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赵文龙:历史有效性教学
赵文龙:辛亥革命教学(
赵文龙:辛亥革命教学(
赵文龙:岳麓对话甘地赏
成长沙龙:关注历史教学
蒲涛历史沙龙:必修专项
赵文龙:历史选择题100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最新热门    
 
赵文龙: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源流

时间:2009-10-18 17:20:16  来源:赵文龙
 

cangsangkanyun的博客

历史课程网  赵文龙老师的 历史博客

 

高中历史必修三备课札记4·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源流

 

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政治上的动荡往往使思想得以解放。不同的社会阶层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社会发表不同的见解,于是儒道墨法名,诸子百家兴,思想繁盛与社会的转型并存,历史在思想的十字路口徘徊、冲撞、选择、争鸣,思想的活力在政治的束缚解除之后得以发展兴盛,逐渐积淀成中国思想史的第一个高峰并对以后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哪些思想家的有些主张,已经成为我们的民族文化基因。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源流,不仅是关乎认识我们的过去,更关乎认识我们的现在和未来。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源流如此重要,但是要对它们有个基本的认识确很不易。人教版的教材将这段内容命名为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样的题目本身颠倒了时间关系,儒家思想产生在先而百家争鸣在后,颠倒过来或许更符合历史的发展过程。当然这样的命名专家学者或许有什么微言大义蕴含其中,作者未说,读者不便臆测。只是强作解人计,是不是本课强调百家争鸣的重要也未可知?否则何以在内容的安排上也是先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然后才是孔子和早期的儒学、道家与法家两个问题。这三个问题之间的关系如何,恕笔者愚钝,百思不得其解。依据常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源流,按照时间关系应该先是春秋时期的思想然后才是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如果按照这样的先后顺序,应该先介绍的儒家和道家,二者的先后尽管有学术争议,有人主张老子在孔子之前,原因是孔子曾求教于老子,有人主张孔子在老子之前,原因是老子的道德经多对儒家有所批判,无论怎样的先后,即使按照郭店楚简的道德经,老子在战国初期之前是没有问题,这样将孔子老子和他们所创立的学派放在前面介绍是符合历史真实的。然而现在的人教版教科书,劈头就是百家争鸣,然后介绍孔子和早期儒学,其次是道家和法家。这样的编排方式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因为春秋战国时期,虽然笼统地看可以算作一个历史时期,然而,真实的历史却长达几百年,严格说很多历史人物都不是一个时代,因此很多思想流派虽然主张有别,但是很难说他们之间就真的有过争鸣,即使孔子和老子时代相近,但是在论语中我们也没有看到孔子对老子的批评,教材将百家争鸣放在前面,尔后将孔子和早期儒家做一简单梳理,还勉强说的过去,而将道家与法家放在一起,明显的是“乱炖”,老子与韩非,关公战秦琼,怎么摆在一起。弄得不好, 将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就只简化成一个“百家争鸣”了,而这样的百家争鸣,恐怕还是后人的臆造和想象。

实际上,以前人教社的教材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介绍,基本上都是按照时间关系,先介绍春秋时期的道家和儒家的创立,尔后才涉及到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形成。这样符合时间关系和逻辑上也能理顺的编写方式不知因何在必修三中令人遗憾地被改革掉了。新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发展的介绍并没有增加真正令人耳目一新的内容。相反,这样的编排给教学增加了难度,这也使我们坚信,教材也只能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材料,这样的教材也只能“用教材教”而不能去教教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