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李铜玉:历史教学运用对
李铜玉等:名画的德育功
李铜玉:文科历史必修题
李铜玉:必修三选择题3
李铜玉:必修三选择题4
李铜玉:文科基础—历史
李铜玉:非选择题训练一
李铜玉:非选择题训练二
李铜玉:非选择题训练四
李铜玉:高三历史联考试
最新热门    
 
李铜玉:中国现代史政治专题 2

时间:2009-10-18 17:25:53  来源:李铜玉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6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二   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公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

——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材料三  中国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言行,都应坚决反对。                             ——1995年《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继续奋斗》

材料四  鉴于百年来的屈辱积耻、血泪斑斑交织的中国近代史,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弱国惨痛,以及缅怀祖先以往之光荣,怎不令人亟思奋发!窃感要使中国强大和光荣,实为我国当前最主要之急务,也是大家久郁心中一致之呼声及共同之渴望,并感到只要我们团结统一,共同对外,发奋图强,富强康乐光荣之新中国指日可期,因此,中国需要统一。

——台湾《中国时报》载文《读近代史感悟——兼谈中国统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于右任的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2)材料二中,邓小平认为解决台湾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他指出实现统一的“适当方式”后来发展为什么政策?当前解决台湾问题有赖于海峡两岸的合作,合作的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

(3)材料三中,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一贯立场是什么?

(4)依据四段材料,谈谈你对祖国统一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痛感海峡两岸分隔,渴望祖国统一(或者答实现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共同期盼)。

(2)关键是没有外国的干涉而实行国共两党平等会谈。“一国两制”。前提是台湾当局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3)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独或“一中一台”意图。

(4)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但统一是中国人民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对外。

 

2、美国与西欧关系

⑴17—19世纪:以西欧影响美国为主

①17—18世纪:西欧在北美殖民扩张和统治;以欧洲移民为主形成美利坚民族。

②美国独立战争: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受欧洲启蒙思想影响 (《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法荷等国支持北美独立。

③19世纪美国经济发展:欧洲移民带来劳动力、技术和资本;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量开始超过英法等,居世界首位。

④一战以前:美国奉行“孤立主义”,不干预欧洲事务,也不许欧洲干预美洲事务。在中国问题上,美国追随欧洲列强侵略中国,后来有了独立侵华政策。

⑵一战至二战:美国逐渐取代西欧霸权地位

①一战后初期:西欧削弱,美国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并试图同欧洲争夺世界领导权。在巴黎和会上受到英法抵制;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取得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

②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纵容德、意法西斯侵略。二战中,美国与英法等大国结盟,共同反对法西斯侵略。

③二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从政治、经济、军事上控制西欧。

⑶20世纪60年代后:西欧与美国的竞争与合作

①欧共体:60年代成立欧共体,在经济上与美国竞争,政治上推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70年代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欧、美、日三足鼎立局面。

②欧盟:90年代形成欧洲联盟,在经济竞争的同时,欧盟与美国之间战略伙伴关系加强,推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

 

    【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无论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西德、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材料二

1970年

美国

日本

西德

法国

资本主义世界

工业总产值

37.8

9.45

10.1

6.5

100%

出口贸易

15.2

6.9

12.2

6.4

100%

黄金外汇储备

15.5

5.2

14.6

5.3

100%

材料三  进入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要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材料四  共同体大部分原材料靠进口,而第三世界国家是共同体原材料的主要供应者。第三世界国家还向共同体供应棉花等农产品,第三世界国家是共同体的重要贸易对象┉┉进入70年代,由于第三世界国家彼此协调立场,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使共同体与之签定《洛美协定》。共同体同意在不要求“互惠”的情况下让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的45个国家的工农业产品自由进入共同体国家,共同体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帮助建立和扩大原料加工业、制造工业和其他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设施┉┉协定签定后,双方到1997年贸易额已达300亿美元,双方进出口基本平衡。

───以上材料均引自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为此,它们在20世纪60年代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

(2)根据材料二,谈谈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力量对比呈现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在政治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4)20世纪70年代,欧共体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5)《洛美协定》签定后,双方贸易发展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西欧六国经济力量增强,要求摆脱美国经济的依附。当时美国经济实力雄厚,任何一个西欧国家均无力与之抗衡,必须联合。 1967年,正式建立欧洲共同体。

(2)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力量不断增强,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

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加强,严重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冲击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世界格局。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必将导致国际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4)改善与第三世界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改善投资环境。 

原因:第三世界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欧共体本身对于第三世界市场原材料的需要。

(5)第三世界国家经过团结一致的斗争,有力量逐步改变旧的不平等的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可以促进第三世界经济的发展。

 

 

 

   【例2】阅读下文字和图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西方政治家曾经这样建议“关于萨尔区的协定仍然有效……同时应当有一个附加条件,在同一时期内法国应与德国缔结一项条约,规定由洛林供应德国的铁矿,至少是战前数量的50%,作为交换条件,德国向洛林供应煤矿,其数量在考虑了萨尔区的产量之后,应与战前的供应总量相等”。                  ——凯恩斯《预言与劝说》

    材料二  法国外长舒曼提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冲突。法国政府建议德法两国建立一高级联合机构管辖两国的煤炭、钢铁生产,该机构欢迎其他国家加入……这将改变本地区的命运,变过去的武器生产地和战争受害区为和平区。     ——《舒曼计划》

    材料三  据报载:2004年6月6日,在法国诺曼底阿罗芒什举行了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德国总理施罗德首次应邀参加了纪念仪式,受到世人的关注。

    材料四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中欧洲政治家的主要意图。这种意图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舒曼的建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为什么能够参加纪念盟军诺曼底登陆60周年仪式?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一体化进程有何显著特点?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5)据近代以来法德之间关系的变化,谈谈你对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认识。

 

参考答案:

(1)意图:促使法德进行经济合作,化解两国矛盾。原因:《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掠夺性的惩罚,加深了法德矛盾。

(2)冲突:普法战争、一战和二战中的法德冲突;影响:加快了法德经济发展的步伐,推动了两国的和解,促进了欧共体的形成。

(3)原因:纽伦堡审判较为彻底,德国对战争的反省比较深刻;战后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致力于经济的发展;主动加强与欧洲各国的合作。

(4)特点:由经济联系到政治联合。趋势:世界多极化、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5)认识:以国家利益为外交的出发点;战争与对抗必然两败俱伤,和平与合作才能不断发展。

 

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新民主主义任务的彻底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D.社会主义革命任务的完成

2.下表为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

姓 名

毛泽东

朱  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  澜

高  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上表说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政权 B.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民主联合政府

C.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中国共产党在政府中并不居于领导地位

 

3.下图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方参会代表的人数,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
B.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人数很多
C.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派别很多
D.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来自各行各业

4.小明在探究人民政协的历史,他知道人民政协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存始于
A.1946年         B.1949年           C.1954年        D.1956年

5.阅读下面的前三届人大代表构成表

届数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代表总人数

1226

1226

3040

中共党员

668(占54.8%)

708(占57.7%)

1667(占54.5%)

民主党派

274(占22.3%)

284(占23.2%)

565(点18.6%)

无党派

284(占23.2%)

234(占19.1%)

808(占26.6%)

关于上述表格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巩固了国家政权
C.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D.政协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6.十年“文革”在政治建设造成方面的最深刻教训是    

A.反对个人崇拜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重视民主法制        D.正确认识社会矛盾

7.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8.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政治构建不断创新,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的创新主要包括 ①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②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 ③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9.中国共产党提出下列方针的先后顺序是 ①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②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法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④民族区域自治方针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10.直接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的法律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C.《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D.《环境保护法》

11.2005年4月至7月,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和新党主席郁慕明先后访问大陆,三位均表示赞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独”,这表明①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国人民的心愿②“一个中国”原则符合两岸人民的最高利益③“台独”缺乏历史依据和政治基础④国、亲、新三党访问大陆为两岸搁置某些政治争议、平等对话树立了典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1979年元旦的《告台湾同胞书》中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布了和平解放台湾问题的方针      B.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一切事务

C.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欢迎台湾各界为祖国统一献计献策

13.“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获得成功,主要在于

A.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C.始终奉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体现了民族平等精神

14.2003年12月11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时,引用《论语》“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阐述了中国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主张:“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我国建国后的外交活动体现“和而不同”思想的有 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一边倒”的方针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③1955年亚非会议阐述“求同存异”主张 ④1972年中日关系正常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新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建国初期的外交思想内在上的一致性是 ①继续反对霸权主义 ②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 ③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④外交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与世界和平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6.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主要是通过                  

A.与大国的合作     B.独立发挥作用       C.以地区性组织为主       D.联合国

17.2001年上海峰会通过的《上海公约》,为打击哪三股势力奠定了法律基础 ①恐怖主义②分裂主义③霸权主义④极端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图一与图二的内在联系是指列宁直接领导了            

图一  列宁       图二  攻打冬宫

A.武装起义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斗争

C.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D.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19.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

A.英国首相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2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了美国在二战以后初期同西欧的关系的是 ①实施马歇尔计划,使西欧受援国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②建立一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使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受美国的控制③组建欧共体,加强经济合作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反对美国控制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1.促使不结盟运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三个首倡国家都受到两大军事集团的威胁   B.“冷战”格局使国际关系趋于恶化

C.和平中立是三个首脑国家战后的一贯政策   D.民族经济的发展使第三世界国家已能与美苏平等对话

22.二战后的世界两极格局瓦解20世纪

A.50、60年代        B.60、70年代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23.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B.两极格局解体

C.多极格局已经形成            D.两极格局解体,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24.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

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B.强大的军事力量

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D.发达的科技和教育

25.当前影响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 ①日本积极建立“政治大国”②欧洲联盟的迅速发展 ③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俄罗斯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⑤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⑥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⑥           C.①②④             D、①③⑤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个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17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3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共7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大事记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套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1954年,第一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正式载入宪法。

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1966—1976年,十年动乱。造反派夺取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多年停开,公检法陷入瘫痪。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1978年,十一后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79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986年,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律,如《义务教育法》《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环境保护法》,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1999年,全国人大九后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请回答:

    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三个阶段的基本内容、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实质和发展趋势。(8分)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上海《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双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1978年底《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三  (中美)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摘自198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或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摘自1979年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发展?两个公报的意义何在?(3分)

(2)据材料一、二、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2分)

(3)据上述各材料,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3分)

(4)我国争取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台湾问题?(2分)

(5)近年来,在台海关系方面,加强了民间和政府间的友好往来,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创造了条件。当前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7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新网2005年11月10日电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当地时间9日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就中国发展方向等问题发表重要演讲。

胡锦涛在晚宴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改革开放27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要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要了解中国选择的是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我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中国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中国将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说明近27年来中国是如何抓住机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建立以来就“选择和坚持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也取得了许多成果,许多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请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50、70年代的外交政策及原因。(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4分)

 

29.中共建立后,对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回答:

(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民主政治探索过程中有哪些成功的实践?(3分)

(2)请用所学史实说明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几个阶段中的重大贡献。(3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2分)

(4)构成新中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什么?从中国人民获得民主权利的艰辛历程,你得到什么启示?(5分)

 

30.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初期、20世纪60~80年代、90年代,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概述各个时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12分)

 

31.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怎样?(2分)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导致当今世界政治形势出现怎样的特点?(2分)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4分)

 

 

 

 

专题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BACC             6—10:CBADB                 11—15:ABBCB
   

16—20:DCAAA                21—25:BDDCB  

 

二、非选择题

26.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内容:制定了《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分)阶段特征: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初创。(1分)

第二阶段:“文革”时期。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践踏。(1分)阶段特征:民主政治建设进程遇到严重挫折。(1分)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基本内容:完善了宪法,颁布了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明确提出依法治国。(1分)阶段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走向完善。(1分)

实质: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1分)

发展趋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向迈进。(1分)

 

27.(1)美国政府从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的含糊态度发展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的明确立场;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方谋求霸权。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之间敌对关系的结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3分)

(2)是一致的。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2分)

(3)从这个“《与台湾关系法》”中可以看出,美国仍继续向台湾提供所谓的“防御性武器”,保持与台湾的各种往来,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签订《与台湾关系法》意味着美国政府还没有完全断绝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和其他一切联系,意味着美国企图用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给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3分)

(4)我国政府争取用“一国两制”的方式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决不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2分)

(5)有利因素:①根本保证: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人心所向: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历史依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正式归中央管辖,清政府设置台湾府。④国际法依据:1943年《开罗宣言》、1945年《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等国际法都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⑤政策保证:“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⑥榜样借鉴:港、澳顺利回归,并保持了繁荣,提供了榜样和借鉴。(5分)

不利因素:①“台独”势力;②国际反华势力。(2分)

 

28. (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推动自身的发展;顺应全球一体化趋势,努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努力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3分)

(2)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①特点:“一边倒”。②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③作用: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先后与苏联等17国建交,从而使新中国在保卫胜利果实,维护独立与主权斗争中不致于孤立。(3分)

20世纪70年代:①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②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③作用: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促使中国同更多西方国家建交,扩大了世界影响。(3分)

(3)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依据:①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需要长期的努力,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②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国文化历来强调和为贵的价值观念,中华民族有爱好和平的历史传统;③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侵略、掠夺建设不了和谐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只能给世界带来灾难;④近代倍受列强侵略的屈辱;⑤中国的对外政策决定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友好相处,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⑥吸取一些大国非和平崛起的教训。(4分)

(说明:只要符合题意,即可酌情赋分,得分不可超过本题总分)

 

29.(1)史实:①1931年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为人民民主政权的雏形;②1942年在延安创建“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③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3分)

(2)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和制度奠定了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以江**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了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3分)

(3)成就:1949年,颁布《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分)

(4)框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启示:民主的获得需要与专制进行反复的较量;中国民主制度的建立是广大人民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2分)(写出其中一个观点即2分)

 

30.二战后,西欧国家力量普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1分)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东欧、亚洲出现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苏联迅速恢复,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2分)突出特点:帝国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1分)

60—80年代,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1分)苏联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1分)中苏关系恶化,两大阵营不复存在。(1分) 突出特点:美苏争霸,互有得失。(1分)

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日本、西欧等都比较强大,具备发展潜力。(3分)突出特点: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地区冲突加剧。(1分)

 

31. 趋势: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2分)

主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欧、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到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西欧、日本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第三世界兴起,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的振兴有力的冲击了两极格局,促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转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崩溃。(4分)

特点: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与动荡局面并存。(2分)原因:多极化的加强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两极格局结束后,国际力量对比失去平衡,使被“冷战”掩盖的民族、宗教、领土争端等矛盾显露出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试图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恐怖主义的出现等。(4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