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百
最新热门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二·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时间:2009-10-18 17:28:34  来源:人民版
 

  编者按: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其他网站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题学习目标】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过程。用分析的方法,知道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史实,分析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教材提供的图片以及相关史料,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艰辛,进而培养克服困难、经得起挫折的精神。

 

【专题学法指导】

整体感知

    本专题阐述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不断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破坏着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而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一些官僚、地主、买办和商人开始利用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机器,创办近代企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沿海地区出现,中国社会经济中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甲午战争以后到20世纪初,在内外因素的共同刺激下,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十分曲折。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发展的机遇。主要原因,首先是中华民国的建立,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其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都有所减少。但是大战结束以后不久,列强又卷土重来。从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到抗战爆发前夕的十年,国民政府制定了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再次有了短暂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势头被日本的全面侵华所打断。民国后期,由于官僚资本的野蛮掠夺、战争的巨大消耗,以及美国的经济侵略,使得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大量的工商企业破产倒闭,民族工业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从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中,

我们认识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重重压迫,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为中国社会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进行了不懈地斗争。概括而言,中国的资本主义始终是在夹缝中求生存,斗争中求发展。发展资本主义、富国强兵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梦想:太平天国的《资政新篇》提出过梦想、康梁进行了维新变法、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 但毫无例外地全都破灭了,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推翻落后的社会制度,不实现国家的独立与民族的解放,想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由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薄弱,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他们无力完成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重任,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肩头。

 

聚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己学习,理清线索,了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过程。运用科学分析的方法,知道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实行经济侵略和掠夺,压制排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中国贫困落后的根源。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瓦解着中国的自然经济,使中国人民认识到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设备,客观上促使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过程。

难点: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的学习中,分析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法引导

(1)学会用联系和概括的方法,把握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过程和各个阶段的特点。

(2)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的方法。如;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分析中,正确认识外国侵略对中国资本发展造成的影响、从中国社会性质来看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双重性等。

(2)阅读、理解、分析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遭受挫折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的材料、图示、表格等,掌握处理各类历史资料的方法。

 

例题解析

1.甲午年状元张謇被中日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后,作为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他抱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从封建的营垒中走了出来,投身于近代实业。希望通过兴办实业来挽救走向衰落的清朝统治。因此①②是正确的选择。

答案: A

 

2.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括1949年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

分析:此题跨度较大,要求分5个阶段概述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衰情况。这4个阶段是(1)19世纪60、70年代(2)甲午战后到二十世纪初(3)民国初年到一战结束(4)1927年到1936年(5)抗战结束后到1949年之前。

后半部分的答案要求对近代民族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进行高度概括,从民族工业产生时的经济地位、社会环境出发,分析其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影响。要求史论结合,简明扼要。因此难度较大,必须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答案:(1)兴衰过程:19世纪60.70年:鸦片战争后,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作用下,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

    中日甲午战争后到二十世纪初: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民国初年到一战结束,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华经济扩张,给民族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1927年到1936年的十年间: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经济发展的措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继续发展。

    抗战结束后到1949年之前:官僚资本逐渐垄断社会经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抗战结束后,美国加紧对华经济侵略,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2)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它是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的重要经济前提,也是无产阶级壮大的前提之一。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以来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前思考】

资本主义发展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比较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和国内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不同。

 

【本课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图片,用观察法、比较法和阅读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阅读教材《古代中国农村的家庭纺织业》的图片和郑观应《盛世危言》内容,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历史图片和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思考买办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艰难,在了解张謇和荣氏兄弟事迹的基础之上,把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评价历史人物,懂得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

 

【重难点突破】

1.重点分析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的原因是一个重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明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社会条件;掌握早期著名的资本主义企业;懂得伴随着近代工业的出现,中国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是又一重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与壮大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加速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甲午战争后,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在19世纪末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1915年开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思想展开了激烈斗争,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解放了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难点分析

运用辩证分析得方法,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及表现。

 

【能力·思维·迁移】

(一)基础自测训练

一、选择题:

1.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于(    )

A.19世纪50年代前后

B.19世纪70年代前后

C.19世纪80年代前后

D.19世纪90年代前后

2.中国的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

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早

C.沿海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

D.最早与西方进行贸易往来

3.以下近代企业位于中国南方的是(    )

A.发昌机器厂                              B.继昌隆缫丝厂

C.贻来牟机器磨坊                          D.大生纱厂

4.决定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根本原因是(    )

A.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

B.民族资产阶级经济力量薄弱

C.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自于官僚、地主、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双重压迫

5.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B.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C.洋务运动的刺激

D.维新运动的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创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 ?

(3)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

(4)综合上述材料和答案,归纳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处境。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近代民族工业的上述特点和处境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如何?它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有何影响?举一例说明。

 

三、问答题:

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近代民族工业?请据此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走向。

 

(二)综合创新运用

一、选择题

1.以下企业所在地在通商口岸的是(    )

A.继昌隆缫丝厂                     B.保兴面粉厂

C.发昌机器厂                       D.大生纱厂

2.1866年创办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俱用华人”,但其自身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后来,它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它的发展历程说明(    )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困难重重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独立的发展

3.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不少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却在香港注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B.香港的政策自由

C.本国封建势力压迫

D.民族工业寻求靠山

4.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B.由地主、商人和官僚转化而来

C.广泛采用机器生产

D.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5.19世纪末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所产生的主要社会影响是(     )

A.为戊戌变法运动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B.严重威胁着封建统治

C.为清政府增加了财政收入

D.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二、材料解析题

6. 如图,分析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图中上海地区存在哪几种新的经济形态?

(2)据图分析中国民族工业产生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3)简要分析上海地区新式经济因素活跃的各种因素。

(4)联系课本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我国不同类型的企业相互间关系。

 

三、问答题

7.中国早期民族工业有哪些特点?主要企业有哪些?

 

(三)技能提高

探究学习:查阅有关资料,思考“中国近代工业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 举行讨论会,就中国近代工业是否是欧风美雨的产物进行广泛的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之上,着手撰写相关的论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关指导: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西方资本主义的关系。

2.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可持不同的观点,但是论据一定要充分,选取的材料要合适、准确,注意史论结合。

3.如果采取同意的观点,要着重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所提供的客观条件。

4.如果采取反对的观点,要坚持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也会产生近代工业。

 

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走访一个企业家,询问企业的创业需要哪些条件?工人的生产状况、经营状况的景气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做好相关记录。

 

 

 

二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前思考】

19世纪70年代,从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的情况如何?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本课学习目标】

    了解民国时期包括民国初年、抗战前夕、抗战后期三个阶段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构建有说服力的论证体系,从而得出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民国初年兴办实业潮的原因,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认识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阅读“战时民族工业的西迁”图,体验战时民族工业的艰辛、牺牲、不屈和仇恨,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重难点突破】

重点:

    了解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1、民国初年到一战结束,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遇到了发展的短暂春天;2、1927年到1936年,民族工业继续发展;3、抗战结束后到1949年之前,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难点:

从民国年间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史实中,分析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能力·思维·迁移】

(一)基础自测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

B.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北发展

C.出现了中国经济的明显半殖民地化

D.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

2.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    )

A.纺织业和造纸业                           B.纺织业和面粉业

C.面粉业和火柴制造业                       D.造纸业和化工业

3.1912-1919年8年间,中国民族工业新建厂矿(    )

A.六百多家           B.四百多家          C.四千多家         D.六千多家

4.20世纪初,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C.民族工业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D.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民国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其原因不包括(    )

A.国民党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       

B.官僚资本的压迫

C.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款,中国政府允诺,日后日本国政府拟向德国政府协定之所有德国关于山东省依据条约或其他关系,对中国政府享有一切权利、利益让与等项处分,概行承认。

第二款中国政府允诺,凡山东省内并其沿海一带土地及各岛屿,无论何项名目,概不让与或租与别国。

第三款中国政府允准,日本国建造由烟台或龙口接连胶济路线之铁路。

第四款中国政府允诺,为外国人居住贸易起见,从速自开山东省内各主要城市作为商埠,其应开地方另行协定……

第二款中国政府允准,所有属于汉冶萍公司各矿之附近矿山,如未经该公司同意,一概不准该公司以外之人开采;并允此外凡欲措办无论直接间接对该公司恐有影响之举,必须先经该公司同意。……

一  在中国中央政府,须聘用有力之日本人,充为政治、财政、军事等各顾问。……

材料二  一、中美两国应常保和好,永敦睦谊。

二、缔约此方之国民,应许其进入缔约彼方之领土,并许其在该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及经商。缔约双方之国民,于享受对方法律所规定之权利及优例时,其所享受之待遇,无论如何,不得低于现在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之待遇。

三、倘缔约此方将来以关于其领土内矿产资源之探勘及开发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之国民、法人或团体时,则此项权利亦应依法给予缔约彼方之国民、法人或团体。

四、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其身体及财产应享有最经常之保护及安全,并应享有国际法所规定之充份保护及安全。

五、缔约双方领土间,应有通商航海之自由。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实行上有什么样的不同?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影响如何?

 

三、问答题

7.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为什么仍然带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特征?这种特征的表现如何?

 

(二)综合创新运用

一、选择题

1.张謇认为发展实业应当重点放在纺织和钢铁业上,实施的结果是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没有得到发展,其重要原因是(    )

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

B.清政府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

C.重工业因周期长,利润少,民族资本家不愿涉及

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

2.一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北洋军阀政府的扶植

C.临时政府的奖励措施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3.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样势头的最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实业救国”新思想的推动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4.抗战前夕,南京国民政府的哪些措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

①币制改革    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③组织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④利用官僚资本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5.民国后期,下列哪些因素导致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

①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     ②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摘自张謇《大生纱厂厂约》

材料二  謇意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指农商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承办。唯择一、二大宗实业,……为一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确有关于社会农、工、商之进者,酌量财力,规划经营,以引起人民兴趣,余悉听民办。謇对于官业之主张,至扩张民业之方针,则当此各业幼稚之时,舍助长外,别无他策。

——张謇《宣言就部任时之政策》(1913年10月)

材料三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张謇兴办实业的主要动机。

(2)根据材料2、3说明为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张謇提出了哪些重要经济主张和政策

(3)根据材料2简说张謇在哪一个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以上思想主张说明了张謇是个什么样的人?

 

三、问答题

7.辛亥革命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种观点认为,“实业救国”是直接对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我国民族危机而提出的,其主流是积极、进步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实业救国”只是一种幻想,既振兴不了实业,更不可能救国。你同意哪一种观点,请结合史实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评述。(此题为开放性,只要言之有理)

 

(三)技能提高

探究学习:看一本关于中国近代实业家创业故事的文章或小说,如荣氏兄弟、张謇、火柴大王刘鸿生等,进一步理解“学而优则仕”,了解中国资产阶级在发展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以及他们的奋斗和不屈的精神。

实践活动:查找有关资料,绘制出民国时期(1927年——1949年)的经济发展形势曲线图,包括工农业生产总值等方面,说明发生变化的原因。

 

 

 

三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

【课前思考】

从民国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看到,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近代民族工业为什么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有所依赖,另一方面又要同它们进行斗争?

中国为什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大路呢?

 

【本课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的史实,知道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认识中国资本主义在近代社会的地位与作用,确立中国的民族民主任务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资产阶级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加深对我们这个伟大而历经艰辛的祖国的热爱,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重难点突破】

重点:

(1)民族工业夹缝中求生存的史实是重点。民族工业的发展受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是夹缝中生存的根本原因。从近代开始,它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以及随后的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在手段上,主要采取通过侵略特权,控制海关和对外贸易,大量倾销商品和原料,加大资本输出,限制机器进口等方式。另一方面,本国的封建势力的严重束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苛捐杂税,特别是民国时期官僚资本的压榨是主要的表现方式。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主要是处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之下的。

难点:

  通过中国资产阶级夹缝中求生存、抗争中求发展的史实,认识中国资产阶级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难点。事实证明,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很薄弱,中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因此,中国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个任务历史地落到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的肩头。

 

【能力·思维·迁移】

(一)基础自测训练

一、选择题

1.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2.中国民族工业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始于(    )

A.19世纪70年代前后

B.甲午战争之前

C.甲午战争之后

D.20世纪初

3.国民政府和四大家族官僚资本通过哪些方式吞噬民族企业(    )

①直接投资      ②加入官股      ③收买、敲诈      ④没收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长城抗战爆发后,参与捐款购机运动的工商界企业和团体有(    )

①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      ②天厨味精厂      ③大生纱厂      ④宁波旅沪同乡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

A.四大家族的横征暴敛             B.清政府的压制          

C.帝国主义的侵略                 D. 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采用机器来缫丝已引起很多人的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人们又反对汽笛声音太吵闹,机器响声太大。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材料二  中国资本家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日本大阪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各锅炉......以于1887年(光绪三年)十月运到宁波。

材料三  公司是私家经营,职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经一百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希望它只是暂时停业。

------摘自《海关十年报告》

阅读后请回答:

(1)上面材料中所述的公司是什么性质的企业?

(2)根据材料一,把有关缫丝厂投产后艰苦创业、生产经营的重要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照抄材料原句)

(3) 综合分析上述三则材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三、问答题

7.从近代以来,民族资产阶级就在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进行斗争,但是为什么还是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呢?

 

(二)综合创新运用

一、选择题

1.19世纪70、80年代有不少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

A.民族资产阶级对封建势力的依赖性

B.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对立

C.民族资产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对立

D.清政府财政困难

2.“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忌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纱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上述史料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近代民族工业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

B.近代民族工业经营不善,致使亏本

C.民族资产阶级非常软弱

D.近代民族工业从诞生之初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排挤、压迫

3.外国资本主义通过哪些方式阻止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

①限制机器进口    ②控制海关和对外贸易   

③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④同中国政府签署不平等条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5.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根本体现在(    )

①反对独裁专制                ②要求对外贸易

③争取竞争平等                ④争取民族独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简称“南洋公司”)产品销售量示意图:

 

材料二  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膝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抗争,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请回答:

(1)示意图表明,民国初年南洋公司的营业状况如何?

(2)这一时期,南洋公司等民族企业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3)南洋公司与英美烟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问答题

7.试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的状况。

 

(三)技能提高

探究学习:查找有关资料,运用史实说明面对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农民阶级和中国资产阶级都无法完成,只有中国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完成1000字的小论文。

实践活动:画一幅漫画,反映中国资本主义受到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举步维艰的历史。给漫画起个合适的名字,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

 

 

 

  专题小结

 

 

  专题检测题

一、选择题

1.早期民族工业主要分布的地区在(    )

①上海    ②广东    ③天津    ④北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近代”的含义是(    )

A.产生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C.由私人投资兴办

D.引进了外国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

3.最早投资于近代民族工业的是(    )

A.官僚、地主、商人               B.外国商人

C.手工业者                       D.商人和高利贷者

4.一些民族企业在内地创办,但却在香港注册,这样的情形主要出现在(    )

A.甲午战争前                         B.甲午战争后至一战时期

C.抗战前夕                           D.民国后期

5.导致近代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的直接原因是(    )

A.大量赔款使清政府缺乏资金

B.政府目光短浅,不能引进外资和技术

C.外国工业品在中国市场处于优势

D.列强取得采矿权,中国矿藏资源遭掠夺

6.19世纪末,清政府准备“广开民厂”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解决内外交困的严峻形势

C.抑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D.民族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

7.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的原因中,不包括(    )

A.国外引进技术的推动

B.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

C.“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D.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

8.民国初年,出现兴办实业潮的原因有(    )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②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辛亥革命前后,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④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下列关于“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述中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轻重工业比例失调现象有所改观      B.工业中心由东南沿海向北发展

C.出现了中国经济的明显半殖民地化    D.战后经济在外资打击下萎缩

10.一战期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是(    )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北洋军阀政府的扶植

C.临时政府的奖励措施

D.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1.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B.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薄弱

D.与封建经济相比处于劣势

12.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

A.受辛亥革命后“发展实业”口号的推动

B.北洋军阀政府的大力扶持

C.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

13.一战期间,张謇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从根本上是由于(    )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4.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后,由于生产效益好,因而经常受到官府的勒索,有的不得不关门歇业,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

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控制

B.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

C.必须依赖西方资本主义

D.必须依赖封建主义

15.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16.以下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前后

B.始终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C.从诞生之初就具有两面性

D.最初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17.一战期间,曾经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的社会思潮是(  )

A.进化论        B.维新变法论

C.实业救国论    D.国民革命论

18.国民政府建立官僚资本,加强对国民经济统治的最主要手段是(  )

A.整顿税务    B.改革币制

C.控制金融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

19.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是指(  )

A.辛亥革命推翻了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专制制度

B.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辛亥革命促使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政治地位有了提高的事业家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被激发起来

20.关于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B.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多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人数

C.中国资产阶级俱有两重性

D.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社会基础薄弱,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不够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年代

合计

商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

1872-1894

175

48 893

53

4 697

9.6%

第二时期

1895-1913

685

223 423

463

90 801

41%

年代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国人办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所占比重

第一时期

1872-1894

19

16 196

33.1%

103

28 000

67.3%

第二时期

1895-1913

86

28 469

13%

136

103 153

46%

注:第一时期外国人所办工业为1843-1894年的合计

请回答:

(1)上表统计资料中的三种企业分别属于哪三类资本?这三种不同性质的企业是怎样形成的?

(2)根据上表统计资料,同第一时期相比,第二时期中国境内工业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出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人之经营丝厂业者,则白黄佐卿先生始。君於1881年(光绪七年)首建丝厂於沪上北苏州河沿岸,丝车仅一百部,定名称日公和永。怡和与公平洋行接踵而兴,冉建一厂,每厂亦仅有丝车一百○四部,各项机械均购白意法等国。是年,三厂建筑告竣,越年,同时开工。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三厂乃延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白光绪八年至十三年(1882年至1887年),营业失败,三厂资本耗损殆尽。……

材料二  英国人认为:机器进口(指向中国出口)恐非西国之福。中国多织一匹,即我国少销一匹。销路既阻,出货必减,将来船行受亏,始置不论,我国所有各厂,不久已将停闭,致工人无处营生也。

——《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材料二反映出外资对我国民族工业发展持何种态度?为什么?

 

三、问答题

23.史学家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结合史实说明它的产生对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产生的影响。

 

 

 

课外拓展阅读

 

【史学前沿和史家争鸣】

关于对中国近代化内涵的理解

中国近代化应指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化,这是史学界较为普遍的看法。但是,怎样来表述中国的近代化,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中国近代化与英法等国近代化相比较有何特点,对于“近代化”、“现代化”概念与内涵究竟应该如何把握,这些问题在史学界存有不同的观点。

由徐泰来主编的《中国近代史记》按照中国近代化的历史线索描述了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80年间的近代中国历史。徐泰来在该书“绪论”中指出,近代化是表示向近代文明变化、向近代文明过渡的概念。它是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综合变化的历史过程,不能单纯把它理解为工业化。近代化的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是在生产力发展方面,即手工操作向机器生产的变化;二是在生产方式方面,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变化;三是在政治方面,由封建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变化。近代化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一个新的高度的变化。近代化的核心、本质是资本主义化。所以,近代化可以叫做资本主义近代化。

苑书义通过对中国与英法等国近代化的比较,点明了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并把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110年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分别其各自内涵的不同。他指出,就英法等西欧国家而言,所谓近代化就是使社会摆脱中世纪的封建形态而资本主义化。这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思想等方面的变革。近代化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核心是经济近代化。近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世界各国近代化的历程却不尽相同。和英法等国近代化历程比较,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道路具有明显的特色。英法等国的近代化,主角是资产阶级,内涵是资本主义化。中国近代化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两易主角和内涵。前80年近代化的主角是民族资产阶级,内涵是资本主义化;后30年无产阶级跃居近代化主角,近代化的内涵也随之而变成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化。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一书中提出应先对“现代化”还是“近代化”正名,认为近年来我国报刊发表的论述西方国家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洋务运动等问题的史学论著中,有人使用了“近代化”这个术语。其中有的用法显然是借自日本史,有的用法则是把西文的“现代化”误译为“近代化”,这是一个新的外来语译名尚未定型时常有的现象。他强调“近代化”概念不适用于中国史,应当统称为“现代化”。接着,罗荣渠对现代化的涵义作了界定,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现代化是指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后的特定国际关系格局下,经济上落后国家通过大搞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过程;二是现代化实质上就是工业化,更确切地说,是经济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进程,即现代化就是指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三是现代化是自科学革命以来人类急剧变动的过程的统称;四是现代化主要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过程。

针对罗荣渠的见解,乔志强、行龙认为,“现代”或“近代”总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就中国历史而言,1840年发生的鸦片战争可视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界标,因为自此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探索已开始,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现代化过程便可称之为近代化过程。因此,结合国内史学研究的实际情况,称之为“近代化”更为妥贴和符合实际。

其实,在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无论是使用“近代化”或“现代化”还是“早期现代化”的概念,其所揭示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不少学者正是用了“近代化”或“现代化”等术语来探讨中国近代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这一近代化的过程,以至于有的学者在同一篇或不同篇的文章中交替使用“近代化”或“现代化”的概念,说明这两个概念的同一内涵是指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化。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他们的见解。

刘大年指出,近代化的核心是工业化。从落后的封建社会进到工业化,是与资本主义分不开的。中国封建经济相当发达,走向资本主义,实现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

林家有认为,中国的近代化,亦称之为“现代化”,指从1840—1949年期间的资本主义现代化。无论是现代化还是近代化,归根到底是在近代中国决定承担近代化任务的主要载体都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因此近代化实际上也就是资本主义化。

李文海指出,始于晚清的中国近代化,也称作“现代化”,意思一样。近代化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它从来就是一个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从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中国,近代化或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这无疑是对的。但资本主义化决不是仅指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常常要政治等多种手段为其开辟道路。

因此,“近代化”或“现代化”概念在这里所揭示的内涵就是近代的资本主义化。至于近代化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说工业化,还是把近代化视为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综合产物,这只是学者们在对近代化所含内容与范围理解的不同。

              ——《史学理论研究》2000.4. 孙占元

 

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结构问题

     许多学者认为,中国资产阶级一产生便包含着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此种结构是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包含着两种不同的资本形态相联系的。姜铎在《略论旧中国两个资产阶级》一文中指出:中国的资本主义与西欧、日本不同,就在于一开始就有存在着官僚买办资本与民族资本两种不同的形式,因之,“必然相应地产生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不同的本国资产阶级”。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买办性”和“封建性”的有无或多少,是“区分二个阶级的根本标志”。也惟其如此,二者在近代中国社会所处的经济 政治地位不同,在近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历史作用也不同。前者所起的是反动与消极的作用,后者所起则是起着积极与进步的作用。

    有些学者对此持异议,不认为中国资产阶级一开始就存在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分。他们认为“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近代企业,虽有多种形式,但都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企业,对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具有明显的抵制作用,因此都属于民族资本主义”。既然肯定洋务运动期间中国人所办的资本主义经济都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那就意味着当时并不存在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经济,从而也就不存在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在这些研究者看来,官僚买办资产阶级要晚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后才出现,这就是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学术界通常又认为其有上、中、下三层的分布。在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立宪派代表资产阶级上层。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新的看法,以为很难区分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上层和中下层,即使存在这种阶层的差别,也与他们各自的政治态度没有必然的联系,支持革命者不乏所谓的上层,反之,对抗革命者也不乏所谓的中下层。因之,立宪派未必是上层的政治代表,革命派也未必仅代表中下层的利益。

林增平在《革命派、改良派的离合与清末民初政局》一文中,不赞成上述的意见。他指出,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因某些原故或的特定社会关系的影响,一定阶级或阶层中若干成员的好恶和政治态度,同他所属阶级或阶层的动态和向背很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是屡见不鲜的。肯定立宪派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是指它的主张纲领或章程、宣言之类,以及它的成员所进行的活动,确属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意愿、要求及其所要实现的任务,而不是以若干上层人士对立宪派所持的态度作为依据。对于革命派代表资产阶级中下层,也应当作如是观。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近代前编(1840—1919)(上),

  甲编  序说•第二章  研究概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3月,第99—100页。

 

 

 

【相关知识链接】

买办

  又称“康白度”(葡萄牙语的音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服务的中间人或代理人。原指欧洲人在印度雇佣的当地管家。在中国,鸦片战争前通常指在广东公行中为外国商船采购伙食、用品,或为外国商馆管理内部事务,或从事于行商制度所允许的居间买卖的商人。鸦片战争后废除公行制度,外国商人在通商口岸设立洋行,雇佣通晓外语,熟悉商情,有一定财力和信用的中国商人代办进出口具体业务,给他们一定的佣金,这些人习惯上被称为买办,这时的买办已于战前截然不同,不再是单纯的中外贸易居间人,而开始为外国侵略者效劳,成为被洋商收买的代理人,成为西方殖民势力侵华的重要工具。买办商人为外国资本家推销商品,收购原料,经办业务,把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侵略者紧紧联结在一起,他们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重要社会支柱。

 

法币

货币名称,为控制全国金融,禁止银圆流通,国民政府与1935年11月4日实行法币政策,规定以中国中央交通(后加上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作为法定的全国唯一的流通货币,简称“法币”。至此,以四大家族为中心的官僚资本垄断了全国的金融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统治区通货恶性膨胀,法币急剧贬值。有人曾对法币的贬值程度作过计算:法币100元的购买力,1937年值黄牛两头,1938年值黄牛1头,1939年值猪1口,1941年值面粉1袋,1943年值鸡1只,1945年值鸡蛋2个,1946年值固本肥皂六分之一块,1947年值煤球1个,1948年8月19日值大米千分之二点四一六两(按每斤十六两计算),1949年5月值大米万亿分之一点八五两(即一粒米的千万分之二点四五。1948年8月19日,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代替已经崩溃的法币。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中国工业衰退,农村破产,阶级矛盾激化,为挽救“经济危机”,维持统治,蒋介石于4月1日在贵阳发表谈话,称“欲挽救今日民族之危机,与解除全国民众之痛苦,须有一个运动继新生活运动而起,其名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8月,蒋介石又通电各省,提出这一运动的“实施要项”,令各省“切实着眼于建设国民经济,视此为唯一中心”,此后,蒋介石不断撰写文章,发表演讲,并组织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总会,自任会长。他表示:“政府定有确乎不拔的决心,……使整个国家和全体民众,能尽早解除经济的痛苦,得到一条生路”。但是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的爆发后,该运动销声匿迹。

 

官僚资本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者凭借国家政权的力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政治不民主、经济不发达的产物。19世纪后期清政府洋务派大官僚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开办的近代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是中国官僚资本的雏形。以后北洋政府由外债支持建立的一些官办企业也构成官僚资本的一部分。1936年以后,近现代历史文献中使用的官僚资本一词,主要是指国民党统治集团中的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四大家族,凭借国家政权的垄断力量,通过发行公债、苛捐杂税、商业投机、通货膨胀等手段巧取豪夺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工商企业。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大家族利用自己的政治特权和战时经济统制手段大发横财,进而控制了国家经济命脉。到1949年,官僚资本大约占有全国工矿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垄断全国钢铁产量的90%,煤产量的33%,发电量的67%,并拥有全国最大的银行和十几个垄断性贸易公司。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是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它的官僚资本除具有垄断资本主义的一般特征外,又具有买办的封建的特征。它的存在和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因而是一种反动的生产关系,是中国人民在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对象。另一方面,官僚资本本身又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社会化大生产,它集中了一定的现代化设备和科技力量。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人民政府在全部没收官僚资本的基础上,直接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历史材料】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该条约于1946年11月在南京签订,其目的在于所谓的“增进彼此领土间友好往还,以加强两国间悠久幸存之和好联系及谊结合”。代表中国政府签约的为外交部长王世杰及外交部条约司长王化成,美方代表为驻华大使司徒雷登(J.Leighton Stuart)及驻天津领事施麦斯(Robert Lacy Smyth)。

该条约条款共有三十条,主要内容为:

一、中美两国应常保和好,永敦睦谊。

二、缔约此方之国民,应许其进入缔约彼方之领土,并许其在该领土全境内居住、旅行及经商。缔约双方之国民,于享受对方法律所规定之权利及优例时,其所享受之待遇,无论如何,不得低于现在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之待遇。

三、倘缔约此方将来以关于其领土内矿产资源之探勘及开发之权利,给予任何第三国之国民、法人或团体时,则此项权利亦应依法给予缔约彼方之国民、法人或团体。

四、缔约此方之国民,在缔约彼方领土全境内,其身体及财产应享有最经常之保护及安全,并应享有国际法所规定之充份保护及安全。

五、缔约双方领土间,应有通商航海之自由。

 

 

 

【拓展阅读】

从晚清状元到实业家——张謇的故事

清代共有114名状元,其中有一名状元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中了状元却不热衷于做官而是辞官回乡兴办实业和教育,办博物苑等,这位奇特的人物就是张謇。

张謇,1853年出生于江苏南通长乐镇一个富农兼商人的家庭。自幼聪慧,16岁时考中秀才。1874年因家道中落辍学,以后长期做大官的幕僚,直到30多岁时,才得以参加科举,赴京参加顺天乡试,以第二名中举,声名鹊起,成为清流派延揽的对象。但此后他又参加了四次会试,均未考中。直到1894年,适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加开“恩科”会试。张謇本已心灰意冷,但迫于父命只好再次赴京应试。不料在翁同龢的大力举荐下,竟高中状元,按照惯例被授翰林院编修。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投资设厂,各帝国主义国家将援引“最惠国待遇”享有此项权利。张謇愤怒于清廷的昏聩无能,同时又深忧外国资本在中国内地投资设厂的极大危害,认为这比列强的商品输出更可怕。由此激发了他实业救国的思想。他在1895年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极力主张,尽快讲求商务工艺,各省建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建立公司,以抵制外国设厂和洋货倾销。

1895年,总理衙门奏请谕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以“维护华商,渐收利权”。紧接着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在通州<今南通)设立商务局。张謇决定利用通州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如水运交通便利,盛产优质棉花等,在通州兴办纱厂,以抵制外商掠夺我廉价的原料和倾销洋货。

纱厂最初定为“官招商办”。张謇活动了两个多月,邀集了本地几个商人,认股兴办。他们商定在通州唐家闸一带建厂。根据《易经》上“天地之大德曰生”,张謇将纱厂定名为“大生”。还撰写了一幅楹联“枢机之发动乎天地,衣被所及遍我东南”,气势宏大,意味深远,既概括了纺织业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又表达了自己创办机器工业的雄心壮志。

1899年5月28日,举行祭礼后试机,一切运转正常。就在此后,还有流言蜚语,说什么“引擎虽动,何时出纱”? 但是半个月后,大生纱厂正式开车投产。

投产之后,困难又接踵而至。原来开工之后需要棉花日渐增多,而资金周转不灵。张謇向官府乞援,结果碰了一鼻子灰而归,请求另派殷富绅商接办,也未获得许可,想把纱厂暂时租给上海巨商,但对方条件太苛刻,终未达成协议。走投无路之际,只好“定计尽花纺纱,卖纱收花,更续自转”。幸好当年夏秋之间,棉纱行市一直看涨,机纱在通海地区非常畅销,大生纱厂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劳动力,而且又可以在当地销售,因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样卖纱所得现款逐渐增多,原料供应得以保障;加上股东沈燮均把自己的同兴宏布庄的资金全部接济了大生纱厂,大生纱厂总算站住了脚跟。

经过五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经历千辛万苦,张謇终于建成了中国近代时间较早、规模较大的民族机器纺纱厂。

大生纱厂创办成功后,地方官绅纷纷前来祝贺。两江总督刘坤一问张成功的秘诀,张謇回答:“没有秘诀,无非是时时恃可成之心,时时作可败之计。”

大生纱厂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经营得法,业务蒸蒸日上,利润逐年增长。从1901年起,张謇花了10年的时间,又建成了通海垦牧公司,主要种植棉花,为大生纱厂提供了廉价的稳定的原料基地。又先后建成了广生油厂、资生铁厂、大达外江轮船公司等十几个企业,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到1911年,大生一、二厂已净获纯利370余万两白银,这成为张謇创办其他各种企业、事业的资本。

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张謇深深体会到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的重要性。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人员,张謇重金聘请外国技师和技工,专门为他们盖起了洋楼,生活上给予优厚的待遇,但他们贪得无厌,多方勒索,且盛气凌人,每月上班只有三四天,而且常拿技术卡人。这给了张謇很大的刺激,决心兴办学校,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   

1903年,他创办了一所新式师范学校一一通州师范学校。接着又办了一批幼稚园、小学、中学和职业学校。1914年,他把农、医、纺织各专科学校合并为南通大学。张謇创办或资助的学校还有吴淞商船学校、吴淞中国公学、复旦学院、龙门师范、南京高等师范、南京河海工程学校等等。

张謇的企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得到空前的发展。到192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资本增加到360多万两,历年纯利润共为1660余万两。到1924年,大生已增加到四个厂,资本总额达770多万两,纱锭共15万枚,布机共1500余台,同时着手兴办了金融业,扩充了航运业,此外还增加了一批大小不等的企业和事业单位,盐垦事业也有很大发展。张謇的事业在1920年前后达到顶峰。

但是好景不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向中国市场大量倾销洋纱,到1922年,市场上出现了棉贵纱贱的行情,大生纱厂出现了亏损;加上此前张謇盲目扩建纱厂,致使大生纱厂的余利和公积金被大量抽走,无法更新技术设备,难于与洋纱及其他民族纱厂竞争,致使亏损逐年加重。另外国内军阀连年混战,交通堵塞,民不聊生,也严重地影响了大生纱厂的产品销售。1925年,仅大生一厂的债务就高达900万两白银。

大生纱厂是大生资本集团的心脏,它一旦出了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其他依赖大生纱厂的油厂、铁厂、轮船公司也岌岌可危,难以支撑。“屋漏偏遇连阴雨”,作为大生纱厂的原料基地通海垦牧公司遭遇水灾,防护海潮大堤溃决,许多地段颗粒无收。次年,又遭虫灾,棉田里出现金刚钻心虫,棉株从根到芯全被咬空,佃农纷纷退佃,出现了有棉田无人种的局面。大生纱厂的原料无人着落,只好从外地购进,更增加了生产成本。各大银行看到张謇的企业亏损,不仅不再借钱给他,反而上门催着还贷。在罗掘具穷的困境中,张謇只好把全部企业抵押给债权人江浙财团。1925年,由上海中国银行组成的四行财团接管了大生各厂。张謇30年苦心经营的庞大企业土崩瓦解。

张謇的心情凄凉之极,经常独自徘徊在扬子江边,凝望着滔滔东逝的江水,思忖着事业的失败、热血的虚掷。他“慨世乱之未已,悲民生之益穷”,赋长诗抒发心中的忧愤,结语说:“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这不仅是他暮年悲哀的心声,也是整个民族近代工业的悲惨命运的缩影。

张謇的后半生对推动南通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近代化起了积极作用。毛泽东曾经讲过:“中国最早由民族轻工业,不要忘记南通的张謇。”

 

 

 

参考答案:

(一)基础自测训练

1.B    2.B    3.B     4.A     5.A

6.(1)特点:资金少,技术力量薄弱;

(2)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      

(3)民族企业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4)处境: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原因: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

(5)政治态度:对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反抗的要求,又有妥协性和依赖性;影响:他们一方面同外来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斗争,推动中国近代民主运动的发展,但同时这些运动总是不彻底的。例如,戊戌变法运动(或辛亥革命)。

7. 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扩大商品输出,使得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在19世纪60年代起加快了解体。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小农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瓦解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走向: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客观上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的封建势力不会任民族工业自由发展,相反,它们对民族工业进行压迫和束缚。因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道路艰难而曲折。

(二)综合创新运用

1.C      2.C      3.C      4.D      5.A

6. (1)有洋务派所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如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外商企业如耶松船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如发昌机器厂。

(2)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以轻工业为主,地区分布不平衡,行业不合理。原因在于:①东南沿海地区是外来势力最早入侵地区,最早开埠通商的地区,外来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最早传入的地区,自然经济的解体比较早也是洋务运动企业相对集中的地区。此外,这一地区经济发达权业、手工业基础较好,水运交通发达。②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剥削,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这样决定了民族工业相对集中在轻纺工业部门。

(3)外国侵略势力最早侵略的地区之一;经济基础较好;洋务派兴办洋务运动的中心;水运交通便利。

(4)外来资本主义经济侵略,冲击自然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和外商企业刺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又进一步冲击封建自然经济,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又受到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举步维艰。

7.特点:(1)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因此早期中国民族工业基本上是轻工业。(2)地区分布不平衡。早期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3)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赖性。由于民族工业诞生之日便受到双重压迫,发展艰难,矛盾是必然的。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使得民族工业对它们产生依赖性。

主要企业:上海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一)基础自测训练

1.A      2.B      3.B      4.A      5.D

6.(1)材料一为《二十一条》,材料二为《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2)《二十一条》由于广大人民的爱国运动难以实施,而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全面控制了中国。

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对民族工业是个沉重的打击。

7.原因:仍然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表现:(1)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2)民族资本薄弱,主要工业部门工业部门控制在外国资本手中。(3)近代工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二)综合创新运用

1.D      2.D      3.D      4.B      5.C

6.(1)动机为实业救国。

(2)主张停办“官业”,发展民办实业。引进外资发展中国内地经济,但必须“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

(3)在北洋政府中任要职。说明他是一位爱国的民族资本家。

7.答案一:同意第一种观点。(1)“实业救国”是直接针对着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我国民族危机提出的,宣扬和推行实业救国的行动都意味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抵制和斗争。(2)“实业救国”口号的提出,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助于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3)实业救国论不仅表现为理论宣传和创办实业的活动,而且在许多次反帝爱国活动中以各种各样的斗争形式表现出来。如近代史上一再发生的“抵制洋货,使用国货”的运动就是一种有典型意义的表现形式。(4)在“实业救国”口号下,中国涌现出一批倡导实业发展的团体和有较大影响的头面的人物,如张謇、周学熙等,他们乐于投资于新式工业,使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出现了短暂的春天。(5)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基础。(6)当然,实业救国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包含有幻想的成分,这自然也是事实,但绝不是主流。

答案二:同意第二种观点。(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首先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业是振兴不了的。即使艰难地办起了若干新式工业,也改变不了中国贫穷屈辱的面貌。(2)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虽然它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但同时又不能不依赖和妥协于对方。这种致命的弱点使得民族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即使心有余而力不足。(3)《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已完全确立,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为维护他们的利益,是不会让中国走独立的近代化之路的。(4)一战期间,尽管一度出现民族工业的春天,但毕竟是短暂的,如昙花一现。并且,民族工业呈畸型发展,重工业的发展几乎是零。(5)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命运也证明,“实业救国”仅仅是他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一次大战期间,在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制下,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走向萎缩。

 

 

 

(一)基础自测训练

1.D      2.C      3.D    4. C     5.D 

6.(1)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机器缫丝同手工缫丝业发生利益冲突;机器缫丝业受到旧习俗、旧观念的反对;缫丝厂存在污染环境和工人技术不熟练的问题。
(3) 中国民族工业既受到外国主义的压迫束缚,同时又与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反侵略的革命要求,又有妥协性、软弱性。

7.中国民族工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产生和发展起来,虽然它代表了先进的生产方式,但是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虽然它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压迫的革命要求,但同时又不能不依赖和妥协于对方。所以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二)综合创新运用

1.A      2.D      3.D      4.D      5.C

6.(1)迅速上升

(2)辛亥革命创造了民族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实业救国思潮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形成了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市场的环境。抵制日货等群众性爱国运动扩大了国货市场。

(3)外国侵略(或帝国主义)势力要继续控制中国市场;民族资本家具有反帝爱国的积极性。

7.(1)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反映新兴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早期维新思想随之兴起。

(2)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是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经济基础。

(3)20世纪初,民族工业虽有所发展,但为了打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阻碍,寻求独立发展的道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兴起。

(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从事各方面的政治活动,渴望从法律上和制度上赋予发展实业的各种权利,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社会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

(5)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参政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组织各种不同的团体,为了本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参加了各种形式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斗争。

 

 

 

四  专题检测题

1.C      2.D      3.A       4.A      5.D      6.B      7.A      8.D      9.A

10.D      11.B      13.C      14.B      15. D    16.B      17.C      18.B

19.C     20.B

21.(1)民族资本:在外国资本主义刺激作用下,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形成了民族资本企业。

官僚资本:洋务派为“自强”而开办军事工业,为“求富”开办民用工业,形成官僚资本企业。

外国资本: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办企业,形成外国资本企业。

(2)最明显的变化是商办(或民族资本)工业超过官办工业,前者发展迅速。

原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后有利于办厂的环境。

22.(1)近代民族工业是由私人开创,靠引进外国设备、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所以很难独立自主正常发展。

(2)持反对态度。怕影响其在华的原材料基地和商品市场。

23.(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2)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资金少、规模下、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性。如,《马关条约》规定外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更是直接打击了本国的民族工业。(3)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必然是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不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24.产生: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降低关税,扩大商品输出,使得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在19世纪60年代起加快了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小农经济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瓦解了自然经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影响:从经济上看,民族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族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文化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入,不断冲击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最终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