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刘桂英等:高三历史教学
马燕辉:灵魂、线索、切
徐国辉:历史图片在新课
周长森:高中历史教学研
佚名:高一学生历史课堂
孙才周:高中新课程课堂
夏辉辉:从印加帝国灭亡
何大灿:高三历史教学中
夏辉辉:以“洋务运动”
周长森:高三历史教学的
最新热门    
 
陈辉:高师历史教育实习思考

时间:2009-10-18 17:12:32  来源:陈辉
 

陈辉:论教师专业背景下的高师历史教育实习

                                                

(四川师范大学  历史旅游学院 , 成都 610068)

 

《历史教学》2007年第11期(下半月)

 

 

[关键词]  教师专业  高师 历史教育 实习创新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教育实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基础。国内有关教育实习问题的论着,大都是在一般概念上对教育实习有关问题进行阐述,很少见到关于学科教育实习的系统论述。而每个单独的学科教育,都有各自的学科教育特征。某一学科,如历史教育实习,也同样区别于其它语文等其它学科。深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实习的自身特点,掌握历史学科教育实习的内容,是21世纪历史教育实习创新的前提条件。

 

一、根据历史教育实习自身的特点创新实习内容

 

历史教育实习作为学科教育学的表现形式,它不仅具有一般教育实习的特点,即教育实习的共性,如实践性、目标性、集中性、差异性、模仿性等,而且也具有历史学科特殊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要在研究教育实习的一般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历史教育实习的个性特点,才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和创新历史教育实习内容。

 

(一)历史教育实习的学科人文性特点

 

人文性特点是历史教育实习最突出的个性特点。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中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这是中学历史教育所承担的最基本的功能。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吸取智能,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1]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实验稿)》指出:“本课程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学习与探究的领域……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2] 。《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也强调:“当代社会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对人的人文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作为综合课程的《历史与社会》,是“将历史、人文地理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以培养公民应有的人文素质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3]。《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4]

由此可见,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中无论是分科课程《历史》,还是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均强调历史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的开发,旨在把全体中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的公民。人文性是历史教育最重要的属性。确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是发挥历史学科人文教育功能的必要前提;教师应在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阶段获得丰富的人文知识,形成人文为本的历史教育观[5]。作为高师院校历史学教育专业的实习生,认识到历史学科的人文价值取向,是搞好历史教育实习,创新历史教育实习内容的前提和关键所在。

 

(二)历史教育实习的活动性特点

 

历史教育实习的活动性特点是指历史课堂教学实习以活动课教学实习为补充,课堂教学实习与历史活动课教学实习相结合。

历史教育是一个由社会、学校、家庭历史教育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教育系统。“大历史教育观”的提出和确立,创新了历史教育的理念,拓展了教育的环境、过程和领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言传身教的良好的传统,即通过父母口述一些历史上的嘉言懿行来对儿童少年普及历史知识。所以,家庭历史教育对中学生个体的历史素养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和继承性的作用。社会历史教育具有广泛性和动态性,如利用历史文学形式,包括历史小说、历史戏剧、历史诗歌、历史演义、历史题材的曲艺、绘画、电影、电视,等等。学校历史教育对中学生个体历史素养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历史教育的稳定性、开放性、选择性和规范性。对于历史学科的实习生来说,认识到“大历史教育观”,特别是认识到学校历史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提升实习生的历史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历史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使中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发展,这是规范性的表现。在学校历史教育中,一般是通过学校和课堂来进行,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在学校历史教育中,开放性与规范性相对应,是对规范性的一种补充。开放性是指学校历史教育对外部环境的开放,指历史课堂教学对历史活动课教学的开放,指课堂讲授方法向活动教育的开放。

历史教育实习的特点之一,就是实习生不仅要实习历史课堂教学,而且要进行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实习,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比如指导中学生阅读历史普及读物,如《上下五千年》、《中国历史之谜》、《图说中国史》、《图说世界史》等;组织历史读书报告会、历史诗歌散文朗颂会,召开历史主题班会,编辑历史学习园地,组织史学社团,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采访历史见证人,编演历史剧,观看并讨论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等。这些历史活动课形式是课堂历史教学的延伸,对于开拓中学生视野,提高中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能力,巩固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都有重要的价值。

 

(三)历史教育实习的综合性特点

 

历史学科教育实习的综合性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历史学科课程的综合性;二是历史学科课程内容的综合性;三是历史教育实习内容的综合性。

2001年7月颁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根据历史新课程改革方案,历史教育实习生到实习学校试教时,既可能试教分科课程《历史》,又可能试教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还可能试教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与过去单独试教分科型课程《历史》相比,这种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增加了历史教育实习的难度。历史教育实习生在校期间试讲时,既要设计分科型《历史》课程教案,又要设计综合型《历史与社会》教案,还要设计历史研究性学习课程教案、设计历史选修课程教案,等等。由此,实习生在校试讲期间应换位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离新课程有多远?作为一个“准教师”,从心理上,我们是否真正地接纳了基础教育新课程理念,并在历史教育试教实践中反思?从人际关系上看,历史新课程的学生观与教材观都有了很大变化,我们是否能理解与适应?从学习来看,历史新课程强调的是建构与感悟,希望能系统地改变学生历史学习的方式。对此,我们在历史教育实习中对中学生学习心理学,特别是对建构主义理论又了解多少?是否在历史教育实习前作了必要的知识储备?从评价上看,我们是否在历史教育、教学的试教实践中,以创新的教学思维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评价方案?对此,实习生应克服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育实习的危难情绪,在思考中前行,在实践中发展,尽快走进历史新课程,融入历史新课程。

基础教育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初中阶段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并存,高中则以分科课程为主,同时加入社会实践内容。无论是综合型的《历史与社会》课程,还是分科型的《历史》课程,都体现出历史学科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特点。根据历史新课程方案,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设置一门选择性的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该课程整合了历史、地理和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内容,其知识内容的综合程度很高。例如根据《历史课程标准(二)(实验稿)》编写的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历史与社会》,就是“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以人类社会特别是中国社会发展为主轴,以综合认识现代社会基本问题为立足点,整体设计目标的递进关系和内容的逻辑顺序”的设计思路来编写的。七年级《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对现实社会的基本认识;八年级《我们传承的文明》,是对现实社会的追根寻源;九年级《我们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是对现实社会主要问题的探索[6]。其中,八年级《我们传承的文明》是“以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以来的发展历程为线索,以中国社会发展为主线,认识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的起源、传播和发展。通过对史实的整合,使学生能将历史内容有机地融入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之中,了解现实社会为什么是这样的” [7] 。其课程内容主题的选择体现了综合性,时间(历史)和空间(地理)内容的交互出现。

根据历史新课程方案,义务教育七至九年级仍然保留了分科课程《历史》,其综合化程度也谓今非昔比。通读义务教育人教版、北京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新课标实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它比较注重历史与其它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知识的综合性明显增强。例如,有的“教学活动建议”要求“收集古代成语、典故,举办成语故事会或成语知识竞赛”;有的“教学活动建议”,要求“学唱《义务军进行曲》、《毕业歌》、《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太行山上》等历史歌曲”;还有的“教学活动建议”,要求“参观现代化工厂,体验大工厂进步对历史进步的影响”、举办“我最崇拜的科学家”主题故事会、就“人类能否有效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进行辩论。类似这样的课程内容综合化设计比皆是。新课标历史新教科书正文更有许多是文学、科技等文化发展史的内容。“自由阅读卡”中也有不少是跨学科的资料,如“册”、“编”、“卷”的来历、华丽的匈奴妇女头饰、品种多样的饮食、文房四宝,等等。历史学科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特点拓宽了中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史兴趣。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基础教育培养能够进行素质教育的师资。基础教育历史课程内容的综合性特点要求高师院校所培养的师资不但要有敬业精神、完整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综合能力。这对于即将从事教师专业的实习生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历史教育实习的综合性还表现在教育实习任务的综合性。在实习学校,历史教育实习生要围绕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中学历史教师的基本要求,进行关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班集体活动组织管理、历史课堂教学、历史专业活动课组织、历史研究性学习、历史学科教育科研等多项内容的实习,这些实习内容互相联系,互相渗透,对一个实习生来说,没有足够的综合能力是不行的。就试教一节优秀的历史课来说,就是实习生心理的、思想的、知识的、情感的各种因素综合运用的结果。“能适应工作需要的老师就是最好的老师,需要什么学什么,急用先学”[8]。北京特级历史教师刘宗华的这句话告诫我们,实习生当务之急就是要利用历史教育实习的机会,全面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历史教育实习内容的创新

 

历史教育实习生在教学实习活动中,不仅使中学生即实习的对象受到教育,而且还会在历史教育活动中实现自己受教育的目的,即在历史教育实习中进一步完善了从教的知识结构,学会了从教所必需的技能,体验了从教的情感,形成了新的教育理念。

一般来说,历史教育实习内容包括历史课堂教学实习、历史活动课教学实习、班级教育管理实习、历史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实习,旨在实习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获得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体验,使之尽快实现由“准教师”向教师角色的变换。上述四项历史教育实习内容是历史教育界所普遍认可的实习内容。随着教师教育的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职前培养阶段的历史教育实习内容也在不断地丰富与创新。学者普遍认为,历史教育实习不仅要重视历史课堂教学实习、历史活动课教学实习、班级教育管理实习、历史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实习,还应重视历史教育见习、模拟实习、学校行政管理实习、课外与校外教育实习、校本课程的开发实习,等等,使各种实习内容相互结合,通过不同的教育实习内容提高实习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这里仅就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习、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实习、学校行政管理实习略谈己见。

 

(一)关于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习        

      

基础教育新课程是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大部分组成。校本课程即学校自定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使我国中小学拥有部分课程的决定权。目前,我国校本课程开发主要集中于活动课、选修课这一领域。如浙江省永昌中学的校分选修课和活动课两大类,主要选修科目分为语文科、数学科、历史科、地理科等,其中,历史学科校本课程主要有:永昌乡土史、浙江近代经济史、台湾历史、香港历史、中国书法史。主要活动科目有学会做人系列、学会学习系列、学会创造系列、学会适应系列、学会管理系列,其中学会学习系列的校本课程有历史学科兴趣小组活动[9]。南京师大附中设置的历史选修类校本课程有:英美史、当代日本史、中国文化史、国际关系史、《论语》讲读等,每周2课时,由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选修[10]。华东师大二附中推出的“课程超市”,提供了123门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其中“大文化综合选修课程”就是从历史、地理等不同的学科角度探讨有关中国文化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道德文化、科技文化、政治文化、历史文化等[11]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过去,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别人已经编写完成的、甚至连参考书都已备齐的教科书,教师的能动性主要体现于教学方法一个环节,专业能力发展受到极大限制。校本课程开发可以使教师有机会全面地了解课程编制的过程,把握课程的纵向与横向结构,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宗旨,为教师提供一个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发挥自己教育智能的空间。鉴于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我国教师教育的师资培养就应将课程开发实践纳入教育实习内容,鼓励实习生参与实习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使之尽快适应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中学素质教育,为将来成为一名“学者型”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在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习中,实习生可开发以下三种类型的校本课程:(1)就国家课程《历史》中,中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或重大题材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可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中国古代人物评价、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妇女生活、中国科技史、科举考试制度漫谈、世界宗教简史、世界战争简史、影响世界历史发展的人物等。(2)按照中学生的兴趣和实习生的专长对课程进行整合,可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中国政治制度源流考、中国法律制度史、世界史资料阅读、英语历史剧表演、美国的故事、《水经注》中的历史地理、中国古代风水术、中国古典舞、古乐与历史、唐朝的音乐与舞蹈、中国古代炼金术与化学、四川史话、中国武术史等。(3)根据中学生的兴趣和实习生的专长创新课程,可开发的校本课程有:中国古代服饰、影视历史作品欣赏、电影中的历史、活字印刷术实践、文革史实采集、文革风俗考、民间流行语考、老照片与历史、川菜与四川史、四川人与四川史、中国古代家庭用品考、中国大姓源流考、我家的历史、红色经典与旅游,等等。

 

(二)关于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的教学实习

 

重视培养高师历史专业实习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教师教育院校历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高师院校要从培养历史教育实习生从事中学历史教育工作,尤其是提高《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教学能力的角度,进行综合性的教育实习。因此,实习生应成为综合课程教学实习的积极参与者、建设者。

综合课程的教学实习,需要实习生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执教的做法,形成自觉的课程参与意识。因为“课程的本质不是所有人都相同的‘一刀切’的内容,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这就会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转换为‘自己的课程’。” [12]根据这一课程理念,不难看出,基础教育新课程优秀教师的标准,已不再是能否圆满忠实地讲授历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内容,而是要看教师能否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并能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将课程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样,作为一名承担《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教学实习任务的实习生,应及时了解和认识这一全新的课程形式,并努力成为新课程的积极参与者和建设者。

《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的实习,要求实习生在知识结构上适应综合课程改革的需要,除了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知识给予足够的关注。《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的综合性、人文性、社会性等特点,决定了课程内容的广、博、杂。许多实习生对于这些新内容是陌生的。这就需要实习生在备课与试教中,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另外,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的教育、教学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因此,对于《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教学实习生而言,掌握有用的、真正能起到促进学生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尤为重要。

中学开设《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的目的,不仅要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还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实践证明,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难以达到这一课程目标的。因此,在《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教学实习中,实习生需要根据具体的课程内容特点,创设风格多样的教学情景,使中学生能主动地进行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建构,并能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此外,教学实习过程中,实习生还需要传授给中学生一些探究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方法,指导他们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中学生真正能学会学习、学会发展。

 

(三)关于学校行政管理实习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专业中的“专业”,不是把所教的“学科专业”,而是把教师的“教育行为与教育活动”视为其专业表现的领域。这就是说,教师应该以“教育”作为其专业领域,而不是以任教学科为其专业领域。这是因为,“教育”所关切的是如何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以传授某一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终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超越“能干的教书匠”,而成为“专业的教育家”。教师必须既是“学者”,又是“教育家”[13]。作为“专业的教育家”,教师既要具有学科专长,又要具有教育知识和能力,同时还要懂得一些教育行政管理知识。实习生是未来学校教育的组成人员,是学校的主人和管理者。因此,在历史教育实习中,实习生要了解和熟悉学校管理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管理学校的本领和方法。学校行政管理实习涉及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组织管理、总务管理等。目前,历史教育实习生在实习学校主要实习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这显然落后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实习生只有对历史教育的全部工作和责任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亲身体验,从教后才能够独立承担起分科型课程《历史》和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的教学以及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够在教育实习工作中发展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这样,历史教育实习的范围将大大拓展,即由过去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实习为主兼做班主任工作实习,拓展为学生思想引导和行为管理、历史课堂教学、历史教学研究与历史课程实验三个方面并重。与此同时,使历史教育实习序列化、结构化,建立连续性、整体性的历史教育实习制度,把教育实习延伸为教师工作体验→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总结一条龙服务,贯穿于教师教育职前培养的整个过程。大学一年级可安排实习生到中学担任辅导员、组织历史活动课;二、三年级可安排实习生到中学见习、观摩历史教学、练习如何备历史课、讲历史课;三、四年级可安排实习生进行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的历史教育实习,即让实习生全面、独立地担负起一个专职中学历史新课程教师实际应做的工作。

 

 

(*本文系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师范院校文科历史专业(师范类)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26202216)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陈辉(1963~),重庆市垫江县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历史教育教研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理事、四川省历史学会历史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四川省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基础教育课改学业考试评估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历史课程与教学论、历史教育史及教师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已负责主持、主研部(省)级科研课题13项,出版、合着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 2001, 1~2.

[2]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2.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2.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3.

[5]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70~272.

[6]人教社.人教版新教材巡礼[N]. 光明日报, 2003, 3, 6.

[7]韦志榕.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内容标准释义[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3,(11).

[8]刘宗华、孙恭恂.刘宗华历史教学艺术与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27.

[9]王力红.创新性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01,(9).

[10]陈辉.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20年回顾与评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4.

[11]谢海洋.学生选课如同“点菜”[N].文汇报,2003,3,28(5).

[12]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4.

[13]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5~162,65~68.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