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龙民:战争造就了美国
陈新民:英国历史教学中
曾甫民:初中历史教学如
孙爱民:“节日”教学的
刘兴民:战后台湾中小学
周育民:中国近现代史纲
周育民:回应北京几位历
梁子民:学习历史和思考
魏恤民主持:你该如何向
魏恤民博客:台湾纪行
最新热门    
 
魏恤民:追求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时间:2009-10-18 17:15:01  来源:魏恤民
 


追求有效的历史课堂教学

 

————《三维目标实现途径研究》开题报告

 

一、             国内研究状况

 

义务教育及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03年颁布,就全国范围来讲, 在三维目标的实现途经研究方面是一个难点问题,大家都很关注。并且取得了一定成绩。

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探索:

1.历史知识的认识及构建(基础性问题);

2.历史学科能力研究;

3.历史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4.情感教育、价值观教育方面探索.

进一步深化研究:

       如何将能力目标具体化;

       如何认识过程,过程目标如何实现;

       如何有机渗透情感及价值观教育;

       如何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

       如何建立相应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有利于老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课程目标;

       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有利于历史教育功能的实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促进适合新课程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尽快构建。

       促进适合新课程的学校教师纸笔考试命题优质高效。

 

三、             研究内容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子课题)

       历史课程内容标准的研究(基础性、核心性、时代性)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方式研究

       新课程下历史学习方式研究

       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如何培养历史学科能力研究

       新课程下历史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改革研究

       新课程下教育测量理论与纸笔考试命题研究

 

 

(二)研究重点、难点


研究重点:课堂教学实践即由一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的课堂转变为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堂教学。


研究难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以及配套的新课程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新课程下教育测量理论与纸笔考试命题的构建。

(三)研究方法


理论研究:加强对历史课程目标的研究,特别是历史教学方式、历史学习方式、历史能力培养目标分类、情感价值观的层次或类别、教育测量等研究。

实证研究:即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师课后教学反思等方式进行研讨分析,并用教育叙事研究方法形成案例,还可以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调查、论文交流等方式。

(四)研究方式


课题实验学校


网上教研

(五)研究分工

 

四、工作进度和预期研究成果

 

(一)工作进度


2006年1-12月


课题论证、申报;


课题前期准备及开题。


2007年1-12月


课题研究阶段。


2008年1-12月


课题总结及结题。

(二)预期研究成果


《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实现途径研究》实验报告及研究专著。


历史新课程三维目标实现途径研究优秀课例、论文等。


  

五、课题研究参考书目

 

(一)关注有关学者研究


聂幼犁、赵亚夫、叶小兵、黄牧航、齐健

 

(二)参考书目


《历史课程与教学论》(聂幼犁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年9月第一版)


《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黄牧航编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一版)


《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赵亚夫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


《国外历史课程标准评介》 (赵亚夫主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1月第一版)


《历史教育人格理论初探》 (赵亚夫主编  未来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学会行动》 (赵亚夫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12月第一版)


《国外历史透视》 (赵亚夫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5月第一版)

 

 

                                                    2007年3月9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