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四:中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五:中
梦想中国:中国各省名称
樊汉彬: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桂芳:中学历史房山视
黄晋瀛:中学历史教学中
张华中:中国古代史知识
周明学:中国近代现代史
施丝:中学历史教学之联
郭子其:中小学教师如何
最新热门    
 
陈穗:中国古代农耕经济1检测

时间:2009-10-18 17:35:49  来源:陈穗
 

 

必修Ⅱ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陈穗老师的历史博客——历史乐园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5711/index.shtml

 

一、选择题

1.我国的原始农业是(    )

  A.以北方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而来       B.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C.在家畜饲养业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     D.由东部向西部地区扩展

2.中国古代有“五谷”和“六畜”的说法,其中“六畜”指的是(    )

  A.猪、马、牛、羊、鸡、兔             B.猪、马、牛、鸡、狗、羊

  C.猪、猴、马、牛、羊、鸡             D.猪、鸡、兔、虎、马、羊

3.古代中国最主要的农业耕作方式是(    )

  A.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耕作土地         B.采用曲辕犁和耧车

  C.采用铁农具和牛耕                   D.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

4.下列属于西汉修建的水利工程的是  ①芍陂 ②都江堰 ③郑国渠 ④漕渠 ⑤白渠(    )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

5.下列有关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C.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

  D.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发展而来

6.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提高,自耕农经济产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农民生活十分富裕                   B.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阻碍商品交换的发展

7.下列对右图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反映了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状况  ②这种牛耕方式被称为“二牛抬杠”的耦犁  ③图中的犁是在当时较为先进的直辕犁  ④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革命的开始(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都江堰是西汉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

  B.古代重要的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C.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D.坎儿井是新疆地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9.下列有关铁农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开始出现                   B.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C.是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       D.耒耜是最早的铁农具

10.统治者大规模地兴修治河工程的根本目的是(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C.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D.稳定社会

11.相传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    )

    A.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当时可能已经出现牛耕

    C.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D.农本思想基本确立

12.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    )

    A.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B.井田制的破坏

    C.周王室的衰弱                     D.诸侯的强大

13.下列是四名同学对春秋时期导致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的争论,其中正确的是(    )

    A.私田的大量开垦                   B.初税亩的实行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

14.下列引文均出自中国古代典籍,其中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D.“募民屯田得谷百万斛”

15.从土地所有制变化的角度看,商鞅变法的最大意义在于(    )

    A.富国强兵                         B.确立了封建制度

    C.改先王之制                       D.从法律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1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

    A.火耕      B.刀耕      C.锄耕      D.铁犁牛耕

17.在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没能起到作用的是(    )

    A.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B.初税亩的实行

  C.商鞅变法                         D.地主的土地兼并

18.封建田庄经济的土地来源主要来自(    )

A.皇帝的赐田                       B.官僚地主的占田

C.利用战争夺得的土地               D.开垦的荒地

19.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者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资金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20.下列有关坎儿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出现在我国的新疆地区

    B.是一种富于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C.唐朝时当地人开始修建

    D.在干旱地区利用地下水进行灌溉的杰作

 

 

21.唐代,在长江下游出现的曲辕犁又名(    )

    A.江南犁    B.稻田犁    C.江东犁    D.大辕犁

22.在封建社会,租佃式经营方式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                   B.土地兼并

    C.封建经济的发展                   D.农民生存的需要

23.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

    A.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B.公田的大量抛荒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商鞅变法

24.租佃式经营方式普及全国是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5.铁农具和牛耕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是(    )

    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    D.秦汉时期

26.汉代以后,我国农具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是(    )

    A.曲辕犁的发明                     B.牛耕的出现

    C.铁农具的使用                     D.筒车的发明使用

27.在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粟的遗存,还出土了一批幼体猪骨,这不能说明的是(    )

  A.黄河流域是我国原始农业的发源地之一

  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

  C.我国北方以粟为主要农作物

  D.当时已经出现了家畜饲养业

28.下列哪些说法符合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一家一户的小农个体生产  ②地主土地所有制  ③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  ④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9.井田制瓦解后,代之而起的土地私有制在我国一直延续了(    )

    A.200多年    B.1000多年    C.2000多年    D.1500多年

30.春秋以后,我国自耕农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是(    )

    A.种植业和家庭饲养业相结合         B.“男耕女织”

C.“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          D.种植业为主,渔猎为辅

3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冶炼业的表述,符合西汉历史状况的是(    )

  A.用焦炭冶铁                         B.发明灌钢法

  C.用水力鼓风冶铁                     D.用煤作燃料冶铁

32.南北朝时期的炼钢法是当时最为先进的(    )

  A.炒钢法      B.灌钢法      C.块炼钢      D.铸铁脱碳钢

33.将传统的丝织技术与文学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始于(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34.元代全面革新内地棉纺织技术,促进棉纺织业发展的人物是(    )

  A.沈括        B.宋应星      C.郭守敬      D.黄道婆

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

  B.大汶口文化晚期,居住在山东的原始人群就会用轮制法制造蛋壳黑陶

  C.东汉晚期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开始出现

D.宋代白瓷进入了成熟期,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用生活品

36.产生原始商业的最关键的条件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社会分工的发展                     D.货币的产生

3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战乱较少

  B.商品经济发达,经商致富者多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增加了劳动力

  D.普遍推广牛耕,兴修塘堰,开辟良田沃土

38.对我国古代货币演进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商代后期作为交换媒介物的货币已出现 B.各种金属货币在春秋中晚期纷纷涌现

  C.秦统一后,开始使用圆形方孔钱       D.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

39.在官营手工业中发生由征役制到雇募制转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官营手工业内部生产关系的调整

4O.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周朝统治                     B.满足统治者生活需要

    C.害怕冲击周朝农业的发展           D.害怕商人壮大反周

41.私营手工业由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发展到以雇佣关系为特征的手工工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衰弱

    C.私营手工业技术水平提高           D.私营手工业水平扩大

4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私营手工业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周时期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

    B.宋中期以后在我国手工业中开始占主导地位

    C.明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D.明朝中期的私营手工业中开始出现雇佣关系

43.据江南某地墓葬发现焦炭、棉毯、唐三彩等遗物推断,此墓最早应在(    )

    A.西汉       B.唐朝       C.南宋       D.元朝

44.与以前相比,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是  ①商业市镇兴起  ②货币经济占主要地位  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④白银的广泛使用  ⑤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    )

    A.①②③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45.唐代以前,商业交易受到官府严格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B.维护城市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

    C.防止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           D.人们自给自足不需要商业交易

46.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的根本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铁器携带不便   C.交通不便    D.四川盛产纸张

47.两宋时期,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①城市商业分布已打破坊市的界限  ②打破了过去对商业交易的时间限制  ③出现了人们生活娱乐消费的场所——瓦子  ④在货币流通方面出现了纸币——交子(    )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8.商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富国强兵,壮大秦国力量           B.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C.加强中央集权                     D.缓和阶级矛盾

 

 

49.下列有关宋代商业管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乡村可以设市进行交易             B.设有专门人员管理城市中的商业交易

    C.乡村一般禁止设市,否则视为非法   D.城市中的市场与民居分开

50.下列哪项是隋唐时期商业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    )

    A.政治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           B.南北往来的密切

    C.长安、洛阳等大都市的出现         D.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51.唐代城市设有专门的市令或市长管理市场交易,这说明了(    )

    A.唐政府对市场管理的重视           B.唐朝市场交易混乱,需派专人管理

    C.唐政府对市场交易实行严格的管制   D.唐朝政府通过市场管理防止税收流失

52.重农抑商政策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商业的不稳定性                   B.商人的流动性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的矛盾

53.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封建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B.耕地面积的扩大

    C.人口的大量增加                   D.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54.下列为丝绸之路的兴起创造了条件的是  ①张骞两次通西域  ②西汉三次大败匈奴  ③设置西域都护,保护过往商旅  ④敦煌、楼兰等繁华城镇的兴起(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5.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并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政府对手工业者人身控制松弛

    C.私营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高         D.官营手工业竞争能力差

56.康熙年间,废除了“织机不得逾百张”的限制。这项决定有利于(    )

    A.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B.实行推广植棉的措施

    C.扩大棉纺织品的出口               D.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57.清朝统治者为固守重本抑末的传统政策而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限制经营  ②强制摊派  ③低价收购  ④苛税盘剥(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8.在明清统治者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下,许多工商业者“以末敛财,以本守之”,这种现象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不利于工商业再生产的扩大

  C.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59.清朝统治者实行禁海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①认为天朝物产丰盈,无需对外交往  ②防止外夷入侵  ③防止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  ④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联合危及统治  ⑤害怕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冲击自然经济(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0.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未能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封建专制制度的强化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不充分

C.闭关锁国政策                     D.轻视科学技术

 

二、非选择题

61.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民以食为天”,邓小平提出“农业最终要靠科技解决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情况分析中国粮食发展的特点,并分析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

(2)结合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邓小平观点的正确性。

6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朔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煨《旧荒活民书》

材料三:“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苏洵

材料四:吾里田地,上农夫一人止能治十亩,故田多者辄佃人种植而收其租。有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结合材料三、四,分析佃农经济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分析古代社会中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因素。

6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商君书》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是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书》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政策是什么?你认为当时实施这一政策是否合理?为什么?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商业与农业关系的?汉代在对待商业问题上采取了哪些政策?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持此种观点的依据是什么?你认为是否有道理?

(4)对重农抑商政策的历史作用有以下几种观点:有利或者有弊;利弊参半;不同时期各有利弊。上述观点你支持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64.明清之际,手工业领域新的生产关系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有利条件有哪些?新的生产关系为何最终未能引起中国的革命性变化?

 

 

 

必修Ⅱ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参 考 答 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B

C

D

D

A

B

A

D

C

B

A

C

B

D

D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D

B

C

C

C

A

C

D

C

A

B

D

C

B

D

B

题号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答案

B

D

D

B

C

C

A

A

A

D

C

D

A

A

B

A

题号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A

A

C

C

A

B

A

D

D

B

A

A

 

 

 

 

 

二、非选择题

61.(1)特点:在原始社会,就形成了北方以粟麦为主、南方以水稻为主的“南稻北粟”的粮食格局。商周时期,人们常说的“五谷”已经出现,在封建社会时期,还从西域、越南、美洲等引进农作物品种,丰富了中国粮食的种类。原因:人民的辛勤劳动;自然条件的差异;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的政策;中外交往频繁。

    (2)生产工具的改进是推动农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主要以石、木、骨、蚌为材料制作生产工具。商周时期,青铜器少量用于农具,春秋战国以后,铁器、牛耕开始使用,汉代中期普遍推广,大大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②战国时期铁犁开始出现,汉代中期,人们发明了犁壁,改进了犁的形状,出现了耦犁,唐代南方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③汉武帝时.赵国发明播种工具耧车。④三国时期,马钧改进翻车,唐宋时又出现了以水力为动力的筒车和以畜力牵引的高能筒车,大大提高了灌溉效率。

    水利工程的建设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春秋战国时的芍陂、郑国渠,两汉的漕渠、白渠等,其中都江堰是集防洪与灌溉于一体的水利枢纽,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功效,体现了先进的科技水平。东汉明帝时,王景负责治理黄河,使黄河安流近800年,表现出丰富的治河经验。明代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收集了西方的《泰西水法》及水利施工技术,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课题。

    综上所述,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技术的提高,都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科技兴农”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将来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邓小平的观点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正确的。

    62.参考答案:(1)自耕农是封建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赋税和徭役的保证,自耕农具有较强的生产积极性。

    (2)自宋代开始,佃农成为仅次于自耕农的农民群体,在各朝都占有重要地位。以靠租种地主土地为主,是地主经济增长的重要保证。

(3)有利因素:封建王朝采用奖励垦荒和扶植自耕农的政策。不利因素:农民负担沉重;自耕农难以抵抗自然灾害和土地兼并。

63.(1)重农抑商政策。合理。原因:①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兴起,而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其根本,因此只有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才能稳固其统治。②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诸侯急需粮食、财力、人力以备战争之用,所以重视农业。③商人的流动性大,与耕战、中央集权的思想相违背。

(2)贾谊认为“趋末”会使天下大乱,“著本”会使天下富足,人民安居乐业。措施:汉高祖对商人征收重税。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政策,全面控制工商业的发展。

(3)“工商皆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工商业大大满足了统治者及人民的生活、生产需求,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黄宗羲的观点是正确的,对当时的社会观点作出了客观的评价。

(4)第三种。战国时期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有利于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使我国农业发展长期领先。而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先进的生产关系产生,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使中国未能出现革命性的变化,而逐渐脱离世界发展的趋势。

64.原因和条件:(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产品的商品化。(2)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为盛。(3)国内市场扩大,拥有最为密集和完善的市场网络。(4)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人身控制松弛。(5)江南地区以商品生产为目的的纺织业兴盛。未能引起革命性变化的原因:(1)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难以撼动,不利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2)重农抑商政策严重影响手工业扩大再生产。(3)实行禁海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4)对内压制打击工商业,鄙薄科学技术,厉行文化专制。(5)传统科技没有转化成生产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