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赵文龙:历史有效性教学
赵文龙:辛亥革命教学(
赵文龙:辛亥革命教学(
赵文龙:岳麓对话甘地赏
成长沙龙:关注历史教学
蒲涛历史沙龙:必修专项
赵文龙:历史选择题100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赵文龙:理解西周政治制
最新热门    
 
赵文龙:必修二备课札记的末尾

时间:2009-10-18 17:20:18  来源:赵文龙
 

 

cangsangkanyun的博客

历史课程网  赵文龙老师的 历史博客

 

 

高中历史必修二备课札记21·

写在必修二备课札记的末尾

 

 

写完《布雷顿森林体系始末》,必修二关于经济史的备课札记就要告一段落了。虽然我感觉经济史有很多问题还是似是而非,虽然还有很多的教学感悟没有来得及整理,但是当与必修二的无关的新工作任务来临了,我也只好匆匆将以前的工作做一个小结,来迎接新的工作。至于以前留下的遗憾,只好有待以后弥补。这篇文章就作为必修二备课札记的一个小结,缀在必修二备课札记的末尾。

 

    从在电脑上敲下必修二第一篇备课札记--《必修二知识体系臆解》开始,到写完《布雷顿森林体系始末》为止。在完成必修二授课同时,我拉拉杂杂地写下了关于必修二经济问题的十多篇备课札记。这些札记,涉及到必修二经济发展历程的各个单元,既有对教材结构的意见如《必修二知识结构臆解》,也有对教材错误的纠正如《人教版必修二的一处瑕疵》,既有对教材知识的一种新的归纳如《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对教材结构所作的一些调整如《关于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名称与课时结构的两点建议》,但更多的是对历史上重要的经济问题的一些思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新课程面前,每一个历史教师所感到最迫切的并不仅仅是理念的转变、观念的更新,更主要更为基础的是历史教师的专业更新。我们知道,一个历史教师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没有丰厚的史学知识,即使再具备什么新的教育理念,也难以完成历史新课程所规定的任务。“历史教师的教学原动力主要来自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把握而不是其它,一个历史教师能否胜任新课程,主要在于自己的学识是否能够适应新课程的需要,这对所有老师都是挑战。面对新课程中的许多问题,仅有一本课标,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历史教师只有脱胎换骨,完成知识的更新换代,吸取最新的史学观点,用新的知识结构去观照新课程中的问题,才能不“旧瓶装新酒”,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新意来。

 

也正是如此,必修二备课札记中对历史上重要经济问题的讨论可以看作一个历史教师面对新课程所提出的问题做的初步的解答。这些解答基本上是在汲取最新史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按照教材的结构,对历史上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按照新课程的结构,札记尽量涉及每一个单元。在中国古代经济方面有五篇文章,《小农何罪?为小农经济辨诬》《中国历史上的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主要涉及到古代经济中的农业和手工业,《重农抑商政策刍议》与《重农抑商政策再议》和〈〈中国古代的商业知识结构的整合问题〉〉主要讨论古代商业及商业政策,世界近代经济主要是〈〈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近代中国经济主要体现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命运〉〉中,而现代中国经济则用〈〈感悟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来概括,至于世界现代经济主要是《福利国家和福利制度》、《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始末》、《从全球时观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世界意义》等几篇文章。这样不同时空的经济问题基本都有所涉猎,与必修二的经济结构一样,松散的总算是呈现了一个初步的知识体系,这个体系所蕴含的一些思想,算是一个中学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对必修二的经济问题的一点思考。

 

当然了,必修二所涉及的历史上的经济问题错综复杂,体系庞杂,非备课札记那几篇简单文字所能概括的,许多重要的问题如社会生活史那个单元就因故而付诸阙如,还有很多问题如全球化问题,现代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认识问题等虽很重要,但因为精力和学养有限,只好留待将来。就是已经写成的札记,也因时间仓促,没有沉淀,错误恐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衷心感谢那些给我帮助的诸位师长,你们的意见和批评、表扬和鼓励都给予我莫大的鼓舞。衷心感谢我的可爱的学生们,无拘无束的课堂给了你们快乐也给了我快乐,引发你们思考的同时也激发我的思考。无论在哪里,你们都会是我快乐的源泉。无论我走到哪里,心会永远留在你们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赘言:又是一个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们又将面对新课程。这样的“新”不仅是陌生的教材,陌生的学生,实际上即使面对熟悉的教材,熟悉的学生,扪心自问,我们真的了解他们吗?那些已经教过多遍的教材,依然会有很多的问题我们并没有弄懂,那些我们已经自以为熟悉的学生实际上也依然有许多的陌生。从这个意义上说,只要我们面对课程,课程就始终是新的,学生也始终是新的,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们每天都是新的。只有以这样的新的态度去观照课程,关照学生,我们才能发现问题,纠正不足,我们的新课程才能有真正的新意出来。


愿每一位历史老师都以“新”的态度,迎接我们的新学期,迎接我们的新课程。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