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百
最新热门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三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

时间:2009-10-18 17:28:10  来源:人民版
 

编者按: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其他网站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三  宋明理学

【课前思考】

宋代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又称新儒学。在预习中,结合所学内容思考: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本课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相关资料,加深对宋明儒学发展过程的认识。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分析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的异同,要注重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阅读法等学习相关问题。

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难点突破】

宋明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各阶段的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在学习中,首先要分析清楚宋代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这有助于理解理学产生后的发展历程及其表现出的思想特征。在整体把握理学发展脉络基础之上,加深对各个发展阶段的认识。另外,还要结合相关资料分析理学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其代表人物的思想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理学的基本特征。再与此前已归纳的儒学的基本特征相比较,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发展趋势的了解。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①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远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传统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天人感应”理论

②两宋时期书院盛行,当时各位著名的理学家都曾在书院讲学。下列关于书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        B.受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C.注重传统伦理道德的培养      D.评议时政、讽刺理学

③下列不属于北宋五子的是

A、李翱  B、周敦颐  C、张载  D、程颢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①下列哪位思想家最早提出了儒家的“道统”思想

A.韩愈                B.周敦颐     

C.张载                D.朱熹

②王守仁“致良知”的学说。应该属于下列哪一范畴

A.认识论    B.行动理论    C.社会政治思想    D.传统伦理纲常

③南宋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气关系论主要吸收了谁的思想?

A、张载 B、二程  C、周敦颐 D、李翱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

——《太极图·易说》

材料二  张载说:“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正蒙·太和》

材料三  程颢说:“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阳长则阴消,善增则恶灭。”

                              ——《遗书》卷十一

材料四  朱熹认为,“静亦动也。动静如船在水中。动静如船在水,潮至则动,潮退则静”。

——《朱子语类》卷十二

请回答:以上四则材料包含了什么样的哲学思想?由此你得到什么样的启发?试结合相关知识简要概述。

 

(三)问答题

1、儒家学说在汉武帝时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在此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各个思想流派的冲击,至北宋时形成了一套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在此进程中,儒学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内容。试结合相关内容归纳指出汉武帝时期的教育政策有何特点?到北宋时期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汉代以后,作为正统思想的儒学在冲击与吸纳的过程中不断更新,至北宋时形成理学,成为宋明时期的官方哲学。西方学者一般将宋明理学称为“新儒学”(Neo-Confucian-ism)。
试结合相关知识简析与传统儒学相比,“新儒学”新在何处?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在老师的指导下,参考地方文献中的资料,编辑家乡历代文化名人论著的简要目录。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各种学习资源收集资料,并对这些资料加以判断、分析、加工、处理。最后编辑出家乡历代文化名人论著的简要目录,可以根据自己的体会,添加一些评价。

2.实践活动

 调查了解当地有哪些古代王朝表彰的孝子节妇,这些人的名望和事迹在现代社会还有没有影响。在调查活动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思想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这一活动,可以考查自己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亲身体验,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了解,增强结合实际分析历史文化影响的能力。

 

 

 

四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前思考】

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再一次开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预习教材内容,查阅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什么样的作用?

 

【本课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是本课重点,难点在于通过对这些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其受到的冲击,并指出这一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学习过程中要结合明清之际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状况来分析思想文化的变化。还要考虑到儒学的发展趋势及其与明清之际时代发展的不适应性。对这些思想家的主张可以采用分析其异同点的方式加以掌握。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①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依据此言论,可见其思想的进步性在于

A.反对君主制集权              B.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

C.要求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      D.反对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一步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  黄宗羲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茶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材料三  顾炎武说:“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他认为只有皇帝同各级官吏共同掌握政权,才能达到“天下治矣”的目的,他还提倡“清议”,重视社会舆论的作用。

材料四  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政治主张,它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黄宗羲得出“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3)后三则材料所反映出的共同的思想是什么?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①明清之际,下列哪些因素促进了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

①封建制度的衰落   ②封建专制的加强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封建制度的完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

②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哪部著作

A.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B.顾炎武《日知录》

C.李贽《续焚书》                D.王夫之《船山遗书》

③明清时期产生反封建民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C.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D.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

材料一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哉,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昨日是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何是非也,而遽可以定本行赏罚哉!”

                              ——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材料二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

                              ——李贽《焚书》卷1《答邓石阳书》

材料三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私积仓之获,而后治家必力;为学者利进取之获,而后举业之治也必力。此自然之理,必至之符,非可以架空而臆说也。

                              ——李贽《藏书》卷32《德业儒臣后论》

材料四  “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李贽《焚书》卷3《童心说》

材料五  王阳明认为,“人的良知就是草木瓦石的良知,若草木瓦石无人的良知,不可以为草木瓦石矣。岂惟草木瓦石为然,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

                              ——《传习录》下

回答:(1)前四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揭露和批判?对此你作何评价?(2)结合相关史实分析材料四与材料五中的观点有何不同。

 

(三)问答题

1、王阳明说:“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求所谓定理者也。”又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史实说明王阳明的心学与朱熹理学的异同。针对心学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言论,明清时期的进步的思想家进行了哪些批判?反映了哪些问题?

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但明清之际儒学的文化地位和历史价值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受到质疑。试从儒学自身角度分析: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得主导地位的原因以及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搜集有关资料,辑录历代思想家和政论家批判皇权的言论。将这些言论进行判断、分析,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心得体会,并把它写下来,形成习作。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要对这些批判皇权的言论加以客观的分析与评价。

2.实践活动

在学习本课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广泛收集处理相关信息,运用自己掌握的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制作《明清之际思想活沃局面概况》的历史课件。通过这一过程锻炼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正确流畅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

 

 

 

专题小结

填写说明:指出通过本专题学习,掌握了哪些基础的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了哪方面的能力,还存在哪些不足及今后的学习对策。

 

专题检测题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②.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

A.都是进步思想                   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

C.都具有民主色彩                 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

③.下列哪一事件为“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标志

A 秦统一六国 B 焚书坑儒 C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佛教传入

④.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⑤.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

⑥.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

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  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

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

⑦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

A  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        B 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

C “仁政”最终取代“法治”       D 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

 

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原生儒学中,“修身”与“治平”,“诚心诚意”与“齐家治国”,两者虽有分别,亦间有歧异(如孔子更热衷外在的事功成就,孟子更着意内在的心性修养),但致思路线是圆融一贯的:此即“内圣”目的性地导向“外王”,“外王”经验性的证实“内圣”。

——摘自: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对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

——引自程颐《颜子所好向学论》(《河南程氏文集》卷8)

材料三  “今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求,不亦误乎?”

——引自朱熹《告吕子约》(《朱子大全》卷4)

材料四  “今之为道者,各出内以治外,故常不合。古人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近世以心通性达为学,而见闻几废,狭而不充,为德之病。”

——引自《宋元学案·水心学案》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学什么样的治世路线?

(2)据材料二、材料三所言,宋明理学家们所倡导的治世路线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变化?

(3)据材料四所言,结合相关知识,简析此种治世路线变化的原因。

 

(三)问答题

1、.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文化繁荣,试分析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就成为封建王朝的主要选官制度。对此,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喻牢笼,圈套)中”。顾炎武说:“八股之害……败坏人才”。康有为说:“变法之道……莫先于改科举。”试结合儒学的发展简述科举制度在我国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三人言论的社会背景和目的。你怎样评价科举制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