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赵文龙:历史有效性教学
赵文龙:辛亥革命教学(
赵文龙:辛亥革命教学(
赵文龙:岳麓对话甘地赏
成长沙龙:关注历史教学
蒲涛历史沙龙:必修专项
赵文龙:历史选择题100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最新热门    
 
赵文龙: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

时间:2009-10-18 17:20:57  来源:cangsang…
 

高中历史必修一备课札记(7)

秦朝政治

 


cangsangkanyun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3/69869/index.shtml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国家,虽然在历史长河中存在时间很短,只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却是无可替代且对后世在各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至今日。单从秦皇陵、兵马俑给陕西带来了多少旅游收入,现在的陕西人就应该感谢秦始皇。从政治角度看,秦朝政治对后世更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连毛主席他老人家都说“百代皆行秦政制,”由此可见秦朝政治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

 

从教材论述来看,有关秦朝政治主要涉及了两个问题,一是国家统一问题,二是制度创新问题。核心应该是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但是统一问题应该是一个前提,可以说没有国家的统一,结束六国纷争的局面,囿于战国时期的小国局面中央集权制度也不会十分迫切。正是六国荡平之后,秦控制地域空前广大,原来的制度能否适应则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了解秦朝政治,统一问题当属首要。但是这样的统一只能去历史的看,因为那时的统一决不能用现在的疆域标准来衡量,历史地看,能够荡平六国,形成疆域广大的帝国就是一种统一,而且这样的统一是前所未有的。人教版教材第一个问题是从诸侯征战到秦朝统一。

 

按照一般的思路,秦的统一必须使学生明确三个问题:统一的原因、经过和意义。教材只是对原因和经过做了简单的介绍,意义从略了。以我的浅见,原因的分析角度多多:可以说战国时期的社会动荡,兼并战争的必然趋势;可以说长期的战争给老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民众渴求结束征战,生活和平;也可以说战国时期经济文化的发展使各地的联系加强;总而言之,大势所趋使统一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实际上这个势或者历史的必然性是一个变动的因素,多种力量的推动形成一个大致的历史运动方向,这个方向始终处于变动之中,不可以特别执著机械地看待。势处于变动之中的一种趋向,但具体在历史运动中以何种形式呈现,尚需要特殊的因素,具体而言,战国末期国家的统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的时候,谁来统一以什么方式来完成统一尚需要注意其具体的特殊的原因,这就必须注意秦国在战国时期如何由弱变强以及秦王嬴政时期的形势及嬴政的个人才能。商鞅变法自然是关键因素,嬴政时期所实行的外交军事政策也十分重要,正是这些个性化的因素,历史才将统一的任务由秦王嬴政来完成。在以上分析中,个性与共性,必然和偶然,主观与客观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蕴涵其内,应通过分析使学生体味其中的奥妙,从而加深对历史进程的准确理解和历史问题的规律性认识。 至于统一的经过教材有简单的介绍,按照教材加以拓展即可,但是统一的意义现在人教版教材并没有说明,按照以往教材的叙述,对秦统一的意义多从三个角度来看:即往前看,结束了长期诸侯纷争的局面;当时看,有利于各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生活;向后看,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叙述仍可坚持,不知因何弃而不用。实际上除以上三个角度外,环顾当时世界,能将如此广大的地区统一且长期稳定独我华夏有此能力,虽然秦汉时期西方同时存在罗马帝国,但是罗马依靠武力征服,与中国相比民族融合和民族向心力都不可同日而语,而后的欧洲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经梦想将欧洲统一,最终都铩羽而归,而早于他们两千年的秦皇却能够完成统一的伟业,不能不说是一个独特的奇迹。更为可贵的是这样的统一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积淀为一个传统的情节,这又与秦朝统一后的制度创新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说秦朝政治统一与制度创新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教材的处理是很高明的。

 

 

与以往的王朝不同,嬴政完成统一后面对着疆域广阔的大帝国,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能够稳定自己的统治则成为关键问题。秦朝君臣在争议声中选择了创新,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制度建设,从而勾划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框架,以后历代虽有增删,但是基础是在秦王朝时期奠定的。但从这一点来说,功魁罪首,论者纷纭,争讼不已,但是都承认这些制度的长期影响。如果客观地不是从主观理想角度看,秦朝政治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应该是积极作用为主,中华文明历经多难,不曾分崩离析,不曾中途中断,绵延不绝并不断地壮大,当与此时期的政治制度建设有很大关系。

 

具体而言,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逻辑结构很清楚,学生自己就可以总结,只是很多地方尚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比如皇帝制度的创建,三公九卿制度的设置,以及郡县制度的推广如何体现了中央集权,倘如我们将先秦政治加以对比就不难看出,先秦时期政治中浓厚的血缘家族成分、权力分享的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已经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地域,权力集中的官僚政治,这一点在秦朝的政治制度中已经体现的十分明显。皇帝独尊以及对人事任免权的控制属于关键所在,任命官员的标准也不再以贵族身份为主。这些在先秦时期实属新奇不是政治的常态,而今这样的变化自是一大进步。再如,经济上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标准流通域内,则更是功莫大焉,只是将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并入经济措施实属不当,实际上车轨与驰道的统一,主观上军事上对六国贵族的震慑和稳定统治为主,促进经济交流和交通发展则属于客观效果,并不是当时做这些事情的初衷。而思想文化上,最大的功绩是文字统一。这一措施与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一起,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民族向心力的形成十分关键。试想一下,中国幅员广阔,各地风俗殊异,语言也千差万别,没有统一的文字,就不会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没有统一的度量衡和货币,就不会有便利的内在的经济联系,欧洲的统一的困难与中国长期的统一情节当与秦朝时期所实行的这些措施长期延续,使中国各民族产生共同的文化认同有关。这些政策也为以后历代政权所沿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发挥了巩固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

 

当然也毋庸讳言,秦朝政治迷信暴力崇尚“法治”也是其十分突出的一个特点。从秦律的颁布到以吏为师到焚书坑儒,再到秦末政治的赫衣塞道囹圄城市以至在下层民众心中“伐无道、诛暴秦”成为民众的心声,以致陈胜登高一呼,应者云集,大泽乡燃起的农民战争的烈火终于将炫赫一时的秦朝焚毁,不能不说这是所有迷信暴力者们必然的结果。只是需要指出的是秦朝的崛起经验就是征伐和虎狼之师的威力,战国的纷争对暴力的迷信也属于自然,你指望刚刚削平六国的秦朝换上一副温柔的面孔,恐怕这只能是理想主义者的遐想。人的成长需要时间,制度的成熟也是如此,秦处于初创时期,如此结果,也是有其缘由的。好在其教训为汉朝所吸收,统治思想的成熟真的需要时间,我们对秦朝的暴政及二世而亡的悲剧也只能如此看待,而这与政治制度的建设关系不大,所以到了唐朝时期,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周之失,失之在制,秦之失,失之在政”。虽然前半句话可以商榷,但后半句对秦的政治分析,还是十分中肯的,这对我们了解秦朝政治的或许有些帮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