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初三历史创新与探究能力
操守祥:整合资源、教活
整合——历史新课程会考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
解爱群:历史新教材内容
李少娟:新课标下历史教
乡土教材与国标教材的整
朱孔庭:教材的专题整合
奚道辉:整合运用教科书
刁培俊:学科整合、国际
最新热门    
 
整合与探究

时间:2009-10-18 17:20:34  来源:沈素英
 

整合与探究

 

沈素英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  江苏苏州 215500)

       

 [关键词]  整合 探究

   

    新课程改革带来许多变化,“三维目标”、“一标多本”、“评价方式”和各地正在进行的高考改革等等······精彩纷呈中,一线教师怎样才能不迷失方向而又坚持自我呢?

 

一、整合教材见通达

 

现代教学论强调“不是教教材(课本),而是用教材(课本)”。新课标不只是给教材编写者留下了解读与创作的空间,更给一线教师和广大学生留下了因材施教、为我所用的空间。因此,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时,必须确立新的教材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地利用教材,使教材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性的资源。

 

1.充分利用教材。人教版新教材正文部分单元设计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但又不拘泥于课程标准。具有创新、逻辑严谨,真正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新课程特色。如必修2按新课标内容有八个专题,先是探究中国经济从古至今的演变,然后再来探讨世界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以及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最后探讨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由中国再世界然后中国溶入世界这样一种编排体系。为了有利于我们进行正文部分的教学,教材补充有“历史纵横”、“学思之窗”、“资料回放”、“本课测评”和“学习延伸”等内容,给正文教学活动的展开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提供了思考问题的方向和活动方案,我们要利用好这些课程资源。

 

   2.合理整合教材。采用模块来安排高中历史教学体系跳跃性大,对知识储备不足的中学生而言,确实存在理解上的困难。如不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必修2),就无法理解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必然性(必修 1);不了解20世纪前后的中国政治、经济的变化(必修1、2),也就无法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必修3)······对此, 我们应该作简要调整。如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讲了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四节内容,主题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突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古代中国朝代更替,在此应该把教材中的中国朝代更替简表首先介绍给学生。再如讲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时我们应该补充中国史的分期、中国近代史的划分以及新旧民主革命的简单区别;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中,我们应该补充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历史,帮助学生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又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还可将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综合起来考虑和设计教学,再如必修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必修2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必修3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综合起来考虑和设计教学。

 

 3.科学加工教材。如讲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各种教材涉及的内容都非常全面,而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所以,围绕教材这一部分内容寻找教学素材和例子的重点应放在提炼“有利于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作用的史实”,如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突出时代背景)、《天朝田亩制度》(新水平)和《资政新篇》(新特点)、抗击外国侵略军(新特点)。“有利于学生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局限性的史实”,如太平天国毁坏偶像、天京变乱等。再如抗日战争一课的教学,第一,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日本侵华的罪行太多了,应如何向学生介绍呢?我处理为四个事变、三大暴行。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细菌战和毒气战等。第二,全民族的抗战,我处理为一个前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个战场(中共敌后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国外战场)及其重大战事、结果及其原因。

 

从上可以看出,要全面科学地整合教材内容,必须认真研究《课程标准》,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处理教材,并注意研究不同版本的教材。在“一标多本”的情况下,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只能重点关注各版本教材的共同主干部分。如历史必修1关于古罗马一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而在这一节内容的编写上,各版本教材各有侧重:人教版主要写“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大象版主要写“罗马法在维护罗马奴隶主统治中的作用”;人民版主要写“罗马人的法律”;而岳麓版则写了“古罗马的政制和法律”。显然,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要以学习罗马法的产生及其作用为主。这样,我们的教学能够轻松许多。

 

只有深入理解教材才能准确确定教学定位和教学立意,理解教材的高层次要求是深刻和独到,教师对教材有了真知灼见,便能够于平凡中见通达。这样可以形成我们朴实、扎实而有效的教学风格,组织“简约而不简单”的课堂教学,设计“简约而不简单”的考试试题。处处独运匠心,以体现共同人性和我们的思想。

 

 

二、探究教学助思维

   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缺少发现和探究,使学生的学习仅仅是直接接受知识。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也就是新课程强调的过程与方法。探究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施教的重要方法,同时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实施探究教学的关键是要求教师能给学生思维的深入以及时而恰当的引导和指导。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的效果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教师不要预先设置框框条条,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设计去运行束缚学生手脚。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学生自己主动完成,这样,就可以使探究式课堂教学进入理想的境界。

  1.激发学生自主质疑。质疑是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内涵之一,质疑的过程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过程,而问题的发现和提出是创造的起跑线。高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例如必修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可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搜集有关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体制的相关史料,设计以经济政策调整为主题的体验探究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史料,层层设疑,使学生从政策的调整过程中,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本质规律。比如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问题,可以查一查当时的史料,了解一家农民每年收入多少,每年需要上交多少,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再比如斯大林体制的利弊,可以把当时苏联的轻重工业的成就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同时期的美国或其他国家相比。这样课堂容量会更大,课会更生动,学生的认识也会更深刻。在学习中,学生认识到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是形势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但为什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正确的政策也被终止了呢?教师提供相关史料,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从中理解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再例如斯大林在经济上的重点是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工业化可以提高生产力,农业集体化也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总方向,结果为什么事与愿违呢?教师可以结合“两化”的具体内容和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分析出“两化”的共同本质就是片面发展战略,认识到经济发展不仅要有正确的方向,还要有科学的战略。通过这样的引导,不仅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分析出了“两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也很好地锻炼了学生阅读思考、比较鉴别的能力。

2.鼓励学生课堂质疑。“学贵有疑”,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和知识面的限制,容易产生种种疑问,质疑问难是创新的源泉和原动力。课堂教学应该注意多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相机点拨、启迪、引导直到问题解决。从生疑到质疑、议疑、析疑直到释疑的过程也是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主体性发展的过程。还有学生容易产生疑问: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会影响到雅典的政治?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书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从有利于手工业、有利于交通、有利于贸易、有利于各种经济作物生长方面理解古希腊经济上的开放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开放意识的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了雅典人的思想行为,从而进一步影响到雅典的政治制度。

3.引导学生自主要学习。“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学生看懂的教师就不要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就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例如讲解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告诉学生学习革命主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即从背景或原因、经过、结果及影响等方面。这些都是课本上比较明了的知识,就不需要教师讲,而是让学生自己阅读。需要教师讲解的则是,造成革命失败或者成功的原因等。如太平天国运动中需要给同学们分析农民革命不能成功的原因,即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再如五四运动的影响中需要说明的是,当时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为什么说它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根据是什么。这样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够突出重点难点,更加便于学生掌握。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其核心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保证。关键的环节是问题的设计要有探究性,给学生思维发散的空间。通过教学反馈,发现问题随时矫正,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新意识和能力。总之,对于课堂的探究教学,我们必须具自己特色。少讲多让学生自己做,在学生遇到问题需要我们指导时,我们必须及时给以解答,以形成教与学的探究互动过程。

[作者简介]沈素英,女,1961年生,江苏省常熟市中学历史教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