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陈穗:反思课堂,略谈历
林桂平:古代中国政治制
陈穗: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陈穗: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陈穗:中国古代农耕经济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古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一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一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二
人民版历史教科书:古蜀
最新热门    
 
陈穗: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听课体会

时间:2009-10-18 17:05:03  来源:陈穗
 

 

陈穗: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听课体会 
 

陈穗的历史乐园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5711/archives/2006/110167.shtml

 
  今天去澄海实验高中听课,杨老师的高三复习课,听后颇有收获。觉得做的很好,并且也比较符合目前学生实际和高考要求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她向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就是在复习中首先根据课标和考纲建构单元的知识结构和要点,然后才进入到具体的知识的复习巩固上。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和基本内容,并且不以课本的体系为本,而是以课标和考纲为本,更有针对性,符合高三复习的实际。

2.教学中非常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分析雅典民主制形成的条件。

3.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的发展。在建立知识结构的时候就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并给以思路引导。比如问题“与罗马法同时代的中国法律相比,罗马法有何显著区别?”等。这样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发展。

4.注意结合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岳麓两个版本的叙述,尤其是共同部分,强调给学生。

听课后,自己思考的问题:

1.几种版本的课本,围绕课标和考纲到底互相补充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的复习是不是越复习书越厚了呢?实际上涉及老师怎样领会课标和考纲的精神,猜想考试到底会设计到什么深度的问题。

2.仍有一些老师严格按照本地区所采用的版本去备课,小到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点,甚至考试也严格按照本地区采用的课本的一些叙述,这样做是否会误导自己和学生呢?

 

高考这支指挥棒呀,它仍然作用着每一位老师和学子,以现在的情形,老师们都是抖胆按自己的理解摸索着上课,不知会偏向何处,不知,明年几人欢喜几人忧呀。

附杨老师上课的主要提纲,因为是根据其PPT文件整理的,如有不清楚之处,还望见谅。

首先得感谢杨老师的辛勤劳动,给我们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高考考点和课标要求
(1)雅典民主政治
(2)罗马法
(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护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

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图

单元重点知识
                          
雅典民主政治  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内容特点和实质、 评价及对人类文明的意义
                       
罗马法  含义和形成过程、主要内容、地位及影响

雅典民主主政治的形成过程
前提:城邦国家建立,君主制          贵族制
1.开端: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2.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年)
3.顶峰:伯利克里统治(公元前443—429年)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条件
地理因素:相对隔绝的谷地和海岛地形,面向海洋                
经济因素:形成以商品生产、海外贸易为主的多种
                  经济形态并存的经济结构(海洋文明)
社会因素:形成一定数量的平民阶层。
政治因素:奴隶制文明、城邦制度确立,贵族制
       取代君主制。平民与贵族的斗争(直接原因)
思想因素:海洋文明中形成的集体、平等 、相对
                  独立和自由意识。
个人因素:希腊思想家、政治家的鼓动和改革。
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特点和实质
内容:
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
运行:集体领导、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
           比例代表制等
特点: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
实质:维护奴隶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评价雅典民主政治
创造性:
①民主的创举(提供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民主运作的新方式)
②多数人参政(决策、选举和群众监督)
③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
(伟大文明的催化剂 )
狭隘性:在民主范围上非常有限;
在民主性质上非常原始(小国寡民的产物)
 抽签选举有可能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社会不公的一种暴力机器)
思考:雅典民主政治为什么没有延续下来?
1、是奴隶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2、是城邦体制下地区争霸斗争的结果。
总之,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崩溃的结果。

 

 

1.关于雅典民主制,不正确的说法是:
A.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
B.促使雅典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辉煌
C.使所有雅典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
D.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
罗马法的含义
一般泛指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国家形成至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皇帝编篡法典为止的全部古代罗马法律 。
罗马法不是一个法律文本,它包括法理和法律的两个方面,是在一千多年的历史过程中,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
罗马法的形成过程
《十二铜表法》                开端(基本法)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总结(完备阶段)
《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
《查士丁尼学说汇纂》
《查士丁尼新敕》

 与罗马法同时代的中国法律相比,罗马法有何显著区别?


罗马:人法(核心:物法)
中国:王法(核心:皇权)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按形式划分:习惯法、成文法。
按结构划分:公民法、万民法。
核心内容: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遵循原则:自然理性
实施效果:为人民提供了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律依据。
实质:维护奴隶制统治的工具。
罗马法的地位及影响:
德国法学家耶林在《罗马精神》中说:“罗马帝国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 试说明“最为持久的征服”的具体表现。
为资产阶级提供了民权思想渊源和斗争武器
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巩固提供了现存的法律形式。
影响了近代日本、中国和我国现行法律。

  B:对古罗马——巩固统治
     政治上:维护奴隶制统治。
     经济上:保护私有财产。
     理论上:承认公民权力,有利于笼络各阶级
小结
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但只是少数人的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其参政方式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罗马帝国有悠久的历史,罗马人崇尚武力,但是他们更崇尚法律。古代罗马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小结: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区别:
(1)就文明的拓展方式而言:
希腊:殖民,吸收外部文明拓展希腊文明。
罗马:兼并战争,继承希腊文明、吸收外部  文明、拓展罗马文明。
(2)就国家的形式而言:
希腊:分散的城邦制;
罗马:统一的集权制;

(3)就政治体制而言:
希腊:君主制        贵族制       民主制
罗马:君主制    贵族制    元首制     君主制。
(4)就政治文明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言:
希腊:雅典民主制。
罗马:罗马法。
知识巩固
2.以下有关罗马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是从成文法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B. 提倡全体社会成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稳固了罗马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统治
D. 是世界各国法系的基础

3. 罗马法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里的“人人”的含义是 A.帝国境内所有公民             B.  仅指原帝国境内,不包括外邦自由民 C.除奴隶外的所有自由民         D. 奴隶主贵族阶层
4、雅典民主制和罗马共和制各自设立了哪些主要机构?从这些机构的运作方式上看,两者有和异同点。
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
罗马:执政官、元老院和公民大会。
共同点:保证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是一种相对民主。
不同点:雅典民主制的社会基础相对广泛,而罗马共和国主要维护贵族的利益。

罗马法的形成背景
王政时代(约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

共和时代(约公元前510年-公元前27年)

帝国时代(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
『395年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期(527—565)


结合第33页的知识链接,思考古代东西方文明呈现出的不同特征?并简要谈谈形成这些不同特征的原因有哪些?

再次感谢杨老师!

 

 


 
课后,自己思考的问题:

1.几种版本的课本,围绕课标和考纲到底互相补充到什么程度呢?我们的复习是不是越复习书越厚了呢?实际上涉及老师怎样领会课标和考纲的精神,猜想考试到底会设计到什么深度的问题。

2.仍有一些老师严格按照本地区所采用的版本去备课,小到一些细枝末节的知识点,甚至考试也严格按照本地区采用的课本的一些叙述,这样做是否会误导自己和学生呢?


高考这支指挥棒呀,它仍然作用着每一位老师和学子,以现在的情形,老师们都是抖胆按自己的理解摸索着上课,不知会偏向何处,不知,明年几人欢喜几人忧呀。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