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郭湖海:对中国古代经济
罗巍:对转型期历史教学
刘向荣:对“启发式教学
傅元根:对“一课一个中
李志雄:如何搭建历史教
陈康衡:对高中历史新课
马晓丽:对于新课程历史
佚名:对中学历史课堂教
王雄:去留肝胆两昆仑的
张俊海:对一篇文章的质
最新热门    
 
王雄:对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思考

时间:2009-10-18 17:19:46  来源:王雄
 

对新课程我先批判,后建设!
以下是9月份写的一些想法,
请指正!

1、体系问题
作为历史教师,纵观人类历史沧桑,对社会的认识应当有自己的判断。不过,课堂不是可以随意发挥的,毕竟是基础教育的阶段,应该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来授课。但是,这样的课程标准虽然经历了几年的研究,也有不少专家参与。据说教育部也花了很多钱。有一种说法是,一字千金,课程标准完全能够达到“一字千元”的标准。由此可见政府对此事是很重视的。

然而,自从看到历史课程标准,本人就有一种强烈的反感,因为这个标准丧失了历史学科最根本的特征,按照时间逻辑来编排历史,即按照通史的方式来编排。但是,新历史课程标准却不是这样。它是按照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来编排的,这三本书每本又分为中国与世界两个部分,并且,内容的选择比较庞杂,体系也比较混乱。比如,高一政治文明史,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近代列强侵华战争,有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与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有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又加上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近代代议制,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等等。高一学生在初中对历史的认识是很模糊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如此繁杂的历史,这是人为地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据说,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删繁就简,减轻学生负担。可是从课程标准来看,这个目标成了空中楼阁。

2、新课程高中历史教材走进学生生活了吗?

走进学生生活是这次课改的目标与原则。这个目标与原则确实不错,早该如此。但是,在历史课程教材中要做到还真不容易。我仔细看了各套教材很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始。如“中国古代农业的结构与特点“这个单元,完全是知识到知识,人教版在第五页角落上才有了第一个与学生生活有关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今天我们的主食中大米占很大比例,而西方人基本上以面食为主。这与古代农业发展有关吗?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与学生的生活有关了,特别是有“我们”一词,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但是,不要忘掉,南方人是大米为主,而北方人呢?我在南方尚且知道在河南、山东、河北、陕西、山西等等北方省份,面食依然是主食。这个提问当然就不妥当了。因此,要走进学生生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想起台湾张元教授出版的历史教材的开头是:箱子打开,里面……一个考古学家的故事。多么形象,多么生动,暗喻打开历史沉睡的箱子。

今天的大学教授们大多在书斋中读书写作,与社会的距离比较远,与孩子的距离也比较远,这就使得他们成为专门家,教材编写又很少吸收一线教师,这就使得他们难以听到来自一线的声音。在他们的眼中。中学教师算什么?我有博士学位,教授头衔,专著若干。诸不知,即便你是外科专家,但是当你走进没有临床经验的小儿科时,你敢指手画脚吗?医学是很讲求专业的,因此,没有临床经验的人是不可能有他说话的机会的。教育行业则大不相同。即使没有看过中学教科书,也没有看过中学教师上课,但是他仍然敢编教材,敢对一线教师指手画脚。如此这般,新教材能编好吗?


3、新课程难以逾越的评价关

学习的目的是发展,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要了解学习的效果。教学一段时间以后,也要了解教学的效果。这是学与教的常识,根本不用论证。然而,不同的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检验呢?这就需要用到教学评价。如果遇到学生升学,当然也要有一套办法来选拔优秀的升入高一级学校。这也是常识,也需要适当方法的评价。

然而,新课程在大讲多元评价、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评价等等理念之后,就没有了声音。我们知道,病人走进医院,医生会说,你要去透胸,最好再检查一下血液。病人当然不敢怠慢,可是医院里没有任何检查的设备,医生的话虽然正确,但是无法实施,这样的医生说的就是废话。看看新课改,专家们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可是谁来实现呢?没有相应的高考制度,没有适合的评价工具与方法。却大谈多元评价,这不是那千千万万学生开心吗?说开心是轻的,一想不具备操作的教育政策实际上就是拿民族的命运作赌注。

具体到历史学科来看,当然逃不出艰难的困境。比如,情感目标如何评价?价值观的目标又如何评价?这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够出得来的。

4、高中新课程究竟应该编多难?

教材难度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教材的难度太低,课程目标就可能难以达到,反之,教材太难,课程目标看似包含其中,但因为实施过程中很多学生难以达到目标,所以,不仅原先的目标达不到,而且还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中历史教材恐怕是后一种情形。实话实说,这个结果并不是课程标准组与编写者自己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们也想将难度降下来。本来这次课程改革就是要降低难度。

那么,难度为什么降不下来呢?这个问题首先是大批教材编写者对学生的了解太少,在已经发表的各种新课程资料中,除了很少的几次调查,那种专家对教师或学生的个案研究、专题访谈几乎没有,这与如此规模的学科课程改极不相称。也是各国课程改革中比较罕见的。客观上,时间紧,任务重,主观上,恐怕是很多教材的编写者连这种研究的意识都没有。某一位研究清史的专家对历史学科已有自己的认识,而让他能懂得向小孩子阐释乾嘉学派的思想,恐怕就比较难了。深入浅出是需要不断交流才能达到的。更有少数专家因为对自己的研究领域偏好,恨不得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全国的学生人人皆知,比如北京一位研究秘密会社的,偏要将古代中国史中加入秘密会社,就是其中一例。虽然,经专家讨论已经取消,但是,专家写教材的心态与惯性依然在教科书中时隐时现。比如: 历史III 由王阳明的心学一目 心外无佛,即心是佛。心外无理,理外无心。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后面有加一句。主观唯心主义论。这部分内容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地位很重要,而且编写者确实也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内容,精选出最突出的内容。但是,现在的学生能有几个懂得这些思想,除了其没有相应的知识基础以外,哲学的思考也未达到这样的能力。所以,在编写此段内容之前要做很多铺垫。



5、教师们遇到的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新课程已经在本省高中开始实施了,半个月下来,不同学校的老师见面大多问几乎相同的三个问题,这反映了教师们在实践层面遇到了具有共性的问题。

第一,你用的是什么版本?新课程打破了一种教材一统天下的局面,高中历史原先的研究都是基于一套教材,因此,走遍全国各地,大多数老师用的是一套教材。现在的情况变了,即使是相邻的两个城市所用的版本都可能不同。教材的多元竞争时代从此开始了。

第二,你来得及教吗?教材的编写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高中历史必修课增加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可以说内容增加了两倍,可是教学的时间只增加了原来的一半。于是乎,教师们上课无法按照课时计划进行,很多内容都是压缩饼干,教师不讲解,学生根本弄不明白。更谈不上什么主动探究了。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三,考试怎么考?这个问题最头疼。新课程教材先行,评价滞后的毛病终于在实践中显现出来。课程标准本来是很抽象的,比如:了解隋唐至宋元的政治制度演变。这句话可以浓缩成几个简单的史实,也可以写出几十本专著,学生究竟要达到什么目标,谁也说不清。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多麻烦。这个问题现在谁也回答不了,因为考试怎么考还不知道,那么,失去了目标的新课程如何推进下去呢?也许有人认为这就是实验。可是实验本身是有详细计划的,每一个步骤都要反复推敲,是否具有可行性的。如果没有这么严密的实验设计,还谈什么国家级实验呢?倒像是望天收的农民了(当然,这样的农民估计已经走进历史了)!

http://bbs.cersp.com/showthread.php?s=&postid=45841#post4584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