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历史教科书第五单
岳麓版历史教科书第四单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一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教版历史材料与解析精
最新热门    
 
人民版历史教材新民主主义革命精要解析

时间:2009-10-18 17:29:04  来源:人民版
 


人民版历史教材新民主主义革命精要解析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分析
【伟大的开端】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两个内容。
【国民革命】 
本子目主要介绍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等三个内容。
【“农村包围城市”】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遵义会议这两个内容。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人民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两个内容。
(三)问题解答
(五)历史问题注释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胡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分析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知识与能力】
本课的主要知识有: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中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中国革命道路的形成、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土地革命、长征、遵义会议、土地改革、人民解放战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等。
以比较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异同点为切入点,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措施的对比,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安平县保家独立团》和《进入上海市区的解放军露宿街头》两幅历史照片的分析,学会从历史照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形成的分析,认识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获胜的重要法宝。
通过对土地革命、土地改革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的分析,认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
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综合分析,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这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基本线索是: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一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组织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失败。

由此,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发动国民革命。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加上中国共产党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国民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发动旨在攻打中心城市的武装起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由于国民党力量强大而失败。在斗争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逐渐走向成熟,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并在遵义会议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问题。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进一步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伟大的开端】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两个内容。

1、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应该从导火线、过程和影响三个方面去掌握。

教材首先介绍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失败。弱国无外交,在近代,中国外交遭遇失败并不罕见,但是外交失败导致一场一场划时代的革命运动却不多见。为什么呢?在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联系起来:辛亥革命极大的解放人们思想,这就为五四运动奠定了基础。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另外,中国在召开巴黎和会之前,对欧美列强满怀希望,但是事实是残酷的,中国的合理要求并未得到满足,因此中国人民普遍对欧美资本主义列强感到失望,这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个背景是应该介绍的。

在讲述五四运动的过程的时候,应该注意两点:一是强调在五四运动中出现了“一个壮大的民主革命的阵营”,即学生(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这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还是第一次。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运动。而五四运动却是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参与的运动。而这三大阶级,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谓的四大革命阶级中的重要成员。当然,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觉醒,和辛亥革命是分不开的。第二点,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开始独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此,教材上有一段史料,建议教师引用史料说明无产阶级在斗争中所起作用。

五四运动的影响。教材认为:五四运动是一次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它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怎样理解这句话呢?这实际上涉及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联系和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它们的联系在于:都属于反侵略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们的区别在于: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民族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同,前者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后者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革命前途不同,前者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后者是要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其中,领导阶级的不同决定了指导思想和革命前途的不同,因此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并成为运动后期的主力,发挥了重大的政治作用,这已经预示着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地位;而且,人民群众在五四运动中体现了伟大的力量,这就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有益的启示。因此,五四运动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五四运动的实践。五四运动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尤其是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这使中国革命者看到了新的希望。陈独秀在《北京市民宣言》中提出“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的目标。他还在《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中指出,“五四运动特有的精神”之一,就是人民的直接行动。而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无产阶级起来解放自身从而解放其他劳动人民的科学理论。其次,十月革命的启发。十月革命的胜利本身就是“人民直接行动”的结果,这对中国革命而言是一个巨大的启发。再次,巴黎和会使中国广大民众丧失了对资本主义的兴趣。陈独秀在1918年的《每周评论》发刊词中说:“美国大总统威尔逊屡次的演说,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现在世界上第一个好人。” 1919年5月4日的《每周评论》却认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对列强丧失信心,实际上也就丧失了对资本主义的信心。而与列强侵略中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维埃俄国发表对华宣言,主动放弃在华权益。

由于以上原因,五四运动是不少中国人的思想发生变化。以陈独秀为例。1917年,陈独秀主张认为:“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 1919年12月,《新青年》发表《新青年宣言》,指出:“我们相信世界上的军国主义和金力主义,已经造成了无穷罪恶,现在是应该抛弃了。”马克思主义由此中国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一大特点是从一开始就和工人运动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就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制定了要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纲领。这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一开始,就确定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党的根本目的,并坚持用革命的手段来实现这个目标,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一切资产阶级政党及其他非无产阶级政党有着根本的区别。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国共产党一大和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的区别。中共二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分成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和中共一大制定的革命纲领基本上是一样的,本质上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纲领。最低纲领则是中共二大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来的,属于民主革命的纲领。这个民主革命纲领同旧三民主义相比,更为彻底,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共二大纲领实际上还隐藏着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开始把中国革命分成两步走,一是进行民主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一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本主义制度。这种划分对中国革命最终的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然,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两步走的认识还不是特别清晰,在国民革命时期,陈独秀主张“二次革命论”,认为第一步既然是民主革命,那么就应该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帮助资产阶级革命;第二次才是无产阶级发动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这是后话,教师在此不必提出,但在讲到国民革命的失败时应该回过头加以说明,以加深学生对中国革命两步走的理解。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主要体现在: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中国革命开始有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社会主义),中国革命的群众基础更为广阔(如工人运动、农民运动),中国的革命力量开始建立革命联盟(如国共合作),等等。

【国民革命】 

本子目主要介绍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等三个内容。

1.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致力于组织工人运动。从1921年下半年开始,工人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人以上。这体现了工人阶级巨大的革命能量。但是,由于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而反革命力量异常强大,这就决定无产阶级必须和其他阶级联合起来。

此时的孙中山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经过五四运动,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试观这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同样也启发了孙中山。孙中山由此开始转变辛亥革命期间轻视人民群众力量的想法,决定放弃依靠军阀打军阀的做法,转而发动群众。另外,十月革命的胜利也使孙中山先生受到很大鼓舞。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之发动,迟我国六年,而俄国经一度之革命,即能贯彻他们之主义,且自革命后,革命政府日趋巩固。……故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和训练。”

孙中山个人思想的伟大转变,实际上也反映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即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

2.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国共合作的形式是国内合作,即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1926-1927年的北伐战争。北伐战争的目标是要打倒军阀、除列强和统一全中国。中国共产党除派党员参加北伐战争外,还积极组织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的开展。这些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也是国民革命的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还是将重点放在工人运动上。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是时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这就反映出党对工人运动的重视。

3.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一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中共中央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放弃对革命的领导权,“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一位妥协退让。二,忽视掌握武装的重要性,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三,对蒋介石等阴谋家公式化、定型化看待,在其开始背叛革命后,仍然视其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四,否认农民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主力军作用,压制农民运动,反对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右倾机会主义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共产国际和陈独秀对中国革命性质和任务的判断。他们认为,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因此也就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无产阶级的任务仅是帮助资产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从中获取一定的权利。1922年1月,共产国际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认为:中国“当前第一件事”是创立一个民主主义的共和国。陈独秀在《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4月)一文中认为:“资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之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和扩大自己权力的机会。”“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中认为:“工人阶级在国民革命中,固然是重要分子,然亦只是重要分子而不是独立的革命势力。”共产国际代表甚至说:“现在是共产党给国民党当苦力的时候。”在这种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派的分裂活动一再妥协退让,导致革命的失败。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不成熟,在实践上缺乏斗争经验,呈现出明显的幼年时期的特征。

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其特点在于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农村包围城市”】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遵义会议这两个内容。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形成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运动。在国民革命中,对工人运动的重视程度仍然高于对农民运动的重视。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发动了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召开八七会议。但是,南昌起义的目标是要南下占领广州,秋收起义的目标是要占领湖南省会城市长沙,都是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这种革命道路主要是受到苏俄的影响,即在城市组织工人武装起义,以城市带动农村,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但是,这条革命道路并不符合中国国情。在城市里,中国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力量相对薄弱。而城市中的反革命势力却非常强大。因此,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是,难能可贵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由此消沉下去,而是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并最终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

教材上提供的材料主要目的在于论证“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合理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工人没有罢工的合法权利,因此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遭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城市中的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只能先占农村后占城市。

这条革命道路集中体现在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上。“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这种思想科学地提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在这个时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有了深刻地认识。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个中国当时最大的国情决定,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土地问题,因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了土地革命。毛泽东在井冈山根据地从1928年起就对此问题进行探索,在1931年才确定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主要是解决贫农和雇农(雇农是农村的无产阶级)的土地问题,因此贫雇农是依靠力量;中农主要靠自己劳动,农忙时有少量的雇工剥削,是土地革命的联合力量;富农则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不是民主革命对象,但要限制其剥削,才能维护雇农的利益;中小工商业者也不是民主革命的对象,要发挥其所经营的工商业对发展根据地经济的积极作用,对其要加以保护;对农村地主的土地予以没收,分配给农民所有,从而彻底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达到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目的。土地革命取得了一箭三雕的结果:彻底地废除了革命根据地的封建生产关系;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加革命、捍卫革命果实的热情。

在政权建设方面,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体现了苏维埃政权工农民主专政的本质。

2、遵义会议

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使蒋介石感到很惊慌。他连续发动五次围剿。在毛泽东正确军事路线指引下,红军先后粉碎了前四次围剿。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支持,王明逐渐取得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权。王明“左”倾思想包括:革命高潮论,即认为革命处于高潮而非低潮,要求在白区普遍组织罢工、罢课、游行示威甚至举行暴动;城市中心论,认为革命的中心应该在城市而非农村;纯洁革命论,因此在红军中大搞肃反,大大削弱了自己的力量;思想路线上教条主义,照搬苏联革命模式和革命经验;政治路线上关门主义,不积极建成革命统一战线;组织路线上宗派主义,排斥异己;军事路线上进攻中冒险主义、防御中保守主义、退却中逃跑主义,等等。这就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的灾难,并直接造成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央红军被迫长征。

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以前,中国共产党非“左”即右,如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尤其是王明的“左”倾思想对中国革命危害巨大。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干预的情况下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形成了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的地位。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并妥善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矛盾和分歧,所以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应该看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熟是一个过程。从中共一大到二大,从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到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从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从攻打中心城市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从听命于共产国际到遵义会议独立而又正确地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个过程既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不断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又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成熟的过程。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本子目主要介绍了人民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两个内容。

1.人民解放战争

中国共产党成熟以后的历史显然异于成熟之前的历史。首先,取得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保存了火种。其次,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建立,并在抗日战争中始终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团结。三是在人民解放战争,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可以略讲。重点在于结合教材相关内容、毛泽东的论断、《安平县保家独立团》和《进入上海市区的解放军露宿街头》对中国共产党获胜原因进行分析。毛泽东的论断可以看作是中国共产党开展土地改革的一个理论来源;而土地革命的开展则激发了农民参加革命捍卫革命果实的激情(《安平县保家独立团》);解放军秋毫无犯(《进入上海市区的解放军露宿街头》),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总而言之,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并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就是中国共产党获胜的根本原因。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获得了伟大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主要有三点:一,结束了数千年来中国广大劳动人民受剥削和压迫的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整个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也是胜利的根本原因)有两点:一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走经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

●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熟历程。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共共产党的成熟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

难点: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1921年诞生,以1935年的遵义会议为成熟的标志。其间经历了中共一大、二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国民革命、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遵义会议等众多历史事件,这些历史事件头绪众多,但又环环相扣,需要学生有高度的概括能力。

(三)问题解答

【议一议】

工人阶级在五四运动中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在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开始罢工,对北京政府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学习质疑】

孙中山为什么要“以俄为师”?
答案提示:这是孙中山受到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启发的结果。经过五四运动,孙中山看到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先生受到很大鼓舞。孙中山认为:“俄国革命之发动,迟我国六年,而俄国经一度之革命,即能贯彻他们之主义,且自革命后,革命政府日趋巩固。……故吾等欲革命成功,要学俄国的方法、组织和训练。”

【想一想】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答案提示:这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缺乏民主制度,无议会可以利用,工人没有罢工的合法权利,而中国的敌人又十分残暴,因此只能是武装夺取政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落后,工人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而城市中的反革命势力异常强大;农村中的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而且农民由于深受重重压迫,又有很强的革命愿望,因此只能先占农村后占城市。

【学习质疑】

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答案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开展武装斗争,组织统一战线。

【自我测评】

1.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何关系?
    答案提示: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2.试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28年的历史来论证毛泽东的观点。
答案提示:毛泽东认为应该分清敌友,建立统一战线以团结朋友反对敌人。正面例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反对北洋军阀;开展土地革命、土地改革以发动农民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反对日本侵略者,并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反面例子:在国民革命中把背叛革命的蒋介石作为可以朋友,导致国民革命失败。

 
【阅读与思考】

思考提示:“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指中国革命照搬苏俄模式,如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企图通过城市革命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这种趋向的中国化”是指中国革命越来越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革命出现“列宁主义倾向”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成熟。其次是因为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很大。共产国际不很了解中国国情,于是照搬苏俄模式。

“这种倾向的中国化”实现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或者说就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过程。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权政权”的革命道路,在农村进行土地革命,遵义会议在没有共产国际代表干预下独立自主的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等。

(五)历史问题注释

【五四运动期间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认识】

1919年5月4日,《每周评论》发表评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与世界永久和平人类真正幸福,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5月18日,李大钊在《每周评论》发表《秘密外交和强盗世界》:“这回欧战完了,我们可曾做梦,说什么人道、平和得了胜利,以后的世界或者不是强盗世界了,或有点人的世界的彩色了。谁知这些名词,都只是强盗政府的假招牌。我们且看巴黎会议所决议的事,哪一件有一丝人道、正义、平和、光明的影子!哪一件不是拿着弱小民族的自由、权利,作几大强盗国家的牺牲。”

1920年,瞿秋白说:“当时爱国主义的意义,决不能望文生义的去解释他。中国民族几十年受剥削,到今日才能感受殖民地化的况味。帝国主义压迫的彻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学生运动的引子,山东问题,本来就包括在这里。工业先进国的现代问题是资本主义,在殖民地上就是帝国主义,所以运动倏忽一变倾向于社会主义,就是这个原因。”


 
胡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原因的分析

  列宁说过:“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驱使中国人民走上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的历史道路。……中国人民革命的发生和发展,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是十分英勇的。但在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这近八十年的时间里,由于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那样的先进的革命政党作为领导核心,这些斗争都失败了;是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不可战胜的力量。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艰苦曲折的英勇斗争,终于取得伟大的历史性胜利。“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依据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他们基于自己的切身体会所确认的伟大真理。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单凭任何人的愿望或意志就能造成的。……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他们郑重作出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它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深深地扎下了根。这个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一旦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就转化成对中国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伟大的物质力量。……

遵循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毛泽东指出:“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