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2006年:全国中考历史试
车华玲:全球史观与中学
赵文龙:全球史观看布雷
卢新建:全球化概念与日
吕准能:全球化与多元文
张元:举手的表达:全班
榜样的力量全国博物馆十
最新热门    
 
王泰: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历史教育——兼评《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的挑战》

时间:2009-10-18 17:18:14  来源:王泰
 

王泰:全球化、爱国主义与历史教育——兼评《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的挑战》

 

内蒙古民族大学历史系

学术批评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不管人们如何确定全球化的概念或者主观上是否愿意加入全球化,事实上我们都无法拒绝它。在全球化形势下,人类、符号和商品被剥离了地理因素,人们通常被夺走了民族主义的根源,许多民族和社会丧失了边界提供的保护。总之,全球化对民族国家及其责任、政治、安全、环境及社会人文提出了严重挑战。

在纷繁复杂、形形色色的议论中,各独立主权国家如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是最大的话题之一。然而,当我们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理论诉求中寻找应对措施或者依靠资源的时候,恰恰忽视了面对全球化挑战,在大众心目中最应该重视的东西——爱国主义与历史教育。

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合法性如何,它在多大程度上是有效的和可能的?埃及教育部长侯赛因·卡米勒·巴哈丁博士的著作《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的挑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和思考。

埃及作为一个具有七千年文明的国度,有自己的个性,包括根源、传统、信仰、凝聚力、中介性、开放性和民族的独特性。然而全球化体系不能容忍遍及一切由地理界限、民族界限更多的是伦理界限所构成的屏障和限制,因为新体系中的市场不能容忍边界。也就是说全球化最深层的东西是它“具有一种将人类从土壤中连根拔起的离心力”,埃及为此面临着严重的挑战。难道全球化果真是一个没有归属感的世界?或者说是一个“无身份世界”?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每一个个体的人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身份和归属,这就是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不论是哪一个“主义”,“归属感都应该得到关注和发展,使之成为一种集体的归属感和身份感而变得根深蒂固。”但是,如果说民族主义的特征在于将文化身份与政治边界联系在一起,而种族主义群体却并不坚持一定要同国家的结构制度和国家的边界联系在一起的话,那么爱国主义的独特之处是它具有将个体维系在一起的文化内涵,其明显的表象就是与国家和土地相关联。

因此,在巴哈丁部长看来,爱国主义概念就是一个人类群体与一块称之为祖国的特定土地间的联系,它可能有自己的标志、国旗,有自己的国歌、国礼等,而且,除了这些象征外,所有生活在这块被视作是历史、地理、社会、经济和政治实体的土地上的人,都有一种对祖国的忠诚和归属感。“爱国主义”一词在英语中为“patriotism”,意为热爱父辈的土地,其中清楚地表明了情感成分和历史成分。

 

 

那么谈论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或民族主义是否枉费心机?爱国主义是一种历史的回响,是逆潮流而行,还是用来反抗一场包含着巨大技术能量和超高通讯能力的势不可挡的科学革命的主张?爱国主义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凡的作用,那么在全球化时代,它会继续起作用吗?或者,爱国主义本身是否也会被边缘化?巴哈丁部长给我们的答案是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不仅不会被边缘化,反而是避免边缘化最有效的武器和核心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一种职责,职责便是价值;爱国主义是一种属性,属性便是责任;爱国主义是一种自豪,自豪便是根源。”“爱国主义是防护的篱笆,保护人类价值观和伦理价值观,预防失落、被边缘化和冷漠。”它是预防针,以抵抗全球化的离心力。它是立足坚实土地的人类的一种存在,他们坚持自己的根基、文明和历史,坚持那些表达美、善、德的人类价值,自己的成功经验,以及将成为后代和其他民族榜样的光辉典范。它是工作、责任、斗争和效率。正因为如此,使我们看到全球化时代不仅对于处于弱势的国家而言,爱国主义具有自己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即使对于那些领导全球化、蔑视民族主义倾向和爱国主义运动的国家中,爱国主义也发挥着重要作用。“9·11事件”又一次激发了美国人民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热情难道是虚假的吗?

同时,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虽然是保护人类的篱笆,但它是“透明的、透气的,它不遮挡光线,不妨碍清新空气的进入,不掩盖思想,不阻止对话,也不拦阻与各地人们的交流”。爱国主义不会也不可能回避或者拒绝全球化,爱国主义并不是固执己见或故步自封,相反它是奔向未来、对别人开放的基础。人们不曾想过爱国主义可能会与进步相冲突,可能会反对知识、科学、接受有益的新事物;也不会故意提倡去对抗统一的世界市场,或硬是要隔离大经济集团。

“我们应该辛勤工作,使自己有能力应对全球化;应该进行民族动员,建设自身的力量,具备一个新时代必需的能力和经验;以适当的机制,以我们善于创建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它们是时代的工具和未来的武器——武装起来,去应对新的现实。”——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

“我们需要广阔的领域,而不仅仅是边界;需要具有伦理规范和人性约束的科学进步,需要与祖国及其积极的价值观和古老的遗产相联系的纽带,需要与现在或过去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人相联系,需要一个建立在相互保障、相互关怀基础上的社会,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与人隔绝、不漠视他人。”——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

“我们想要参与全球化,以获得进步和知识,但拒绝输掉自我;想要受益于科学技术的振兴,以改善生活的质量,但不愿意以牺牲我们的人格和精神为代价,不愿失去我们生活中的美好象征,丢弃相互间的关怀,失去希望和慰籍感;想要一个聚集在它周围的标志,一种让我们统一起来的希望,一种增进我们凝聚力的东西。进步不可能只体现在技术这一方面或这一条线,我们希望在技术上取得进步,但我们还必须弘扬人类的人性方面。”——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

“我们想要的是以巨大的技术能力和驾驭潮涌般信息的能力为基础的经济进步,我们想要闯入国际新经济的各个领域,增加国民生产的附加值,增加国民总收入,但与此同时,我们却不愿意以丧失国家的和睦和全体国民的满意作为代价。”——这就是全球化时代的爱国主义。

 

 

这岂不是自相矛盾?我们既要成功地获取物质利益,又不愿意丧失文明、文化、根源和身份等重要的成分。依靠什么做到这一点?巴哈丁博士的回答是:教育!全球化时代,无论教育的形式、手段、方法发生多大的改变,教育组织和教育机构“仍将是无可替代的历史责任的承担者和保卫者”。令人遗憾的是该书并没有对培育爱国主义情怀最重要的资源——历史和历史教育做更为明确的论述。

然而,当赵薇这位国内走红影视明星身着印有法西斯侵略军旗的时装赫然出现在公共媒体,而江苏媒体就此要求其向国人道歉,否则将对其进行所谓的“封杀”时,其背后的诠释直接体现为“爱国主义”与“无身份世界”的冲突与对抗,这一事件同时也给我们的历史教育以极大的讽刺。媒体的愤怒更多的出自一种激情,或多或少缺乏历史的眼光与理性的成分。赵薇的道歉难道能阻止以后钱薇、孙薇、李薇们也做出类似的事情吗?因为别忘了,这毕竟是一个无身份的世界!

加强历史教育,如何充分地利用历史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难道不是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吗?江泽民同志指出,“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但事实上我们的历史教育却经历着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严重的危机。不仅基层的中学历史教师面临着诸多的尴尬与困惑,即使是一些高校历史系的教师和学生也面临着同样的冲击与影响(详见《世界知识》2001年第19期和第22期的首页)。其结果不仅是民族历史水平的普遍下降,而且是民族基本素质的严重滑坡!

全球化时代,我们要走向世界,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历史,借鉴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全球化时代,我们仍然拥有自己的身份和归属,这就要求我们更多地学习掌握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在我们的心中孕育出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情愫。

巴哈丁部长这本不足10万字的小册子可以使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捕捉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中维护民族价值观核心的意义和途径,揭示了在强大的全球化浪潮冲击下,如何保持自己民族的特性从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正如译者朱威烈教授所言,“本书对新千年全球化的挑战有很清晰的阐述,对文明古国在技术革命和通讯革命中如何维护爱国主义,维护自己的民族身份、属性等核心价值观念,以及对立国、兴国的根本——教育应有怎样的理念、计划和实践,都作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论证。”对于盲目热衷于全球化的万能与神通的人来说,该书不啻是一部相当冷静的著作。

(《无身份世界中的爱国主义——全球化的挑战》,[埃及]侯赛因·卡米勒·巴哈丁著,朱威烈、王有勇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