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第11期)

时间:2009-10-18 17:13:56  来源:本站
 

 

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第11期

2007年8月23日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同时发布]

 

■主  编:朱汉国 赵亚夫

 

■执行主编:任鹏杰 王 雄

 

■编  委:

朱汉国 赵亚夫 任鹏杰 王 雄 黄牧航

张汉林 何成刚 夏辉辉 陈亚东 卢 阳 

王  芳 秦立富 束鹏芳 张振鸿 龚育佳

徐赐成 虞文林 李  清 刘  俊 刘向荣

沈素英 李  杰 朱正标 沈为慧 吕准能

 

■本期责编:

黄牧航  束鹏芳 任鹏杰 王  雄

 

 

目   录

 

◆ 编者寄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束鹏芳

◆ 群星璀璨

学员之星:郭春玲、王悦英/推荐人:张振鸿

◆ 百家争鸣

主题: 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成长与读书/赵亚夫

培育智慧:历史教师的新追求/王  雄

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徐赐成

年轻教师的成长及其“烦恼”/陈亚东

讲述我们历史教师自己的课程故事

——历史教育叙事研究刍议(上)/何成刚 龚育佳

新课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华淑娟

◆ 案例点评

我看研究性学习/王 馨   

我对《制衡的宪法》一课的反思/周 虹

一堂精彩的历史辩论课/周振飞

◆ 研修案例

研修如何有效

——基于“近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运动”的课堂案例/束鹏芳

◆ 作业赏析

编者按:学员作业所提供的信息/黄牧航 李 清

今天,我们的历史教师读什么书?

姚 丽 袁晓满 贾克宽 张晓静 冯 芳 赵 新

赵睿琴 周 园  杨红坛 魏武军 常 春 牛雪莲

刘淑霞 程景华 杨 淇 汪安晨 沈镜民

玉苏甫江.买买提 李 玫 贺慧楠

今天,我们的教师最想研究什么?

刘 斌 张建平 梁  波 阿依丁.哈散音

阿扎提.索勒坦汗 赵宏亮 代翠红 黄少平

许小请 罗惠明 克热木.阿不都热依木

何羿霖 王玉惠 周振飞 

◆ 特别链接

平凡当中不平庸:教师专业成长有赖终身学习

/赵亚夫、任鹏杰等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0343/archives/2007/366245.shtml

◆ 研修感言

美丽的石河子·美丽的冷涛/夏辉辉

远程研修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沈素英 

让思想碰撞来得更猛烈些吧 

——来自湖南岳阳历史班学员的心声

◆ 互动空间

课改心得/回应、整理:刘向荣

◆ 简报选萃

新疆伊犁州远程研修历史班简报第11期

◆ 研修花絮

凤凰岭/秦立富

 

 

 

◆ 编者寄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束 鹏 芳

如果我们确认中学历史教育要服务人生,中学历史教育的上位目标是人格教育和公民教育,那么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就应该具有人格魅力。教师的品格对于处在人格初步形成期的青少年来说,它是克蒙特· 马修唱响的《放牛班的春天》,它所产生的效果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可能替代的,它会让学生心中形成自已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价值判断。

如果我们确认中学历史教育要有历史味,要把历史还给历史,那么中学历史教师就应该在意自己的专业素养,除了教材就是教参,除了学生作业就是晚报的状态就必须了断。当我们引经据典地真实再现教科书中的某一历史时,当我们准确把握历史的内在联系,展现专题史体例里的纵横网络时,教材的自如取舍、课标的深浅层次就会“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这是课堂教学的羽化仙境,是职业的幸福指数,那时的学生就感受了基丁的《春风化雨》。

如果我们认可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认可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那么师生之间的对话以及由对话带来的学科专业素养和教师职业素养就必然要求我们讲究教学设计和对话技艺。当我们知道历史就是过去与当下永无止境的对答,当我们知道课堂教学就是基于历史的人际交往,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度过的一段生活历程,那么自己的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学生对教师的言行回应就都是我们关注的对象。我们的一个眼神、一款姿势,一份期待、一句训诫、一则留足生成空间又经过精心“预谋”的教学流程,就是玛丽娅的《音乐之声》,而这些恰恰是基于设计的教学技艺的全部内容。

如果我们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历史教师,成为学生欢迎家长称道社会认可的优秀教师,那么就要不断反躬自问,那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钟摆状态就得终止,教学反思就要如影相随。今天我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了吗?今天我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了吗?今天我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吗?我抽出时间读一读墨香四溢的书刊、跑一跑车水马龙的网路了吗?这当是魏敏芝的《一个都不能少》,“吾三省乎己”之后的“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的名师——涅磐凤凰就诞生了。

现在不用如果,我们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者,是在充满竞争与合作氛围的现实社会里生活着的教师,是戴了神圣光环又被无数人的目光盯住的、有着比其他人群规范更多的文化群体,我们不得不进入《炼狱》(《炼狱》,但丁《神曲》之一部,《雅典学院》,拉斐尔之壁画),我们必须期许自己有渊博的历史学识和教育能力,我们必须期许自己有善良和慈爱之心,有宽容和信任之怀,我们必须期许自己有“天行健,君子当生生不息”的执著精神和反思意识……

够了,我们不要再期许自己别的什么了;够了,我们的事业会因为这些期许的累积而进入《雅典学院》;够了,我们的世俗情调以致“孤舟钓浅滩”“宝马雕车香满路”也会因为这些期许的累积而“千树万树梨花开”。

 

 

 

◆ 群星璀璨○○○

 

学员之星——郭春玲、王悦英

(照片暂缺)

推荐人/张振鸿:新疆塔城班的郭春玲、王悦英两位老师表现突出,在整个远程培训过程中能认真的学习、思考,作业质量都很高,参与评论也很活跃,学习的热情保持得很高!对将要在新疆展开的课改有了很好的思想准备。我觉得他们精神可嘉!

 

 

 

◆ 百家争鸣○○○

刘向荣 王 芳 卢 阳

(栏目信箱:xiangrongliu@sina.com

△△△主题

高中教师的专业发展

问题缘起: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断“充电”,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在新课程中,年轻教师又应该怎样更好地成长呢?

 

教师成长与读书

赵 亚 夫

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整个的教学过程都需顾及学生的兴趣、经验和能力。所谓“学本”“学案”一类概念,其前提都是了解你的学生。“教”即“学”,“学”即“做”。换言之,“教学”即“研究”,“研究”即“问学”。不过,新观念来之迅猛,以至我们来不及消化。照猫画虎的做,自然会生出粗陋的行为和不适的感觉。诸如重“学情”主张,已流于表面化,和教学目标和实施脱节的厉害;忽略学生的真实信息和经验,并将其混同于一般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环境;止于对教学资源的描述,而很少存在针对性的问题,等等。总之,我们还不能将“学情分析”,转化为实施教学策略、施展教学智慧的依据,不能使其成为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方法的基础,不能由此真实地反映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准备的准确把握,因此也难以从中看到它与教学目标的呼应程度。

欲在课程中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师当首先有自我发展的潜能和觉悟。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学生的发展性和教学的发展性无疑最大程度地依赖于教师的发展性,然而教师的发展性教学能力普遍缺乏,又是当今课程改革不可回避的一大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健全教师进修制度外,自我修养则是教师成长最根本的路径。

上述种种问题皆源于教师社会阅历的狭小和知识单薄。为此,提出教师要多读书、会读书就成了当务之急。谈及多读书,对于历史教育者“说易行难”。其一,我们自接触历史以来,几乎只和教科书打交道,直到大学也改观不多。其二,我们自小就被大人划定出严格的读书范围,加之社会上流俗观念的影响,学生们读到的书亦不多。其三,我们已经被动地卷入了“读图”时代,直白的思维和从众的时代心理已经干扰了我们对文字的理解力。其四,学校教育的应试标准和功利目标使我们匮乏基本的读书素养和技能。魏默深说:“学之言觉也,以先觉觉后觉;学之言效也,以后人师前人。”其中的“觉”与“效”,实在依赖视野的扩张和思考的深刻。而过窄、偏持和功利的读书观,势必助长自妄的学问,“强者”以膨胀自满的知识,不失时机地贩卖自己的聪明,且一定骂倒别人;“弱者”则常常追随“强者”把浅薄作为自我学问的注脚,以无知做了追求的代价。

论及会读书,一求“精思”,一要“穷理”。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若朱子所喻:“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然,今人读书多弃格物之功,讲究的是拿来主义的速成之用。就连历史教育也因无书的支撑而无趣、无思,空洞也就跃然成了历史教学的表征。中国人都以四大发明为荣,甚至到了用它代表五千年文明史的地步,孰不知,那不过是西方人的标准。爱国主义要讲大“道”和大“义”,而我们将它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圈子内。现在呼啦上演起“研究性”学习,在个别的真才实学的例子掩盖下,又有多少伪研究?读书不广泛,我们就没有思辨的资质;读书不到位,我们就没有抓真问题的本领;读书不精道,我们就没有批判的眼力。现在还要求我们在读书时,必备科学和民主的态度。所以,对一个历史教师而言,明了读些什么书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觉悟到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

我们在新课程中倡导历史教师承担起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责,尽快建立适宜学生学习的历史学习体系,我赞同他的观点,并认为这是历史课程改革的正途。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虽说上位的教育理论不可谓不丰实,教育的、教学的、教法的、心理的有的是,而我们要问:那其中有多少属于已被我们消化的?扪心自问,我们读的书确实少而且不深入。历史专业方面的书,较之我们的前辈们可以说少的可怜,甚至一些最基本的典籍都没有翻过,仅凭教科书的那点常识别说有助于增长智慧,其专业性都有问题。教育理论方面的书,我们涉猎的多些,但不够仍不够专业。这一少一薄,让我们失去了自主创新的资格。课程改革让我们认识到了读书的不足,并强迫我们自身的改造,因为读书的和会读书的教师,才能有效地指导读书的和会读书的学生。据此,方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质量,并通过实践编制出适宜学生的学习体系。

历史教师的读书问题,是关乎历史教师成长水平的问题,是关乎课程改革质量的问题,不可谓不大。至于我们究竟该读些什么书。我说,只要存有一个正确的教育信念,则是多多益善,凡需要的就是该读的,读过的自当是有用的,不必为自己定出条条框框,这恐怕就是历史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地方吧。

 

培育智慧:历史教师的新追求

王  雄

网络时代的来临正在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世界,也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行为方式与思想。在这个迅速变化的时代,人们再次探讨古老的教育哲学命题“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学院内的理论切磋,而是每一个正在经历变革的教师必须不断求索的问题,也许答案永远不会确定,但是,探求却永远比答案更重要。

一、智慧胜于知识

没有人反对智慧比知识更重要,但是,有一些人会说:“智慧是什么?它那么不确定,似乎永远被神秘的光环包裹着,是常人所不能达到的。因此,我们还是要那些实用的知识吧!”智慧确实在不断变化,不像知识那么确定。智慧需要知识,但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知识只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是智慧的外在表现,而智慧才是知识的内在核心。

在中小学里,绝大多数教师去教语文、数学、物理、历史等具体的知识没有问题,但是,要让教师们去教“现实社会中如何运用知识?运用何种知识?”就困难多了。一个成绩优秀的大学生进入一家公司,如果他参与推销产品,要面对不同客户的要求并不是记住产品说明,就能解决问题的。如果他参与开发产品,就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更新产品。如果他参与企业管理与发展规划,首先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在积累中不断超越自我,理解整个行业内外发展的动向,对复杂的市场进行预测,在参与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需要的更是智慧。很多知识可以检索,但是富有智慧的知识却需要深刻的体验与反思。决定一个国家国力强弱的因素,当然包括掌握许多知识的人才,然而,一大批富有智慧的各类高级人才,才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二、智慧的特征

 作为教育目标的智慧既是新时代的社会需求,也人自身的发展体现。笔者将智慧看成是一种生活方式,即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生活方式或改变其生活方式,教育要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自然地将教育情境中形成的才能展现出来。当然,这种展现不是复制,而是发展,是拓展与创新。

 智慧的特征是多面的,而且,很多特征看起来是矛盾的。从人类发展的宏观角度看,古老的智慧依然会给人们以新的启迪。但是,不同的时代,智慧的核心又在发生着转变。也就是说,紧紧依靠古老智慧是不能适应时代的变革的。中国古代长期将考试中的优胜者看成是聪明的人,那些状元们对古典经书如数家珍,却有不少不会解决现实的问题。这种考试的聪明被看成是传统社会富有智慧的表现,掌握千年不变的传统知识成为学子们孜孜追求的目标。长期稳定的时代崇尚的就使这种以“记忆”为基础的知识。所谓的聪明或智慧也就是“依存”或“依顺”古代经典的智慧。

 当代社会的智慧源于古代。但是在西方,工业革命前夜,发生了一次重要的转型。从英国的培根到法国的百科全书派,以科学理性与实证为基础的知识观,既强调质疑,也强调接受。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确立了“知识就是力量”的科学智慧。人们依据科学所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几乎完全抛弃以神学为主体中世纪的思维模式,也否定了那个时代的智慧。从此,一直到20世纪,人们都在赞颂与崇拜中,将科学智慧奉为人类最伟大的精神。然而,20世纪上半期动荡的国际局势,不断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宣告了科学智慧的破产,它的有限性使人们认识到:人类的最高智慧不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而是对关乎人类未来和谐发展的价值观方面的智慧。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就是:“人们将学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传递尽可能多的某种知识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为活着的人们服务。学校应该在年轻人身上培养那些对于公共福祉来说有价值的品质与能力。……学校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应该是使年轻人成为有独立行动和思考习惯的人,另一方面,应该使他们将为人类服务当成是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标。”[1]

 随着知识经济取代了工业经济,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时代来临,知识转型再次得以实现,智慧的巨大威力才逐步显示出来,“智慧正以它特殊的作用,取代着知识的作用,智慧正以它特殊的价值,取代着知识的价值。”[2] 因此,一个超越传统知识观、智力观的智慧新观念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新目标。

 从横向来看,智慧包括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与知识创新;智慧还突破了传统智力的观念,它将人的智力品质、道德品质综合起来,即新时代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人才,他不仅具备聪明才智,而且具备与人合作、正直、诚实、宽容、富有同情心的为人品质。正因为此,我国的新课程改革将课程的目标定位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上,而这种发展是“全人”的发展,即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特别是要处理好知识、能力、品质、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3]

三、新时代智慧教育观中的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inquiry learning)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它是以模仿科学家研究自然的方式,用于教学的一种模式,因此,也可以直接称为"科学探究学习"。美国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20世纪中期提出了探究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他反对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强调科学是一个寻求证据,对自然现象不断加以解释的过程。这一时期还有萨其曼的探究训练模式、马希尔斯和考克斯的社会探究模式,影响也很大。到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发布《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基本上延续了对“科学探究学习”的解释:“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做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也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4]

知识经济的兴起,特别是网络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e时代,在智慧教育的观念中,探究学习向四个方向拓展其内涵:

 第一,从内容上看,探究学习应当超越“科学探究”的范围,向更广的领域与综合化的方向发展。20世纪60年代科学探究已经超出了科学的范围,出现“社会探究”的方式。而在国内,社会探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伦理探究、历史探究、艺术探究在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的同时,融入社会学科、人文学科方法,将为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创造条件。而科学探究本身(包括各类学科探究)也在逐步地向综合化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的问题:环境问题、反恐问题、区域发展问题等综合化很强的问题,本身就需要科学与人文的综合性方法加以解决。

 第二,从目标上看,人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力与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这样的目标进行反思,认为它缺乏“人文”方面的目标。现代公民不仅要掌握这些科学探究的能力,而且必须在探究能力形成的过程中,理解科学探究的价值,以及可能给他人或整个人类带来什么样影响。此外,探究的过程还是合作的过程,每个参与探究的学生要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平等、参与、理解他人,对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采取更宽容的合作态度,而不是排斥与敌对。这样的理解也包括跨越民族、跨越国界、跨文化的理解,它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美好的地球家园!”

 第三,从条件上看,互联网正在改变着中小学教育,每个人、每个小组、每个学校的探究活动,已经可以通过网络将大家密切联系在一起,这种跨越时空的网络,为跨越时空的理解、合作,特别是“共同分享智慧”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原本在实验室、图书馆或者家庭独自进行探究的学生,已经可以得到远在别的地区、甚至别的国家教师的指导,并且,学生们也已经能够查询到别人的探究的资讯,而且是非常丰富的、各种类型的(包括图片、视频)资讯,当然还可以在网上(bbs\ videotex)随时交流讨论。

 第四,从形式上看,以问题为核心的探究活动依然遵循从问题、假设、尝试解释、检验与得出结论这样的程序,但是,在多年的实践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形式。如:社会探究(social inquiry)、伦理探究(ethnics inquiry)、网络主题探究(webquest)、在线真实问题探究(miniquest)[5]。前两者与科学探究一样注重对现象的解释与对证据的分析,但是也有明显不同,这就是在解释现象与形成结论的过程中,不仅依靠实证证据,还要运用反思与主观价值判断。后两种是在互联网络的背景中,形式的涉及广泛的问题探究。

上述几方面可以看出,探究不只是为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人的智慧与道德的发展。谁能够更好地理解探究学习的新内涵、更好地利用新技术创造的优越条件,谁就能在新一轮教育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四、探究学习从改变教师观念开始

 德国的一个教育代表团在中国访问之后,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评价:“中国的教师是世界上最能讲的,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最能考的。”要培养出优秀的创新人才,必须要有一大批创新意识与能力、并具有很强理解力的教师。探究学习促动教师教学观念与行为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重新理解学习、重新理解学习、重新理解教学。

 笔者曾经与一位从英国留学归来,在上海从事金融投资的学生交谈,谈及学校学习与社会适应的矛盾问题时,她有这样一种感想:“积累了一大堆知识,但在真实的困难面前,没有智慧。”可能很多已经走上社会的人都有相似的感受,我们的教师可能也是如此。从大学学习到工作后学校继续教育,一个教师不断地吸收知识,也在不断积累教学的经验,然而,我们用了多少时间思考:“本学科或者某一个教育问题内,富有智慧的因素是什么?如何启迪学生的智慧呢?”可能更多的教师忙于知识的传授,而不是智慧的启迪。智慧的培养与知识的接受很不相同,知识的接受可以忽视体验与反思,而智慧的培养却必定需要学习者亲身体验与深刻的反思。

对于已经形成传统教学经验的教师来说,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浸透其思想,并在日常行为中自然地体现出来,要想改变其教学观念,靠听讲座、学理论是做不到的。只有让教师亲身经历探究,体验并比较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知识传承与智慧培养的异同,才能促进教师传统观念的根本改变。因此,后面的讲座将提出若干案例,供教师实践、讨论与反思。我们希望利用探究学习这样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来改变教师,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从而为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复兴培养大批富有智慧的创新人才。

 

注释:                          

[1]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版,第218页,注释32。

[2]王玉恒:《智慧教育之一:认识人的智慧》,中国教育与计算机网,

            http://www.edu.cn/20020412/3024917.shtml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一部分 课程改革的目标。

[4][美]国家研究理事会,戢守志、金庆和等译:《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0页。

[5]webquest、miniquest 这两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探究学习可以参考惟存教育网。

 

 

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徐赐成

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人、成才都是与实践有密切关系的概念,教师工作的能力和成效是要靠实践来检验的,教师的教育能力决定于教师对实践的了解和把握能力。“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礼记·学记》)就是说只有能通过实践认识教育兴衰的人才有资格当老师。

韩愈对教师的职责使命有精辟的概括:“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帮助学生化性立命,教授做人之道。“传道”是影响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它是指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受到激励、唤醒和鼓舞。“传道”是师者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职能。简言之就是讲怎么做人,如何做好人。“做人”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命题,师者必须深知人何以为人,谙熟做人之道,行能示范。因此,“传道”不仅仅是说教,主要是做和行动,实践性要求很强。不会做人就不会“传道”,只“言传”不身教,就不能“传道”。我们传实践之道,做实践中的人,教育必然基于实践之中。

“授业”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业上达到的水平。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领域。“授业”是学习实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教师作为学习实践的引领者,拥有渊博的知识,是“授业”的基础,正如孙中山所说的“惟必有学识,方可担任教育”(《提倡女子教育》);拥有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授业”的关键。礼记·学记》栽:“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看来,博学、明辨也是教师的职业要求。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在生活实践、学习实践和教育实践中的积累。

解惑,主要指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后教师再给予解答。解惑的内容涉及“三维目标”的各领域,解惑的方式涉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因此,“解惑”是对教师教育能力和教育艺术的综合反映,教师解惑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决定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它要求教师勤于实践、善于实践,否则无法履行教师职责。曾经,我们的“教育”被消释为“教学”,“教学”又被简化为“考试”,“课堂”变成训练场,教师随之变成警察加教练,而把教育的实践性忘得一干二净。结果,当新课程改革把我们推向实践的战场时,我们反而觉得不适应了。

适应“实践”的方法只有实践,有很多“实践”等着我们参与:教育实践、教学实践、学习实践、阅读实践、研究实践、写作实践,等等。

凡事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真正理解。理解了就收获了,也就成长了!

实践已经熟悉的实践,更要在陌生领域实践,这就是成长!

 

年轻教师的成长及其“烦恼”

陈 亚 东

我们应该怎样成长?这个问题该如何解答?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有一篇是关于教师的成长的。它从“关注的不同”入手,来叙述教师成长的阶段:

(1)“非关注”阶段(2)“虚拟关注”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初任教师的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

应该说,这种划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我们重点来讨论讨论后三个阶段。

在阶段(3),一般新教师刚开始工作都是憧憬自己的未来,几年可能并不能令他们打的起精神的大学时代的学习给他们带来的沉闷或许马上就转化为一种创造未来的冲动,但这种冲动往往是局外旁观的空想,一击就碎,经不起几堂课的实践。阶段(3)中还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第一次的宿命”,也就是如果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被同行评价等方面不是肯定性的,则后来翻身往往都充满了艰辛。但有不少知耻而后勇的教师,从这一阶段的惨败中吸取难得的经验,经过艰苦的付出,重新取得他人的尊重,这也不鲜见。他人的宽容度与不宽容度往往不是被我们忽视,就是被我们高估问题取决于我们自己。就我的体会,阶段(3)是教师发展中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教师在生存的基本技能需要下苦功,而且,也只有这一阶段,教师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最有效。需要指出的是,目前课堂教学组织已经成为一门学问,课堂纪律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样,生存的技能不单需要新教师重视,老革命也会碰到老问题。笔者倒是觉得,这里的问题师范教育“师范味的不浓”难辞其咎。但抱怨过后,就我们要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来说,“反抗”是一点用也没有的。“反抗”只有一条疏通渠道: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在阶段(4),教师站得住讲台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教学的效果和更多他人的认同,这里的认同是硬的,也就是拿得出去的,职称、奖励等都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有品牌意识,自己的积累怎样转化为他人的认同,这是需要提到战略高度上来的。实际上这一阶段基本上是和阶段(5)同步开展的。但这一时期教师往往满足于教学效果的“表面达成”,也就是说只要最后学生能按教师的意图“完成”了一定的学习任务,达到了一定的学习目标即可。学生的真正的发展,教师恐怕还很难从伦理学的高度重视。“教师在学生观上的一个重要转变是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句话的分量其实是相当重的。这一阶段,由于教师的重心在教学上,而教学我们一般的理解就是学科,所以教师的专业技能实指其学科知识体系的重新构建,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是从输入转移到输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呼”(输出知识)和一“入”(输入知识)之间的平衡、协调的发展,这种火候的拿捏,很值得思量。

阶段(5),笔者觉得自己没有什么资格来谈,但就目前个人的一些体会而言,真正的“反思”是相当重要的。记得几年前,同李镇西老师一次聊天中,他建议我多写写教学手记,这就是“一日三省吾身”啊!其实,反思的维度很重要,也就是,问题的归因方式是决定性的。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很爱说的一句是:你怎么不想想,这个问题你究竟错在何处?但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有各种各样的抱怨,抱怨领导,抱怨学生,抱怨家长,再,就是抱怨社会。在这里,想说:“抱怨”是没有用的,“抱怨”只有一种方式能够解套,就是建设性的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是自己工作的主人,才是自己的主人。

以上谈了些个人看法,不足、幼稚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讲述我们历史教师自己的课程故事

——历史教育叙事研究刍议(上)

何成刚   龚育佳

近来,一种新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引起了一线老师的研究兴趣,已经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目前关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定义基本上大同小异,即,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实践、教育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有价值、有意义的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总之,教育叙事研究就是通过我们一线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实现对教学、教育的总结、研究、反思。如果要用一个简明扼要的数学公式来表达,那就是“故事+总结、反思、研究==教育叙事研究”。

实践证明,随着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以及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的棘手问题,进行历史教育叙事研究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积极应对的重要策略,也是我们一线老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理由在于:我们一线历史教师在工作时间基本上就是与“课程故事”为伍,如果每天以自己参与的、接触的教育实践为研究对象,显然具有极强的可行性和便利性,这是学院派专家不具有的优势。可以这样说,课程故事本来就应该是我们一线历史教师从事教学科研的“活水”和“源头”,是我们每一个历史老师都可以尝试,且行之有效的教育研究方法。另外,从反思性教学角度看,历史教育叙事研究无疑也是反思性历史教学的重要成果和表现形式。

一般来说,历史教育叙事研究可以分为“课堂叙事研究”和“生活叙事研究”两大类。其中,“生活叙事研究”针对的是教师历史课堂以外的生活故事,但与历史教学存在着密切联系。这里,我们拟以不同案例对其做一简单分析。

关于历史课堂叙事研究,比如:

【案例一】 江苏省南京宁海中学刘向荣老师在“历史博客”上发表的《骨鲠在喉,不得不反思的学生回答》,原文如下:

 

本来是昨天的事情了,可到现在这个细节却始终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之中。今天一觉醒来,依然很清晰,总感到要是写出来,否则有如骨鲠在喉一般,不吐不快。到底何事情?

昨天下午第一节课,我在初二(6)班上历史课,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当通过启发引导,学习完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内容后,我向学生指出,这些措施的消极影响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中国还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再加上苏联又逼迫中国还债等原因,致使中国出现了历史所说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或着“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为了具体地说明这种严重困难,我用数字加以做了说明,指出据报道,在这一阶段,中国大约饿死了几千万人口(不确切,只是以前看书或上网了解的大致数字,还受自己家乡长辈们的讲述影响)。原本我是说明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的灾难,可是,有一名学生听到大量人口饿死之事,却站起来这样讲(大意):“老师,当时要不是饿死这么多人口,那中国今天的人口就更多了。”

听了这句话,我有点愕然,限于课堂时间有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我只是简单地点出,不能这样理解。但课后一直到现在,我却心情有点沉重,因为这是一个不得不令人反思的问题。

反思什么呢?1、时间才过去了几十年,我们的后代已经对这段伤痛的历史快要遗忘了,历史不能忘却,究竟如何评价看待这段历史?我们后人要从中汲取什么样的历史教训?2、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思考?3、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历史教师究竟如何平衡应试和学生素质关系?4、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究竟要如何体现它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等不一而足。

简析:老师的这篇教育叙事研究中,他首先讲述了这节历史课上学生由错误的历史思维而引发的不当言论的过程,之后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教学反思。首先反思的是,自己对于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提出了一个看似正确实际上错误的观点感到“愕然”、“如骨鲠在喉”、“心情有些沉重”,这是自己在备课时绝对没有料想到的,有些措手不及。不过老师迅速发现了学生“观点陈述”背后价值观的扭曲——对生命的漠视(当然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接着,老师的思维从“历史课堂”上跳出来,反思中学历史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及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人文素质,这是属于对历史教育本质的反思认识,充分体现了老师对本职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最后,老师反思的是历史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问题。

由于客观原因限制,老师在历史课上只是简单指正了学生的错误,并没有对学生的认识进行更深一步的引导,但是通过这样一个课后的深刻反思(虽然只是反思,并没有反思出解决办法),我们相信,善于思考的老师会在日后教学中对这个问题给以恰当的解决。

关于历史生活叙事研究,比如:

【案例二】 一位网名为“秋水斜阳”的历史老师在“历史博客”里发表的《感觉很悲哀》,原文如下:

因为身体不适,休假一个月。现在重新回校上班。

大概很多老师都有过中途接受班级或是自己的班级曾被其他人暂时代课的经历。这样的情况,我一直把它看作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比较鉴别的机会。

每每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忐忑不安。就像这一次,在一个多月后再走回自己的班级,学生会欢迎我,还是抵制我呢?而且这次回来上班,学校是把我原来那个最好的实验班和最头疼的19班重新交给我。这两个班级在一个半月前就分给其他老师了,我以为不会再和他们接触了。呵呵,真是没想到。

实验班是给教研组长代了一个多月,19班是给教研组长的徒弟代了一个多月。这一个多月里,实验班继续保持着第一的位次,19班的考试成绩在代课老师的狠抓下进步不少。我不知道,当我重新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会看到什么样的表情。

5月5号,再次走进19班,学生们正在做眼保健操。有几个睁着眼做操的家伙立刻就看到了我。于是,惊奇的声音和表情就出现了,并在教室里蔓延着。仔细研究一下,似乎也就止于奇怪而已,没有喜悦,也没有失落。换就换吧?这就是学生对我们的态度?我倒宁愿被抵触和否认。上课前,我祝贺他们在这一个多月里的进步,并说希望他们在通过比较后能给我指出缺点,让我们共同进步。这样啰唆的时候,有人在会心的微笑,有人在阴阳怪气的跟话,有人认真的看着我,有人视我为空气,呵呵,一切还是老样子啊。上课了,听课的人依然认真的听,积极的笔记,不听的依然如旧。

第二天,上完第二节课后,一个女生跟着我走出教室,叫住我说:老师,你以后上课就讲些重点内容吧,讲多了很多人都不听的。我对她解释说:“哦,我是这样想的,对于那些不听课不学习的人,你怎么讲讲什么,他们其实一样不关心。而有些虽然不考试的东西,但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对你们理解教材,理解知识,甚至以后继续学习历史都是必不可少的。”我这样说着,她点点头不说话了。我知道这个女生是在关注关心我的课堂感受和心情,我很欣慰这个教室里还有这样的学生存在。

第三天,去2班上课,我把这件事情说给2班的学生听。我以为2班的学生不会赞成这种上课只讲“重点”的想法。没想到他们居然说是该这样。我故意问他们认为什么算是重点,他们说,会考标准上的考点。甚至有人对我说:老师,你以后上课就直接带我们把书划划好了。

这就是学生?何以都如此功利性了?何以都如此没有一点追求和精神了?我觉得我很可笑。曾经为备课绞尽脑汁,觉得不尽力自己不满意就无法面对学生。甚至还曾经因为这样的苦恼在这些学生面前流泪!

作为一个自以为还算有点追求和上进心的历史老师,我感觉很悲哀,非常非常的悲哀!

我站在这个三尺讲台上为的是什么?难道仅仅就为了一个月两千块钱的活命钱?如此,我做点什么不能活命呢?

简析:“秋水斜阳”老师的课程故事讲述的显然不是来自于一堂历史课,而是与历史教育密切相关的学校生活:带有功利性学习目的的学生更喜欢历史老师“划重点”的教学方法,这自然与“秋水斜阳”老师一贯的教学理念发生冲突,相信我们许多历史教师都会遭遇到这样一个非常普遍性的问题。在寻求解决对策无效后,“秋水斜阳”老师发出了无奈的“悲哀”,一是叹息学生对学习抱过于功利的心态,缺乏追求精神,二是叹息目前的处境与自己“为人师”的地位的不相协调。这个生动的故事案例背后,深刻反映了两种历史教育理念的强烈冲突,揭示了一个工作敬业的历史教师内心世界的思想冲突和最终的价值选择。

当然,我们非常钦佩“秋水斜阳”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思考和执着,不过,“秋水斜阳”老师面临的问题依然是存在的,如何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即如何使学生改变目前的学习心态,应该是下一阶段“秋水斜阳”老师历史教学中要重点克服的问题。显然,让我们来看,这篇历史教育叙事研究的文章只是开了个头,并没有写完,更加精彩的内容还在后头。

 

新课程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

扬州大学附属中学 华淑娟

新课程实施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必须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所以说有效的历史教学——不是看教师在课堂上表演得如何精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到极致,而应当看教学的主体即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诸方面获得了多少效果。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切实培养学生的能力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体会,谈一点粗浅的想法。

首先,从培养阅读能力入手,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能力是自主学习最基本的能力。长期以来,历史课堂沿袭了“讲——听——背”的教学格局,学生完全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阅读能力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实际上,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有计划地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并使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不仅会让学生学习变得主动,从学习中得到乐趣,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使一个人受益终生。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在历史教学课堂中,可安排学生一定时间的阅读,当然,在要求学生阅读前教师应对教材进行仔细地研究,根据课程标准精心地准备几道知识性、思想性较强的思考题,好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明确的目标进行阅读。这样因为有思考题引路,绝大部分学生通过阅读能及时准确地抓住教材的中心。在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可以就思考题请学生回答以检查阅读的效果,同时让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想法并加以讨论,教师及时给予指导,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加深了对重要问题的理解和记忆。由于讨论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比较高,也就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历史知识和一定的思维方法之后,应当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重点难点问题需要思考,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各个阶段的的特点出发,选择合理的问题和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时,要引导学生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而工业革命的完成恰恰又提供了哪些条件,这样便于学生思考而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引导他们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一个真正学习的过程,真正让学生受益的过程。这些问题在思考后可以讨论或相互辩论,教师再进行评价、概括和总结。这样,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思考有了表现的舞台,有了价值,便会激发他们投入更加积极的思考,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目的。在探索发现问题中,当学生的回答出现知识概念错误时,我们可以只是点到为止,故意设下悬念,使他们对将要探索发现的问题总是产生某种期待,即使答案有错误也并不特别地去纠正,而是给他们提出来启发他们继续思考。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使他们觉得不满足,激发了学生继续思考、发现问题的兴趣,进而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三,提供丰富材料,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过去而不可能再现,但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通过提供各种材料诸如文字表述、图片、录像、电影、电视、课件的展示,营造出形象生动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和探究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因为它让历史变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生命力地展现在你的面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距离他们遥远而难以记忆理解的历史。当然,在提供这些资料之前,教师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根据课程标准对所提供的大量资料作细致的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呈现给学生的都是紧扣教材的、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适合课堂的有用材料,尤其对教材中概括性较强的叙述,要补充适当的资料来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效果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外还要对这些材料的展示时间、方式作合理的安排,以保证课堂教学环节的流畅。如讲《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这一课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示大量近代以来变化中的男女服饰、菜肴、以及民居等各种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从所看到的形象图片中去探究近代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的变迁的典型特征,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这样的教学应该比空洞的陈述显得丰富、有趣、有吸引力,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四,将研究性学习变为历史教学的常态。中学历史课程改革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方法与教学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要使这种学习的方法运用到各个具体的历史教学课堂中去,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必须精心地、有步骤地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制度,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科技文化成果以及与家乡有关的人物、文化等的研究性专题,推荐给学生,并向学生介绍类似活动的认识与探究的过程方法以及活动的成果,从而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要在研究前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目的,并在他们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加以引导和帮助,还要善于调动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重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的每个环节的设计和实践,使每个人都能积极认真地参与到研究性学习中来,发挥所长,从而使研究性学习活动和谐有序地发展,成为历史课堂教学的常态。如组织和引导学生收集整理各类历史资料,上网查询相关图片和音像资料,编写和讲述历史小故事,或展开专题研究和讨论等等。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在课堂中大家可以将研究的成果展示出来,加以交流、讨论、补充,这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方法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

第五,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走进历史课堂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让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发现者和探究者,在这样的要求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加强学生相互之间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这种学习方式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在采用“合作”方式组织课堂时,要注意有效性。以一次分组讨论为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怎样进行分组?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人数一般以4人为宜,这样从位置来讲比较易于实施,人数少也比较有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②需要明确任务,组员之间明确分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参与进来,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③第三步才是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整个讨论过程的管理,提高课堂效益。④最后要对讨论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鼓励关心能力较弱,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长处而加以表扬,引导他们建立起协作友谊关系,发扬团队精神,懂得尊重别人,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讨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以自主学习为基础、合作学习为纽带、共同探究问题,小组成员间知识与能力互补,还达到了相互学习的作用。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应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一种共建,应具有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的文化特色。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历史教师,必须顺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从思想上转变教育观念,摒弃过去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中心论,要由教师教得好向学生学得好方向转变,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理念、新方法,并把它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每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及动力,达到历史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目标。

 

 

 

◆ 案例点评○○○

刘向荣  束鹏芳

(栏目信箱:xiangrongliu@sina.com

 

我看研究性学习

王  馨

摘自新疆昌吉历史班简报第十二期

http://acad.cersp.com/article/1552933.dhtml

 

指导研究性学习已经五年了,值得欣慰和自豪的是,我辅导的历史课题连续三年包揽了学校文科课题汇报的一、二等奖,所以就这个问题我也想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由于篇幅限制,简单加以论述。)

我认为研究性学习可分为选题——研题——结题三个阶段。

一、选题决定成败

好的选题要体现“小、近、趣”的原则。“小”即选题切口要小,题目的内涵和外延要明确,选题太大研究将无法深入。“近”即联系现实、关注热点,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出发探源,如中日关系、台湾问题中的相关问题等;“趣”即有趣,学生必须对所选课题感兴趣。为了避免学生选题的盲目性,这一阶段可以将备课组教师推荐与面向学生征集相结合,形成研究性学习选题“菜单”,供学生选择,同时指导学生论证课题的研究价值。

如我们的课题:钓鱼岛问题的由来、近代中国地图的变化、中日再战可能性研究、阿扁上台和蓝绿之争。

二、研题关注过程

我认为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指导可以分为心理辅导和技术辅导。

心理辅导其实受白了就是“忽悠”,忽悠学生喜滋滋、乐颠颠地参加历史课题研究。我的一贯“伎俩”如下:(1)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忽悠(喜欢我吗?喜欢就要有行动,研究历史吧!)(2)课堂上,故弄玄虚,夸大宣传忽悠(这个问题想知道答案吗?……组的研究将帮助我们揭开谜底!)(3)课题小组成员间的相互忽悠(瞧,他超过你了,加油!)

技术指导则包括帮助学生对课题进行解读、界定子课题和确定研究方法等。学生需要掌握的常用的历史课题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查询、访谈、调查和实地考察等等。

三、结题激励发展

这一阶段最关键的是结题报告的撰写。

好的结题报告必须要体现研究的过程,通常可分为:研究问题的提出(原因和背景)、子课题的确定和小组分工、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等几个部分。

如我们的课题“中日再战可能研究”的结题报告包括:

1.问题的缘起;2.课题的解读;3.小组分工;4.研究方法

5.研究过程(分析中日关系中的矛盾与危机);

6.我们的结论(假设展望);7.收获与启示。

推荐人/王芳:王馨老师的这份案例出色之处,每个过程都很仔细,指导性也很强,非常值得学习。研究性学习如何开展?如何确保整个学习过程不流于形式?教师的作用是很关键的。首先需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参与的热情,因为研究性学习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其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从如何确保选题行之有效、到制定合理科学的研究过程,到最后撰写严谨准确表达思想的研究论文,每个环节,教师需要全程把关监督,起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正是老师的这种“心理”和“技术”双重辅导,学生不仅体验了研究过程的乐趣,也获得了累累硕果。

 

我对《制衡的宪法》一课的反思

课程高中历史班 周  虹

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过程完成后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深刻反思,认识其中的优点和不足,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促使教师更好的专业成长。用公式表示即“成长=经验+反思”。但反思,不单是一种习惯、一个方向,还是一种能力,一种本质。它贯穿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之中,调控和反馈我们的教学。下面就《制衡的宪法》一课具体谈谈反思些什么?

反思一 教学设计

关于本课,本人认为做得比较好的几点:

1.学情分析。本课涉及 “英法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邦联制等政治体制的概念,但是学生基本相关知识体系和政治学科知识。因此在讲解中需引入必要的政治概念。但坦率的讲,说起容易做起难,就本课时间有限,不可能花大量时间来解释政治概念,不然历史课岂不是变成了政治课了。

2.对内容的处理基本做到详略得当,深入浅出。本课教学中,针对重点、难点,设计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的问题,刺激学生的思维,学习宪法内容时,力求做到条理化、简单化。展示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分组精要地将各部分拥有的权力列出来,化繁为简。而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和胜利,对1787年宪法产生的背景需要进行一定的交代,而这部分知识只需一带而过。

3.课程内容问题化,注重调动学生主体参与。问题对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将问题化整为零,将问题分解,让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开展讨论活动,使他们成为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4.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本人设计了谈谈“美国总统的选举过程”的话题,用这些较为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借助参考书目、网上资料等,了解美国政体的一些特点,学生都比较感兴趣。

5.运用示意图、表格和历史图片增加直观性

  (1)运用“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说明三权分立的状况(2)运用表格的形式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这样做可以很好的丰富教学内容,增加直观性,增加趣味性,提高学习的兴趣。

不足之处:

1.对提升学习方法、方式重视不够。本课基本上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有活动,但这些活动探究味道仍显不够,启发学生的心灵就更难达到预期效果。就本课来说,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尚缺火候,问题的提出有陷阱意味,等着学生主动去跳。值得重视的是,探究性学习同目前传统的教学实践矛盾,究竟是用新方式改造旧模式还是完全进入新方式的领域,未能很好的转变。

2.从教学重点的制定看教学整体质量与水平。教学设计对教学重点基本分析到位。但具体怎样展开,是对照课本直接找答案,还是由材料来得出答案,单方面的取一点都不合适,设想是让学生结合课本与材料得出。而我们的学生往往抬头看着幻灯片,就忽视了课本,这里教学中更应留给学生充裕的阅读课本的时间,如果可能应布置相应的预习作业,把一部分内容提前学了,因为总体感觉一堂课时间不够用啊!

3.导入环节的设计值得商榷。设计的一些问题进入学习,虽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也容易导致学生过于兴奋而跑题,这样就很难顺利进入下面的学习中,因此这里还需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

4.复习巩固环节是一大败笔。本课如果要在一堂课的时间里,既要留足充裕的时间分析重难点,又要使知识当堂巩固,似乎是不太现实的,所以本节课只是草草收场,所谓的复习巩固只是形式上布置了一下当堂作业,大部分还要留到学生课后“自觉”完成。

5.“论从史出”做得仍显不够。本课真正意义的史料只有一段。从本课总体上看,学生了解的美国历史基本上是处于较低层次的,感性认识有些单薄,理性认知(政治学科储备)不足,建立在这个桩基上的建筑物是不太稳固的。

反思二 课堂教学过程反思

如果说,教学设计体现的是教师的思维能力的话,那么课堂教学更多的是体现教师的应变能力,诊断、矫正能力,教师如果在这些实践方面的不足,相比教学设计方面,所显示出的问题将会更突出。不足之处,对学生的点拨仍欠火候。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接话”的能力尚显不足。有时学生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没有进行明确的反馈。语言方面有不经慎重思考就脱口而出的现象,如那么,那么等口语,这还需要教学经验的累积。

当然,从总体上看,本课仍然实现了师生之间比较和谐、自然的交流,课堂教学气氛比较热烈,师生互动比教学设计上体现的还要好。相信:多些教学语言的锤炼,多些教学规范,多些教育机智,继续发扬关注学生的感知和注重课堂呼应,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热烈的课堂氛围。

反思三 存疑

教学如同电影一样,是缺憾的艺术。应该说,尽善尽美的课是没有的,反思过度有可能造成行为的弱化。所以反思到了一定地步,适可而止,不能追究不完,无穷无尽。一些问题,如果实在暂时想不清楚,不妨搁置,等待今后在实践中有新的收获和体验后加以解决。就本课而言,实际上前面很多论述都不是封闭的,而是解决了一些问题后又带出了不少的新问题。但整体设计上,有这么两个问题是笔者的困惑之处,需要说明一下:

1.本课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差、能力低,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事实上,恐怕他们很难理解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邦联制等政治体制的概念。对于这点,笔者认为从学生的表现来看,还大有潜力可挖。

2.本课对华盛顿等重要人物如何来评价,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处理,很难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如果作为重点,这实际上等于全盘推翻了原有的教学设计结构,详略因此而不突出。所以只能把它留到以后与其他重要人物一起作为一个研讨专题来讲,可能效果会更好点。

“学海无涯”,作为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的同时,也是我们自我学习的过程,有效反思能让我们清楚的认识自己。反思不仅是缺点,更多的是优点,缺点固然能使人认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多认识优点,更能使自己增强信心,善于学习(学习自己、学习他人),从而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点评人/束鹏芳:老师的作业起码证明,作者已经不在新课程教学的大门之外,有关《制衡的宪法》的过程设计能够扣住课程标准作适度的展开,并且是建立在对学清分析的基础上的,教学是有效的,老师的作业也表明作者对教学反思并不陌生,它是我们全体学员进行教学反思的一个可以模仿的式样。重要的是反思过程中,作者认识到“解决了一些问题后又带出了不少的新问题”,并且对反思后的新的教学前景充满信心。这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作者存疑的部分要点其实不是问题,例如“本课对华盛顿等重要人物如何来评价,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处理,很难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学会分析人物的方法”,这在高一必修部分是无需解决的,否则就没有主次之分,然后就是问题清不了。因为华盛顿的评述本来就不属于我们的教学内容,如果想评述华盛顿,那么要不要再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过程与意义?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这一抽象的理性的课程目标能够让学生较好地完成已经不容易了。新课程教学依据课标取舍教材是首要的,拓展或缩减教科书都应该基于这一点。

 

 

 

◆ 研修案例○○○

 

研修如何有效

——基于“近代化进程中的农民运动”的课堂案例

束 鹏 芳

[案例背景]

远程研修包括理论培训与具体的教学策略的探讨。相当部分学员提交的作业是理论学习的体会或对别人的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甘肃天水的浦老师曾经围绕太平天国的教学提交过两份自己的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案例,有其分析的价值,作为在网络平台上呈现的案例,有其对话和共同赏析的价值。近两日我看到的老师跟踪专题学习进程的作业少了,揣度老师是工作忙,还是属于他自己的管见“未见天日”而生气了?于是赶快在我的收藏夹里找到老师和我的一段研修对话,既作为历史教学的案例,也作为研修的一个阶段的“历史过程”案例来看。

[研修过程片段呈现]

● 课程团队直属作业提交区, 2007-08-15 10:58, 蒲强 

有效性: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

删除 | 突如何处理好近代中国的农民运动,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出历史教学的思想性,这一直是我在处理近代史中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近代中国的变革过程中,虽然有农民阶级的抗争,但农村变革异常缓慢,农业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异常艰难。大家教学的视角放在传统社会的发展惯性以及农民阶级与生俱来的历史局限性上,放在如何寄希望于先进阶级对救国道路的探索上。这种视角凸显了历史的客观性与必然性,然而却在无形中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对农民阶级本身应该具有的关注与关爱。例如教学中我们很少问到:“太平天国和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那些参与的农民究竟有怎样的归宿?”之类的弱势者的命运问题。对中学生而言,唯物史观和忧患意识的培养固然非常重要,但培养关注民生、关爱生命、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本主义精神对他们的成长同样重要。我曾经和学生共同编写了课本剧,围绕《天朝田亩制度》展开角色扮演。

● 2007-08-15 12:54,新疆博州,马岩容[回帖]

历史学科叙事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要以讲述为主,如能把复杂的历史现象讲的生动.精彩.通俗,发掘出做人.做事的道理,达到"观今必鉴古""无古不成今"也就是成功的.

● 历史25课程团队直属作业提交区, 2007-08-15 15:15, 束鹏芳

浦强老师的太平天国的专题教学设计提出了“培养关注民生、关爱生命、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人本主义精神对他们的成长同样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很有价值的,这不但是历史教学自身如何响应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问题,也是如何使历史教师也有深切的人文情怀的问题,这对于城市化进程的学生来说,也是需要我们养育学生关怀农民,关注弱势群体的情结的。这让我想起海子的诗,愿意写在作业区让所有学员都读到她:“我是浪子,我戴着水浪的帽子,我戴着瓢泊的屋顶,灯火吹灭我,家乡赶走我,来到酒馆和城市。我本是农家弟子,我本应该成为迷雾退去的河岸上的年轻的乡村教师,……但为什么我来到了酒馆和城市?”我为什么想起这首诗,是因为老师的设想让我心动,这其实就是有效教学的效果之一了。——基于知识意义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凸现了。

● 课程团队直属作业提交区, 2007-08-16 16:18, 蒲强

谢谢束老师的点评,希望能不断的得到您的指导!

……

● 束鹏芳(课程专家/团队)   2007-08-22 16:31 [回帖]

浦强先生:近来的作业似乎质量差下来了,而且总是拿旧的教学内容来说,不觉得自己无思想了吗?还有诸如第二轮复习之类的文章

 [研修反思]

老师提交的作业不怎么摘录培训材料中的理论表述,多数是选用某一认识再结合具体的个人的教学经验来谈,这本身是研修中非常好的思路,是一种务实的作风。但是参与研修的很多老师手头上既缺乏新课程标准,也没有与课程标准配套的教科书,所以他们的研修不得不局限于专家讲座的范围之内。老师提交的几份作业所举的例子时都是在用旧教材,直到专题六的关于教学风格的作业仍然举旧教材的例子,就说明了一种研修的“本真”状态。从当地的研修管理与支持这一层面来说,当力求让教师能够若干教师拥有一份课标与教材,或许更能引导教师将“渔”和鱼结合起来,毕竟教师工作最基本的习惯是运用教材来思考教学,看着鱼而思渔。另外也只有专家讲座与自己具体的基于教材和经验的结合,研修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诚如新疆哈密石油高级中学高荣老师所言,目前的培训只是理论层面的,到具体操作上肯定会遇许多困惑。

 

 

 

◆ 作业赏析○○○

黄牧航  束鹏芳

(栏目信箱:huangmuhang@126.com

 

【编者按】

学员作业所提供的信息

黄牧航 李 清

本次研修我们所布置的作业题目很多都是极具开放性的。与封闭性的题目相比,开放性的题目包含了更多的信息,甚至可以给我们提供题目内容以外的信息。例如,专题五我们布置了一道题目:“放开你的思路尽情想象,你认为理想状态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是怎样的?”布置这道题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帮助学员发散思维,敞开思路,想以往所不敢想,从而做以往所不敢做;二是了解学员对评价改革的真实想法。然而,选做这道题目的作业量之多,学员想象力之丰富却是出乎我们预料的。这其实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对于现行的评价体制和方法,很多学员都表示不满意,改革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此外,与今年新课改区的高考题目有选做题一样,我们的作业也以选做题的形式呈现。从学员选做题目的情况来分析,我们也会得到一些意外的信息。例如,专题六我们布置了一道题目:“以简要书评的形式介绍两到三本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的史学专著。”选做这道题目的学员并没有我们预想的多,有的班级甚至没有一名学员选做这道题目。这个现象起码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相当部分的教师可能真的很少接触到教科书以外的历史书籍;二是一些边缘地区的教师可能真的很难买到好的历史专业书籍。从学员荐书的格式来看,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员不清楚荐书的规范,仅仅提供了书名,完全忽略了作者、出版社、版别。如有的学员推荐了《中国文化史》一书,但我们搞不清楚这是谁写的《中国文化史》。这除了书写的规范问题外,也反映了部分学员的阅读面很狭窄,如果他们能够接触到两种以上的《中国文化史》,可能就不会犯这种错误了。还有些学员明显是从网上找几本自己没看过的书来应付。如一位学员推荐了柳徴先生的《中国文化史》,弄到我们相当迷茫——我们只知道柳诒徴先生写过《中国文化史》。百度搜索“柳徴 《中国文化史》”,恍然大悟——我们发现了内容一样、错误一样的39篇文章,当然,与这位学员的作业也一样。

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大量删减了学员对所推荐书籍的内容评价,只呈现学员所推荐的书籍,这些一手的资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在的一线历史教师喜爱读什么书?

总的说来,今天选做“您认为在教学有哪些需要研究的问题”一题的学员是最多的。看了学员的作业,我们就想到了“行动研究”,什么是我们教师可以进行研究的,什么是我们有能力研究的,我们一线教师自身的优势在哪里,这是我们自身开展研究的条件。同时也提醒了我们,培训要注意学情,注意学员的基础。

 

 

今天,我们的历史教师读什么书?

1.新疆石河子市高中历史1班 姚 丽    

(1)《伊朗危机与冷战的起源(1941-1947)》,李春放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2 。

(2)《红墙大事(共和国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上下》,张树德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黄永年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4)《中国经济发展五十年大事记(1949.10-1999.10)》,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人民出版社1999

(5)《中国北方经济史》,程民生著,人民出版社2004

(6)《欧美经济学史》,赵迺抟著,东方出版社2007

(7)《中华文化史》,冯天瑜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2. 新疆巴州历史班 袁晓满

(1)《美国赶超经济史》,作者:韩毅。

(2)《1607-1988美国工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作者:韩毅。

(3)《中国风俗通史》,作者:陈高华,史卫民。

(4)《中国政治通史》,齐涛主编。

 

3. 新疆巴州历史班 贾克宽

(1)柏杨著《中国人史纲》

(2)阿尔温·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

 

4. 天津历史一班 张晓静 

(1)《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上下卷)》

  作者:[美]费正清、刘广京 编

(2)《世界经济史》

  作者:萧国亮、隋福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5. 天津历史班 冯 芳

(1)《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由著名政治学家、历史学家白钢教授主编、邀请数十名各断代史专家通力合作完成的。

(2)《中国现代产业经济史(1949.10-2004)》,全书共有10编54章及37张附表,是汪海波教授在数十年工业经济史料积累的基础上,进而潜心研究的硕果。

 

6.天津历史1班  赵 新

(1) 《国学课》 张学波、李建昆、邱燮友、田博元编著,简松兴试题增补,三联书店出版。

(2)《国富国穷》(美)戴维·S.兰德斯著,新华出版社出版。

 

7.新疆兵团历史2班  赵睿琴

    有关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书籍,我在大学里参看的很多,都是比较分散的。我看过的比较全的,集中的介绍世界和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丛书就是《剑桥中国史》和《剑桥世界史》。在这里我就只推荐这个系列的丛书给大家,因为它的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知识,除了《剑桥中国史》中空缺了一些章节外,基本是比较系统和全面的。

推荐人/刘俊: 从平时的作业可以看出老师是一个爱读书善思考的老师,并有着较为广博的知识,从推荐的丛书更印证了这一点,推荐的理由和阅读的注意点老师讲的都很清楚,值得一看。

 

8.新疆乌鲁木齐历史1班 周 园   

  (1)读历史专业书。教师职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们不断地构建和更新自己的专业内涵,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深刻的知识。推荐阅读:

  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改革状况》,2007年2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由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中国人大经济学院胡均教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新城教授主编。

  ②《永乐大帝朱棣》毛佩琦著。毛佩琦教授以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在书中展示了一个客观全面的永乐大帝,并披露了很多悬而未解的历史疑案。

  (2)读与专业有关的公共书。推荐:《论语》、《孟子》等古代典籍。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东子《快乐教育18法》、《杜威学校》、《备课新思维》等心理学和教育学著作。

  (3)读优秀教师教学经验论著。我们可以向优秀教师学习。

(4)网络阅读。网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合作的平台,将我们的视野放大到几乎不可限量。

 

9.新疆乌鲁木齐历史1班  杨红坛

(1)《历史研究》作者:【英】阿诺·汤因比,刘北成、郭小凌 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0年。

(2)《中国制度史》 作者:吕思勉,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05年。

(3)《吕著中国通史》作者:吕思勉,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0.新疆乌鲁木齐历史1班  魏武军 

(1)《国史十六讲》,樊树志著,中华书局出版。

(2)《中西500年比较》,郝侠君、毛磊、石光荣编著,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3)《万历十五年》黄仁宇著,中华书局。

 

11.新疆乌鲁木齐历史1班  常 春 

(1)《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都培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华文化史》,冯天瑜、何晓明、周记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新疆乌鲁木齐历史1班  牛雪莲  

(1)《中国古代经济史》,齐涛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中国古代文化史讲座》,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13. 新疆哈密历史班  刘淑霞

(1)《明代政治史》(上、下册),张显清著。

(2)《中国古代文化史》,张崇琛著。

推荐人/吕准能:感谢刘老师的推荐,此外我在推荐一些参考书:

1.国史概要,樊树志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中国历史十五讲,张岂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3.世纪中国:光荣与梦想(上、下),武斌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4.百年中国(上、下),陈晓卿主编,山东书画出版社,2000年版。

5.百年百事(1900—1999),巫加都主编,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6.中西五百年比较,郝侠君、毛磊、石光荣主编,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年版。

  非常佩服和欣赏江苏扬州中学的王雄老师、浙江嘉兴教育局教研室的戴加平老师都努力倡导并身体力行,起到了以身作则的作用,让我们一起读书吧,行万里路,破万卷书!

 

以下为乌鲁木齐2班的作业,由陈亚东老师推荐:

14.程景华

(1)《1840-1926——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作者:李剑农。

(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作 者:王询,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胡适著译精品选-中国中古思想史长编》,作者:胡适,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15.杨淇

(1)《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出版,朱瑞熙、张邦炜、刘复生、蔡崇榜、王曾瑜合著。

(2)《中亚古国史》,中华书局2004年出版,美国学者麦高文著。

 

16.汪安晨

(1)《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丛书,戴逸等著。 

(2)《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100位名人》,编者:冠华。

(3)《秦汉历史哲学思想研究》,庞天佑编辑。

(4)最后介绍几本历史学术的好杂志

《历史学家茶座》,山东。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 陕西。

《中华文化史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

 

17.沈镜民

(1)《中国领导思想史》,萧少秋主编,刘明华、岑大利、赵书刚等编写。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

(2)《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孙家恒主编,许煜、刘永生编写。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

(3)《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上下卷〉〈《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上下卷〉〈《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上下卷〉。系列名画〈《中国传世人物名画全集》上下卷〉〈《中国传世山水名画全集》上下卷〉〈《中国传世花鸟名画全集》上下卷〉共分六卷。刘人岛先生主编,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此外我主张当历史教师的不但要多读一些与自己专业知识有关的书籍外,还要多看一些报纸。特别是与中学历史教学密切相关的一些专题学术研究文章。……二十几年来我非常注意收集报纸对教学的帮助。我已经剪了几十本、分为《史海拾零》《动物世界》《人间正气》《人间百态》《青少年犯罪研究》《自然风光》《军事天地》《与中学教学相关的史实》《健康生活百事通》等十大类型的剪报。它对增加我的知识面,提高教学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至于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书籍,那更是要经常读的。因现在高考是政史地大综合,三门课捆绑在一起考,你如果只注意历史知识方而的进修,面忽略了政治、地理方面一些知识的进修,是不够的。

 

18.玉苏甫江.买买提

中国人民大学冷成金教授的《读史有学问》要破除对历代的帝王之术的神秘感,要对其有清醒的认识;要善于运用自己的经验分析历代的治乱成败,并从中总结出相应的规律;还要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走出来,在更高的层次上看待政治与道德的关系;而在具体操作上,则要谙熟通权达变的智慧;不要应算是会读史了。《读史有学问》的确是一本风格独特的历史读物!

 

19.李玫

(1)《历史研究》,阿诺德·汤因比.    

(2)《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斯塔夫里阿诺斯.

(3)《剑桥中国史》。  

 

20.贺慧楠

  对教学有很大帮助的作品是王俊彦著的《中美苏三国演义》,李健著的《红墙记事》,余秋雨的作品,易中天的作品等。

  我特别推荐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十二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系列丛书。

另外,中学历史教学杂志是中学历史教师必备的资料,它给我们提供最新的教学研究成果,宣传新课程理念,案例分析,高考分析探究,可让我们快速了解历史教学发展动向。虽然新疆还没有使用新教材,但常看教学杂志,我已将新的教学理念用于教学实践中了,并小有收获。

 

 

今天,我们的教师最想研究什么?

1.新疆乌鲁木齐历史1班  刘  斌 

研究十大问题

通过假期短暂的研修,我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以新课标理念审视自己以往的教学,我发现自身存在很多不足,距新课标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也感觉有很多问题需要我去思考,去研究。

1.自己是否真正正确理解了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

2.如何围绕新课标处理教材?

3.怎样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4.新课标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专题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如何进行学情的调查和分析?如何结合学情分析来进行教学设计?

6.教师怎样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

7.教学中,怎样进行师生的互动?

8.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9.如何对学生的学业进行多样化的评价?

10.如何结合新课程标准,为高考教学服务?

 

2.新疆乌鲁木齐历史1班  张建平   

研究学习方法、语言和沟通

学习方法的研究:不管是学还是教,这都是个永恒的话题,在学习方法上探索的越多,越容易在学习上形成良性循环。

(1)善于提问。教与学是双向的,师与生都应培养自己善于提问的习惯。20世纪的格式塔心理学以及脑科学成就表明,人的大脑天然具有完善于事物的功能,我们每提出一个问题,我们的大脑就会自行去寻找答案,所以常听人说,能提出问题,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

(2)善于阅读,尤其是快速阅读。我们总是教导学生要仔细阅读,实际上很片面的读书方法。快速阅读现今已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学习技术了,这实际上是一种整体学习的技术,具体讲有导引术——从点式阅读向线式阅读乃至向面式阅读过渡,都有系统的训练方法。西方包括象新西兰这样的国家都在中学里开设系统的速读、思维导图、记忆术等学习技术课程。稍微经过两个小时的快速阅读训练,普通人就能由每分钟阅读200字提升到400——500字,经过一周的系统训练,大都能达到800——1000字,这是我自己以及我的培训经验多次证明了的。当然经常看到介绍,说经过某机构的训练,人人都能快速阅读达到每分钟10000字以上,我不相信这样的神话,但经过训练,我们的学生阅读一般的文科材料达到每分钟1000字是完全可行的,可不要小看1000字的速度,这就意味着学生能在3个多小时内仔细看完一本高中历史教科书。

(3)记忆术研究:在西方,记忆术是一门成熟的学习技术,它发源于古希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后才在中国大陆引起重视,还仅仅局限于研究机构和民间。其实记忆术是一种建立联系的学习技术,也是一种整体至上的学习术,一点也不神秘,用四个字概括,叫“以熟带新”。具体操作起来也很有趣,主要偏重开发右脑的想象力。当然要记忆长篇大论的东西,就需要很强的思维协助了——这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全脑”。掌握这门技术,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其意义都是革命性的。

(4)思维导图研究:这是六十年代由英国人托尼.布赞创立,是一种图文并茂符合大脑放射性思维的学习与记忆技术。其成效是不言而喻的,我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课堂板书时大量使用了思维导图。

语言研究:文史不分家,语言文字修养需要长期磨练,这门功课必须有计划地长期自我修炼。课堂教学中,语言首先表现为教师的整体形象,传授知识只是语言的一个功能。从沟通技巧上讲,教师的肢体语言、充满激情的正面积极的外在表现也是另一种影响力更大的语言。语言的使用最终可以决定教学效果。

沟通研究:教学中,声调的把握、肢体语言的利用、倾听水平的高低、区分能力、发问能力的优劣,都能决定课堂气氛和最终效果。

我的教训: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明白了,正常有效的课堂教学反映的是一种关系——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个整体的关系。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相长、良性互动就是这种正常关系的写照;而课堂气氛压抑、沉闷,师生关系对立紧张、没有实际效果就是师生关系割裂的活写真!如何达成整体融洽的师生的关系?两点体会——一是课堂教学中由教师掌控的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比教学内容更重要;二是在学生抵触的课堂中教师的心态比严酷的现实更重要!

 

3.新疆乌鲁木齐历史1班  梁  波  

研究六大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多,非常的具体。广大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认真对待,认真研究。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领会精神,指导实践;2要认真研究教材,吃透内容,挖掘内涵;3要认真研究自己,转变观念,取长补短;4要认真研究学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5要认真研究方法,灵活应用,重在实效;6认真研究考试,把握方向,取得佳绩。总而言之,要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4.新疆阿勒泰高中历史班  阿依丁.哈散音

http://acad.cersp.com/article/1594125.dhtml

在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我觉得在历史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例如:

一、研究如何选择恰当有效的教学方式:我认为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本学校条件及学生等实际情况,切实、科学、灵活有效地展开课堂教学。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要有贴切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有收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中可以给学生或让学生找一些活动素材,给予学生大量的实践活动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活动来促进过程性目标的实现。比如拿破仑一课,分组让学生就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四个方面查找资料,然后以表述,表演,记者采访等形式表现拿破仑各个方面的事迹及特点。老师在观看之后可以就其查找的资料准确性,表演的生动性等方面加以点评。这样的课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性,在同学的表现时又使他们增强了观察力,思考能力,也增加了他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因此课堂教学教师要在创设情景的引入过程,知识的形成的探索过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别加以指导,使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研究如何激励和评价学生: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是用一把尺子,由教师从一方面对所有学生进行分等,这就是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这种评价体系下,一再失败的学生无法发现自己,激励自己,从而进一步失去他们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部动力。过去乃至目前中小学教育中,教师往往更注意挑学生的缺点,批评往往多于表扬,这就使自我意识正处在发展中的学生往往有自我贬低的倾向。所以,对这部分学生,长期的被动和失败地位必然导致自信心偏低,没有心理安全感,学习积极性差,学习内部动力不足等。我认为:应把当前一些开放式考试活动和课内外小组研修活动的设置与教学有机会结合起来。它使得学生不再是被动测验的接受者,而是评价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所有进行的教育活动都是用来发现他能做什么。突显他的优点,发掘他的潜质,促进他的发展。

三、研究如何处理教材和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类。教师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教师要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而不是教材的复读者。在收集资料方面,可以分两种渠道进行:一种教师自己收集,主要从网络、图书馆中收集文字材料,图片资料等。但教师的力量、时间毕竟有限,所以发动学生收集显然是一种好方法。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材料、方向,按老师的要求和方法,在自己家乡通过走访老人或知情者、搜取实物、拍摄照片、查阅文字、参观当地纪念馆等途径和方式收集资料,当然期间能收集到一些鲜为人知的材料就更好了。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剔除无用的,保留有用有价值的。然后分类,可以按历史时期,也可按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分类,还可按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进行分类建立资源管理体系,以备教学使用。

推荐人/李清:以高效的教学达成教学目标,以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以开发课程资源服务于历史教学,这是阿依丁.哈散音老师认为所要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是重要的问题,也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逐步研究、积累和解决的,教师的研究就应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5.新疆阿勒泰高中历史班  阿扎提.索勒坦汗

http://acad.cersp.com/article/1595336.dhtml

面对新课程,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太适用了。我们在急于改变教学方式的同时,往往会因抓不住根本而流于形式.实行新课程我们没有更多的经验借鉴,只有在反思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去总结经验,找寻新课程的切入点,使自己不断进步。课改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我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让历史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反思以前的教学,基本上是讲历史知识,能够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几乎涉及不到。课堂教学要生活化,要适应学生阶段性的发展,要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要让学生真情流露,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体意识。新课程更多的是让学习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新课程拉近了学生和历史的距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入手,把学生引入到现实情景中,进行“再创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又利于学生感受到现在就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历史并不是久远的与我们无关的事,使原来索然无趣的历史有了“生活味”。

二、尊重学生,兼顾引导

在学完了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内容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地异口同声说“倒退”。这是我没有预料到的。记得以前讲这个问题时,都是老师给学生定论的,所以也就没有听到过学生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现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的理由:原始社会民主、平等、财产公有……奴隶社会有残酷的剥削、压迫,还有“人牲”、“人殉”、“炮烙之刑”等残酷的社会现象……学生用他们了解的历史知识来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所能理解到的,对他们的理解要尊重。但他们的理解却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如何进一步引导才能不违背课文的价值取向?我引导他们对比原始社会物质生活的贫乏和奴隶社会灿烂的物质文明,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是生产力的发展。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又兼顾了课文的价值取向。

三、让学生真正的主体化

学生的主动性强调的是学生的活动。 课文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地名、方位、周边环境、历史背景等,如《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课前要让学生首先查阅地理图册、社会等教材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介绍,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四、专题讨论会

为开拓学生视野,培养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由教师给学生介绍一些报刊上有争论的,又有教育意义的材料或直接就书上的人物、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展开讨论,让每个人都参加。专题讨论可开阔学生的眼界、形成历史思维,从而培养分析归纳能力和从现象在场看本质的能力。

反思在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不需多说,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承者,作为有创新性人才的培养者,我坚信,只有具有反思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具有反思能力的学生,也才能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推荐人/李清:阿扎提.索勒坦汗老师是尊重学生主体,不忘教师本份,立足学生学情,拉近历史距离,拓展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坚持教学反思,促进学生创新。

 

6.新疆阿勒泰高中历史班  赵宏亮

http://acad.cersp.com/article/1591211.dhtml

为了进一步推进新课改加强历史课教学,我认为历史课中需要研究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历史课的根本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第二,怎样有效地实现历史教学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主要对常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同一内容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教学设计。如,高一与高三年级学生虽然教材一样,但是他们的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2、如何对学生指导自主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改革极力要求改变课堂上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的方式,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第三,历史教师应该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是要更新理念,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提高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能力和形象化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教育和躬行实践的能力。

推荐人/李清:老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很多教师所回避的,但却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根本所在,只有明了了这个问题,我们的历史教学才能真正有价值,否则只能永远在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上打转。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其实可以结合起来考虑,都是教师如何提升自身素质的问题,我一直认为,虽然我们一直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这不是忽视教师的作用,作为教师,我们也有自己的主体,我们的能力与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效果。

 

以下为新疆兵团历史2班的作业,由刘俊老师推荐:

7.代翠红http://acad.cersp.com/article/1595328.dhtml

  教学中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我认为应该是学生。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那首先要做的是深入的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想要什么。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才最适合咱们自己的学生。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不同,每个地方、每个学校的每个学生又各有不同。那我们就只有具体了解了自己的学生才能以此为根据来开展历史教学。

  要研究学生当然第一步就是走进学生当中去,能和学生打成一片。要的到学生的信任。在我们以前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对老师有畏惧心理,在学生心目中老师大都只知道说教却不曾理解他们,不能照顾到他们的感受。因此学生在表面对老师必恭必敬,其实老师心的距离很遥远,不能对老师吐露心声。这样我们就只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开展教学却不一定适合学生。为此我们老师应该以平和的心态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多和学生交流沟通。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这点很重要。当然平时还要多注意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情绪变化、学习成绩,这都有助于我们开展教学。

  除了研究学生,我们还应当静心研究一下自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主导。要研究自身情况。看看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自己操作,更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更能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研究了学生和老师当然就是研究教材、研究其他教学资源、研究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等和教学有关的方方面面。看起来似乎在喊口号,又似乎很难做到。其实我认为如果是注重丰富自身,完善自我,

热爱教师职业的人,心里装着学生,装着教学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认真真的工作,都能做好各种研究工作。

 

8.黄少平http://acad.cersp.com/article/1598162.dhtml

作为第一线的教师,从教22年,我认为在新的课改过程中,教学中以下问题应值得我们历史老师好好研究:(1)着眼学生个性的整体发展。21世纪是发展个性的世纪,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既有独立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我们应用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把个性发展作为课程的根本目标。(2)强调终身教育的基础性。基础教育究竟是什么?是为学科发展、专业建设打造基础,还要为人的发展、终身发展打造基础?新课程正是站在终身教育的高度,强调基础教育的“基础”,即要求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3)突出素质教育的重点。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据此,新课程把“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要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怀疑、敢于超越的精神,积极进取、求实、求是的品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乐于助人的习惯。(4)体现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人间万物中,人是第一宝贵的。“人”字在教育中越来越大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关注每一个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成为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和神圣使命。实际上,新课程培养目标的每一条都具有时代新内涵,我们也只有站在时代的高度,才能真正领悟新课程培养目标的精神实质。

 

9.许小请http://acad.cersp.com/article/1601055.dhtml

看了今天的视频后,在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后,我觉得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同时也值得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

1.新课程改革下中学历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2.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的研究

3.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

4.精品课程共建共享的研究

5.课程改革与课程衔接的研究

6.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历史课程衔接的研究

7.新课标下中学历史探究式学习的策略研究

 

9.罗惠明http://acad.cersp.com/article/1602294.dhtml

在历史教学中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但我总是要上网查阅很多资料、慢慢去解决。这也是我今后努力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1.首先要研究的是学生。老师教学是为学生的服务的,所以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兴趣爱好、思想动态、方式方法、理想志向等等都是我们教师研究的对象。

2.教学内容的研究。教学内容的研究应包括对教材的分析整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史学理论的了解与掌握等等。要做到做学生学习的内容了如指掌、结构线索清晰有序。

3.理论和方法。我认为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就好比我们航行的船浆。有了它我们才能更好的把握方向,快速航行。对于它们,不仅要了解、掌握,更要知道选择和运用。

4.评价机制。完善的、合理的评价机制的建立,就像一个加油站,能给学生孤寂、冗长的学习生活注入活力,能让学生及时反思自己、调整方向、改进自己。

另外,老师要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多深入学生中了解教学情况,加强双方的互动,增强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和沟通,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10.克热木.阿不都热依木 http://acad.cersp.com/article/1597569.dhtml

  我认为在教学中有以下问题是需要研究的:

  1.教学方法与技巧:作好一件事方法技巧是关键,教学更是如此,那什么样的方法技巧才才是好的呢?孔子说过,教有法,但无定法,要因材施教。所以每个老师都必须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去研究教学方法技巧,只要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学生乐于接受的并且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就是好的方法技巧。

  2.教学手段:教学手段是使教学活动能更出色完成的关键性因素,现在由于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呈现出多样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多利用图片、影音等多媒体资料把历史形象地展示给学生,也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标、教材和其他的教学资料:要实现有效教学,课标、教材和其他的教学资料是不能丢掉的,如果把教学比做航海,那么课标就是指南针,它让你不会迷失方向,教材和其他的教学资料就是燃料,也是海水,没有燃料你就无法前进,,海水太浅就要搁浅。所以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深入研究课标、教材和其他的教学资料。

  4.评价: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往往答不全面,而老师就会这样评价:这位学生答得不完整,谁帮他?这是一种否定性的评价,容易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建议老师不用这种方式评价学生,老师可以换种方式去评价,运用肯定的语言:这位同学,勤于思考,问题已解决了几个方面,能否想想还有其它方面吗?其他同学想到了也可帮他补充完整。这种评价具有激励性,能调动全体学生去积极探究的欲望。

  5.换位思考:许多基础差的学生,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而此老师不是批评学生,就是疾言厉色地叫“坐下”,当个别学生犯了错误,老师没有调查清楚就不问青红皂白,一顿臭骂。试想如果这些情况出在老师自己身上会怎么想?我想我们老师在细心执教的同时,要用爱心、细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润物无声地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才能真正体现教育的人文性。

 

以下为乌鲁木齐2班的作业,由陈亚东老师推荐:

11.何羿霖

    1.要研究教材(无论是现行教材还是即将使用的新课程教材)。尤其是新教材在编排体例、内容上与旧教材都有很大变化,必须认真研究吃透内容,切勿犯经验主义错误,这样才有可能为上好一堂课作好基本的准备。

2.要研究教学设计,从导入到新课的讲授,从问题的设计到教学手段的使用等等,每个环节、细节都要精心设计,周密安排。

3.要研究学生,掌握学情,在针对层次不同的学生具体问题区别对待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若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再好的设计都是零。

4.要研究作业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争取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5.要研究教师自己。新课程给每一位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拥有全面厚实的专业素养,才能很好地实施新课程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明确地了解自己,在专业知识上有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需要充实的,我们的知识不能被教材限制,应该比教材陈述的知识更丰富。这样才能自如地运用专业知识,设计教学方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升教学水平。

 

12.王玉惠

一、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教育

二、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提升

三、时序转为模块教学设计上的变化

四、学业评价与高考的关系

五、历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六、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13.湖南岳阳  周振飞

您认为在教学有哪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您在教学研究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提供给同行分享和借鉴。

第一问:

1.教师问题:农村中学尤其初中,历史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历史教师地位低、负担重、待遇差。

2.学生问题:在农村超大班额的情况下,如何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如何改变学生旧的学习方式。

3.课程资源:在农村如何结合实际,开发历史课程资源。

4.课堂操作:新课程课堂教学应注意:突出中心、巧妙高问;发扬民主、培养能力;注重主体、发挥主导;精心综合、拓知外延。

5.考试问题:现在中考,历史考试采取开卷考试,高考历史学科的分数相较以前降低(先前150分,现在约100分)。在当前考试还是指挥棒的时候,中小学课改必须首先尊重这个事实。否则,就无法形成新的学科歧视,甚至会耽误一代人。考试试卷的制定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试卷的命制如何做到有利于引导教学,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

第二问: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1.启发学生勤于思考: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通过理解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鼓励学生有质疑精神,学问从疑开始。

2.鼓励学生勇于发问:教师应应充分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将不懂的地方表达出来。

3.诱导学生善于练习:注意练习时间的分配和练习知识的不重复。

推荐人/吕准能:老师针对农村初中的历史教育教学的实际,列举了一些在教学有哪些需要研究的问题,还触及了比较薄弱的中考问题,这种关注与思考难能可贵。我们期待经过长期的探索,是中学历史尤其是初中教学既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又能赢得广大师生的首肯和社会的好评。我们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特别链接○○○

 

平凡当中不平庸:

 教师专业成长有赖终身学习

(选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年第5期,《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从根本上追问什么是有效的历史教学——聂幼犁、赵亚夫、齐健、任鹏杰共同主持中国历史课程网在线研讨实录(节选)》之“六、平凡当中不平庸:教师专业成长有赖终身学习”)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0343/archives/2007/366245.shtml

 

  孙海文: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途径是什么?请教赵亚夫教授!  

  赵亚夫:以我的观点有两点:建立健全有效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要为自己制定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自修计划。  

  晚凉中的杜苇:有效的教学与教师学养分不开,学养与读书又分不开,最近看到一段话非常适合当下一线教师的读书状态:“每次我看董桥文章,都会感叹自己患了贫血症,才、学、识、情样样贫血。医学上,贫血是小毛病,但才、学、识、情的贫血却像绝症,读再多书,写再多文章,就像吃再多补药一样,依然药石罔效。”(王健壮语)请专家对一线教师的读书、专业研习提些建议。  

  博雅:打扰任主编了,请问围绕教学的科研怎样体现和提高实效性的问题:目前各地科研轰轰烈烈,尤其是课题研究大张旗鼓,但针对性、适应性缺失,难以推广或仅停留在表面上;你是怎么看待的?你对中学老师的科研有什么忠告?  

  任鹏杰:是啊,现在课改,实践难度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一些老师的“学养”跟不上,在大学里本来就没学到课改所需要的东西,就此可以追问大学的责任促使大学改革,以保证今后教师不再受“冤屈”。但已经是老师了,也有办法提高,除参加相关培训外,最有效的恐怕就是自己多读书读刊。历史教育刊物本来不多,各有特色。我们《中史参》会选择更好的读物内容,或刊登,或简介,给大家提供有价值的阅读信息,欢迎大家关注,并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写出来,投给本刊,供老师们分享。

  至于读书,我有个感觉不知道对不对,就是一些老师的阅读面太窄,似乎只愿意读有关“历史”的,而忽视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艺术、文学等领域,殊不知历史教育,至少不能缺了“历史”和“教育”两个维度,更不能没有“哲学”的高度和“艺术”的创造力。

  人们说,哲学是世界的医生,我说历史是人类的医生。哲学喜好追根问底,历史偏爱助人做人。但往往很多书,哲学与历史是相得益彰的。

  譬如,读了印度克里希拉穆提(他有《一生的学习》《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重新认识你自己》等40本书),你就知道“无知的人并不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不明了自己的人。……了解是由自我认识而来……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自我了解。”其实,人生无非就是自我认识、判断、选择的过程。生活之路有好多条,但我们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每个人几乎每天都必须借助独立地判断和选择,来认识自己、做自己。读了他,你就会对如下一系列问题想个明白、想个透彻:“难道受教育只是为了通过几项考试,得到一份工作?还是为我们在年轻时奠定基础,以便了解人生的整个过程?获得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是必要的,然而这是一切吗?”

  再比如,读了马克思、恩格斯,你会觉得“经典”原来那么生动、精彩、深刻、发人深省,而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它教条化了,唯物史观在不少的论著里也走样了,远没有西方一些学术界和教育界借鉴得彻底,现在我们也不妨反过来读读西方“马学”,再图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至于读了教育学和心理学,我们就不会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而手足无措或举棋不定,写教学研究文章也就不至于没有条理、没有主张、没有深度,而尽说一些人人都会说的“正确的废话”。

  我还想,医学的名著,也不妨涉猎一番,一有助自己,一有助他人。比如我最近看“现代临床医学之父”英国威廉·奥斯勒的《生活之道》,书中论医学,也论教育,更论人生,读来深受启发。此书就在我手头,把其中《书与人》一篇里对读书人的看法的一句摘录在此,先睹为快:“说到读书,古时候有位作家曾经说过,读书人可以分为四类:‘海绵,不分好坏全吸收;镜子,接受快,放出来也快;布袋,只留住了香料的渣滓,精华全都流失;筛子,只保留精华。’”呵,历史老师最需要做“筛子”!  

  沈为慧:同意任主编多读书、读好书的观点。但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之大、工作量之大是常人难以理解的。我每天早上6点到校,中午正常不休息,休息也在办公室桌上小睡一下,晚上11点离校,仍有做不完的事。读书与写作只能在深夜与凌晨进行。教师水平的提高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但这一点太难解决了。  

  cqs常青树:是的呀,一线教师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对于读书来说是有点难得,我们的素养,我们的学识如何提高,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对于细小的问题去展开学习。请教任主编了。  

  沈为慧: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有效备课,有效备课的前提是教师储备更多的有效知识。看了任主编的话,我体会到,要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要做一个有使命感的教师——尽管教学工作不好做,但我们不做谁来做?  

  任鹏杰:老师说得极对!即使未做好,也还得做。我们不做谁来做?有这种境界和追求,本身就不愁教学达不到“有效”!  

  沈为慧:谢谢任主编的多次鼓励!您送我的话我一直记在心里:我“或许始终是平凡的,但却可能变得不再平庸”。  

  神仙巫:实现教学有效的前提应该是教师的自身修养,没有足够的知识,什么有效都是空谈。  

yulin0304:这些年,老师和任主编一直呼吁中学历史老师要“有理想、有思想、有视野”,令人受益匪浅!

 

 

 

◆ 研修感言○○○

何成刚  束鹏芳

信箱hechenggang@ncct.gov.cn

 

美丽的石河子·美丽的冷涛

——杜苇研修感言七

夏辉辉

这次远程研修之前,我对石河子没有一点概念,只会像孩子,用“遥远”二字来形容。这次培训后,我在班级一栏里看到了一大串陌生的地名,其中就有石河子。

艾青笔下那戈壁明珠——“我到过很多地方,数这个城市最年轻,她是这样漂亮,令人一见倾心,不是瀚海蜃楼,不是蓬莱仙境,她的一草一木,都是血汗凝成”。这样一个美丽而陌生的城市,我竟从不了解——不是我不努力,实在是世界真的很大。

由于网络的原因,应急平台上漏掉了石河子市历史班,作业也就无从提交了,我却在公共邮箱里收到了石河子市冷涛老师提交过来的学员作业,整齐规范,每一篇作业都有冷老师的点篇,让人犹然起敬。在最初那与黑客们战斗的日子里、在大多数指导教师还不知如何操作的日子里,这是多么珍贵的资料啊!

于是,我与老师有了一来一往的通信——看来照片才知道,冷涛竟是一位美丽的女老师,而且双方都有一见如故的奇妙感觉!生活在石河子的老师们与我们一样么?他们的学生爱学历史么?学生上课爱记笔记么?怎样给学生讲新疆这一块的历史啊?老师是不是穿民族服装上课啊?还有,他们也有住房、就医、孩子升学的苦恼么……说到这,大家可能都要笑我了。

老师和她的同事们陆续把简报发给了我,石河子市老师们的作业认真而严谨,他们拍了许多照片却不能帖上博客平台,真是一种遗憾,我帖在自己的博客上,不但方便操作,也算是一种纪念。

石河子,这个绿洲名城、丝绸古城,因为有了老师及她的同行们,因为有了远程研修,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令人更加憧憬。

嗯,亲爱的朋友们,俺明年想去石河子了!

(相片链接地址:http://blog.cersp.com/userlog/61/archives/2007/509914.shtml

 

 

 

远程研修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沈素英

仿佛注定2007年的8月是我收获的季节,由朱汉国、赵亚夫教授领衔的高中历史的首次远程研修,在瞬间为我打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领略到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的各种风采!

首先,能够聆听全国各地专家的讲座。王雄等老师的“历史教学设计”专题以及“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在线研讨,有助于自己更深地反思过去、设计未来的课堂教学,更进一步认识到关注学生的现实意义!包云鹏、束鹏芳等老师的“高中历史新课程专题设计的特点和挑战”,齐健、李晓风等老师的“有效教学”,赵亚夫、齐渝华等老师的“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历史”,黄牧航等老师的“发展性评价”,张桂芳、赵利剑等老师的《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不仅更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也将丰富自己的课堂实践,引领自己的专业发展!

其次,能够品读来自新疆的精彩作业。新疆乌鲁木齐(1)班杨红坛老师的《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李丹明老师的“洋务运动的背景”这一课,设计它的问题系列,并简要写出如此设计的问题思考,还有许多,甘民祖老师的《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邱恩娟老师的《三维教学设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魏武军老师的《开放性试题两例》,刘斌老师的《实现有效的历史教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王振娜老师的《实现有效历史教学应该关注学生》,崔立川老师的《培训体会》,范青梅老师的《互动教学:我的经验之——历史与文学的互动》,丁宏涛老师的《历史教学中互动式阅读的运用》,常春老师的《教学相长:学生成果的保存》,赵胜利老师的《风格是成就名师的必由之路,研究——实践——反思——创新是形成风格的必由之路》……,一种热潮,一种感动,跃然纸上!虽说新疆2008年开始新课程,但今天这起点比我们起步时候高了许多许多!

第三,能够欣赏来自北京的简报。无论是编者寄语的文采和专业水平,作业赏析和案例点评的多角度、深层次,还是热点聚焦、百家争鸣、互动问答和研修感言的精彩纷呈,夏辉辉、王芳、龚育佳和我,还被男同胞们美意为团队之星——静静绽放的四朵金花!

虽然来自遥远,还曾有黑客攻击,但诚如发刊词所言:颇感亲近!有如面谈!人生的过程,无疑是“自主、合作、探究”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过程。人生之路,有了“自主、合作、探究”,便有了阳光、春风、细雨……今后,我们更要把教育的“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到底,更要把人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进行到底!相信大家一定记得任鹏杰大主编的话!

当将来某天,要盘点自己收获的时候,我们一定不会忘记2007年的秋季,收获的季节,一定不会忘记高中历史的首次远程培训!

 

让思想碰撞来得更猛烈些吧

——来自湖南岳阳历史班学员的心声

高中历史湖南岳阳历史班 方奇灵

[选自远程研修岳阳历史班课程简报第六期(8月18日)]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我们手中有一个苹果;你给我一种思想,我给你一种思想,我们彼此的思想就会在交流和碰撞中得以升华!

诚哉斯言!远程研修已近尾声,我们班级的学习氛围亦渐入佳境,看视频、写作业、读简报、发评论、写文章,每一个人都在痛苦的磨合中不断蜕变、走向新生,借用周振飞老师的一句感悟:远程研修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看视频)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做作业)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读简报)第三境也。我想肯定还有第四重境界,那就是在品味专家的评点、把玩同仁的高见、参与问题的讨论过程中,我们的思想拔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常常让我们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美好感觉!

我总是感动于我们专家与老师们的敬业精神,是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什么值得我们“为伊消得人憔悴”?什么值得我们毫不犹豫“亮剑”?那就是我们的专业学习,我们的远程研修、我们的见仁见智!

 

发扬岳阳精神,团结一致向前看

——远程研修岳阳历史班课程简报第七期(8月21日

什么是岳阳精神?屈原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大家耳熟能详的“求索”、“忧乐”精神是我们岳阳精神的内核所在。在这份简报的一隅,“求索”、“忧乐”又被赋予了特殊的涵义,因为我们正在新课改的浪潮中义无反顾、阔步向前、引领潮流!

十一天的聆听、十一天的叩问、十一天的冥思、十一天的伏案,多少同仁经历了多少次的思想风暴的洗礼、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经历了怎样的阵痛与蜕变!老师的老骥伏枥,老师的奋发向上、老师的寂寞前行、老师的衣带渐宽、老师的精雕细琢、老师的洋洋洒洒、老师的忧国忧民、老师的振臂疾呼、刘主任、老师的点石成金……都给我们留下了挥之不去的深刻印象,这些掷地有声的语言背后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正是他们的努力,使得我们岳阳历史班的远程研修暗流涌动、渐入佳境。向这些老师致敬!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还有一小部分学员还抱着观望的态度、逃避的想法,或迟迟没有找到组织,或三言两语敷衍、或干脆敬而远之!这些同学消极应对的背后,肯定有着种种可以理解的理由。但是,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啊!这是一次极好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机会,岂容错过?英雄扼腕!

研修已入尾声,研修正当高潮,许多学员感叹:受益匪浅!不枉此行!还有机会吗?希望延续下去!

有的,只要我们想学,“面包总会有的”!不仅远程研修还会延续三月,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班级只要凝聚起来,发扬我们岳阳的“忧乐”、“求索”精神,团结一致向前看!所有对新课改有着困惑的同仁、所有有志于“通古今之变”同志们,在远程研修暂告一段落后,依然可以在我们研修平台、在我们的qq群里永远继续我们的精彩!

 

评:历史21湖南岳阳作业提交区, 2007-08-21 15:30, 周振飞

问渠(教学艺术)清如许,惟有源头(学习)活水来

 

历史21湖南岳阳简报提交区, 2007-08-20 15:49, 周振飞

远程研修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看视频)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做作业)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读简报)第三境也。

 

评:历史21湖南岳阳作业提交区, 2007-08-20 08:40, 周振飞

专家、老师、学员为伊(新课程)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 互动空间○○○

课  改  心  得

新 疆 伊 犁 班

张建新(学员):希望能提供一些优秀教师的讲评课视频,作为借鉴。总体把握,主线梳理是学生非常需要的东西。一些学生放弃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中缺少这些而感到迷茫。

(学员):新课改和原来的教学摸式大有不同,越来越像大学了,实行走班制和选课制。

杨玉新(学员):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情境教学法正是触及学生这种情绪领域和精神领域。

周云(学员):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再优秀的教师,再成功的教学,也难掩瑕疵,所以要使自己的教学不断完善与提升,必须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的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

刘新梅(学员):反思很重要,由于平时教师工作的辛苦,有很多的细节没有得以坚持,有很多的反思经验都被忽略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资源浪费!我们平时在业务水平上积极向上,更要在做人的思想境界上有所提高!

王荇(学员):一个老师不但应该考虑自己的想法,还要注意自己的一些做法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也许在你眼中很小的一件事,真的会带给一个学生一辈子的伤害,让他恨你一辈子。既然我们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学生好,那为什么不站在学生的角度好好想想,认真思考,到底怎么做才能最完美地处理和学生的关系,教育真的是一项要用“心”来完成的事。

刘向荣(课程团队):新课程需要每一位老师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更需要每一位老师在学习和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新疆伊犁班老师对课改的以上看法反映了他们自己对课改的认识和理解,这正是老师们在学习和实践新课改基础上的反思和总结。

(整理、推荐/刘向荣)

 

 

 

◆ 简报选萃○○○

 

新疆伊犁州远程研修历史班

简报第11期

 

 研修寄语  

 

有目标、有追求、才能产生强大动力。

要当教师,就要努力当个好教师,当个名教师。从事教师职业根据分析,大致可分为五个层次:名教师、好教师、教书匠,以教谋生者,因教误人者。

名教师:不是以职称多高,头衔多大,年头多长而定,而是依德行上乘,智能足备而定。德行上乘指在教书育人上有善意、有爱心、有爱生活的良好职业道德;智能足备是指为学上有见识,有智慧,不论教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都有可能成为名教师,因为他需要当教师要表现第一流主动性。爱学生、爱得有感染力,有影响力,而且有深刻的系统的睿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本事,只有这样,才能堪称名教师。

我觉得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努力成为名教师,我相信我们每位老师都不愿虚度年华,不甘落后,在伊犁河谷这块土地上去施展才华,创造佳绩。边学习边实践,苦练基本功,不断增强科研意识,提高研究能力,成为骨干教师、知名教师。

远程研修班即将结束,远研平台对大家搭起来施展才华的舞台,对这次远程研修的深入探讨、总结经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素养,流过的汗水和付出过的辛勤,我们记忆犹新。咱们任重而道远,让大家百尺竿头加把劲,奏响伊犁河谷教育事业新的乐章!

 

学员心得

     

尼勒克县一中 刘  海

假期来了,听到了要研修的消息,很生气,老师真是辛苦,法定的假期又被剥夺了。在多年的教学中已有过多次的学习和培训,每次都是交钱。培训只是走过场而已。这次想必也是如此吧,后来才知道这次和以往有些区别,是网络研修。这是个新鲜的东西。虽然自已也常上网,但网上如何学习还没有尝试过。

通过集中听来自伊犁的专家对学习的讲解。我们结缘了网络平台。94人邂逅在网络平台。我们来自伊犁的八县二市,本不相识,却是同学。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教育的发展。我们共同进步,共同学习。放弃了假日的悠闲和有限的休息时间我们相聚在网络平台,合作与交流、协作与共享。94人的智慧碰撞出耀眼的火花。94颗心连在了一起。有郁闷、有快乐。郁闷前期黑客的骚扰,快乐交流学识的提高。视频中专家的讲解,平台上课程团队的跟踪指导。十指跳动和同行的神侃。忘了黑夜和白昼。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学习感受。专家的精彩讲评让我们兴奋,新的挑战来了。我们教师的担子重了。但我们接受了许多和以往从不一样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平台上课程团队的点评指导,我们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争先恐后的上交作业。在黑客施虐的前期。很多人会为一天作业没成功发出而焦急万分。这是何等的精神和热情。曾几何时也会像孩子一样,为专家点评了自己的评论而兴奋。

同学间为了讨论新的教法和观点,我们唇枪舌剑。目的是找出教育多年积弊。彼此不会顾及颜面而直言不讳。网络平台成为了箴言的殿堂。正反的比较,激烈的争吵。交锋越多,感情越深。这邂逅,成为友谊的纽带。知识的课堂。美哉,邂逅……

 

推荐作业

 

鲁秀梅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意识到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和课堂外知识的延伸,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开放性的作业布置。

开放性试题类型的划分,目前尚无定论,但开放性试题集中体现在试题命制的开放性、学生答题的开放性和教师评价的开放性等方面已为大家认可。开放性试题的命制从独特的角度对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考查,其答案一般具有非唯一性和不确定性,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并且允许和鼓励学生自己的创见。开放性试题能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开放性试题灵活多样、新鲜时尚、活化基础知识,淡化死记硬背。虽然在实践中,开放性试题的命制与阅卷工作难度增加,但是却给考生以更大的思维空间,为考生提供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考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对考生创新精神的考查。例如我设计了以下几道开放试题:就法西斯国家最终战败德国和日本的认罪态度的不同而设计材料一:1970年12月,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访问波兰时,在华沙遇难犹太人纪念碑前下跪默哀,对在二战中遭德国纳粹杀害的150万波兰犹太人表示谢罪。 材料二:“亚洲日本的领导人也下跪了,但跪的不是千千万万的亚洲邻国的受害者,而是当年肆意屠杀无辜生灵的“刽子手”。2004年1月1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再次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有军国主义象征意味的靖国神社。这是这位日本首相第四次参拜靖国神社。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如何看待德国总理勃兰特这一跪? ②你如何看待“日本的领导人也下跪”? ③日本对待历史,对待战争的态度除了材料二中所表现的外,还有哪些表现?

答题指导:分别从二国领导人及政府对待历史、对待战争、处理现实社会国际关系等的态度进行回答,要结合二战中德日法西斯所犯罪行等历史知识。

效果很好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也都乐于做这类型的作业,我采用等级的方法评价,每篇写评语,予以鼓励

历史开放性试题为实施素质教育,利用学科优势,实施学科“创新”教育,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好题型。开放性试题的出现是对传统命题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挑战,同学们平时学习中要摒弃死守书本、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学习方式和习惯,而形成不拘泥、不守旧、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思维品格,就一定能够在考试中很好的完成此型试题。

刘  海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积累一些一手的乡土历史资料,我在教学中尝试过制定开发性的试题。在学习高三古代史的时候。我给学生布置过一个开放式课题,请每位同学在课余的是后回家根据自己现有的家人情况制定一份家谱。时间越远越好。要求家谱最少要记三代人以上。代数越多越好,家里有家谱的同学,可以参照家谱完成作业,但不可照抄。

在评定作业时。我分好、中、差三类。好的标准是:可以清楚显示三代内的家庭成员的一切情况。时间、生平详尽。中的标准是:显示三代家庭情况。但资料不全。差的标准时:说不清楚三代内家庭成员情况。不认真统计的,敷衍了事。

对作业的总结是,结合我县的乡情。介绍我县历史。通过这个活动,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大家了解了自己的家族史,尤其是少数民族的同学收获更大,有的同学还说要像汉族同学一样,要编自己的家谱。大家学历史的兴趣提高了。

谢  勇

开发性的试题能够有效地检查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因此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本人虽未直接命制过此类试题,但在以往的月考或测验当中曾经接触过一些比较好的试题,并在其基础上加以修改,不知道属不属于开放性试题。下面是以中国古代城市的商业发展为例命制的试题

例:利用下面的材料,写一篇关于宋代东京城商业发展的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必须涉及城市商业发展的某一个侧面。

②必须利用下列材料,不能够凭想象任意发挥。

③不能够简单地翻译材料,而要组合两道以上的材料来确定写作的主题。

材料一: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街”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方罢,故永绝蚊蚋。 ——《铁围山丛谈》

材料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稍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猪胰、胡饼、野狐肉、灌肠、香糖、果子之类。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东京相国寺乃瓦市(指临时设立的集市)也,僧房散处,而中庭两庑(正房对面和两侧的小屋子)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趋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 ——《燕翼诒谋录》

材料四:张文定尝苦脚疾,无药可疗。一日游相国寺,有卖药者,得绿豆两粒,服之遂愈。 ——《孙公谈圃》

材料五:京师卖生果,凡李子必摘其蒂,不敢触其实,必留上衣,令勃勃然,人方以新而为好。 ——《鸡肋编》

材料六:每日早,惟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如此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冬月,即黄河诸远处客鱼来,谓之车鱼,每斤不上一百文。 ——《东京梦华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三方面的能力:

1.原始史料的阅读能力。凡是能够准确地理解所运用的材料的,给2分。

2.灵活地组合运用史料的能力。凡是能够合理地利用两道材料确定一个写作主题的,给2分。例如:《宋代东京城的夜市》(材料一、二),《宋代东京城的相国寺》(材料三、四)。凡是能够合理地结合三道材料的,给4分。例如:《宋代东京的夜市和早市》(材料一、二、六)组合四道以上材料的,给6分。例如:《宋代东京城的市场货物》(材料一、二、三、四、五、六)。本题学生可能会有许多出其不意的组合方式,只要言之成理,均可给分。

3.文字表达能力。小文章必须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文字流畅。不能够胡乱拼凑、东拉西扯。凡是做到这点的给2分。

本题总分不能够超过10分。

 

学业之星

 

学号

姓名

学校

文章数

作业数

评论数

被评数

被点击数

6540000033

夏 榕

伊犁州实验中学

27

18

121

31

270

6540020115

王红花

伊宁市第四中学

22

22

121

37

99

6540020117

杜 鹏

伊宁市第四中学

24

23

126

71

121

6540020304

赵 卫

伊宁市第三中学

28

17

122

65

205

6540020305

刘 莉

伊宁市第三中学

27

15

103

140

279

6540020409

梅国萍

伊宁市第八中这

27

26

125

83

135

6540030200

王凤英

奎屯第一中学

26

24

141

14

65

6540310105

程宇江

伊宁县第二中学

22

22

140

12

38

6540220054

雷中华

察县第一中学

23

20

182

13

81

6540220119

俊 荣

爱新舍里镇中学

20

20

21

22

52

6540230127

张子恒

霍城县江苏中学

18

12

125

104

268

6540230212

沈 文

霍城县第二中学

25

16

186

19

67

6540250140

缪岫兰

新源县第二中学

28

16

135

28

68

6540280035

马霁野

尼勒克县第一中学

23

23

143

24

61

 

整理、推荐/刘向荣:新疆伊犁是祖国边陲上一颗非常耀眼的明星,与它相适应,伊犁州参加远程研修的各班级老师在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组织下,始终刻苦努力,像明星一样都取得了很好的研修成果,从而不断为祖国西部教育的发展托起了明天的太阳,如歌般普遍着祖国西部教育辉煌而壮美的未来。

 

 

 

◆ 研修花絮 ○○○

凤   凰   岭

秦 立 富

项目办真是有心,把研修的集中地点选在了风景秀丽的凤凰岭下,每天工作之余仰望它的秀美让人心胸顿时开阔,但可惜的是,从8号开始驻扎到现在已经半个月了,工作繁忙始终没有机会登上它一睹其风采。研修即将结束,总觉得缺点什么。今天虽热,但天气晴朗。抽下午吃饭的时间我和黄牧航老师决定去登凤凰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凤凰岭上有一座有名的寺院—龙泉寺。我们偱山道而上。于清净安详中一座古刹,清幽肃穆,轻轻梵唱萦绕整个庭院,几个僧人在山壁前打坐,余香袅袅,木鱼叮咚,恍恍然回到了古代。

出龙泉寺,沿路向北,一直到景区门口,古景山色立现。左边是山,右边是水,山路崎岖但一直有水流相伴。凤凰岭上有一个景色叫锋恋石,而这山与水又何尝不是一种相恋呢?

山峰奇绝,有云南石林之风。于一高耸之峰顶,一方奇石傲然挺立,石容绝怪,一面上三个孔洞并排而现,传说为仙人所做,名曰仙人脚印。又一石于峰峦间栩栩如生,犹如一只白兔,静静守护这绝世美景千秋万载。此兔只应天上有,更确切说只应月宫有。难道嫦娥绝世的容颜也没有敌过凡尘的美景,惹得玉兔也耐不住月宫的寂寞?

平平常常的山路陡然间直上了青天,看旁边大书两字:天梯。果然惊险万分,一根锁链,直上的台阶,让人看了不禁要掂量自己的胆量。手脚并用,匍匐前进,上一个台阶就换了天地,我们一下子成了壁虎。天梯最险间却有一座小洞悄然出现,里面一座修仙之人像哈哈大笑得看着呼吸急促的我们。修道之人真的很会寻找修仙之所,如此的一个地方连动物来打扰恐怕都很难。

天梯顶端,两座琅琊小亭秀丽于此。四处环望,景色美不胜收。重重叠叠的青山翠色波涛翻滚,挺拔傲立的石林山峰鳞次栉比,我们不禁感慨大自然力量的伟大,但前望,无边的农田鲜翠欲滴,隐约的农家砖红瓦新,更远处朦胧的北京城若隐若现,我们又同样感叹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是斗争的,人向自然一直在索取,但是人与自然又是统一的,山川和人居互相映照,也是别有个中滋味。

仰望西边,更高的山峰还在等着我们去攀登。山路更加崎岖,几乎每一步都超过了80度,走一段就有一段的风景,而且各有特色。整个路都掩映密密的植物中间,没有了人类的痕迹,只有人跟自然亲密无间。人的心胸一下子变得无渊辽阔,世间凡尘俗事随风而去,清净纯洁回复本身。一望、再望、三望,若能超脱,几人愿被俗事所累,几人愿为名利伤神?人啊,天堂地狱只在一念之间。

前行之路却陡然下降,遍寻不着,却在一自然深井边见到隐约的台阶。心中惴惴,由此下?仅容一人的洞口探身而入,长长的窄窄的隧道让人感觉莫名的刺激,两边的岩石铺面而来,对未知前路的恐惧也瞬间袭来。巨石间蜿蜒下坠,就靠一点点石缝支撑自己的全身,小心再小心。艰难的转过一块大石,豁然而开,原来别有洞天。巨石的下面居然是一个向下倾斜的空间,真是慨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直升又直降,弯腰、低头、攀爬,在自然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管你的地位、名利,管你有多少人的顶礼膜拜,到了这里一样要服从,一样要改变。

前方是大片光滑的岩石,名曰:鲸鱼背。果然小心翼翼依然免不了要滑倒。不知是哪里的鲸鱼如此调皮,贪恋美丽的景色竟然不肯回去。鲸鱼背之后,没有路了。我们学着古人沿着山间小溪一路向上。此时才感觉登山的难。攀着岩石,抓着树枝,艰难跋涉。古时的人们就是这样上山,就是这样生活的,也许在我们的脚下就是古人的足迹,他们当时是否有和我们一样的感受呢?岁月如梭,几度风雨,山依旧,景依然,不同的只是登山的人。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化作尘土归于大地,留下的是什么呢?对天地不止是仰慕,对轮回更需要应对。回归还是无悔,沉清还是向北,人真的需要涤荡。洗尽铅华反归真,六合神脉幻漫彩。忽然明白山下为何有寺,更对古人的大智大慧真真佩服。

下山来,工作还在等待,但心情已改。我们的研修何尝不是一座山,其中的曼妙和精彩,不深入其中怎能领略和入怀。每一个学员都是一座山峰,都是一座秀水,都有不同的精彩。作为团队我们汗颜,我们没能走进每一个学员的心里世界,没能关注到每一个学员的闪光和精彩,但我们在努力,明知不可能全部达到,但依然要前进,要竭尽所能。加油吧,不管是你们还是我们,让山的奇迈,水的善睐作我们研修努力和成果的证牌,给我们更多的期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