业有效性这个观点。作业有效性要以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为依据,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根本上就是要宏扬历史人文精神,以人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强调从历史文化的积淀中汲取营养,从而提升其精神文化品格,追求生命意义,促进其和谐发展和人类社会对自然的终极关怀。因此要以这来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把长作业和短作业相结合,促进学生自身成长,使作业有效性不被忽视,成为新课改下的亮点。

新课改下作业的设计和布置,要改变过去以学生练为主的题海战术,改变学生过去枯燥和机械的重复练习,作业不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和再现。学生通过有效作业作业的完成,促进其自身心发展,给学生以独立的思想和思辩,给学生以多维的眼界和视野,给他们真挚的情感和文化素养的升华,从而把学生老师都从题海中解脱出来。历史是有生命的,作业也要赋予生命活力,使作业生活化,贴近生活,最好能把知识内容和历史观点运用到生活和目前重大事件上,让学生感觉学习历史是有用的。作业设计要多元化,有基础知识也有开放性试题,重点是历史知识的运用和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的探究。把作业由甄别变成激励,不是为了作业而学习历史,也不是学习历史而完成作业。

 

 

● 互动问答 ☆☆☆

课改中的诸不要

 

LS01(学员):

 

1.不要追求表面的热闹华而不实

2.不要为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3.不要为提高能力而忽视双基

4.不要为民主教学不要课堂秩序

5.不要为鼓励学生的创造而盲目表扬学生

6.不要因为课堂活跃就认为设计合理

7.不要认为满堂问答就是学生主动参与

 

王福贵:从山东邹平一中老师的教学中,我认为一个好老师还要具备起码的幽默感,这会使教学增色不少。但幽默不是低级的笑话,需要老师的学识为基础。

 

王磊:赞同,老师应该幽默,但绝不能搞笑。

 

佚名:转眼已是研修的第七天了,每天忙忙碌碌,每次学校的网络都有些问题,回来接着看,但不是太完整,看一遍视频或文本真的不够,有的内容需要反复思量,比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所谓“有效”,我想就是要唤醒学生的力量,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教育首先不是要去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要利用课堂多给学生一点东西,给学生终生难忘的东西,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能力和理解能力,以便使他们在目前无法预料的未来中自我作出有意义的选择。"我们每天都要上课,是不是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有收获?学生是不是期待下一节课?学生从我的课上学到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多年以后,他(她) 遇到老师会不会想起曾经的哪节课让他记忆忧新,让他回味无穷?真的能做到这样了,那就是有效的课。哪怕他只是想和同学谈论课上的哪个问题,如果就这个问题他上网查一查,明白了这个问题,也是有效的。如果这一节课让他有启发,有进步,让他有所悟,也是有效的。我们做不到每节课都完美无缺,但是,我们争取让大多数孩子有小进步,我觉得这样的课也值得肯定。

 

Boonstudio今天的专题讲座主要讲述在新教材背景下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贯彻三维教学目标。通过听取讲座,使我对于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讲座中专家讲到历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理应通过教授和学习历史,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发挥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文化陶冶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学生的理性、智慧、情感和人格等全面和谐发展之目的。并将锻造思想、涵育人格、陶冶精神,不断提升人的文化品格确定为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终极体现。

对于专家的这一观点,我当然是非常赞同的,但是具体如何将这一目标内化到历史学科教学中,这是需要我们思考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有两大任务,一个就是要确保学生在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因为不管是新教材背景下还是旧教材背景下,学生和家长以及学校面临的一个现实目标就是要参加高考,尽可能使学生获得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所以如果脱离这一目标,很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真正使课程改革和新教材得到顺利推行;另外一个就是要结合教学,使三维目标在教学当中得到贯彻。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历史,不仅了解了历史,而且能通过对历史的了解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深化,人格更加健全。能通过探究历史,掌握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方法。能通过对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总之一句话,有效地历史教学必然是学生喜欢学、能考出好成绩、终身受用。

                    

2100182063以往教师大多把是否完成了历史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是否考出好成绩作为检验历史教学有效性的标准。现在看来是多么狭隘、片面。怎样把握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专家说得好,历史学科不是一门实用的应用学科,而是一门文化素质养成性质的人文学科。历史本身不是人生的老师,历史教育才是人身的老师。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站在生命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思考历史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立足于人性的根源,紧密关切学生的人生,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高扬人文晋升的旗帜,以人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从历史文化的积淀中汲取养分,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追问人的生命意义,引导其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其和谐发展以及对人类对社会对自然的终极关怀。总之,有效性的历史教学应当给人以思想(独立、贩私、思辩力),给人以眼界(深邃、多维、穿透力),给人以胸怀(博大、宽厚、自信力),给人以情感(向真、向善、审美力),给人以文化(文化品格、文化素养、文化境界)。这才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终极体现。

 

三人行必有我师:对于这个问题,任鹏杰主编的《中史参》早就组织过一场大规模的讨论,赵亚夫、齐健等众多学者都就这个问题发表过高见,给人以很大的启迪。但他们更多地是从历史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个角度在谈有效性。而作为一线教师,可能要更加务“实”一些,更关心如何在具体操作层面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合今天专家所讲,我的理解是:

1.一堂课的教学是否有效,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2.要力避机械、僵死的“复印式”教学行为,由学科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教授活的、生命化的历史知识,以情感人、以理动人。

3.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见识。

4.切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关注点”、“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以此确定教学主题,对包括教材在内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创造性地开发和使用教材。

5.加强讲授技巧,讲得有法、适度。

6.学生活动不是表演、作秀,要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7.布置“长”“短”结合的有效作业。

 

黄瑜捷: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老师们讨论比较多,例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上就专门为此进行了征文活动。我认为有效就是完成了预定的教学进度,完成了新课程所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结合这些讨论和今天的视频,我认为有效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开展有效教学不能忽视观念的转变,虽然这属于老生常谈,但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与过去的教学相比,教师更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引领,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更关注学生的状态,更在乎学习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和教研热情应该有更大的提高,这一系列转变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②合理地重组教材,让教材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

③建构“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黄瑜捷:我认为作业具有以下功能:巩固与延伸的功能,培养(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的功能,反馈与矫正以及交流的功能。它是学科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通过作业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据此调节、改善自己的教学。因此,作业的设计更应讲求实效性,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做作业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业要注重启发和变性创造的特点,要和生活紧密结合,设计要多元化。

正如讲座中几位老师所说的那样,作业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一项活动,是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检验,也是对课堂有效教学的一种补充。我认为上述归纳过于笼统,比如赋予作业生命活力这一问题,这究竟该如何理解?是要求作业设计要呈现历史真实,还是要符合学生喜好和个性,抑或是适应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的需要呢?标准是什么?其次,将“甄别”变为“激励”这种观点也存在疑问,我们知道,学习历史要有基本的价值判断,对作业问题的甄别就是对历史内容的价值的判断过程,将“甄别”变为“激励”是否意味着在作业设计中抛弃对学生一般性价值取向的考核,而全力追求促使学生思维跳跃的目标。在我看来,作业设计要符合以下要旨:能反馈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身的掌握程度;有利于考察学生基本的历史观和价值取向;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想象力;能够引导学生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历史,认识世界。从这些方面来看,我认为,作业生活化及设计的多元化是一种不错的建议。

佚名:在写作业之前,我先浏览了以下班级论坛里关于有效教学的讨论,老师们的有效有好多的解释:培养历史意识、培养思辩能力,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服务人生……我眼中的有效也许更简洁更明了,我理解的有效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不论你是收获,提高,进步,服务人生,说的简单一点,就是让学生学会生活,教育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目的就是为了生活,更好的生活,能把自己的理想,把国家、父母的希望更多更好的去实现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的一个重要教育前提就是学会学习。平时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而促进他更好的学习,考试也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手段,即便是高考也想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的学习。学会生活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为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生活。学生的发展也离不开学习,因为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学习中做不断求进者,生活中做自立自强者。

 

 

 

● 研修感言 ☆☆☆

为有源头活水来

——新课程培训感悟

· 孙华美 ·

(江西吉安青原历史一班)

江西省最后进入课改我感到压力特大,感到更多的挑战,现经过7天的培训,我觉得我们是幸运的,面临更多的是机遇。因为我们可以借助同仁的梯子,走美国崛起之路。正如吴迪老师所说“挑战变成机遇的过程就是这种‘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探索过程”。

讲座给我很大震撼的是一幅漫画,画中老师手握一本教材,身材像水罐,上面装着一个水龙头,身旁有成群结队的学生主动拿着水杯轮流接水,老师满脸是汗,头上还冒着缕缕青烟。教师的压力跃然纸上。我从中领悟到“问师哪得学生爱,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需要学习,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新课程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不谋全球不足以为师”。面队新课程,面队挑战,我只抱一个信念,那就是行动。

首先,加强“内功”的“练”与“养”。通过大量有效的阅读提升专业素养,让活水流入。7~12月计划读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朱汉国老师2007年主编的《历史教学研究与案例》、朱汉国等老师2004年主编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经常浏览《中学历史课程网》等网址。让阅读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阅读历史学书籍,懂历史脉络,晓历史细节,挖历史智慧,让历史课成为历史课,“把历史还给历史”,目的不是回到历史,而在于使历史活起来、变得有生命力,以便让学生的现在人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受益。

其次,提升“外功”,提高教学技能。以前每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都拜读,也收集了一些好的案例,我要先模仿其他老师的成功经验,走美国崛起之路。我现在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加强教学反思,在模仿中思考,探索出既适应基础薄弱的地区学生发展,也适应自身的教学方案来。

最后,我希望和同仁们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进。相信有阳光、水分、空气条件下,我们能茁壮成长。

 

选修课程大家谈

符 姝:选修课特点和理解

1.选修课运用历史材料内容多,文字量大,是一个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和训练的机会。对学生运用历史材料回答历史问题或说明、论证历史结论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克服空论历史问题和现象局面的发生, 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历史材料多样化,综合化,有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判断)有利学生对多种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历史材料间的相互关系,是平行关系有利培养和训练学生阅读历史材料后的归纳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注意的是要运用科学史学观对学生进行的指导,使学生得出正确历史结论和学到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方法。

邓小强:为选修而做的准备

一、做好角色的转变准备。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

二、进一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交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储备一桶甚至更多的水才能满足现在选修地需要。

邵雪慧: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因为地处新疆边远地区,开选修课的时候有很多方面不能和内地的省份相比,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人尽己所能,做好了下列准备工作:

1.自费购买了各版本历史新教材、教参,坚持阅读新教材。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阅读,熟悉新旧版本教材内容的相同点及不同点,对教材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和定位,做到心中有数。

2.通过各种途径购买与选修课相关的教学光盘和书籍,作为对教材内容的补充,比如教学光盘:《世纪战争》《世纪中国》《百年百事》《中国史话》《中国古代书法大全》《世界文化遗产档案》等。

3.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和教材有关的书籍,比如《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人物传记和对重大历史事件描述之类的书等等。

4.经常到网上浏览历史网站,关注内地实施课改的动态,对一些老师成功的及失败的做法进行了解,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好准备。

5.积极参加本地区及自治区教研室组织的关于新教材的研讨活动,以开拓眼界,互相学习。

在班级交流园地中,陈桂英老师和董朕老师也发表者自己对新课程的感悟。我用董朕老师的心语作为简报的结束语。“炎炎夏日,我们在远程网络平台上相遇,在平台上交流、学习。虽然疲惫,但很有收获。不仅有相应学科知识、理念的长进,更有同人的共勉,心中很是温暖。”

 

 

 

● 研修花絮 ☆☆☆

 

半夜“机”叫

· 晴空万里 ·

(河南平顶山鲁山历史一班辅导教师)

 

自新课程开始培训以来,我们平顶山鲁山历史一班的全体学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新课程的学习中来。刚开始的几天网络不畅,白天上不去网站,我作为辅导教师心理很是着急,于是就早上5点钟起来上网,把白天要学习的专题下载下来,白天再放给全体学员看。而各位学员为了能及时提交作业,有的是半夜起来上网,有的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如此几天,各位学员的家属见面时都奇怪地相互询问:你们家那位这几天是不是有点不正常。小时候看过周扒皮半夜鸡叫的故事,现在我们也都来个新半夜“鸡”叫,是计算机在叫。

 

 

● 团队公告 ☆☆☆

 

新开公共电子信箱敬告学员

由于网络不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学员的作业及各班级学习简报不能正常提交,即使提交了也不能正常显示,这严重影响了此次培训的效果。鉴于此,我们专门开通——

教育部高中历史远程培训公共信箱 hechenggang@ncct.gov.cn

热烈期盼大家将历史远程培训中的(1)培训心得与感悟、(2)班级培训学习简报、(3)本地学习情况综述、(4)历史培训中的精彩花絮,发给我们,有价值的内容将会收录进《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再次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在培训中学有所获!

历史课程专家团队

 

 

● 特别链接 ☆☆☆

 

【编者按】此次远程研修的课程专家,大都参加过教育部2007年秋季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研修,由朱汉国、赵亚夫、任鹏杰、王雄主编,黄牧航、张汉林、何成刚、束鹏芳等共同编辑的2007年《全国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内容丰富扎实,颇值得细加研读,特别推荐给学员朋友们阅读参考。

链接地址: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2007新课程远程研修”专栏

?do=blogs&id=89726&uid=80343

2.中国历史课程网的“精品推荐”专栏的“2007年全国课程远程研修简报”

http://hist.cersp.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