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郭湖海:对中国古代经济
罗巍:对转型期历史教学
刘向荣:对“启发式教学
傅元根:对“一课一个中
陈康衡:对高中历史新课
马晓丽:对于新课程历史
佚名:对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俊海:对一篇文章的质
白月桥:对历史教科书改
叶小兵:对历史教科书作
最新热门    
 
臧嵘:对人教版夏商周的政治制度的介绍

时间:2009-10-18 17:24:12  来源:臧嵘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介绍
 
作者:臧嵘    新课标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说明

        本课为必修课程《历史(Ⅰ)》的第一部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模块的第1课,主要讲述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早期情况。史学界一般认为,我国从夏朝进入阶级社会,建立了国家,也就有了国家政治制度。本课讲述的是中国最早的三个王朝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的提法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重点是讲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但《标准》对《历史(Ⅰ)》这册课本总的要求是能讲述人类社会的“政治活动”,既包括“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又要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这一点就《标准》具体到本模块“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不易做到的。本课教材采取了主要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兼及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写法。在叙述夏商周政治制度时,提到夏禹、夏启、盘庚、纣王、周武王、周公旦以及商汤、伊尹、楚庄王等历史人物;武王伐纣、周公东征、楚王问鼎、周公辅佐成王等重要历史事件。但把重点放在叙述和解释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上。

二、本课核心思想

        本课重点讲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而且重中之重讲述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所以西周政治制度用两个目比较全面细致的展开叙述。夏商政治制度作为西周政治制度的源头,课文引用孔子的那段话:“殷因于夏礼……”,明确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是在夏商原有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请在讲课时特别注意夏朝的王位世袭制、商朝的侯、伯制与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的渊源继承关系。

三、本课编写意图

        本课着重写出作为一个世界大国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历史和地域特色。就《历史1(必修)》全册教科书来说,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同于西方希腊、罗马。这一点是由于中国东方国家和大河农业文明的国情所决定的。正如北京大学张传玺教授所说:“我国古代的历史,由于地理的、民族的、人口的以及文化的种种因素的影响,在国家性质、政权结构、主要制度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诸多不同或有异于其他国家的重要特点。这些特点综合而成为我国古代国家的一些重要的历史特征。”(《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我国早期的王位世袭和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和宗法制,都是中国政治特色的表现。这些制度影响着以后我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有些理念甚至牢牢根植于中华民族的精神道德文明中。我国长期形成的尊宗敬祖、尊老爱幼、浓厚的亲情观点甚至民族的凝聚力,都与古代的宗法制等有密切关系。通过本课的讲授,使学生更加深刻认识我国国情,这是本课编写的重要意图之一。其次,通过本课讲授,可以为理解秦汉以后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作一合理的铺垫。

 

四、本课各部分之间以及和本模块其他各课的联系

        本课各部分包括导言和导图、正文、“学思之窗”“历史纵横”等阅读材料、图、表以及课后的“探究学习总结”,都是本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各部分相互补充,相互启发,可以有效地起到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的促进作用。比如可以用北京太庙的图启发学生更形象地理解我国宗法制,而且引起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用课文中第一个“学思之窗”,探究性地比较夏商周时代王权和后来秦始皇始行的皇帝制度有多大程度的差别;用“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能更清晰的了解西周分封诸侯的类型。这个表还可以与课后的“阅读与思考”引文结合起来,更理性地了解西周分封制的特点和本质。在讲授本课时,有些课文的底注也不应忽略。如“封建”的注文实际上注释了一种学术观点:课本是主张战国封建说的,因此指出西周的“封建”只不过是“分封诸侯国”,而并非中国封建社会的开始。至于本课和本模块其他各课的有机联系,也请老师们在讲授时注意。如本课提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已经破坏,这就给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作了铺垫。

五、内容选取的考虑及其背景介绍

        本课材料以及知识点的选择,是经过精心考虑、且吸收了史学界最新成果。比如,本课课文中夏商西周的始年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046年,就利用了近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最新成果。分封制、宗法制的叙述与解释参考了多家意见,如张传玺在《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的说法、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韦庆远等《中国政治制度史》、孙淼《夏商史稿》、杨宽《西周史》等说法。编者尤其注意最近学界的主流观点,参考了2001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为大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由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先秦卷》等著作。中学历史教科书与一些学者的专著以及某些大学教材不一样,无论取材、选择观点更应稳妥一些,采用大多数学者认可的观点,不要标新立异。在选图方面,我们也注意选精、选准、选典型。如夏禹像,我们用的是一幅“戴冠冕的夏禹”。因为这课讲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当国王的夏禹,而不是手执耒耜治水的禹。这些地方,希望老师们能够仔细揣摩。

关于本课主要学术观点的介绍,请参看本册教科书的《教师教学用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