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新历史教科书如何运用史料证据

时间:2009-10-18 17:20:26  来源:孙杰
 

新历史教科书如何运用史料证据

 

转自历史课程网孙杰老师的历史博客

新世纪初,在教材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几种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历史教科书相继问世,真可谓满园春色,异彩纷呈。此以较有代表性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历史教科书(以下分别简称R本、B本、S本)为例,探析新一代历史教科书中史料的运用问题。

(一) R本:继承中有创新


R本的资料相对集中在有关专栏,插排在课文中间(中国史教材的史料用竖排字),此外在“活动与探究”、“活动课”、“导入框”中也有少量史料。这些资料主要有以下种类:


(1)政府文件。如,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等资料。


(2)日记。如,《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等资料。


(3)文集。如,引用了《吕氏春秋》、《韩非子》等书。


(4)各种史著和历史地理著作。如,引用了《史记》、《汉书》、《水经注》等书的资料。


(5)新闻报道。如,英国《泰晤士报》和美国《纽约时报》关于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报道。


(6)历史题材的诗歌。如,《长征》诗、《炮子歌》、《红军歌谣》等。


(7)现代学者著作。如,《南京大屠杀》等。


(8)经典作家著作。如,毛泽东《论联合政府》、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片段等。


(9)历史歌曲。如,反映“九一八”事变的《松花江上》、反映“七七”事变的《卢沟桥歌》等。


(10)名言、名句。这在世界史教材中尤多。如,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话:“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汉漠拉比法典中的段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及佛教教义片段、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观点摘要;等等。


R本在继承90年代教材优点的基础上,还有所创新发展。

其一,注意将文献史料与考古发掘成果相印证。如,中国史第一册教材在叙述完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后,补充了一段《吕氏春秋》上的材料(教材将材料译成现代汉语):“《吕氏春秋》上有一个故事,说:大力士乌获将牛尾巴拉断了,牛也纹丝不动。一个小孩牵着牛鼻环,牛倒乖乖地跟他走了。”与此同时,教材还配了一幅“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图”。教材的立意是通过文献记载和地下的考古发现相互印证,让学生认识两千多年前祖先的一项发明——穿牛鼻环,并据此推断出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

其二,世界史教材中引用外国的名言、短句时,同时提供了英文,帮助学生提高英文水平。


然而,R本也有一些缺陷。主要的问题,一是引用的材料过于简短,世界史的材料甚至只有一句话。过于简短的资料摘录效果不大,既不能传授较为完整的历史面貌,也不能唤起学生的历史意识,难以引发学生思考。二是绝大多数材料都没有注明出处,不能给学生提供进一步探讨的线索,会影响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继续关注。三是课文中引用的材料没有配思考题,“动脑筋”栏目里的问题与材料缺少关联。应该说,这些材料仅仅起到“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并提高阅读古文、古诗词和英文的能力”的作用,[1]难以发挥资料最重要的功能,即,依据资料来探究历史的功能。单纯从资料的角度看,也许会影响到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 B本:史料证据与问题的连结 

B本的资料运用在它们之中似乎比较出色。它在每课课文之后,专门设计了“材料阅读”专栏,一般列出一段或几段资料,不但注明出处,通常还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除此之外,在正文中围绕课文内容,还有加边的资料栏,但相对比较简短,也没有思考题目。

B本的资料,主要选自比较典型的史著,兼顾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


(1)原始资料。包括政府文件、国际条约、讲话、个人文集等。如,《九国公约》、《雅尔塔协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罗斯福“国耻日”演说、以及施琅《陈台湾弃留利弊疏》、陆贽《陆宣公翰苑集》等。


(2)撰述资料。主要是根据原始资料撰写的历史著作,如,《左传》、《三国志》、《旧唐书》、《元史》、《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续资治通鉴长编》等。


(3)笔记史料。这类资料用得较多。如,王谠《唐语林》、王定保《唐摭言》、吴自牧《梦梁录》、昭梿《啸亭杂录》、俞蛟《梦厂杂著》等。


(4)现代学者的研究著作。如,韦尔斯《世界史纲》、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等。


B本史料运用的主要优点是,在提供相关史料的同时,一般都能提出思考性、论证性的问题,即把史料不仅作为激发兴趣或者增强历史感的材料,而且作为学生探究历史的素材。

如,《秦帝国的兴亡》一课,其“材料阅读”是这样设计的: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原文大意:一人发动起义,就使得整个王朝都崩溃了,秦二世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耻笑,这是什么原因呢?


你能回答贾谊在《过秦论》中提出的问题吗?


像这样的设计,就将史料的编排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史料运用于教科书中的主要意义之所在。


此外,B本世界史教材还尝试大段引用英文资料。还有,绝大多数资料都注明出处;少数资料中的难字还加注了汉语拼音。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B本也存在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这里只说一个问题。即,有些“材料阅读”栏的思考题的答案,其实在课文中已经有所交代,学生不看资料,也大致能够回答,这样的问题就失去了价值。如,中国史在《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课,引用了《三国志》中的两则材料,要求学生根据材料,说说为什么曹操能够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然而,在前面的课文里已经比较详细介绍了曹操的政治、经济、军事政策。如此一来,学生即使不阅读资料也能回答。再如,《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课,教材引了《明史》中关于明代长城沿线地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史料,并问学生:长城沿线地区出现的上述现象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但是课文中也同样已有叙述。

 

 


(三) S 本:史料证据与故事的融合


与R本、B本不同,S本所用的史料主要化为编著者的语言,体现在叙述生动、饶有情趣的课文(故事)之中。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摘引史料,在该本的“阅读”、“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欣赏”、“课外学史”等栏目里,也不时编排一些资料,不过,S本没有设计像其他版本那样的固定的史料专栏。S本的史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引用包括正史著作、名人演讲和论述、当事人的信件、法律文书、现代学者的研究专著等在内的重要史料,有的设计了问题。

案例1:在叙述西周时代人们的生活时,引用了《汉书•食货志》中的资料。


“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春将出民,里胥平旦坐于右塾,邻长坐于左塾,毕出然后归。夕亦如此……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必相从者,所以省费燎火,同巧拙而合习俗也。”


案例2:关于印度的独立与发展问题,教材引用了尼赫鲁在1947年的讲话。


“多年以前,我们曾定下与命运相约的时间,而现在,实实在在地履行我们的誓言的时刻终于到来。随着午夜钟声的敲响,世界寂然入睡了,而印度的生命却重新唤醒,去拥抱自由。一个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时刻已经来临,我们从过去走向新生,一个时代结束了,我们民族长期以来饱受欺凌的灵魂终于扬眉吐气。”


案例3:在西汉一课,教材引用了《史记•平准书》中关于“文景之治”成效的资料。


“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案例4:为了描绘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柯立芝繁荣”,教材引用了安德烈•莫鲁瓦著的《美国史——从威尔逊到肯尼迪》一书中的片段。


“在经济繁荣的推动下,股票投机成为当时美国社会的热点之一,甚至达到了完全疯狂的地步。整个国家都在全神贯注地耳听八方,闲谈中的每一句话都会变成行情的秘密消息。人们不谈别的事,只谈证券交易所的行情,期望不必劳动就可以赚钱。在18个月里,蒙哥马利——沃德公司的股票从132上涨到466,通用电气公司的股票从128上涨到396,无线电公司的股票从94上涨到505。一个亚利桑那州的畜牧业主会去购买怀俄明州一个矿山的股票,甚至连那个矿山出些什么金属也一无所知。整个社会关心的就是买,买,买!人人都想成为洛克菲勒。”

(2)运用出土文物照片、历史场景照片、历史题材的漫画等多种形式的资料。


案例1:商代青铜器一课,教材有多幅青铜器的照片,其中一幅上面有饕餮纹。照片下面的“看图与思考”栏问学生:请你说说饕餮纹可能代表哪一种动物,你看了以后,产生了何种联想和感觉?


案例2:在中国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课,教材引用了解放后在广州河南敦和乡客村出土砖铭中的材料。


“永嘉世,天下灾。但江南,皆康平。永嘉世,九州空。余吴土,盛且丰。永嘉世,九州荒。余广州,平且康。”


案例3:在叙述现代原子技术的相关内容时,教材有幅照片,并且作了这样的说明:“20世纪60年代初,不少美国人患上‘恐核症’,他们在院子里修造水泥地下室,里面储存了很多生活用品。”与此同时,教材问学生:你认为制约原子武器大规模使用的因素有哪些?人类能够永久地避免这一惨剧吗?
案例4:在讲述一次世界大战时,教材引用了一幅当时英国的宣传画,要求学生从各种书籍及网上收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的宣传画,观看后思考一下:舆论宣传在战争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总体上看,S本运用史料比较灵活,直接引用的史料不多,但由于它将史料大都融合在课文以及各种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的练习之中,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发挥了史料的教学作用。国外有专家认为,“一堂单纯围绕史料和史料练习展开的历史课对学生的要求未免过高”。

 

[3]历史教科书当然要有史料及问题,但是引用多少史料为合适?史料如何编排才有助于学生的历史学习?这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综合而言,新世纪各版本历史教科书的史料引用,虽在数量上或多或少,各有特色,但仍有一些共同点值得一提。即,都注意直接引用史料;都重视发挥史料的学习功能;都从方便学生的学习考量,或改写,或翻译,或注音,努力扫除学生在阅读史料过程中的不必要的障碍;都朝围绕史料促使学生思考(虽然程度有所不同)的方向改进。


 [1] 陈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介绍》,《历史教学》,2004年第2期。


 [2] 沃尔夫冈•胡格:《〈我们的历史〉与历史学习》,(台)《清华历史教学》第9期,1999年2月出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