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教科书高一历史模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
最新热门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秦汉政治

时间:2009-10-18 17:29:16  来源:人民版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秦汉政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历史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历史事件发生以后对当时社会乃至整个中国历史有什么影响。
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模拟场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对历史上的重大争论的现场模拟,并对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我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但是,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颁布“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分析
●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中国集权政治的开始。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教材首先概述了秦王朝在统一六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周边版图的情况,接下来从郡县体制、官僚机构、思想专制等方面描述了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揭示了秦王朝集权政治的基本特征。
【“六王毕,四海一”】
本节讲述秦王朝在成功地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之后继续开疆拓土的情况。一是北伐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二是南征百越,统一岭南地区;三是将西南夷地区纳入版图之中。秦王朝在这些新征服地区设置郡县进行行政管理,并兴修水利工程和交通路线,发展经济,加强边境与内地的联系,巩固统一。
【海内为郡县】 
本节讲述秦王朝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的确立及其主要特征。在平定六国之后,秦朝中央就选择什么样的国家行政体制问题展开过一场激烈的讨论。主要有两派意见:一是主张实行分封制,以丞相王绾为代表,一是主张实行郡县制,以丞相李斯为代表。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推行郡县制。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秦王朝的官僚机构】 
本节讲述秦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的设置情况。中央执政机构的最高长官有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有人称之为“三公”。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有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有人称之为“九卿”。地位与之相当的还有中尉、、将作少府等。国家有军政要务,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等方式参与讨论,供皇帝用作裁决的依据。
【挟书律】
本节讲述秦王朝实行思想专制的情况。为了统一人们的思想,秦王朝采取了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颁布“挟书律”,最终发生了“焚书”、“坑儒”的极端事件。统一思想的行动以失败而告终,秦王朝也在很大程度上因此而走向了灭亡。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总体概念。

(三)问题解答
【议一议】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他还称李斯等秦始皇得力的政治助手们“皆是应运豪杰,因时大臣”。如果“朝议”的方式不再采用,他们还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吗?
答案提示:李斯的意见是通过“朝议”形成影响的。如果不采用“朝议”的方式,不同政治主张无法交锋,正确的意见就无从发表,也难以推行。秦二世时代就是这样。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夸大“朝议”的作用。在专制制度下,最后的政治决裁权,是把握的最高执政者——皇帝手中的。如果皇帝不认可,无论怎样的“应运豪杰,因时大臣”也不可能切实参与行政,任何正确的政策也不可能施行。

【史家争论】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有不同看法:《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地理志》为36郡;《史记集解》亦为36郡,但具体郡名与《汉书》不同;全祖望《汉书地理志稽疑》为42郡;王国维《秦郡考》(载《观堂集林》)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载《长水集》),推定为46郡。由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对46郡的方位加以标注。此说的权威地位基本确立。不过,正如谭其骧本人在考列了46郡之后所指出的那样,“秦一代建郡之于史有征者四十六,备列如上,然非得谓秦郡必止于是数。”46郡的说法也不能彻底解决文献记载中的所有矛盾问题,比如几种文献对秦所设立的郡名的记载就有出入。尤其是新近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前认为湘西应该属于黔中郡管辖,那么,新出秦简中的洞庭郡与黔中郡是什么关系、甚至于秦郡总数是否应该相应增加?已成为学术界当前关注的新问题。

【自我测评】
秦王朝的郡级行政机构有哪些特征?
答案提示:①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②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材料阅读与思考】
思考提示:秦自商鞅以后,一直奉行以法治国的政治策略。法治使秦国走向强盛,并最终统一中国。但秦法的极端残暴和酷烈,“焚书”、“坑儒”、“挟书律”等残酷的思想专制手段也无济于事,反而出现“奸邪并生,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的局面,使秦王朝迅速走向了崩溃,最终以“暴秦”的形象载入史册。为了避免重蹈秦之覆辙,汉代士人不断反思秦亡的原因。他们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完全抛弃了古代圣王重视礼乐教化的传统而专任刑罚。董仲舒认为古代圣王治理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秦朝却一反先王的做法,采用申商韩非之说,严法治国,禁止私学和民间藏书,使人们逐渐抛弃礼谊传统而轻于犯法,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王充的看法与此相似,他认为秦朝焚烧五经典籍,禁止民间藏书,极大地破坏了圣贤所确立的优良传统,使秦朝的统治无法长久持续下去。实际上,汉代士人并不反对统一思想,比如董仲舒就提出了“罢黜百家,表章六经”的著名建议。不过他们主张采取温和、诱导的方式来教化百姓,对秦王朝粗暴的行政强制手段非常反感,因而往往将秦朝的短命与它所推行的诸如“挟书律”等暴政行为联系起来。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了解学生对秦统一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的分析能力。
【评价方法】
模拟法、观察法。
【评价过程】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充当这些历史场景中的主角,现场模拟历史场景中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观察他们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历史的把握程度,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价。
对学生在模拟秦朝中央大臣们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讨论中的各种表现,如语言表达、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程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师可以运用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教育设备,纪录模拟的全过程,并反馈给学生,建立起良性循环的教与学的互动机制。
【评价总结】
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总结这一阶段的教学得失,以利于此后的教学工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