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初中二年级历史科学段达
初中一年级历史科学段达
历史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
当当网:历史课堂教学技
科学发展观相关历史选择
人民版必修三古代中国的
人民版必修三现代中国的
人民版必修三:近代以来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三专
最新热门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

时间:2009-10-18 17:15:08  来源:佚名
 

 一、当代科学技术综合发展趋势与历史课程的改革

    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发展极为迅速,其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综合发展趋势。这一社会发展趋势要求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更多地去培养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创新人才,培养素质全面的合格人才。传统教育或应试教育显然已经不能适应这一要求。所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和主题,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也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历史学科做为能够承传文明,借古鉴今,洞察社会变迁,探索社会发展规律,而又有相当的综合性的社会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怎样才能适应新经济的浪潮,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唯一的出路也在于改革。可以说历史课程的改革关系着历史学科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的发挥,关系着学生全面素质,尤其是品德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所以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及其对历史课程改革的影响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计算机普及程度迅速提高,Internet以惊人的速度走近民众,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信息观。当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知识获取途径,在传统的文化教育中引发了一场巨大的革命。抓住这一机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从传统的知识习得型向能力发展型转变,掌握收集、组织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掌握用系统、整体的观念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这一点在历史学科课程的改革中也应体现出来。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建设以中国教育科研网和卫星电视频道为基础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经济实用型终端平台和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中阶段的学校和有条件的初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操作和信息技术,使教育科研网络进入全部高等学校和骨干中等职业学校,逐步进入中小学。采取有利效措施,大力开发优秀的教育教学软件。”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单向的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印刷型的书本是文化知识传播的唯一媒介。在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是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发展的。80年代初,幻灯机、投影机、录音机等常规媒体技术运用到教学中,使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了课堂教学方式,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这些媒体承载信息的种类、容量及使用方便程度都有较大的局限性。

从我们的调查看,多数中学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教学媒体的运用基本上都在这一水平。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广播电视教学片的应用给教育技术的应用增加了生力军,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迅速发展,在条件较好的学校的历史学课程教学中得到部分应用,一些学校和公司也开发了一定数量的教学软件。但传统CAI软件,人机交互媒介单一,音视频效果不佳。广播电视教学,覆盖面很广,但是难以实现师生实时双向交流,而教学形式仍然是传统班级教学的形式。电视的交互性差,以及制作复杂、成本较高,受场地、环境影响等因素,很难发挥最佳的效果。因而在中学历史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少。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崛起,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使双向交互式的远距离教学得以实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解决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难题。我们可以按照现代教育理论,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化组合,多媒体教学软件取代了各种单独使用的媒体,集所有传统媒体的功能于一身,多媒体教学软件是教师的好帮手,是学生的好朋友,可以充分发挥人机对话、双向交互、强化训练等方面的优势。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远程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条件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的内容,自主获取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随时进行信息的沟通,使远距离教学中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成为可能。

这种以网络与多媒体计算机相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前景非常诱人,它的实现近在眼前。我们研究历史课程的改革,必须考虑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对教育的冲击和影响。

 

(二)历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引导学生的历史思维

历史思维能力,既是历史课程的出发点,也是历史课程的目标,历史课程改革,就是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即学生的基本的素质。历史思维能力包括:⑴再认、再现历史知识能力;⑵材料处理的能力;⑶历史阐释的能力;⑷文字表达能力。

布鲁姆把教学目标概括为三个主要方面,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历史课程的目标主要表现在认知和情感领域两大方面。布鲁姆又把认知目标按由低到高的层次分为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大类。克拉斯沃尔则把情感目标分为接受、反应、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体系、形成价值情绪五个方面。从历史思维能力的层次来看,上面两种能力目标层次划分基本适用于历史课程,尤其关于认知能力的划分。历史学科做为一门社会科学,更多地需要我们在史实的基础上去理性的思考,去认识、分析、运用、评价,要求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客观地、具体地、历史地、微观地、宏观地去观察和分析历史现象,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因果关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实这正是历史课程改革追求的宗旨。所以历史教学中,不论是教材的掌握运用,还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复习和基础训练都应以是否能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做为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可见历史课程是有明确目的性的教学过程,即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也正是教学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其要求:

1、坚持整体性教学原则(系统性)

⑴实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进行系统设计;

⑵实现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及培养非认知因素相统一;

⑶实现教学诸要素的有机配合。

2、坚持启发创新原则

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⑵全面规划教学任务,培养思维能力;

⑶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⑴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史学观点和方法;

⑵恰当地联系实际;

⑶借古鉴今认识问题;

⑷结合乡土历史补充知识内容,引导知识的联系。

4、在因材施教基础上加强师生协同

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⑵教给学生方法,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⑶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地教学。

只有这样的课程才能实现教育的优化,也才能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活化、改革教材,开发学习策略,推动历史课程改革

1、活化、改革教材

活化教材是对教师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现存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发挥教材的各种内在因素,实现教育的科学化、艺术化。改革教材是对教材编辑工作的要求,现行教材有很多方面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和教学。就历史教材来看,⑴枯燥而不生动;⑵现成结论多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⑶教材单一;⑷量大; ⑸做为历史文明载体的文化比重尚少。这样的教材不利于解放学生的创造潜能,不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所以教学应当个性化,教材应当多元化,应当丰富多彩。历史教材可以以多媒体教材的形式、电子教材的形式出现,还可以编辑与本教材配套的课件和辅助教材(资料)。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之一,就我国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基本上都是依据教材教学,所以基础教育的教材改革必然推进历史课程改革。高、初中的历史教师亦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深化历史课程改革,即依托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另外,追踪与历史相关的时事热点,关注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历史讲座等都是深化课程改革的补充,只要运用得法也会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开发学习策略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现代教育要求教学过程不是以教会学生为目的,而应以学生会学为目的。因而历史课程的改革过程中要更多地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现成的知识和结论,即“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开发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及其自身发展、拓展生存空间所必备的素质结构。

科学的学习,高效的学习,发展到学会,最终会奠定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学习者一旦形成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也就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求学过程了。正因如此,学会学习,面向未来,是当代教育的核心。

掌握和运用学习策略,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策略,正是一个学生学习高效的原因。历史学科记忆量大,要求分析的现象、人物、事件及可供联系的事物甚多。好的历史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使之掌握一定的记忆策略、分析策略及解题策略等。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策略,实际就拿到了通往科学殿堂的通行证。

 

(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推进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历史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支撑和物质保证。许多学校已建立起微机室、多媒体网络教室、校园网络等。历史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历史课程更适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1、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历史课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其功能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将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情境、过程全部或部分再现于课堂。让学生通过事物固有的信息,通过事物的形、声、色、变化和发展等去获取知识,认识世界,而不是通过信息的抽象、事物的符号去获取知识。它能再现和创设新的历史情景,能提供替代的经验,使抽象的概念半具体化,具体事物半抽象化,从而使教学、学习变得较容易,既容易转向具体化、形象化,也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比如某一个战役的位置,布局双方,战术技巧等完全可以用媒体生动地表现出来。

就其作用来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励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方面,正确运用现代教学媒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效地帮助学生分辩是非,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智育方面,正确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进行历史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的质量,因为现代媒体生动形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现代媒体教学也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2、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历史课程中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演示教学过程

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也可以是交互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

(2)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

专题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在历史综合复习课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繁为简,直观形象,并可以减轻教师重复劳动之苦。将历史的知识体系很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历史知识。

(3)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历史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了机会。

3、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目前,在国内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主要是学生在教师设计的网页上或提供的相关网站上进行浏览和学习。

 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⑴教学资源非常丰富;⑵在界面的设计和音乐的选择上,使学生在浓厚的历史氛围中进行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⑶能够充分发挥计算机人机交互和网络的优势,利用计算机指导学生学习;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有选择地进行学习,而且在学习中可以在网上分组讨论或与教师进行交流,这就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

 网络教学模式的缺点:这种方式必须在互联网上运行,所以它要求有网络环境,并受到带宽、运行速度的限制。同时,学生在相关网站上浏览时,容易受到网站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网络上其它内容的影响,降低学习效果。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历史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历史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历史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学生也可以在网上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可以查阅Internet网络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深化自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这样构建出一个适宜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建构,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问题的内驱力。

当然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决不意味着要放弃传统的教育手段,它要求教师更充分地钻研教材教法,灵活运用并恰当地选择方法和媒体。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趋势要求的是素质全面的人才,要求的是全面的教育,因而历史课程改革就应该适应这一要求。即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全面的合格人才为目标。它需要教师有较高的素质,需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需要历史教学、教学媒体和学习策略的相互结合并与之适应。只有把这些基本的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育改革的路才能越走越宽。

 

二、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对历史教学的影响

 

(一)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

    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既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又实现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和谐,使子孙后代能够安居乐业、得以永续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因为无论是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是教育的发展、社会的发展,都是通过人来完成和实现的,脱离了人的思想观念的更新、自我潜力的挖掘和创造能力的发挥,任何一种发展都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的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全面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只有提高人的素质,使人得到全面发展,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们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研究人的发展,实际上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更高层次上的理解和认识。

    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的一个根本转变。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社会的发展,其核心是人自身的发展。199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关于人的发展报告》中指出,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的协调、全面的发展,这种发展既要满足人当时的发展需要,又要保证其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发展力不受损害。这就要求现代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整体,使之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文化修养,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所接纳,并参与可持续发展中的社会实践活动。

    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着眼于人终身的最大发展。人的发展从横向上来看应该是全面的、和谐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发展不应该是单方面的,应该是在道德品质、科学知识、身心素质、审美情趣、劳动技能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在学科知识上也应该是全面的、跨学科的、综合的发展。人的和谐的发展是指:人的存在与自然是和谐的,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个人的心理与身体的发展是和谐的,个人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也是和谐的。人的发展从纵向上来看应该是充分的、持续的。人的充分发展是指人的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和应用。人的持续发展是指人为了实现其使命,需要经历不断地学习、训练和提高,从一个阶段向更高的阶段上升和发展的过程,人的一生整个的发展历程不仅是量变的过程,更是质变的过程,前一阶段的发展必须为下一阶段或整个人生历程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

    面对21 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要实现国家、社会和人的持续发展,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由教育的功能所决定的。教育具有两大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和教育的社会功能,实际上这也是指教育具有促进人的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两大作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素质的提高,取决于人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人的素质的提高,正是教育发挥其本体功能的结果。中学历史教学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这种背景下应肩负怎样的使命呢?

  1、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

  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要使学生们人格得到全面发展,即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这不仅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要求,而且中学历史教学在这方面也有独特功能。

  2、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

  终身教育观念是对人自身发展观念的根本性变革,它把人生视为一个持续发展的连续整体,强调人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发展。对于教育来说,“终身教育是持续的,它贯穿一生的整个过程。”这决定了历史学科单一性的“功能型教育”转变为整体性的“综合型教育”,决定了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是有目的地为明天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在传授形成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中,必须提供一系列使学生受用无穷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在特定环境下行动的能力和迁移知识以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3、更新观念,实施素质教育

  我国的教育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领引知识经济时代,能否造就出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具备实力、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呢?这就要反思一下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十分突出的缺点。主要表现为: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单项发展有余,综合能力不足等等,没有完全走出“应试教育”阴影,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压抑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学生丧失了动手能力,使学生向着极其狭窄的片面方向发展,对学生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我们的作法应该是:

  1)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中心。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历史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即判断鉴别能力,材料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

  2)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教学中只起引导作用,导思、导学、导练,引导学生自主地完成学习活动,自己去探寻、发现知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3)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在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去探寻知识,自己去得出知识的结论,而不是由教师灌输结论,学生背诵结论。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主要的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4)组织多渠道的、开放的教学形式。新世纪的历史教学应把教师讲述与学生自学、讨论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集体教育与因材施教相结合。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创设一个师生合作、相互尊敬的学习环境,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5)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新世纪的历史教学应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技术的优势,运用多种媒体设施,培养学生能力,减轻学生负担,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情感,提高教学质量。

  6)树立七个素质教育观。树立素质教育的课程地位观;树立素质教育的目的任务观;树立素质教育的教材观;树立素质教育的教法体系观;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评价观;树立素质教育的学生动力观。

  4、重视历史学科的学科特点

  在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要重视历史学科的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性:中学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丰富的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

  2)既往性:中学历史教学必须充分发挥直观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的教学手段塑造已经过去的历史情景。

  3)发展性:中学历史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过程,更要展望历史发展的未来。

  4)交融性:应十分重视以历史为依托的各学科之间的多种形式的渗透、交融活动,重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立体的、多渠道的获取信息、知识和发展创新能力。

    人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人的可持续发展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影响也远不止上述的几个方面,我们应该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运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规律,培养出高素质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以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中学历史教学

 

  世纪之交,一场信息技术革命正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已经被提到了教育“制高点”的地位上,成为当今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个教育热点。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可供选择的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等全方位的变革。

面对信息社会到来所造成的强烈冲击,历史这门古老的学科也应在汹涌而来的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中走在时代的潮头。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历史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巨大的信息世界,它涵盖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各种信息的积淀。通常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依赖于各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各种资料,但其庞杂繁多,数不胜数。原本先人留下的各种资料,保留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是我们揭开历史神秘面纱的主要依据,是再现纷繁复杂人类历史的关键所在。但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是依赖一本被精之又精、简之又简的教科书,它不可能全面反映历史本来的生动面目,亦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巨大的信息存储能力,方便快捷的文件检索功能,使广大师生拥有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及快速查询资料成为可能。

  2.素质教育的要求赋予了历史学科教学的新内容

  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历史学习如何实现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呢?其核心是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变历史教学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把学生要识记掌握的对象,变成他们活动的对象和活动的内容。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这一切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学生利用现代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搜集,然后通过对其的整理、分析、判断、运用,培养学生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文化的传承,更要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实现对文化的不断超越。

  3.时代的发展,赋予历史教学以新的使命

  信息社会,知识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激增,很多知识在我们尚未认识清楚的时候,它却已经被新的知识所取代了。那么,怎样才能面对包融海量知识的社会呢?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的唯一选择。而学习活动又是一种信息处理的过程,学习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培养学习者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历史学科教学以应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必须对材料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对于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网络提供的各种信息,应该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选择、判断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成为可能。

 

(二)中学历史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途径

  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计算机作为工具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开始利用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来辅助学科教学。到90年代,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人们开始探索通过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来解放施教者与学习者。

    中学历史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手段的主要途径有:

  1、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简称CAI

  目前,教学中研制出的一些课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⑴演示教学过程

  采用计算机技术集动画效果、视频影像、声音等为一体,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辅助教学。这类课件可以是线性序列的演示,即按教学顺序来组织各种信息;也可以是交互式的,既可按顺序进行操作,也可以通过主菜单根据需要随意选择学习内容或重复同一内容。如利用Photoshop绘图软件和Authorware编程软件制作的课件《明朝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将明朝前期对外交往的盛况以及与此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相关的内容,按其知识体系编制成交互性很强的课件。

  ⑵高密度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和灵活的文字板书应用

  这类课件多用于专题课和综合复习课中,利用计算机大容量存储和快速显示功能,代替教师的口授。如专题课件《中国古代陶瓷器》,按时间先后的顺序,从古至今,把历朝历代各个时期的主要陶瓷器代表作品及其特点利用Powerpoint制成幻灯片展示出来,具有图文并茂、资料详实、容量大、线索清晰、操作简便等特点。

  在历史综合复习课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繁为简、直观形象,并可以减轻教师重复劳动之苦。如李秉国老师主持编写的《世界近现代史》辅助教学课件,将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很清晰地呈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系统化地掌握历史知识。

  ⑶创设信息情境,让学生主动完成意义构建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一个由教师预先创设的信息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通过对信息的处理加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构建。利用多媒体自身的优势将声、光、电等多种信息资源构建成学习历史的氛围,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可能。

  2、开发独立的面向教师的历史教学备课系统

  在学校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最终决定教育质量高低的是教师,所以教育现代化首先应该从改变教师教学手段、教育思想和观念入手。素质教育的推行,关键环节在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尤其是专业素质和教学素质的提高。为此,开发独立的面向教师的历史教学备课系统势在必行。

    我们开发了历史学科助教平台软件,其功能和使用情况如下:

  本软件包括三部分:

  ⑴素材库 (由一线教师编辑和收集的文字、图片、动画、影视、图形、声音等素材组成。)

  教案生成(基于素材库里的素材由教师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和编辑,生成教案。)

  ⑶辅助讲授(所生成的教案由辅助教师进行讲授。)

  素材库部分包括:

  知识结构

①按学科知识体系建立。②含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信息。

  素材部分

  下挂讲课用的具体素材,包括文字、图形、图片、动画、影视、声音六方面素材。

  该软件体现编辑素材和选择素材的特色:①注重知识的来龙去脉,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如:文字素材中的唐三彩;动画、图片素材中的筒车和曲辕犁(浏览素材)。②力求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化。如:在素材库中,关于唐朝经济发展一课,文字素材有77个,图片素材有57个,动画素材有6个,影视素材有7个。这些素材可组成不同层次的教案10个以上,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案生成部分内容:

  教案生成部分是基于我们开发的素材库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从而生成教案。是助教平台的第二层。

  素材库中的素材非常丰富,有大量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素材,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素材。

  辅助讲授部分特色:

  教师对生成的教案进行有选择的播放,教师还可随意编辑板书。

在开发素材库和使用助教平台软件的过程中,我们认为该软件具有六大特色:

  ⑴开放性:教师可向素材库中任意增、删素材,所以该库不是封闭的,添加、删改灵活方便。

  ⑵通用性:我们是按学科知识体系组织素材,而不是基于某本教材,即使教材有变化,也不影响该软件的使用。

  ⑶素材的编写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且丰富、多样。

  ⑷在教案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实际在素材库中选择适当素材进行备课和讲授,使该软件真正起到辅助教师授课的作用,而不是代替教师授课。

  ⑸信息共享,使用方便。如教案导出功能。

  ⑹指导性:软件中附有教学方法指导,这个功能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基于该软件强大功能和突出特色,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历史学科助教平台软件定会在21世纪的历史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大作用,在中国教育史上也会写下重重的一笔。

  3、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

  21世纪对人才的评定的标准,不仅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他具备了怎样获取知识的能力。而计算机网已经开始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及信息时代的特殊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也应适应这种趋势的变化。

  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抛开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时间、空间对历史学科教学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是一对多的关系;网络教学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历史课堂,这里提供了优秀的历史教师设计的学习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来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学习,并可将学习情况及时地提交给教师,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以此实现一对一的教学。学生也可以在网上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同时可以查阅Internet网络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进一步深化自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及应用。这样构建出一个适宜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建构,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问题的内驱力。

 

(三)中学历史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教学观的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观是否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角,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辅助者。

  2.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向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及网络教学必须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应当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大大增强,这样学生的学习活动才具有持久性。

  3.注意学生个性化学习

  制作的CAI课件及网络教学应该为学生的独立学习创造条件,学生可以独立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使学习的内容更具有学生的个性化特征。

  4.注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因此应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实践的机会。

  5.注意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利用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占有量大的特点,提供给学生历史学科领域一些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在开拓学生思维的同时,也启发学生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

  6.学生应该具有信息社会的忧患意识

  信息社会的人类生存竞争是相当激烈的,应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让其树立忧患意识,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7.加强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

  在信息社会中,一方面是信息日益丰富,信息的作用日益加强;另一方面,它又造成了冗杂信息的增加。为了使学生在信息海洋中能够正确地把握自我、不迷失方向,就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质,以提高信息检索、信息判断和信息利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信息,从大量的良莠并存的信息中求得正确的发展道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