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百
最新热门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时间:2009-10-18 17:28:47  来源:人民版
 

编者按: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其他网站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部分

【专题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不同特点,分析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了解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巨大胜利,充分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二)聚焦本专题重难点

重点: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把握其深刻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提出的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并结合中国国情摸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领导全国人民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难点: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不同表现和各自的历史作用。

(三)学法引导

本专题中可学习用阶级分析方法来分析历史人物

一般而言,历史人物生活在阶级社会,客观上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因此,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动的本质。正如恩格斯所言:“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

确定历史人物的阶级属性,不是只看他的出身,而是要分析其言行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如孙中山出身于珠江三角洲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终其一生未曾当过资本家,但其思想主张和行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因此他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

对一定的历史人物,应该用其阶级属性来解释其言行。如孙中山最终让位给袁世凯,这不能简单归结为孙中山的轻信和幼稚,而是由于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具有天然隔阂,不愿也没有想到发动群众,在实力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只有寻求妥协。

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注意不要脸谱化、一刀切,如认为只要是地主阶级就一定反动、腐朽,资产阶级就必然软弱、妥协,这种简单化的做法是学习历史的大敌。

 

(四) 例题解析 

1.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大不同在于( )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2.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跨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这反映出()

①三民主义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实力是否强大,对历史进程的发展至关重要

③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 

 ④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

A.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①④

3.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了革命

  C、中国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 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答案提示:1.D   2.D   3.A

分析:

1.此题最大的迷惑项是C,反侵略反封建的确是太平天国不同于以往农民战争的一个特点;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候,世界历史的主要特征是资本主义,从题干的 “时代发展” 角度,正确选项应是D。

2.这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做好这种题的前提是读懂材料。在本题中,题干中的“孙文的几个口号”和“主题”,就是统领一切的题眼。思考后不难得出结论:“孙文的几个口号”指的是三民主义;而“主题”是指时代主题,近代中国革命的主题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建立民主、独立和富强的国家。对照三民主义的内容,我们可以发现,三民主义与时代主题基本吻合,当然也就基本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通过孙中山和洪秀全的比较,可以发现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能否将个人事业同时代的要求相结合。实力对历史进程的发展很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

3.解答此题的第一步先概括出题干的要求,即:要求确定失败的根据。第二步概括抽象出各自选项的属性,A为革命目标,B为失败的客观原因,C为失败的主要原因,D为失败的影响。第三步把从题干中抽象出的根据与从备选项中抽象出的属性进行对照,从而确定A项为正确选项。

 

 

一 太平天国运动

【课前思考】太平天国是一场悲剧吗?它为什么会失败?

【本科学习目标】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不能实施的根本原因,认识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重难点突破】

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洪秀全的宗教理论,《天朝田亩制度》,天京变乱,保卫太平天国的主要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功绩。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1853年太平天国改南京为天京,定为都城,标志着(  )

A. 太平天国初步具备了立国规模                B.太平天国进入了全盛时期

C.太平天国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农民政权 D.太平天国有了稳固的根据地

2.《天朝田亩制度》的核心思想是(  )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B.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C.天下人都是兄弟姊妹            D.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

3.《天朝田亩制度》不能实施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势力的严重阻碍            B.未能反映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

C.处于紧张的战争环境            D.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

4.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诗中说:“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漫天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箕”是指(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定都天京   D.天京变乱

5.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矛盾

(二)材料解析题

6 .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

后,我军确受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

——引自《洪仁歼自述》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妖”指的是什么?

②“洋人助妖”指的是什么?

③洪仁轩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洋人助妖”,你同意这个观点吗?为什么?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

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鳏寡孤独残疾者由国库供养

C.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产品  D.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2.天京变乱可以说明的一个最基本道理是(  )

A农民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B农民领袖之间只有同患难,不能同欢乐

C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3.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战争不曾遇到的新情况,这就是(  )

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进攻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D.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4.《资政新篇》主要反映了(  )

A.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习西方的精神   B.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C.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D.资产阶级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

5.《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官员世袭制,并把“黜为农”作为对官员的处罚,这些规定表现了(  )

A.建立平均、平等理想社会

B.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C建立了完整的政治制度,形成了与清朝对峙的局面

D.向尊卑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的蜕变

6.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领导集团在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天京变乱使其元气大伤     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3年8月香港总督文翰向英国政府报告说:“宣布中立……如果不是唯一的政策,也是最聪明的政策。如给皇帝援助,那么必须是大规模的援助,而且如果叛党的势力广泛而远近地扩张起来,人民大众又普遍地愿意拥戴他们为统治者,这种大规模的援助是没有效果的……遇有适当机会和叛党协商时,我们从叛党手里可获得的政治和商务利益,也大可超过皇党。”

材料二:1862年英国首相帕麦斯顿在下议院的辩论中说:“我认为,中国已改变它对外国和英国的政策。……既然中国的政策是鼓励和世界各国的商业,那么对我们来说,如果不努力协助这个开明的中国政府从事改进的努力,那是自取灭亡的。”

请回答:

①文翰提出“中立”政策的背景是什么?

②文翰提出“中立”政策的原因与目的是什么?

③帕麦斯顿说中国改变对外政策,有何根据?

④帕麦斯顿说“协助”中国政府是什么意思?

8.阅读下列材料: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宜先准其通商,但不得擅入旱地,恐百姓罕见多奇,致生别事。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但准其为国献策,不得毁谤国法也。”

——《资政新篇》

请回答:

①《资政新篇》的作者是谁?哪一年提出?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②这则材料反映了哪一方面的主张?具体内容如何?

③《资政新篇》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出伪示,着旅帅卒长按田造花名册,以栽种作准,业户不得挂名收租。

……收租度日者,……甚属难过。

                                          ——引自《海虞贼乱记》

材料二 伪乡官随派捐以供贼友,各佃户认其租田当自产。故不输租。

                                          ——引自《平贼纪略》

 

 材料三 伪监军提各乡卒长给田凭,每亩三百六十,领凭后租田概作资产,农民

(即地主)窃喜,陆续完纳。(按:太平天国晚期,一般允许地主收租,但却限制地主

的剥削,并要地主“捐助军饷”。田凭是地主占有地产向佃农收租的法定依据。

                                          ——引自《庚癸纪略》

请回答:

①依据上列材料推断,这些史料撰述者的阶级立场如何?依据是什么?

②根据材料1、2回答,为什么“收租度日者……甚属难过?”

③材料2和3表明太平天国的土地田租制度在实施中前后有所差异,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④依据上列材料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实施的结果?

(三)问答题

10.有人说:“如果没有天京变乱,我国就会在19世纪中期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没有中外反动势力的相互勾结,太平军就会改写自古以来农民屡反屡败的历史。因此,太平天国运动留给我们太多的惋惜。”你如何看待材料中的观点?结合史实说明。

 

【技能提高】

探究学习

利用宗教是历史上许多农民起义的共同特点,太平天国也不例外,而且是从西方借来了基督教并且加以改造,请思考宗教与农民运动的关系。

实践活动

  农民起义曾经是历史研究中的“五朵金花”之一,请你归纳一下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运动,研究农民起义的历史作用。

 

 

  辛亥革命

【课前思考】

每逢“五一”和“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而在台湾地区,孙中山先生更是有“国父”之誉。孙中山先生在中国人民心中为什么会有如此崇高的声望呢?

【本课学习目标】

 

 

 

 

 

【重难点突破】

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难点: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体现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以来,首次响亮提出“振兴中华”的是( )

A.洪秀全        B.杨秀清          C.孙中山       D.周恩来

2.辛亥革命老人吴玉章曾作诗说:“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武汉义旗”是指下列的什么历史事件()

A.兴中会成立     B.同盟会成立     C.保路运动     D.武昌起义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是( )

A.责任内阁制     B.君主立宪制     C. 总统制     D.民主共和制

4.历史上有很多纪年方法,如皇帝年号纪年、公元纪年、中华民国纪年等。公元1937年那一年,若换算成中华民国纪年,则为( )

A.民国24年      B.民国25年      C.民国26年    D.民国27年

5.武昌起义后,孙中山电告国内:“文已循途东归,自美到欧,皆密晤要人,中立之约甚固……”这段话表明孙中山()

A.对帝国主义保持幻想            B.要兼程回国,亲自参加武装起义

C.对国内发生的事情一度保持中立态度     D.要革命党人争取袁世凯中立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材料: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

                             ——摘自《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请回答:

①崇拜孔子、孟子、颜渊的人占大多数,这说明什么问题?

②为什么有不少人崇拜诸葛亮、岳飞和华盛顿?

③崇拜孙文的人数仅次于孔孟,名列第三,这能反映什么问题?

④假设你就是当时崇拜孙文的考生,请说说你崇拜孙文的理由。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孙中山曾高度评价一次武装起义:“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蜇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是役”是指( )

A.广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南昌起义

2.1906年孙中山说:“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而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绝无寻仇之理。……我们推翻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使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

①正确揭示了近代中国的民族问题     ②明确反对当时流行的种族复仇思想    ③认为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具有双重意义    ④坚持以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观点指导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

3.在制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候,孙中山说:“我今只说要定一条‘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一以表示我党革命真意义之所在,一以杜防盗憎主人者,与国民共弃之。”这表明( )

①孙中山具有真诚的民主革命的精神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③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当时的中国也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4.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5.“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初,嘉庆皇帝与一个大臣有如下的对话:

皇帝问:英国是否富强?

大臣答:彼国在西洋诸国中称大,故是强国。至于富,是由于中国富,彼国才富。富不如中国。

皇帝问:何以见得?

大臣答:英国从中国买进茶叶,再转手卖给其他小国,这不说明彼富是借了中国的光吗?假如我们禁止茶叶出口,那英国就会穷得无法过日子。

皇帝说:说的是。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孙中山认为: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

请回答:

    ①材料1中,皇帝和大臣对英国的看法对吗?为什么?

②试用史实来说明孙中山是怎样 “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

③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代中国与“世界潮流”之间关系的认识。

(三)问答题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撰写历史小论文《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2实践活动

总结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活动,理解其“愈挫愈奋”的斗争精神。

 

 

新民主主义革命

课前思考

有观点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使得广大农民获得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东西——土地,从而获得了农民阶级的真诚拥护和大力支持,才使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本课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由幼稚到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进程。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是经过了历史检验的真理。

重难点突破

重点 “农村包围城市”这条由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开辟和成功,中共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 )

A.北洋军阀对内独裁、对外卖国;B.无产阶级和知识分子发展壮大

C.新文化运动促使了中国人觉醒;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特点是( )

A.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B.研究马克思主义团体广泛建立

C.高举社会主义旗帜     D. 最先在知识分子中传播

3.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 )

A.实现共产主义  B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统治

C.领导工人运动  D.领导农民运动

4.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

A."八七"会议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遵义会议

5.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了南京,标志着()

A.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B.人民解放战争结束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D.统治中国大陆22年的国民政府的覆灭

(二)材料解析题

6.阅读材料: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所以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摘自《北京学生界全体宣言》  

请回答:

①材料中"万国和会"指的是什么会议? 

②材料中的"我们的外交失败了"指的是什么事情?它在国内导致了什么运动的发生? 

③这次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 

 

【综合创新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中写道:“须知这种潮流,是只能迎,不可拒的。我们应该准备怎样适应这个潮流,不可抵抗这个潮流。”“这种潮流”是指()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运动

2.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 )

①打倒军阀    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    ③实现共产主义    ④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⑤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

3.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杭州特别会议      B.中共“三大”召开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国民党改组宣言》发表

4.标志蒋介石“业已变成国民革命的公开敌人……”的事件是( )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政变 D.“七一五”政变

5.符合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运动影响的是( )

 ①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②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③中共开始掌握革命领导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6.人民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标志是( )

A.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陈赓、谢富治大军挺进豫陕鄂边地区

C.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进攻豫皖苏边地区

D.1948年9月辽沈战役的开始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大会宣言指出:“中国目前政治状况又另开了一个新局面。这个新局面一方便利

于帝国主义列强实行华盛顿会议所决定的共同侵略政策,一方延长中国的纠纷情

势”。为实现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阵线”。中国的广大农民有极大的革命性,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小资产阶级的大量群众因遭受极大痛苦,会“加入到革命的队伍里面来”;“中国幼稚资产阶级为免除经济上的压迫起见,一定要起来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奋斗”;工人阶级有伟大的势力,这种势力“发展无已”。“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农民的目前利益计……”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的纲领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自《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①指出大会的名称、时间、地点。

②最低纲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革命的动力是什么?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边界的斗争,完全是军事的斗争,党和群众不得不一齐军事化……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那一处没有武装,或者武装不够,或者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材料二 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相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中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周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

材料三 边界红旗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大。

摘自《毛泽东选集》

请回答:

①材料3中的"边界红旗"和材料2中的"星火燎原"各指什么?

②举例说明"对付敌人的策略错了,地方就立即被敌人占去了。

③材料2说明了毛泽东认为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

④材料3说的"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你是如何具体理解的?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分角色扮演毛泽东、周恩来、博古、李德等历史人物,再现遵义会议的历史场景,体验当时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激烈斗争,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实践活动

采访当地或者自己家庭中的老人,了解他们在新旧中国的不同生活状况,考察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过程。

 

 

专题小结

 

 

专题检测题

Ⅰ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太平天国运动和古代农民战争的相同点是( )

A.利用宗教组织发动起义 B.肩负着反侵略的历史使命

C.主张向西方学习     D.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改革社会的措施

2.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前者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②后者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进步方案

③后者是前者的补充、继承和发展 ④两者都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要求

A.①  B.③  C.②③  D.③④

3.下列关于外国侵略者对待太平天国态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太平军进军南京中曾出兵干涉        B.一度伪装“中立”

  C.清政府借师助剿后才开始进攻太平军  D.充当了镇压太平大国的主力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B.拜上帝教不合中国国情

  C.在军事策略上屡犯错误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5.太平天国运动中一首歌谣言:“天父杀天兄,终归一场空,打起包裹回家去,还是当长工”。这反映太平天国( )

①即将失败    ②天京变乱,兵力受到削弱    ③人心涣散,政治信仰遭受质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太平天国运动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下列关于这句话含义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B.以宗教为组织形式去发动群众

  C.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  D.肩负着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7.太平天国在其占领区内实际推行的土地措施不包括( )

A.禁止地主收租     B.承认耕者有其田

C.没收地主土地     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

8.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 )

A.天京事变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

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

9.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

A.列强之间的利益冲突              B.“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

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了列强的预料   D.袁世凯复出控制了局面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之所以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因为它( )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规定国民享有言论、集会和出版自由

C.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规定了国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11.辛亥革命和戊戌维新失败的共同原因有( )

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没有深入发动群众

③对袁世凯抱有幻想④没有提出革命纲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中国近代(1840-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 )

① 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       ②孙中山的"平均地权"、

③ 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   ④ 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引自毛泽东1927年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赞颂的是()

A.上海工人起义    B.南昌起义

C.湘赣边界起义    D.广州起义

14.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有妥协的反帝反封建运动,这里的“彻底”指的是()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毫不妥协

C.工人阶级在运动中登上了政治舞台  D.导致北洋军阀政府倒台

15.五四运动的伟大功绩在于( )

A.罢免了三个亲日派卖国贼的职务   B.中国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释放了被捕学生   D“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16.五四爱国运动( )

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使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③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标志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的事件是(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中山舰事件 

 C.反动军官许克祥政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8.下面中共领导人的谈话内容中,反映出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的是()

A.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

B.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C.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而兼跨固有的党籍,是想对国民革命和国民党有所贡献。

D.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需要并不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9.以下对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次起义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B.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C.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20.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广州起义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21.遵义会议之所以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最主要是因为()

A.使中国革命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C.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D.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22.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 )

A.遵义    B.会宁    C.吴起镇    D.陕北

2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24.解放战争时期制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

 A.没收地主的上地      B.调整减租减息政策

 C.按贫雇农人口分配土地   D.废除土地私有制

25.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标志是C

A.全国大陆的基本解放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6.在下列诸因素中,制约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内容和策略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C

  A.反动势力的强弱

  B.人民大众的觉悟程度和认识水平

  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是中国革命力量的发展变化以及国际形势是否有利

27.下列关于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两个阶段②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

③两者的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不同  ④革命的性质和根本任务始终没有变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Ⅱ非选择题

(二) 材料解析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

凡天下,树墙下以桑。凡妇蚕绩缝秀裳。凡天下,每家五母鸡,二母彘,无失其时。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近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

凡二十五家中,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如一家有婚娶月事,给钱一千谷一百斤,通天下毕一式。

——引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外邦火轮车……准其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

兴舟楫之利……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

兴银行。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粗细花草,盖以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

兴器皿技艺,有能造……者,准其自售,他人仿造,罪而罚之。

外国有兴保人物之例:凡屋宇人命货物船等有防于水火者,先与保人议定,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无失则嬴其所奉。若失命,则妻子父母有赖,失物则不致尽亏。

——引自《资政新篇》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概括《天朝田亩制度》的基本经济主张,其根本目的是什么?能否实现?为什么?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资政新篇》的经济发展措施。

⑶有人说《资政新篇》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补充和发展,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

   “在形成现代中国之命运中,有两个因素在起作用。第一是中国的人口,在十八、十九世纪增加了一倍,因此对于中国成了一种不堪重负的压力。(近代史上)每一个中国的政府必须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政府是成功的。国民政府今日所面临之难境,大部分是因为它不能以充分的粮食供应给中国民食,中共宣传的大部分,就是由他们解决土地问题的诺言所组成的。

形成现代中国之命运的第二个因素,是西方以及西方观念给以中国的影响。二千余年来,中国人发展他们自己的高度文化与文明,多半未受外力的影响,甚至受武力征服之后,中国人还往往能在最后制服镇压并同化侵入者。这些外来者带来一种进取性、一种独一无二的西方技术发展和一种为以前的外国侵入者所未曾带入中国的高度文化。一部分因为这些性质,一部分因为满清统治的衰微,西方人不但没有被中国文化同化,反而为中国介绍了新观念。这些新观念在刺激、骚乱和社会变革方面占了一种重要地位。”

--摘自艾奇逊为编纂《白皮书》致杜鲁门的信

请回答:

(1)指出艾奇逊是怎样说明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的?

(2)艾奇逊关于中国革命发生原因的说明符合实际吗?为什么?

 

(三)问答题

30.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说:“秀全以匹夫倡革命,……中国危亡,实兆于此;”试联系“中国危亡”的原因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分析评论赵尔巽这一论断。

31.论述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部分 参考答案

一 太平天国运动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C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6.①指清王朝。②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③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上原因,是由于它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有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加之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C   5.D   6、D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7.①太平天国运动取得重大发展。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此时英国与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矛盾正日益激化。②英国对中国内战的形势一时判断不清,不愿盲目投入大规模的力量。持观望态度,以待局势明朗,伺机扩大在华权益。③根据是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清政府向英法屈服,满足了侵略者进一步侵华的要求。辛酉政变发生,主张议和的慈禧上台。④就是放弃“中立”政策,帮助清军镇压天平天国。

8.①洪仁玕,1859,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教和外交等方面。②外交方面的主张,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③(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

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9.①都是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因为他们把太平天国污蔑为“伪”“贼”等。②天平天国规定“业户不得挂名收租”、“各佃户认期租田自产,故不输租”等,所以使原来“收租度日者”“甚属难过”。③前期禁止地主收租,而后期却向地主出卖“田凭”,允许收租,原因在于后期太平天国转入战略防御,力量有所削弱,需要地主“捐助军饷”。④《天朝田亩制度》所要求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真正实施。

(三)问答题答案提示

10.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首先,天京变乱的发生是由于农民阶级自身所不可克服的狭隘性、保守性、自私性和分散性所导致。定都天京后,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成员,已在很大程度上抛弃了起义初期朴素的平均、平等思想,代之以各种腐朽的封建思想。兴建豪华王府,制定森严的等级制度,争权夺利,这些都充分显示了天京变乱发生的必然。其次,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中国社会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但封建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还未诞生,产生于外商企业中的无产阶级人数极少,远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总之,当时的中国尚未产生新的生产方式,因此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尚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即使太平天国胜利,也只会演化成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第三,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和对太平天国的联合镇压,是赋予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特征,但这只是太平天国覆亡的重要客观因素,并非决定因素。

可见,太平大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这种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决定了他们在思想上提不出科学的理论,政治上提不出正确的革命纲领,组织上无法克服宗派主义倾向和保持内部团结,所以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它的失败只能证明列宁“农民阶级无法通过自身来解放自己”观点的正确,证明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测评提示

2.实践活动测评提示

   略

二 辛亥革命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D   4.C   5.A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6. ①辛亥革命并没有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引起一场深刻的变化,封建思想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②诸葛亮神机妙算,擅长打仗;岳飞忠心耿耿,为国为民;华盛顿带领北美人民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取得独立。当时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人们希望自己像诸葛亮、岳飞和华盛顿一样,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贡献。

③孙中山在当时中国威望很高;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逐渐为人接受。

④理由不限,要求结合史实,逻辑清楚。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A   5.D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6.①不对。英国比中国富强。英国富强是因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快,而不是沾中国茶叶贸易的光。

②孙中山成立兴中会和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创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③答案略。要求: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自圆其说。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测评提示

 

2.实践活动测评提示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

【基础自测训练】

(一)  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D   5.C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6.①巴黎和会。

②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外国在中国的某些特权和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中国的各种特权,竟然遭到了无理的拒绝,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③政府被迫释放捕去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最终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综合创新提高】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C   4.C   5.C   6.A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7.①1922年7月中共“二大” 上海

②依据中国国情,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

指出了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段、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8.(1)“边界红旗”指根据地红色政权;“星火燎原”指要求推翻反动统治已成为人民的呼声,根据地必然会得到发展。(2)1928年,向湘南发展,红军主力攻打郴州,造成“八月失败”。红军数量减少一半。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受“左”倾错误指导,结果失败。(3)“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一国情。(4)奠定了中国人民跟着共产党夺取全国胜利的信心,有利于革命形势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涨。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测评提示

 

2.实践活动测评提示

 

 

 

专题检测题

Ⅰ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A   5.C  6.B   7.D   8.A   9.C   10.A  11.A

12.D   13.C   14. B  15.D  16. D  17.D   18.B  19.A  20.D  21.D

22. B  23.A   24.A   25.C  26.C   27.D

Ⅱ非选择题

(二) 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28.⑴主张:按人口平均分配工地,财富公有、共享的平均主义产品分配方案。目的: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消灭封建私有,建立一个绝对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不能实现。原因:客观上战争环境影响,主观上土地的绝对平均难于操作;平分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自相矛盾,多生产对农民没有实际好处,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本行不通,所以只能是空想。

⑵措施有:鼓励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发展商品经济,“准其自售”产品;奖励发明承认专利权;设立保险机构,保护私有财产。

⑶不对,《天朝田亩制度》要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建立绝对平均的小农经济王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资政新篇》则主张保护私有财产、鼓励私人投资,实质是以资本主义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可见二者经济主张和社会发展方向大相径庭,没有继承性。

29.(1)一是人口太多,二是西方思想的刺激。

(2)不符合实际,是对中国革命发生原因的歪曲,其目的是掩盖美国对华政策的侵略实质。近代中国在帝国主义侵略下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人民革命战争。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一客观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中国先进分子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曾经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寻找思想武器,但都不能解决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生影响,首先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需要。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共将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经过艰苦探索,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才实现的。

(三)问答题答案提示

 30.赵尔巽把“中国危亡”的原因归结为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是错误的。

原因:①18世纪上半期,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已经衰落。而这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闭关自守的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这是近代“中国危亡”的历史根源。②清政府的腐朽和对外妥协,是“中国危亡”的内因。③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是“中国危亡”的外因,也是使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④早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约十年,英国就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危亡。实兆于此。”(按:此处不用原文,用自己的话写出同样意思也给分)

  历史作用:①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②这场运动没有达到推翻清政府的目的,但它动摇了清政府的腐朽的统治,打击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③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还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理,反映了新时代的特点。④赵尔巽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攻击太平天国运动,是剥削阶级的偏见。

31.(1).农民阶级

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落后性。农民阶级由于受地主阶级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因此具有革命的要求。加之人数众多,因此农民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但是,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兼小私有者,不是中国近代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这就决定农民阶级具有狭隘、保守等弱点,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中国民主革命如果失去了农民的广泛支持是不能取得胜利的。这是由中国近代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在中国近代史上,无论哪个阶级领导的斗争,如果不动员农民,均不可能成功。

(2).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具有革命性和进步性、软弱性和妥协性。其进步性主要是源于这个阶级是先进生产方式的代表。其革命性则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进程中,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所以具有反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要求。

民族资产阶级又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近代革命中集中表现为以下两方面:其一,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其二,由于作为剥削阶级同普通劳动人民之间存在排斥性,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发动和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以上弱点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一支不可忽视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所组织的历次统一战线中,都包括着民族资产阶级。

(3).无产阶级

中国无产阶级受外国资产阶级、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种压迫剥削,经济状况恶劣,政治上无权,因此具有强烈的斗争精神;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远大的前途。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重任。

但是,也应该看到,单纯靠无产阶级孤军奋战也是不能取得革命胜利的。中国无产阶级必须同其它革命阶级联合,组建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而无产阶级则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居于领导地位。

 

 

第三部分 课外扩展阅读

 

【史学前沿】和【史家争鸣】

1古典式农民战争中的近代意蕴(胡建)

    纵观中国历史,任何古典农民战争在根本上不外两大价值取向:其一,“抱大团以求共生”的底线生存目标。这是由封建社会的天生缺陷酿就的必然结果。当个体农民无法以传统的家庭式分散生产对抗天灾人祸时,便不得不采用“抱大团”的方式来强制进行原有生存资源的重新分配。这种“抱大团以求共生”活动的最高形式便是农民起义。

其二,农民战争追求“平等”与“专制”合一的价值目标。无论何种农民起义,均以追求“平等”相号召,而最终不约而同地都将根本目标指向建立“君臣框架”的专制政体。“平等”与“专制”这两种大相径庭的价值目标在起义农民的愿望中达到内在统一,这乃是农民作为小私有者所特有的逻辑理路。财富既要在群体中均分,群体就必须产生权威的“公正分配者”,而且他的权力应不受限制;只有这样,才能剥夺任何“有私心者”追求私利的权力,从而保证财富分配的完全公平。于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们理所当然地被群众拥戴为具有绝对权威的专制统治者。

太平天国革命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碰撞的历史新格局下,因此它的价值取向不可避免地受西方文明濡染而吸纳了某些近代价值因素。这些“偶然因素”在中国近代史上历经不断重复的循环实践,逐渐演变为“必然的东西”,并最终导引中华民族走出历史循环律。这就是太平天国革命较之其他古典农民战争的进步之处。它具体表现为:

第一,太平天国革命首次引入西方思想冲击传统文化,展示出借助外域文化突破本土旧价值认同系统的近代企图。太平天国的领袖们试图引进西方基督教这一“先进文化”以改变故有的价值认同系统。例如,洪秀全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基督教平等观,否定以“三纲五伦”为标志的旧文化观念。

客观而言,由洪秀全引入的基督教仅是西方中世纪的主流文化,并不代表工业文明的意义,因而顺理成章地不能成为近代中国人的救国真理。但尽管如此,它作为异质文化形成对本土传统前所未有的冲击,确实打破了中国封建价值认同系统“定于一尊”的垄断地位,“对中国传统的价值准则从根本上起瓦解作用”,使得数千年“中国社会郁积的种种不满得以具体化”,从而暴露出“内变成慢性的而且显然是不治的病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表征着“古老中国的末日正在迅速到来”,华夏文明“走出中世纪”的契机日益成熟。

第二,太平天国的先进思想家提出《资政新篇》,凸显出选择工业文明道路以摆脱历史循环律的近代趋向。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太平天国的先进思想家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力图择取工业文明的路向来为农民战争觅得近代出路。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太平天国的先进思想家由否定私有制到肯定私有制,并且进而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展示出他们在农业文明行将就木的前夕对新兴工业文明的领悟与向往。

太平天国的革命思想中尽管含纳某些近代意趣,但在本质上,它犹未摆脱旧式农民战争的框范。这具体表现为:

其一,太平天国的价值取向仍然限于历代农民战争所要求的“天下太平”的格位,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跳出“崩溃——重建”的历史循环圈。

其二,《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质是逆工业文明历史潮流而动的农民“乌托邦”空想。《天朝田亩制度》幻想以天父国家所有制代替地主土地私有制,以取消商品经济和商品交换、甚至以禁绝农业和手工业分工的方式来排斥一切形式的私有制,以暴力手段和强化国家机器来保证各项制度的实施,以政教一体化的社会结构取代旧有封建宗法社会,明显违背了资本主义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因此,它在本质上是开历史倒车的农民“乌托邦”空想,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其三,代表历史方向的《资政新篇》是缺乏实践基础的超前性构思。尽管《资政新篇》所阐释的资本主义化的社会改造方案是正确的见解,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取得“天国”上下的普遍认同并推而行之是不可能的。

综上所述,发生于近代背景下的太平天国革命,其思想无可避免地包含着以往农民战争所不具有的某些近代意蕴;但是由于作为革命主力军的农民阶级在整体上没有突破故有文化的历史局限性,因而这些近代因素均不具有实现文明转型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太平天国革命仍属于古典式农民战争范畴。

(有删节)

2孙中山让位问题(严昌洪 马敏)

    在探讨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而让位给袁世凯的原因方面,史学界存在较大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孙中山让位主要是由于革命力量过于弱小。“武昌起义后,同盟会的迅速解体,内部矛盾、冲突的日益尖锐化,妥协潮流的出现,是迫使孙中山与袁世凯妥协的一个方面。而帝国主义列强、袁世凯从外部,立宪派从临时政府内部对革命派施加种种压力,则是迫使孙中山不得不与袁世凯妥协的又一个方面”。孙中山在认识上的弱点固然不无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力量之间的对比,即革命的力量过于弱小,反革命的力量过于强大”,这是“客观形势发展的必然结局,是不以孙中山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一种意见认为,主要是由于主观方面的妥协退让。孙中山并不是根本上反对议和与妥协,在他看来,只要能建立共和,实现民权,“谁当总统都无所谓”。孙中山让位的根本原因在于“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企求“以和平收革命之功”。有的则谓:国内外反对势力的强大,是迫使孙中山让位的客观因素,但决定的因素是孙中山“不战而胜”的策略思想,从而使他以自愿让位、交出领导权为代价,争取袁反戈一击,迫使清帝退位。
  有的研究者对主客观论均提出质疑,提出孙氏让位是“时代的选择”和“阶级的选择”,理由有三。第一,袁世凯的“强人”形象与分量。袁氏不同于封建官僚,是从政治上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官僚代表,在直隶、北洋任上,积极推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路线和政策,塑造了“锐意革新”的“一代强人”的社会形象,因此为中外所推重,形成“非袁不可”的心理。第二,孙中山与资产阶级的“隔膜和疏远”,民生主义思想的“超前发展”,使资产阶级普遍“难以忍受”,而导致被“遗弃”。第三,多方面的力量所合成的社会“总力”,也向袁世凯倾斜。当时,资产阶级为了尽快统一全国,稳定社会秩序和免遭亡国,必须寻求与社会各阶级、各群体以至与西方列强之间的平衡,实力雄厚的袁世凯遂成了维持“平衡”的“保护神”。正是在上述因素和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而出现孙袁嬗替,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错误”,是无可奈何的“错误的选择”。
  对让位的利弊与影响,看法也很不一致。有的认为对革命造成极大危害,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让位的行动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而是它的结果,这种错误的决策当然会产生消极的作用,所以它成为辛亥革命的降弧——如果不是终结——的标志。”有的认为功过参半,“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所造成的后果,是正确与错误交织,成功与失败并存。它既分化了敌人,又断送了革命成果;既加速清朝的崩溃,实现了南北统一,又促使民国变质;既赶走了封建皇帝,又为袁篡权打开了方便之门。”有的则予以全盘肯定,认为让位之举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最后完成”,它“促使袁世凯胁迫清帝退位,从而顺利地达到推翻帝制的目的,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3唐德刚论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近代中国从以农业经济为主题的传统社会,逐步走向以工业为主体的现代化社会,发展程序是一个“阶段”接着一个阶段,循序作波浪式前进的。中国要现代化,就要通过许多次险恶的波涛,然后才能风平浪静,渐次走向富强康乐的太平盛世。

中国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在通过这些不同的“阶段”时,各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主题。这些不同阶段的主题,往往是前后对立,峰回路转互相矛盾的。因此一个政党或一个政治家,在推动一种现代化运动之时,他们都要抓住各该阶段所特有的主题,从而推动之;既不能落伍,也不能躐等。抓不到主题而落伍了,那他就要被时代所遗弃,甚至流入“反动”,变成“革命对象”。相反,如抓不到主题而乱搞不及之务,躐等前进,那就变成空想过激。空想、过激,对群对己都是有害无益。他的运动也必然受挫。但是前一阶段的空想,往往也可变成次一阶段的主题。如此各“阶段”相承相催的程序之中,中国现代化运动,是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的;它是或缓或急,永远不断地向前流动的。孙文之幸运与伟大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度掌握主题,并从而领导了中国现代化运动中的两个极重要的阶段——那个面向英、美的‘辛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联俄容共’。

 

 

 

【相关知识链接】

1《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不同

(1)产生背景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初,太平天国刚定都天京后为巩固政权而颁布的革命纲领。此时太平天国正处于强盛时期。《资政新篇》是1859年洪仁提出的改革太平天国内政和建设国家的主张。经过天京事变,这时太平天国已处于衰落时期。(2)有关社会经济的主张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社会生活等款项,以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的全面系统性的纲领性文件。它要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以绝对平均主义为分配原则的理想的地上天国,即企图在小生产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上消灭私有制,在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资政新篇》是作为太平天国政治纲领提出来的,主要分为“用人”和“设法”两个方面。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经济。即二者一个主张消灭私有制,一个主张发展私有制。(3)群众基础不同:《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经验的直观总结和规范化。是广大农民平等、平均的政治、经济要求的理想化,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利益和要求的革命蓝图,因而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资政新篇》在很大程度上是洪仁根据自己在香港、上海等处学习接触到的西方文化及自己所了解的情况写成。它不是农民意识的产物,也不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必然结果。由于这一纲领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要求,因而没有引起农民的强烈反应。(4)作用不同:《天朝田亩制度》这一纲领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的蓬勃发展。但《资政新篇》由于没有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农民对这一纲领反应不积极。再加上残酷的战争环境,尤其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使它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行。(5)反映了同一时代的不同特点:《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水平达到最高峰。但这一纲领具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实施。太平天国的失败与其没有先进思想的指导是分不开的。《资政新篇》则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它为后来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思想开了先河,堪称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纲领。

2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要正确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应该把它放在大范围、长时段中进行考察。秦代以来,中国长期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这一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虽然在初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到明清时期其衰敝之相已显露无遗。到了近代,这种制度更是无法面对中国“几千年未有之变局”。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制度,成为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辛亥革命正是中国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这一伟大历史转型的开始。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对此有精彩的分析:

“自此这一秦汉末世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便一成不变地延续下来。所以毛泽东说:‘千载犹行秦政法。’这句话,大致是正确无讹的。可是这一秦汉模式延续到清朝末叶鸦片战争时期,就逐渐维持不下去了——在西方文明挑战之下,我们的传统制度被迫作有史以来‘第二次政治社会制度大转型’。这第二次大转型是被迫的,也是死人如麻,极其痛苦的。这次惊涛骇浪的大转型,笔者试名之曰‘历史三峡’。我们要通过这个可怕的三峡,大致也要历时两百年。……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这是个历史的必然。到那时‘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我们在喝彩声中,就可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洋了。
    “吾人要知道,过去五千年的一部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五千年(至少一千年吧)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那么,‘辛亥革命’在我们这个‘从君主到民主’的百年‘转型期’中,算个什么呢?曰:广义的‘辛亥革命’(1890-1912),是我国历史从君主到民主这个转型期的‘开始’。狭义的‘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至1912年1月1日),则是这个‘开始的结束’。”

3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体现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开始,便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因此,资产阶级天生便有革命的要求,并在革命中体现出了真诚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但是,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资产阶级又在革命中表现出软弱性和妥协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利于号召人民群众推翻清政府,但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而且,“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的提法容易使人民将仇恨集中在满族统治者身上(虽然它本身并不是排满思想),从而忽略两个真正的敌人:封建主义(包括满族地主和汉族地主)和帝国主义。 “平均地权”企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来达到消除社会贫富悬殊、发展资本主义的目的,想法虽好,但当时并不具备实现条件,而且资产阶级也没有准备马上就去实现。

其二,由于作为剥削阶级同普通劳动人民之间存在排斥性,因此资产阶级不能发动和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农民问题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摆脱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问题。在辛亥革命过程中,革命党人在会党和新军中进行了很有成效的革命发动,但是他们只是看到会党的勇敢的新军的武装,而没有看到会党和新军背后的广大农民群众的力量。他们看不到农民对革命的迫切要求,当然也谈不上去帮助农民摆脱封建压迫,满足农民切身的利益要求。革命党人正是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无所作为或无能为力,从而不得不心存幻想地将政权拱手让给袁世凯。

4毛泽东的智慧(林治波)

  伟大的人物必有非凡的智慧。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的雄才大略、神机妙算令人叹服,而其折射的智慧之光,至今仍熠熠生辉。

  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能够比别人更深刻地看清事物的本质,创造性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革命战争中,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足中国革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战略思想,开创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没有杰出的智慧、过人的胆识,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本处于弱势地位。敌强我弱的客观环境使毛泽东更多地以智谋与敌人周旋,而不是死打硬拼。毛泽东摸索出许多巧计良方。如:避实击虚,先打弱敌;示南形北,声东击西;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打游击战、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宽待俘虏,瓦解敌军;等等。这些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打败敌人。

  毛泽东不仅长于宏观谋划,也善于微观决策。红军时期,他直接带兵打仗,在战术上也表现出卓越才智。抗战初期,他对于八路军的出兵时机、出兵方向、兵力部署和作战方式,都直接指挥,周详备至。凡读过毛泽东《论袭击》一文的人,对于一位战略家如此深入细致地探讨游击战术,无不感到惊叹。

  毛泽东之所以智慧出众、胆识超群,不仅是因为他个人具有突出的聪明才智和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获得智慧的正确方法。毛泽东曾说:“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这便是毛泽东提出的一个重要方法,也是他的经验之谈。调查研究、总结经验,这八个字看似简单浅显,实则奥妙无穷,它从方法论的高度解决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感性与理性、个人与群众、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问题。有了这个方法,毛泽东就突破了个人才智、阅历的局限,而步入一个无限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天地里,他向实践寻求答案,向群众寻求方法,向历史寻求借鉴,开掘了无穷无尽、永不枯竭的智慧源泉。

  具备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和意志品质,找到获取智慧的正确方法,投身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实践,毛泽东就是这样成为杰出的战略家和策略家。这对于后人,是激励,更是教益。

 

 

 

【历史资料】

1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梁启超

    “革命”两个字,真算得中国历史上的家常茶饭,自唐虞三代以到今日,做过皇帝的大大小小不下三四十家,就算是经了三四十回的革命。好象戏台上一个红脸人鬼混一会,被一个黄脸人打下去了;黑脸人鬼混一会,又被一个花脸人打下去了。拿历史的眼光看过去,真不知所为何来。一千多年前的刘邦、曹操、刘渊、石勒是这副嘴脸,一千多年后的赵匡胤、朱元璋、忽必烈、福临也是这副嘴脸。他所走的路线,完全是“兜圈子”,所以可以说是绝无意义。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
    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凭借。
    自觉,觉些甚么呢?
    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
第一件叫做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这回革命,就象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象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
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大的意义,和那红脸打倒黑脸的把戏,性质完全不同。

2辛亥革命之回顾与前瞻(陈独秀)

辛亥革命,在实质上,对内推翻满清统治,对外排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势力,总之是建设民族独立国家,以发展民族工业。惜乎当日的政府口号,是偏于排满,当日的工作,是偏于军事,满清一推翻,军事一停止,人民以为革命已经完结,即党人亦感觉无事可做。真正认为革命尚未能成功,并且前途还甚辽远的,只孙先生一人。民国八九年间,孙先生曾对我说,“袁世凯背叛了中华民族,可是救了革命党人。”孙先生见我完全了解他这句话的深刻意义,异常高兴,如是接着大发议论道,“我的三民主义,尤其是民生主义,一般人都不感兴趣,甚至说我空想,多事,孙瑶卿在汉口公开的反对我提倡三民主义,他们以为革命就是排满,排满就是革命,现在满清已推倒,革命已成功,何必又来谈什么主义呢?他说的这些话,是代表许多人心脏的,象他们这些近视,还懂得什么是革命呢?”这一段话的声音,至今还在我脑中响亮着。我们在今日的抗日战争中,切切不可忘了孙先生的教训,我们要认识中国革命还未完成,我们不要使政治工作落在军事后面,我们不要以为抗日就是革命,我们要深切的认识抗日战争之目的,是在必须首先排除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才能够建设民族独立的国家,以发展民族工业,以完成辛亥革命所未完成之任务。

(1937年10月10日《武汉日报》)

3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毛泽东)

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

第一,它的发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的国家,也不能在任何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因为这种奇怪现象必定伴着另外一件奇怪现象,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不但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没有一国有这种现象,就是帝国主义直接统治的殖民地也没有一处有这种现象,仅仅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中国这样的国家才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因为有了白色政权间的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便给了一种条件,使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围白色政权包围的中间发生和坚持下来。湘赣边界的割据,就是这许多小块中间的一小块。有些同志在困难和危急的时候,往往怀疑这样的红色政权的存在,而发生悲观的情绪。这是没有找出这种红色政权所以发生和存在的正确的解释的缘故。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

第二,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例如四川、贵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所以广州产生过三天的城市民众政权,而海陆丰、湘东、湘南、湘赣边界、湖北的黄安等地都有过农民的割据。至于此刻的红军,也是由经过民主的政治训练和接受过工农群众影响的国民革命军中分化出来的。那些毫未经过民主的政治训练、毫未接受过工农影响的军队,例如阎锡山、张作霖的军队,此时便决然不能分化出可以造成红军的成分来。

第三,小地方民众政权之能否长期地存在,则决定于全国革命形势是否向前发展这一个条件。全国革命形势是向前发展的,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不但没有疑义,而且必然地要作为取得全国政权的许多力量中间的一个力量。全国革命形势若不是继续地向前发展,而有一个比较长期的停顿,则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是不可能的。现在中国革命形势是跟着国内买办豪绅阶级和国际资产阶级的继续的分裂和战争,而继续地向前发展的。所以,不但小块红色区域的长期存在没有疑义,而且这些红色区域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于全国政权的取得。

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正式的红军,则只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

第五,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

 

 

 

【拓展阅读】

1“狠如羊”?

太平天国时期,依仗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广大农民纷纷起来反对封建地主剥削,进行抗租斗争。安徽桐城一个封建地主文人作诗哀叹:“东庄有佃化为虎,司租人至撄其乳。西庄有佃狠如羊,掉头不顾角相当。”有人解释为:“东庄佃户由于得到太平天国政权的支持,变得像老虎一样凶,见到东家派去收租的人,就迎上去一把抓住收租人的胸襟。西庄佃户由于得到太平天国的政权的支持,变得像斗羊一样狠,见到东家派去收租的人,掉转头用尖角抵。”这里就有一个疑问,羊是食草动物,一向以温顺出名。这个封建文人出于对农民起义的仇恨,骂农民变得像凶狠的老虎一样,可以理解,而怎么会把温顺的羊与老虎相提并论呢?

  何新《中国神龙之谜的揭破》及《婵娟、混沌、鳄鱼及开天辟地的神话》等文章,可以揭示出这个谜底。何文认为,上古传说中有一种四脚蛇状的神秘怪兽名叫“尚羊”、“常羊”、“相羊”,这种“羊”据说是生活在深土之下(所以别名“土羊”),常常在挖土寻水时猎获。其实,这种所谓的土羊就是鳄鱼。鳄鱼穴居,其所居洞穴中必有水潭,可以作为井水水源。一般的羊并不凶狠,凶狠的羊就是这“土羊”,即鳄鱼。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民谚就有“狠如羊”之语。可见这个封建文人是引用了《史记》中所记民谚来咒骂农民的。

  那么“狠如羊”“角相当”的鳄鱼有角吗?《辞海》中说:鳄鱼从吻部到眼前生有两道角状隆起物。古人就把隆起物误认为是角,有时还称它为独角兽。看来,这里所说的“羊”就是鳄鱼。那为什么又与老虎相提并论呢?又据《太平广记》卷64云:“鳄鱼别号忽雷……秋化为虎。”表明古人认为二者可以相互变化,所以古代记载鳄鱼往往被认为与虎同类。

 这样,我们对这位封建地主文人对农民的恶毒辱骂就不难理解了。

2毛泽东妙语谈胜负(王震亚)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亲赴重庆参加谈判。重庆的文艺界人士邀请他演讲。演讲休息时,有人关切地问:“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你们是否能够战胜蒋介石?”毛泽东略一停顿,很风趣地说:“蒋先生(指蒋介石)的‘蒋’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个‘草头将军’而已。”说完,他豪爽地笑了。有人别有用心地问:“那你的‘毛’字……”没等那个人说完,他就不假思索地说:“我的‘毛’字可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意思很明显,代表中国人民根本利得益的中国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他的解释不仅含义深刻,妙趣横生,而且一语中的,恰到好处,当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