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郭湖海:对中国古代经济
罗巍:对转型期历史教学
刘向荣:对“启发式教学
傅元根:对“一课一个中
陈康衡:对高中历史新课
马晓丽:对于新课程历史
佚名:对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俊海:对一篇文章的质
白月桥:对历史教科书改
叶小兵:对历史教科书作
最新热门    
 
李卿:对人教版“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介绍

时间:2009-10-18 17:24:12  来源:李卿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介绍
 
作者:李卿    新课标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课是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必修课程《历史Ⅰ》模块所列的第一个学习要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二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编写的。从《标准》的要求来看,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形成,以及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在整个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标准》提到了“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三个知识点。据此,我们在课文编写时列了“至高无上的皇权”“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和“中央集权的作用及影响”四目。其中,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分为两个目来编写,主要是考虑与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相一致,这样会使从中央到地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形成发展过程的脉络更为清晰。

    第一目“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它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

    教材首先对皇帝制度创立的历史背景做了简短介绍。从战国时期各国相继推行自上而下的变法谈起,引出统一的秦王朝建立这一历史大背景。这里隐含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样一条社会发展规律。教材中关于战国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改革的基本原因,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私有制开始萌芽和发展的内容基本没有介绍。因为在初中课标教材中对于此问题已有详细具体的说明,而且在高中《历史2(必修)》中也有专门讲述。这里主要是为了引出秦朝建立,之后来说明其所实行的政治制度是集各国新制度,而又有所改进和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政治制度。这样,就为下文讲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作了历史背景铺垫。

    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说明“始皇帝”的来历。“皇帝”从此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后代所沿用。关于“皇”“帝”的含义,教材设置了[历史纵横]栏目进一步加以解释说明,从中让学生明白秦王嬴政为什么自称为“始皇帝”。这里神化皇权,宣扬皇权神授说,是与西周时“王权至上”基本相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一起来探究,在以后历时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凡是割据一方的统治者,不论所占地区的大小,多自称王,很少称帝。只有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或实现全国统一后,最高统治者才称皇帝。通过探究,让学生对皇帝称号产生更深入的认识,它应该是大一统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秦始皇创立了一套皇帝制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一切权力归于皇帝,突出皇权的至高无上。为了减少教材头绪,这里介绍的简明扼要,没有涉及一些相关的皇位世袭制度、礼仪制度等内容。这些相关内容相当丰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作为课外活动去查找资料。同时,教材还配有“秦诏版”“秦阳陵虎符”两幅图片,直观形象地来说明皇权的神圣。

 

    第二目“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介绍了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构成及其职能。这里我们重点讲述了中央的三个最高官职以及以皇权为核心三者之间的相互牵制关系;同时还讲了中央政府的几个主要职能部门,即“诸卿”及其各自的职能。这套由秦所创的中央官制,后来随着权力向皇帝集中而逐渐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在第3和第4课都做了具体讲述。

    在这里讲中央官制,我们没有采用“三公九卿”的说法。后人习惯上用“三公九卿”来概括秦汉的中央官制,学术界也长期沿用此说法,将秦朝在中央设置的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重要的官职,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置“九卿”。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秦朝的官僚体系实际并非“三公九卿”所能概括的。理由为秦朝并无“三公”,“三公”中的太尉是虚设的,相关史籍中均未见秦朝有一个太尉,在重大军事行动中也不见太尉出场,所谓“三公”,实际只有两位。到了汉代始有“三公”。而且秦朝也没有建置法定的九卿官,在丞相之下达到二千石的官员数目不止九人。正因为此,所以我们在正文中直接讲中央官制,未概括为“三公九卿”,只是在注文中加以说明。

    第三目“郡县制的全面推行”,这是秦朝在地方实行的统治措施。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教材主要介绍了郡县这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以及行政长官郡守、县令(长)的职掌。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这是中国古代史上重大的政治变革。这套新的政治制度基本上符合当时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要求,故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这里,也就为第3课讲述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做了历史背景铺垫。针对这场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重大变革的原因,究其利弊,教材没有在正文指明,而是设置了[学思之窗],将朝廷上两次辩论的情形展现于此,通过阅读让学生自己分析找出原因。对于县以下的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教材在正文中也没有涉及,而是用[历史纵横]栏目做了补充说明,既能让有兴趣的学生扩充知识,同时也减轻了学习负担。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亭”的隶属问题,学界始终有争议。据《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就此,有的学者认为“亭”统属于乡,是乡里之间的又一级基层行政组织;但还有学者认为“亭”是与“乡”同级的地方政府,互不相属,“亭”是属于治安系统的基层组织,为都尉、县尉的派出机构。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地方治安,及负责接待往来官吏,兼管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我们教材中采用了第二种说法。

 

    最后一目“中央集权的作用及影响”,从秦朝统一后疆域不断扩大、巩固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到秦朝的灭亡,教材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谈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历史影响。

    在现行高中教材中,这些内容也都重点讲过,多是按照历史发展的过程叙述这段历史事实,而没有从政治制度的角度和高度进行过说明。这次在讲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时,我们把这些内容放在此目,说明了秦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是与它所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直接相关的。秦朝之所以能颁布秦律通行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驰道和灵渠以及移民等,也说明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正因为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行之有效,所以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正因为皇权有着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在调动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最终也因此而激化阶级矛盾,导致秦朝灭亡。这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