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赵文龙:历史有效性教学
赵文龙:辛亥革命教学(
赵文龙:辛亥革命教学(
赵文龙:岳麓对话甘地赏
成长沙龙:关注历史教学
蒲涛历史沙龙:必修专项
赵文龙:历史选择题100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赵文龙:秦的统一和制度
最新热门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度3

时间:2009-10-18 17:20:58  来源:cangsang…
 

高中历史必修一备课札记(4)

独自走路

 


cangsangkanyun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3/69869/index.shtml

 

 

一个儿童,习惯了别人引导,习惯了扶着拐杖走路,习惯了人们的抱着扶着。当真正自己前行的时候,竟然不知道怎样的迈步了。在很多老师看来,新课改中的我们就处在这样的“遗世独立苍茫四顾”的境地。


不是吗?面对着崭新的教材,无论是新老师还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会感到新奇和陌生。或许那些教过多年的老教师对教材的内容尚有部分熟悉,但是面对新颖的知识体系,面对变化的章节目次安排,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初出茅庐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学新秀,新课程中教材的变化,绝对是脱胎换骨,面目全非。


再加上评价体系的变化,许多省份不甚明了尚在研制中的高考方案,还有一标多本情况下百花齐放的教材。这些都令习惯于一个大纲指导下死扣一本考试说明和教科书就能成为所谓“高考名师”的教师们失去了前进的方向。面对新课程的这些难题,怎样走成了现在老师们最大的困惑。

 

实际上,我们教育的悲哀恰恰在于这里。许多人都悲叹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仅仅是做题的机器,与国外的孩子相比,他们能考试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他们能解决别人提出的问题而不能主动的发现问题,这当然不是全部,但是与国外的孩子相比,我们的孩子相对缺乏创新能力应该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原因固然许多,其中之一就在于教育的功利和束缚:试想想一个热衷于整天围绕考试说明揣摩考试试题为己任的老师,一个习惯于让学生只要背好历史书的老师,一个对历史根本没有思想只习惯于听别人说按照别人做的老师,怎能去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你能要求自己都没有思考问题的能力的教师培养有思考能力的学生吗?


当然这样说,绝不是完全否定考试,而是说仅仅为考试的教学只是将教育当成了谋求个人利益的工具,这样的教育失去了思想也失去了灵魂,对我们民族的发展实际上是不利的。而之所以如此实际上是我们对教育的过度关怀有关,这样的过度关怀体现在给老师规定了越来越多的框框,而又有名利的诱惑,虽然天下英雄入我毂中不会风云再起,但是一个民族的活力也就此消失,久而久之,可能连路都不会走了。新课改造成的不适与此不无关系吧。


而现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给老师、学生都提供了特别大的空间。继课程标准制定之后,教材出现了各个版本,各个版本的教材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


虽然各地教材出现了对一个问题的不同解释,争议较大。但是“只有一个声音只有一种思考”的僵死局面正在被百花齐放所取代,这样的多元的教材恰恰说明了新课程的活力,对于人文学科来说,尤其有必要。

 

 


因为历史的复杂使我们对历史的思考向来不可能只是一个单一的结论,每个人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进行阐释,这些结论的对错必须是建立在每一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建立在对书本的结论单纯进行记忆的基础之上,思维的启动必结论的对错更加重要,只有每一个思考者的思维自由碰撞才能敲打出“真理的燧石”。


对人文学科来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恰恰会彰显一个民族的活力和创造力。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反思,从而才能吸取有力于我们自身发展的历史智慧,因此当教材出现不同声音的时候,恰恰表明我们课程的活力。大可不必因为声音的不同嘈杂乃至刺耳而烦恼,因为真正的和谐是“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不是“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当教育能够有较大自由的时候,教育的创造力就会迸发出来,我们的民族才会有更为光辉的前途。


请相信,当你走进课堂,面对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学生,如同面对着我们民族光辉灿烂的未来,那里就是你人生的舞台,那个世界属于你。我们应该用自己的人生智慧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从历史中汲取人生的精华。要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该记住,走进课堂,你就是主角,不管是教材、课程标准还是专家学者的培训,“万物皆备于我”,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思维的火炬点燃学生人生的火把。


独自走路,我们并不孤独。要真正前行,我们必须独自走路。

EVERYONE!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