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教科书高一历史模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
最新热门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民族危机之严重

时间:2009-10-18 17:29:16  来源:人民版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民族危机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知识与能力】
在回忆初中所学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进一步认识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以及战争的影响: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通过对列强侵华史实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的危害:严重践踏中国主权,中国由独立主权国家沦为受列强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
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出其危害:使中华民族陷于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中。
【过程与方法】
近代的中国因列强的入侵而被卷入世界潮流。学生首先要将中国近代史置身于世界大舞台这一特定背景中;其次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的知识积累,主动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如: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列强如何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中国如何逐步丧失独立的主权,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19世纪末列强的侵华具有怎样的特征?危害如何?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说明了什么?等等);再次,注意宏观把握列强侵华的脉络(进入“时空隧道”)以及侵华的危害。在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阐释的基础上,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推进教学手段、方法和形式多样化与现代化的基础上,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指导学生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包括能与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评价要求客观、及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深切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通过学习,培养适应社会变化、与时俱进、面向世界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分析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步入了近代社会。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列强以军事(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政治(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和经济(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等手段侵略中国,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课文下分两个子目:“国门洞开”介绍列强通过军事手段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介绍列强通过政治手段使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的原因、过程及其结果。
两个子目的逻辑关系:“国门洞开”侧重于说明列强以军事手段侵略中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于说明列强以政治手段进一步侵略中国,欲使中国完全沦为其殖民地的过程及其结果。两个子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勾画列强践踏中国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严重危机的历史轮廓。

【国门洞开】
本子目提供了以下三方面内容:
1. 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中国为什么被侵略?)
列强为什么要侵略中国?
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机器大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工业发展突飞猛进,铁路和轮船等现代交通工具开始普遍使用。煤、铁等其他工业产量迅速增加。陆海军也都装备了新式武器。这一切使英国变成了一个走遍世界寻求殖民地的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过18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其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的工业发展较晚,但自1783年建立美利坚合众国后,资本主义发展却很快。它的农业机器生产数量迅速超过欧洲各国。至1850年,其铁路总长达15000公里,居世界第一。
西方资本主义可以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在世界各地强占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国成为他们的理想目标。
中国为什么被侵略?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高度集权的封建国家。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占有主要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已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发展,中国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末期,社会内部危机严重。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土地高度集中在少数地主手中,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他们不堪忍受残酷的压迫,农民起义连绵不断。1796年爆发的鄂、川、豫、陕、甘五省白莲教大起义,有几十万参加者,持续近十年之久。北方爆发的天理教起义的一支队伍甚至一举攻入皇宫,在隆宗门展开激战。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更加腐化,统治机能紊乱。大小官员贪污成风。大学士和绅居位20多年,聚敛的不义之财仅现银就近千万两。作为统治支柱的军队,也涣散靡败。京城的八旗兵,游手好闲,雇人巡城;外省驻防绿营兵,多是炮台失修,武器生锈。
当时的中国社会,经济凋敝,生产萎缩。遇到严重自然灾害时,劳动人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搜刮,纷纷背井离乡。19世纪前期的中国,已处在发生巨大震动的前夜。中国社会将以其自身的方式,缓慢走上变革的道路。但是,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发展进程。

2.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经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条约)
列强通过一次次侵略战争,打开了中国大门。由于学生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对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等战争已有了初步印象,所以本子目侧重从宏观把握列强侵华的线索,重点分析列强侵华的原因、结果,补充了一些基本知识点(中法战争、美国的“门户开放” 政策)。

 
1)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在鸦片战争前先后占领了印度、新加坡、缅甸、阿富汗等国,随后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1825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摆脱困境,英国资产阶级加紧侵略中国:试图通过武装挑衅(英船“阿美士德”号来华)、外交途径(马嘎尔尼使团来华)敲开中国的大门,但在清政府的闭关政策面前,均以失败告终。
与此同时,英国资产阶级竭力向中国推销产品,收购原料,试图扩大对华贸易。但在对华贸易中,处于严重的入超状态。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竟向中国走私、倾销鸦片。而虎门销烟终于使英国找到了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为了保护鸦片走私活动。
根本原因: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把中国变成它掠夺原料的基地和倾销商品的市场。
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以后的两年中,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又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1843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埔条约》(1844年)等条约,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外国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
2)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至1860年,英、法两国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沙俄的趁火打劫:沙俄从17世纪中叶起,由陆路觊觎中国领土。沙俄本与中国不接壤,16世纪80年代,它越过欧亚交界的乌拉尔山,迅速向东扩展。沙俄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后,清政府试图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但遭拒绝,遂有康熙的出兵反击。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和1727年的《布连斯奇条约》规定了中俄东段和中段边界。19世纪40-50年代,俄国农奴制崩溃,资本主义生产有了一定发展,贵族农奴主阶级传统的对外开拓疆土的野心和资产阶级夺取国外市场的贪欲结合在一起,成为沙俄向外扩张的推动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利用清政府力量削弱之机,开始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大肆侵略,终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吞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3)中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前后,西方资本主义强国(包括亚洲的日本)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法国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侵略越南,并把矛头指向中国。1883年底,已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法国,发动侵华战争,中法战争爆发。战争在东南沿海和中越边境进行:中国福建水师损失惨重;但在陆路战场,中越军民取得了镇南关大捷和临洮大捷。1885年,清政府“乘胜即收”,向法国求和。通过《中法新约》,法国取得了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在中国广西、云南修筑铁路等特权。中国西南门户被打开。
4)甲午中日战争
19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把侵略目光集中到还没有被完全分割的少数地区,中国和朝鲜成为他们在远东争夺的焦点。
日本对中国和朝鲜的野心蓄谋已久。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日本先后在朝鲜获得通商租地、领事裁判权、驻兵和在朝鲜沿海自由航行等侵略特权。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又进一步获得了同中国对等的出兵朝鲜的权利。中法战争后,日本加快了武力吞并朝鲜和侵华战争的步伐。
1894年,日本借朝鲜东学党起义之机,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从海路、陆路进攻中国,清朝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战斗,但最终中国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4月,清政府代表李鸿章被迫和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后,列强利用清政府国库空虚,争先恐后地对中国进行政治借款和经济投资,疯狂地在中国设厂开矿,修建铁路。这标志着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已由商品输出进入到资本输出的新时期。
5)八国联军侵华
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各地反教会斗争此起彼伏。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取得在中国沿海和内地传教的权利,大批传教士纷纷进入中国,教会势力迅速发展。各国传教士在沿海、沿江建立教堂,招收信徒,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加上一些外国传教士在华搜集情报,协助本国政府侵略中国,使得中国的反教会斗争自发地与保卫边疆斗争相结合。反教会斗争也得到清政府守旧官员和地方士绅的同情和支持。反教会斗争虽有排斥异端和盲目排外的一面,表现出较浓厚的保守性,但它更反映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其本质和主流是以维护国家主权为目的的反帝爱国斗争。所以它能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兴起以后,1900年4月,列强照会清政府,要求清政府坚决镇压义和团,并聚集舰队在大沽口,向清政府施加军事压力。5月28日,各国公使看到清政府已无法控制形势,正式议定联合出兵镇压义和团。清政府屈服于列强的压力,准许外国士兵保护使馆。5月底至6月初,各国侵略军400多人以保护使馆为名进驻北京使馆区。随后,列强不断向中国增兵,24艘各国军舰集结在大沽口外,2000多名侵略军聚集在天津租界,随时准备发动战争。6月10日,英、德、法、俄、美、日、意、奥等八国组成联军,由天津向北京进犯,发动侵华战争。
清政府先宣战后又“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八国联军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屠杀和抢劫。
1901年(旧历辛丑年)9月,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被迫与11国签订卖国求荣的《辛丑条约》。此后,列强的外国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 列强打开中国国门的结果(独立的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列强侵华的结果,侧重从破坏中国国家主权的角度来阐述,恰与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每课一得”相连接。
国家主权是指一国在其领域内拥有的最高权力,即国家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志,独立自主地决定其对内对外政策,处理国际国内的一切事物等。一国主权是完整无缺、不可分割而独立行使的,他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
因此,列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的表现,可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列强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
三张图片分别说明了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的杀、烧、抢的情况,具体表现:
杀:列强在每次战争中,都对中国人民进行血腥屠杀,数以十万、百万计的中国人在战争中被直接杀害或死于颠沛流离。
甲午战争中的旅顺屠杀。日军攻占旅顺后,对当地无辜平民进行了连续四天三夜的血腥屠杀。仅埋在“万忠墓”一处的中国同胞就有2万多,全城仅有36人幸存。他们的脸上被刺有免杀记号,是日军留作专司掩埋尸体的。
烧:列强在战争中常用的手段。如英、法联军及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将繁华的大沽夷为平地,焚毁新河70%以上、北塘50%以上的民房,使原有5万多居民的塘沽“已无华人足迹”。
抢:八国联军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骇人听闻的抢掠。联军占领北京后,特许公开抢劫3日。从公使到士兵,都成为杀人越货的强盗。英、美侵略军还把抢来的物品在使馆公开拍卖,所得按官阶分赃。日军从户部库中抢走300万两白银后,立即烧房毁灭罪证。联军统帅瓦德西亲自指挥从钦天监掠得17世纪制作的古天文仪器运往德国。翰林院《永乐大典》等46000多册古籍也被洗劫一空。
第二,在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
列强割占和强租了中国的大片土地,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英国第一个割去了中国的香港岛,以后又强租邻近的九龙、新界。俄国是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头号侵略国,几十年中,割去和霸占了中国东北、西北、新疆等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日本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德国以租借手段控制中国山东胶东湾。法国也以同样手法强租中国广州湾。
同时,列强还以租借形式,强占了中国许多重要城镇,在塘沽、滦州等战略要地派兵驻守。俄国的十几万大军实际上一直占领着中国东北各大城市。日俄战争后,日本从俄国手中夺取中国的关东,在旅顺设置关东总督府,派兵驻守关东及南满铁路沿线,这支军队即是以后日本侵略中国担任主力部队的关东军。
    列强还取得了在中国的治外法权。1843年的《虎门条约》规定:英国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犯罪,由英国官员根据英国法律审理。第二年,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又将领事裁判权扩大为:美国人在中国的有关与中国人或外国人的诉讼,均由美国领事或美国与别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根据利益“一体均沾”的原则,所有的西方列强都取得了这项特权。外国人在中国可以横行霸道违法犯罪,中国政府却无权干预。
第三,在经济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
列强通过各种手段,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掠夺基地。根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在中国80年中共强行开辟了82个通商口岸,又将外国来华商品的关税税率一律降低为5%,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低的关税。之后,西方各国的商品像潮水一般涌向中国,中国的家庭手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纷纷被挤垮,洋布、洋烟、洋油等日用品充斥着中国百姓的生活。
    列强通过在中国设厂开矿,夺取铁路投资修建权,控制了中国工业、交通行业的主要部分。通过这些路权,列强不仅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控制了铁路沿线的大片土地和资源,甚至享有行政权、司法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变相的殖民地。到1911年前后,全国铁路总长的93%以上,长江轮船航运总吨位的83.8%以上,全国进出口贸易的90%以上,全国机械采煤的93%以上,全国生铁生产和铁矿开采的100%,都掌握在列强手中。
    列强通过勒索赔款和提供政治贷款,控制了中国政府的财政金融。鸦片战争后,英国勒索2100万元,相当于清政府全年收入的1/3;甲午战争后,日本勒索2.3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收入或日本全年国库总收入的4.5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各国勒索的赔款更高达4.5亿两,本息合计共9.82亿两。当时的中国人,不分男女老幼,平均每人要负担2两多。这些赔款是由中国的海关关税和盐税、厘金等作为担保的,外国侵略者由此直接控制了中国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和重要税收部门。为了偿还巨额赔款,清政府不得不举借外债,各国乘机施加压力,争当中国债主。仅在1895年至1898年3年之中,清政府就借款3亿两,本息共7亿两以上,实际扣除折扣,只拿到2.6亿两。到1900年,清政府共借款4.51亿两,相当于当年收入的5.5倍。通过这些赔款担保和附加政治条件,外国侵略者基本控制于中国海关、常关的收入。到1911年,占中国财政收入近一半的关税、盐税,都掌握在外国手中,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进一步加深。
总之,中国的大门被全方位打开,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机】 
本子目主要介绍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过程及其危害、最后的结果(被中断)。
1.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原因
1) 19世纪末,殖民地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资本输出的日益增大,对海外殖民的掠夺更加强烈。
2) 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的《马关条约》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从而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2. 瓜分狂潮的过程及其危害
1) 过程
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当时俄国借口干涉还辽有功,威逼清政府于1895年冬给予俄军舰在胶州湾“过冬”的特权。
德国早在甲午战争前就图谋在中国沿海占据一个海港,作为它向远东扩张的基地。1896年,德国向清政府正式提出租界胶州湾的要求。由于俄国已经取得了在胶州湾“过冬”的特权,德皇威廉二世又于1897年访问俄国,就侵占胶州湾问题同尼古拉二世达成默契。1897年11月,德国派军占领了胶州湾。1898年3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胶澳租界条约》,山东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1897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1898年3月,俄国与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强迫租借了旅顺和大连及附近海面,租期25年,在租借内完全由俄国管辖。次年,俄国又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设首席长官管理行政,把势力范围扩大到东北全境。
与此同时,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2)危害:中华民族陷于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3. 瓜分狂潮被中断——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门户开放”政策提出的原因和目的
①当列强在华争划势力范围时,已跃居世界一等工业强国的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
②打败西班牙、占领菲律宾以后,美国也想染指中国的港湾,但它的军事力量还不能与其他列强抗衡。
③出于美国工商界拥有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企图用“机会均等”的手段,防止列强瓜分中国,以保持整个中国市场对美国商品的自由开放,从而为美国利用其经济优势与其他列强争夺创造条件。
2)“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实质
主要内容:教材上列的三点。
实质:要求列强开放在华的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在那里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以免蒙受巨大损失。
3)“门户开放”政策的结果和影响
 结果:各国反应不一,最后都基本接受。
影响:
①“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此后,美国在列强对华侵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开始更积极地谋取侵略中国的霸权地位。
②“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日趋激烈的矛盾,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妥协方案,使帝国主义势力之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平衡。
●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宏观梳理列强侵华史实,并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出列强侵华危害的能力。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列强的侵略是形成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比较抽象,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理解。

(三)问题解答
【学习质疑】
结合本节的插图,思考列强是如何打开中国国门,践踏中国的国家主权的?
思考提示:前三幅插图反映的是列强对华侵略程度的逐步深入过程:1841年英军侵占香港说明英国率先发起武装侵略中国的战争,强迫清政府在南京签订条约,打开中国国门;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打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时,地点选择在日本的马关,条约的内容极端的丧权辱国,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而《辛丑条约》签订时,清政府被迫与11个国家签订条约(侵华的只是8个国家)。之后,列强完全打开了中国的国门,列强的外国使团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后三副插图反映的是列强在侵华过程中的杀、烧、抢的情况,以此说明列强的侵华剥夺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疯狂掠夺了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政治上,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领海和司法等主权的完整;在经济上,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的经济因依赖列强而丧失了独立地位。而这些正是列强侵华严重践踏中国国家主权的主要体现。
【想一想】
“门户开放”政策对中美两国各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华侵略进入新阶段,此后,美国在列强对华侵略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它开始更积极地谋取侵略中国的霸权地位;“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缓和了列强在华争夺日趋激烈的矛盾,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妥协方案,使帝国主义势力之间保持了一段时间的相对平衡。
【自我测评】 
1.列强是如何侵略中国领土的?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
答案提示:列强通过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些列不平等条约,完成对中国领土的侵略。具体表现:开放中国的通商口岸(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杭州、苏州、沙市、重庆)、割占中国的领土及强占租借地、瓜分势力范围。
列强分两路对中国进行侵略:一路从海上,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向中国领土渗透;一路从陆路,从东到西、从北向南包围,再经过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完成了以各种方式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又通过《辛丑条约》,确定了他们统治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2.形成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提示:列强的入侵是形成中国民族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列强侵略前,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但已处在发生巨大震动的前夜。然而列强的入侵,改变了中国原有的历史发展进程。从1840年开始,列强为了开辟中国这个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优势,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材料阅读与思考】
阅读《胶澳租界条约》片断,你认为它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提示: 从《胶澳租界条约》片断中,完全可以说明侵害了中国主权。德国在胶澳租界享有如下权益:在租期99年的时间里,中国虽对方圆百里的胶澳之口拥有自主权,但治理权归德国。德国可以在租借内自由调配军队,整顿水道等;德国可以在山东界内修建两条铁路,允许德商承办并开凿铁路沿线30里内的矿产;德国商人享有外国承办山东境内一切事物的优先权。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评价学生列举史实的能力,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能力,任务驱动探究历史,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培养面向世界、与时俱进的人生态度。
【评价方法】
教师观察法,学生自评互评法,学习档案法,历史习作法。
【评价过程】
评价要注意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况,注重本单元学习内容的落实,更注重养成探究式的学习习惯。可为本学习内容设计如下收获展示台(仅供参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